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树林的知识最新

王明刚

栖霞山

有着广东香山之称的石门公园,内有多处连片集中几百亩的枫树林,一到秋天如诗如画。遥想万山逶迤足下,站在山冈高坡,看秋风落叶如一片片迭落的时光,观云起云涌如人生天地匆匆过客是何等的豪迈。

如果把北方的红叶比作热情似火,那么石门的红叶便是娇羞欲滴。

最佳观赏季:11月中下旬-12月初

南岭

广东秋意渐浓时,南岭的秋叶也开始被染红。从小黄山顶峰,渐次红至亲水谷的低洼地区,秋日漫山遍野,红叶斑斓,像极了一幅水彩画。乘车前往石门,投入枫叶的怀抱,感受火红的秋日风光再好不过。

最佳观赏季:11月中下旬-12月中旬

盘山

位于京东60公里、津北110公里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首批5A级景区盘山,随着晚秋的到来,景区内的枫树、栎树、柿树、火炬、红栌、山楂等树种的叶子、果实逐渐红了起来,呈现出“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红叶盛景。远远望去,一片片娇艳艳的红叶点缀在淡淡绿色的山体中,景色实为壮观。特别是已经生长几十年的大片枫树林,在飒飒秋风中,翩翩翻转的五角红叶更是惹人喜爱。

最佳观赏季:10月中下旬-11月初

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

过三闾庙

【唐·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

注释:三闾(lǘ)庙:即屈原庙,因屈原曾任三闾大夫而得名,在今湖南汨罗县境。

沅(yuán)湘:指沅江和湘江,沅江、湘江是湖南的两条主要河流。

屈子怨何深:此处用比喻,屈子指屈原,句意屈原的怨恨好似沅(yuán)江湘江深沉的河水一样。何深:多么地深。

“日暮”二句:此处化用屈原的《九歌》《招魂》中的诗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秋烟:一作“秋风”。萧萧:风吹树木发出的响声。

译文:沅江湘江长流不尽,屈原悲愤似水深沉。

暮色茫茫,秋风骤起江面,吹进枫林,听的满耳萧萧。

创作背景:三闾庙,是奉祀春秋时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的庙宇,根据《清一统志》记载,庙在长沙府湘阴县北六十里(今汨罗县境)。

诗人经过此地后,睹物思人,于是写下了这首凭吊诗。

赏析:诗歌,是形象的艺术,也是最富于暗示性和启示力的艺术。

明朗而不含蓄,明朗就成了一眼见底的浅水沙滩;含蓄而不明朗,含蓄就成了令人不知所云的有字天书。

戴叔伦的《过三闾庙》兼得二者之长,明朗处情景接人。

司马迁论屈原时说:“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诗人围绕一个“怨”字,以明朗而又含蓄的诗句,抒发对屈原其人其事的感怀。

沅、湘是屈原诗篇中常常咏叹的两条江流。《怀沙》中说:“浩浩沅湘,分流汩兮。修路幽蔽,道远忽兮。”《湘君》中又说:“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诗以沅湘开篇,既是即景起兴,同时也是比喻:沅水湘江,江流有如屈子千年不尽的怨恨。骚人幽怨,好似沅湘深沉的流水。

前一句之“不尽”,写怨之绵长,后一句之“何深”,表怨之深重。两句都从“怨”字落笔,形象明朗而包孕深广,错综成文而回环婉曲。

然而,屈子为什么怨,怨什么,诗人自己的感情和态度又怎样,诗中并没有和盘托出,而只是描绘了一幅特定的形象的图景。

江上秋风,枫林摇落,时历千载而三闾庙旁的景色依然如昔,可是,屈子沉江之后,已经无处可以呼唤他的冤魂归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这是屈原的《九歌》和《招魂》中的名句,诗人抚今追昔,触景生情,借来化用为诗的结句:“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季节是“秋风起”的深秋,时间是“日暮”,景色是“枫树林”,再加上“萧萧”这一象声叠词的运用,更觉幽怨不尽,情伤无限。

这种写法,称为“以景结情”或“以景截情”,画面明朗而引人思索,诗意隽永而不晦涩难解,深远的情思含蕴在规定的景色描绘里。

前面已经点明了“怨”,此处如果仍以直白出之,而不是将明朗和含蓄结合起来,做到空际传神,让人于言外得之,那将会非常索然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