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人生需要深度的存活。怎么才能写好作文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深度的优秀作文素材600字,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深度的优秀作文素材600字1
人性深度,用善良的心和理解的目光去看别人,你看到的就是美好和善良;你用一颗世俗的心去看美好,美好有时也是恶念。在心底阴暗的人那里,你看不到善良,因为,被蒙上功利和世俗的心,看任何人都是功利型的,唯有看他自己,却是高风亮节。在阳光满满的人心里,看谁都是阳光的,哪怕有些瑕疵,总能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解读,也总能读懂别人的用心良苦和辛苦。
在善良与丑恶之间,从来都是转身的距离。但是,我们却可以做到面对着善良永不转身;但是,也可能面对着恶念,迅速转身。一个人的心,从来都是两面性的,你不确定一个人会在什么时候,经历了怎样的故事之后,突然地转变。你也不确定一个人会用最“真诚”的微笑,还给你一个最虚假的背影。于是,你开始懂得,人性,原本就是这样的善变。归根结底,不过是一场场利益的驱使,情感的挫败,欲望的膨胀,私心的贪婪。只是,在你懂得之后,你开始理解了人性……
聪明的人,总是动用着脑子,解放着双手,散发着精明的人性;愚蠢的人,总是没有脑子,做着令人不齿的事张扬着粗俗的处事哲学;淡泊的人,总用一颗玲珑心写就优雅的人生;甘于平凡的人,总是用一颗平常心写就琐碎中的不平凡;真正看透的人,用一颗超脱的心,淡然微笑着俯瞰着喧嚣的人生……
在利益面前,最容易看到真实的人性。自私也好,其他也罢,当面对利益的瓜分,有的人淡然处之,有的人蜂拥而至,有的人静观其变,有的人高高地俯瞰,这时可以看到人性。当一个人面对着所有的利益可以无动于衷,或者能够泰然处之,折射出来的是让人仰视的尊重。当面对蝇头小利,一群人趋之若鹜,反映出来的是低俗的人性。
当温饱问题已经解决,贪婪和欲望是人性的大敌。在一些不被重视的暗藏在内心角落里的东西,会在某一个时刻跑出来,张牙舞爪,啃噬着一个人最风光最美好的心灵。也有一些人会在黑暗的角落里,破茧重生。让人性重新展露出光芒。那时,我们就读懂了人性的悲哀和喜悦。
在生命限于最危难的时刻,我们总能看到善良的人性。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总能领悟龌蹉的人性。其实,在很多人心里,都希望别人比自己更差。所以,当一个人落难时,你总能体会到善良的人性。但是,当一个人高于自己时,却从内心里无法接受别人的优秀。于是,嫉妒、猜忌、甚至动用其他的手段,来贬低别人,成就自己的好,说到底也是人性的使然。
人性,是做人时最基本的性情;也是为人处世时,表露出来的最本真的心灵。或许,你我的心在人性美好与丑恶的边缘徘徊,或许,平凡的你我从来都是一颗平常心。那么,就让最真诚、善良的种子种在自己的心田,开出一朵荷的清雅,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成就自己,成就他人!
我深深懂得:给别人留下尊重和尊严,给别人留下空间和余地,才会给自己留下最美好的东西,还有值得怀念的友谊、亲情和爱情!
深度的优秀作文素材600字2
人生深度
如今的我们,注定无处安息,感受着烦恼、漂泊、沉沦,如同瀑布,从一块岩石到另一块岩石,一年又一年,跌入渺茫.
一直觉得在这样一个和平年代里,谈论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是一件过于严肃的事情。也许是看多了历史题材的东西,总觉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只有在一个危急的时候才有可能大放异彩。当然正如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也不是在某一个时刻突然就呈现的。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如同作家三毛曾经说过的:"好好地活下去,快乐是第一要素,胸襟是基础,体谅他人,是有学问的另一种解释。"好好地活下去,意味着我们要珍视我们的生命,即便这生命在别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很欣赏日剧《白昼之月》里直树对曾被人强暴过的女友舞永说的一句话:"只有我们好好地在一起,才是对伤害过你的人的的报复。"中国古人也常用这样一句话来勉励对生命失去信心的人:蝼蚁尚且偷生,更何况是人呢?
