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乡村作文1
【岁岁年年在我心】
一岁有一岁的欢喜,一年有一年的成长。儿时的我总认为“年”是雪花缤纷时那翘首期盼、永远不会迟到的庆典;如今的我早已将“年”深深印入心间、奉为且品且悟的经典,而最初引领我阅读这部经典的人,是我的爷爷。
儿时的我,便知晓爷爷特别重视过年,而这份独特的仪式感体现于“家庭作文”和“家庭思政课”。每逢过年,爷爷喜欢给全家老小布置一篇作文,主题一般为“家”“团圆”等,要求每人抒发感想,体裁、字数不限。至今回想起孩提时的自己跟随父母写“家庭作文”以及伯父伯母、姑姑姑父、哥哥弟弟妹妹们欣然交卷的场景,不觉莞尔。
爷爷还喜欢在热热闹闹的团圆饭后“命令”全家人围坐身旁,讲一讲历史时政,话一话家国情怀,谈一谈工作与生活感悟。岁岁年年皆如此。爷爷的这些“命令”逐渐成了全家人过年的习惯,更汇集了全家人成长的记忆。他将我们多年来的“家庭作文”精心收藏着,并于离世前编录进了一本《岁月留影》的册子以留存亲友。那一年是2008年。
一眨眼,已是2021年,我已走过了毕业、工作、结婚、生子的一个个人生路口。成长的路上,有阳光也有风雨,有欢笑也有热泪,但萦绕耳旁的永远是“爱国爱家,尽职尽责”的谆谆教诲,刻入心间的永远是一名老党员“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一生不谄不骄,克己奉公勤俭持家,终身无愧无悔”的人生坐标。
多少个深夜,月光洒落窗台,静心翻阅《岁月留影》。当那一篇篇“家庭作文”浮现于脑海,当那一堂堂“家庭思政课”回响于耳畔,当那一句句“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的解读熟稔于心间,那一刻,我仿佛又回到了儿时的“年”,那一秒,我似乎可以亲切地聆听到昨天、昨天的昨天,也可以勇敢地奔向明天、明天的明天。
我渐渐明白,“年”之于我,意味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已升华为一种精神的图腾。“人立于世,要有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只有自尊才能有远大的理想,只有自信才能有创业的精神,只有自强才能克服一切困难和干扰,只有自立才能有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毅力。”这是《岁月留影》中爷爷留下的一段话。时光荏苒,步入而立之年的我更加懂得肩上之责:应修身齐家,培养担当进取的底气;应悬梁刺股,磨炼迎难而上的志气;更应砥砺前行,坚定乘风破浪的勇气。
岁岁年年在我心,每逢佳节倍思亲。且将感恩的祝福献给岁月,人间值得的这岁月。
春节乡村作文2
【过年 儿时的新衣】
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年,在感觉中已经有些遥远,对于过年穿新衣服更是没有了小时候那急切的期盼。怀念儿时过年,成为增加年味的调剂品,虽然是久远的回忆,现在想起来还是那样鲜活生动。
小时候的过年,除了能吃到平常吃不到的好东西,能收到压岁钱,更重要的是能穿上新衣服。女孩子爱美,在年还没到来的时候,就开始想算着过年自己该穿什么样的衣服,都催促着自家的母亲快去扯布,裁缝那儿快不收衣服了,过年穿不上新衣服可怎么办?
