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山东录取分数线 2024排名多少可以上

很多考生都在向北考网徐老师,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山东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分,在山东的考生排名最低需要多少才可以上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没关系今天徐老师帮助大家整理了近五年的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在山东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排名位次,希望大家在选择志愿的时候有帮助。

一、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山东最低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从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在山东的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数据中从,我们可以看到最低分大约在456分至514分,录取位次在227259 至41203区间,山东的高考考生如果在这个分数段内或者位次区间,按照往年的录取数据是可以报考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1、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在山东2022年综合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67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27259名;

2、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在山东2021年综合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71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15762名;

3、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在山东2020年综合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76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18649名;

4、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在山东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65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59753名;

5、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在山东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56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60487名;

二、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在山东2022-2018年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完整数据表

1、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在山东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排名数据整理

年份 招生省份 选科要求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山东 - 综合 1段 467 227259 17

2、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在山东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排名数据整理

年份 招生省份 选科要求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山东 - 综合 1段 471 215762 17

3、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在山东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排名数据整理

年份 招生省份 选科要求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山东 - 综合 1段 476 218649 17

4、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在山东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排名数据整理

年份 招生省份 选科要求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山东 - 理科 本科 465 159753 15
2019 山东 - 文科 本科 520 41203 2

5、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在山东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排名数据整理

http://www.GxSCSE.coM
年份 招生省份 选科要求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山东 - 理科 本科 456 160487 12
2018 山东 - 文科 本科 514 46450 5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甘肃录取分数线 2023排名多少可以上
浙江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2023招生人数和最低分
上海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2023招生人数和最低分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在上海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2023年多少人
河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2023招生人数和最低分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安徽录取分数线 2023排名多少可以上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黑龙江录取分数线 2023排名多少可以上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在浙江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2023年多少人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辽宁录取分数线 2023排名多少可以上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在四川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2023年多少人
2023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什么专业比较好(重点特色王牌专业名单)

三、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学校最新介绍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是1998年经江苏省教育委员会批准成立的公有民办二级学院,2005年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独立学院。自2014年始,泰国正大集团全面加入到浦江学院的建设发展之中。  学院现有在校学生9666人,设有10个二级学院、35个本科专业方向,是一所工、管、艺、经、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性、国际化的应用型大学。  学院以“因梦想而伟大、因学习而改变、因行动而成功”为校训,坚持“工本位”的办学模式,秉持“善学习、会思考、能工作、懂文化、明是非、有担当”的人才培养目标,着眼于社会与业界现实需求,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和参与的积极性,培养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主动意识强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办学特色:发挥合作办学优势,稳步落实“工本位”办学特色  办学过程中,学院依托正大集团雄厚的产业背景,根据正大集团农牧业、食品业、商业零售业,特种车辆、物流、房地产、国际贸易、金融、传媒、制药等领域共同发展的业务格局,根据“优势互补、协同育人、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开展契合企业发展与学校人才培养需求的协同发展新兴合作模式,合作领域涉及学校人才培养、企业员工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