快乐是活下去的第一要素。当然快乐从来就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假定我们生存的世界是神秘的,我们才有兴趣继续高高兴兴地生活下去。完全明白的事物使人厌倦,对此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会一无用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快乐;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也是快乐;他乡遇知音,久旱逢甘露也是快乐,也许没有人知道快乐是什么,因为我们正享受着自己的快乐吧!
胸襟是基础,对于心的境界,我们所能够给出的赞语就是:丰富的单纯。正因为如此,牛顿才知道自己只是站在巨人背上看世界的孩子,对世界永葆一份儿童般单纯的心灵,会使自己比较容易快乐,也会使人感受到你的快乐。让世界充满笑和爱,正中下怀。
体谅他人,也许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做到,从年少开始的叛逆也许会伴随我们一生。中国人也向来不是一个善于表达自己情感的民族。某一日我心血来潮地买了一支钢笔给父亲,他高兴地逢人便提,仿佛我做了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从此以后我不敢有什么行动,因为我承受不了这一份生命中的感动。
人生需要寂寞,没有寂寞就没有生命的深度。人生不仅需要品尝,更需要回味,寂寞是回味的卧室。如今的我们,注定无处安息,感受着烦恼、漂泊、沉沦,如同瀑布,从一块岩石到另一块岩石,一年又一年,跌入渺茫。
深度的优秀作文素材600字3
喷薄而出的海啸蓄势在大海的深处,震烁天地的雷电酝酿在云层的深处,参天屹立的大树扎根在泥土的深处。自然的力量大都来自于自然的深处,而我们人生的力量又源于何处呢?
毋庸置疑,它来源于我们人生沉潜的深度。换句话说,我们沉潜的深度给了我们人生中最关键的力量,而关键的力量决定了我们人生的高度。
沉潜深度源自持之以恒的毅力。俗话说:“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水滴的力量来源于它们将自己沉潜在时间的长河中,日复一日,终成穿石壮举;细绳的力量来自于它们将自己捆绑在岁月的车轮上,一次又一次,终成断木伟业。俄国画家列宾为了画好那幅《涅瓦河边的普希金》,阅读了大量有关的历史书籍和诗作,进行了长时间的构思,画了数百张草图。他不断描绘,反复修改,为了完成一幅理想的画作,他竟花去了20年。20年的描描绘绘多么枯燥,可列宾坚持了下来;20年的涂涂抹抹多么耗费心血,可列宾沉潜了下来。列宾用20年的光阴展示了他人生沉潜的深度。
沉潜深度源自始终如一的专注。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专注才能将人的力量发挥到极致。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可有人偏偏不为之所动。昆虫学家洪式闾在杭大工作期间,潜心科研,身在西湖边,竟十多年不曾游览西湖。他说:“天下美的东西太多,而我的事情更多。”古人云:“性痴,则志凝。”而洪式闾正是用他的性痴去挖掘他人生的深度,这样的深度美足以让西子湖黯然失色。
沉潜深度源自不畏困难的勇气。人生的道路蜿蜒曲折,荆棘丛生,只有具备开拓进取的勇气才能无往不前。阴冷、肮脏、潮湿的实验室可以让仪器失灵,可以使人的健康受损,但从未动摇过居里夫人投身科学研究的信念。居里夫人2月6日的工作日记上记下了室温:摄氏六度,然后在旁边一连打了十个惊叹号,表示了她征服任何困难的决心。玛丽·居里夫人,一个女子,一个科学家,更是一个勇者。她的人生深度在她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后,在打下的一个又一个惊叹号中延伸。
