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铁路人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感想(一)
2021年这个“特别春运”到来前夕,中央电视台发布了《闪亮的名字——2020最美铁路人》。
“最美”的高光背后,是“最苦”的现实写照。当“95后”女孩刘晓燕一头扎进货车车底,学工艺流程,苦练检测本领的时候,这些日子无疑是“苦”的;当于本蕃在高寒缺氧的恶劣自然环境下,日复一日地坚持在平均海拔4800米的唐古拉和玉珠峰等地区养护线路时,单调枯燥的工作也是“苦”的......
我们常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其实“吃苦”本没有太多目的性,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常态,干事创业,哪件事能够轻轻松松就获得成功?
关键是,我们能够从这些“凡人微光”中,探寻到他们内心更广阔、更丰富的世界。动车组司机邢云堂潜心钻研高寒高铁操纵方法和作业标准,填补了世界相关技术领域空白,作为一名司机,还有比这更值得骄傲的事吗?列车长阿西阿呷长年在“慢火车”上为彝族老乡服务20年,帮助老乡拓展销路,看着沿线居民收入增长起来,她该是何等的幸福?亚库甫·阿沙木在贫困村扑下身子一干6年,组织修建了3条重要防渗引水干渠,解决了185户贫困户1000亩核桃的节水灌溉问题,该是怎样的开心满足?平凡之躯,亦可成为他人的精神支柱。
作为局外人,了解他们的故事后,会觉得这样的工作环境确实很苦,但对于当事人而言,不过是平平常常的日子。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来默默无闻。能从严酷、枯燥、重复的工作中,保持一种信念,本身值得我们尊敬。
其实,在纵横交错,绵绵数十万公里的铁道线上,在我们看不见甚至想不到的地方,还有无数跟他们一样的人,在付出和努力。平日里,他们都是“隐身人”,也只有在春运这样的关键时候,或许一些人才会真正意识到,离开了他们“驼负千斤、蚁负一粒”的本分,出行会变得困难。
“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我们都是平凡的个体,就像一只只萤火虫般,发出微弱的光,但“凡人微光”聚合起来,就会散发出耀眼的光芒。“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当个人的努力融入奋进的潮流,当“也学牡丹开”的点滴之力汇聚起来,就是势不可当的磅礴力量。
最美铁路人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感想(二)
她是高铁车站里流动的风景,她带领的服务组_年收到表扬信近9000封;他是万里铁路线上的铮铮铁骨,反扒_年,为旅客挽回损失近百万元;他是你不曾谋面的“列车医生”“铁轨护士”……但他们都有共同的名字——“最美铁路人”。他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让“流动的中国”更加平安温馨。
“最美铁路人”之所以让人感动,大概就在于他们在许多时候都和常人“背道而驰”吧!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很多铁路人还彻夜不眠的坚守在岗位上;在寒冷的下雪天,人们回家的时候,许多铁路人却逆行赶往单位应急;春节众人回家过年的时候,许多铁路人舍小家为大家默默忍受着与家人的别离……
“最美铁路人”,来自一线铁路不同工种,出身背景各异,单从外表上来说,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美人”。然而,他们数年如一日对工作岗位坚守的初心、对肩负责任使命的担当、对生命对家庭对生命的默默奉献,终于在日积月累中潜移默化,在岁月长歌中绽放出美丽的华章,精神文明之光终照世间,成其大美之风。
我国诗人李白有《咏萤火》诗:“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若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我认为这首诗是对“最美铁路人”的最贴切礼赞。“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艰苦奋斗之雨浇不灭灵魂深处的奋斗之火,改革春风让这精神之光更加耀眼。“若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喝水不忘挖井人,党带领全国人民,感恩他们的付出,铭记他们的奋斗,并以此作为时代楷模、先进榜样、典型案例,赋予“美丽中国”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最美铁路人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感想(三)
矢志创新,干一行就钻一行
在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研发的全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一个关键词——创新。张波就是一位矢志创新的代表。