没有深潜入水,企鹅就不会有破水而出、登上陆地的力量,也就没有了那一道优美的经线;同样,如果没有深潜的功夫,一个人就只能永远漂浮在人生的长河中随波逐流,永远无法登上属于自己的陆地,更无法飞上属于自己的天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江万丈,非一川之功。我们的深潜需要我们的毅力,我们的专注,我们的勇气。有了这些,那么就让时间去蓄积我们的能量,让生活去酝酿我们的爆发。只有冲天而起的那一刻,才是我们创造人生新高度的时刻,才是显示“沉潜”巨大力量的时刻。
深度的优秀作文素材600字4
一盏茶,一缕香,一捧古卷细思量,如豆的灯光下,书香浸染,茶香缭绕,心香氤氲……
生活的节奏快了,零乱的不应该是我们内心的步伐,在这个浅阅读流行的时代,我们当守住内心的深度,心灵的深度。
也曾在浅阅读的潮流里随性,但面对那一幅幅装帧精美的图集时,仍不住叹息,怀念那蝉鸣蛙声里的往昔流年。浅阅读的简单轻松,实用有趣吸引着人们忙碌的心,让人们在浅浅的阅读中完成了自己的心灵之旅,再融入到快节奏的生活中,而我更喜欢那散发着淡淡馨香的深阅读,更喜欢在深层次的阅读中净化自己的心灵。
深阅读似茗,需细品,需在风静人定的夏夜想起那“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闲情;需在金风袅袅的黄昏想起那“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需在浩浩江水边想起那“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深阅读,是一种更贴近心灵的阅读。手里捧着书,在幽幽荷香中,温一壶月光下酒,在字里行间聆听,来自远古的清音,一直认为,阅读是与作者内心的交流,不经意的行文间,可见作者的扬眉微笑;不经意的思考间,可见自己的寂寂心声,喜爱深阅读,喜欢在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的心意,喜欢看作者笔下流淌的情思,浅阅读可能是仅仅与作者有个会面,近未深交,便已走远,未免让人遗憾,阅读的深,让我们获得更多,很多人怀念过去在书店读书,世界仿佛只剩下了书,只剩下了自己和作者的喁喁私语,只剩下了自己的会心微笑,在小小的书店里,人人却可以有一个大大的内心世界。
喜欢深阅读的人,会喜欢在春天踏青,感受风乎舞雩的惬意;会喜欢在夏夜谈心,感受蛙声一片的欣喜;会喜欢在秋天登高,感受落木萧萧的壮美;会喜欢在雪夜神游,感受万树梨花的凉意。深阅读,让我们在忙碌中拥有一份闲情,在快节奏中暂停脚步,让心灵拥有纯净如水般的温暖和感动,深阅读的幽远与闲适,似水般流淌着对生命的感悟,似云般拂掠着尘世的感动。
人生有味是清欢,深阅读的清明淡雅,让我们在生活中受到心灵的净化和感悟!
深度的优秀作文素材600字5
要深,自然是要往下钻,往里面钻。生活也要有深度,但却并不是那么容易达到。有时候刻意装出深沉的样子,但深沉了,却未必有深度,本质还是肤浅的。
其实思考是一件相当费时间的事,思考不比做一道物理题,三十分钟一个小时都是短时间,很多的思考者都用尽了自己的一生去思考。这个时间的感性认识可以从读书的时间对比得来:读小说往往是轻松的(青春小说畅销小说尤是如此),就我自己而言,半天基本可以搞定一大本;读散文类的书要慢点(经典散文尤是如此),因为散文要品,要琢磨,读散文,先是感官享受,再是头脑享受,这个就费时些,差不多一本要耗费至少一周课余时间;技术学习类的书就再慢点,因为除了琢磨,有些还需实践;最费时的要数读哲学类的书,边读边思,就《圣经》《孔子》《沉思录》之类的书,往往是刚读了小半节,就发现大上午已过去。读哲学类的书,从读书速率上丝毫没有“追书”的成就感。可见思考是费时的。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我们又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也很少量度思考的时间。但无时无刻的思考便很少涉及深度,所以深度还是很难达到的。
虽然深度具有偶然性,顿悟也还是要靠积累。钻的时候,尽可能地再往下一点点,也许离有深度的生活就更近了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