他是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也是铁科院集团公司复兴号总体技术及核心系统研发项目团队牵头人。
牵引系统是动车组的“心脏”,为动车组高速运行提供强大的动力。在做牵引控制软件设计时,他们并没有选择高价进口,而是从零开始建立自己的图形化软件开发平台。张波带领团队日夜奋战,代码量超过100万行,集成600余个标准化功能块,最终构建了第一套软件系统,确保了整个牵引控制系统研发的进度。
风雨过后见彩虹。在张波和团队的努力下,一系列技术难关被攻克,复兴号牵引、制动、网络等关键系统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按时自动开车、区间自动运行、到站自动停车……奔驰在北京和张家口之间的高铁列车不仅速度惊人,而且拥有实现自动驾驶的“智慧大脑”。高铁列车能够自动运行,离不开众多研发人员的默默付出。中国通号研究设计院集团安全控制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陈志强就是其中之一。
2017年,中国通号组建高铁C3+ATO自动驾驶创新团队,陈志强担任项目负责人。C3+ATO系统试验期间,陈志强总是站在司机驾驶室,目光注视驾驶台上各种信息,有时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因为“只有站着才能感觉到自动驾驶的列车运行是否平稳,舒适度可是咱们设备的关键指标啊。”
两年多的努力迎来了硕果。2019年12月30日,京张高铁开通运营,实现全程自动驾驶,依托的正是陈志强团队研发的C3+ATO系统。
最美铁路人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感想(四)
扎根基层,用坚守传递实干精神
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当“线路医生”,是什么样的感受?
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格尔木工务段望昆线路车间副主任于本蕃有着切身体会。自2006年青藏铁路开通运营以来,于本蕃就在高寒缺氧的恶劣自然环境下,坚持在平均海拔4800米的唐古拉和玉珠峰等地区养护线路,一丝不苟地呵护着高原“天路”的每一寸钢轨。
2015年3月,于本蕃带领维护施工队伍冒雪前往青藏铁路布强格至唐古拉站区间巡查,发现一段路基出现塌陷。险情就是命令,他立刻组织实施抢修。经过近5个小时的路基夯实,线路顺利开通。为保证列车安全通过,体力已严重透支的于本蕃毅然决定留守现场,严密监视整治路段状态,脸冻得又红又肿。他说:“我是党员,又是车间干部,多干点是应该的。”
阿西阿呷也是一位坚守基层的铁路人。她是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客运段5633/5634次“小慢车”列车长。这列“小慢车”途经的彝族聚居地,是国家级贫困县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车上90%为彝族旅客。
遇到彝族老乡运送土特产,阿西阿呷特意拍照发微信朋友圈,帮助老乡拓展销路,“这些土特产特别受同事和朋友的欢迎。常常老乡们还没下车,特产就在朋友圈订购一空。”阿西阿呷说。
20多个冬去春来,在这列穿越大凉山腹地的“小慢车”上,阿西阿呷与彝族同胞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她说,能够终生为他们服务,是她最大的心愿。
最美铁路人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感想(五)
矢志不渝,在平凡岗位上发光出彩
孟照林是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青岛西车务段董家口南站副站长。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为满足多地企业复工复产需求,他每天在线上组织港口、铁路物流园、货主开货源计划合编会,精准掌握客户运输需求和港口货源到达动态,为重点企业提供“船舶优先停靠、货物优先装车、列车优先发车”的快速物流服务。
“董家口南站是铁路运输新的增长点,我会不断创新创效,担当作为,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践行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目标贡献力量。”望着眼前繁忙的码头,孟照林说。
亚库甫·阿沙木都是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驻和田县扶贫干部,先后任达奎村和吉格代艾日克村驻村第一书记。
达奎村有500多户两千多口人,种植核桃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摸准了精准扶贫的这个脉,亚库甫·阿沙木都邀请农业专家到村里讲授农业种植、林果业病虫害防治知识,还组织修建了3条重要防渗引水干渠,解决了185户贫困户1000亩核桃的节水灌溉问题,为全村耕地实现水利灌溉网络化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