我印象中好像没有那样去催促父亲,到过年时父亲准能给我带回新衣服和我意想不到的好吃的。记得那会儿只要供销社到了新货,只要与我有关的学习用品、吃的、穿的、一些小玩意儿,父亲都给我买,好多东西已经在前些时给我买过了,但还是重复着买,尤其是学习用品。清楚地记得那年供销社回来的年货中有我穿的花尼龙袜,四元钱一双,父亲都给我买,周围簇拥的购年货的婶子大爷们都说,小孩子还买那么贵的。
我九岁那年春节,在快过年的前两天,父亲从乡政府回来,我迫不及待地拉开挂包找新衣服,一看又是学生蓝,左上兜还挂好了明晃晃的两支笔,一支钢笔,不同的是比前两年多了一支红蓝芯圆珠笔,我满脸的高兴劲儿一下就消失了。因为连着两个“年”的新衣服父亲都是让裁缝给我做的学生蓝,一样的蓝上衣、蓝裤子。我好像受了委屈似的说:别的女孩子都是花布衫、花灯芯绒布面料的花鞋,我穿上一身学生蓝再配一双蓝网鞋,跟男孩子似的,不如其她女孩子的新衣服那样花哨和俏美。父亲说:这才有学生样,钢笔能随手拿出来写字,红蓝笔可画图画,要么再给你装支毛笔,过年出去玩看你给谁家写的春联掉了,随手给补一笔方便。父亲这一说让我哈哈地笑起来,觉得父亲说得有道理,要有学生样。
到了除夕的头天晚上,我就把新衣服拿出来,套在我厚笨的棉袄棉裤上试了试,翻过来掉过去地看,感觉有点肥大,便对父亲说,父亲说你长得快,等夏天的时候就不大了。我觉得父亲说得还是对,高兴地把新鞋、新袜叠好摆在枕头边放平,生怕乱放压出褶皱。
想着明天就要过年了,穿上新衣服去和同伴比美,真是高兴啊!想着想着,带着甜甜的笑意进入梦乡。
除夕一大早,我被鞭炮声从睡梦中惊醒,父亲叫我起床去放鞭炮。我穿好新衣服装了一挂鞭炮去找小伙伴玩,在花花绿绿的新衣服中,我那身学生蓝显得神气十足,左上兜的两支笔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晃眼,我打心眼儿里多了一种傲气,是因为兜里的笔,还是那身四个兜的学生蓝,我也不知道。
在鞭炮声和打闹的欢笑声中年三十的白天很快就过去了,等到夜色渐浓,玩了一天的我们各自准备回家,拍拍身上的新衣服,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光亮,摸爬滚打了一天,衣服上斑斑点点沾了许多脏迹和吃东西随手抹的手印。此时,家人唤回家的声音在张灯结彩的冬夜回荡,煤油灯火苗亮起的灯笼在冬夜的黑暗里跳动着,在白雪的映衬下充满了祥和与神秘感,我们便向家的方向飞奔,身后隐隐约约有一种沙沙沙的声音,但不敢扭头看,怕看见鬼。
乡村的除夕夜,守岁叫熬年,据说要是一夜不睡的话,会变得聪明,脑子反应快记忆好。这一夜,感觉到穿着新衣服熬年真是好累。
零点的钟声敲响,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和烟花旺火的燃烧声响彻除夕的夜空,预示着驱散旧年的所有晦气,迎接新年的吉祥,鞭炮声越响亮越吉祥。等这沸腾的烟花爆竹声渐渐远去,我们几个同伴相跟着,迎着有点刺脸的风,去挨家挨户的院里,在铺满炸碎的鞭炮纸堆里捡没有响过的瞎捻炮。一地的碎红弥漫着火药味儿,捡来的花炮筒把新衣服的兜子塞得鼓鼓的。
长大以后,告别了童年,从上学到工作再到成家,一次比一次走得远。对家乡过年的红火场面渐渐地变得遥远而模糊起来,关于新衣的期盼,已积压在记忆的最底层,早已被随时想买就买的现实生活所取代。
今年的春节由于疫情流行,我们只能宅家自乐,回忆儿时过年,如同一条细软柔韧的丝线,穿起萌动的春草、复苏的柳芽,和着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热浪,一路奔涌,迎接盎然春日的到来。
春节乡村作文3
【岁岁年年在我心】
一岁有一岁的欢喜,一年有一年的成长。儿时的我总认为“年”是雪花缤纷时那翘首期盼、永远不会迟到的庆典;如今的我早已将“年”深深印入心间、奉为且品且悟的经典,而最初引领我阅读这部经典的人,是我的爷爷。
儿时的我,便知晓爷爷特别重视过年,而这份独特的仪式感体现于“家庭作文”和“家庭思政课”。每逢过年,爷爷喜欢给全家老小布置一篇作文,主题一般为“家”“团圆”等,要求每人抒发感想,体裁、字数不限。至今回想起孩提时的自己跟随父母写“家庭作文”以及伯父伯母、姑姑姑父、哥哥弟弟妹妹们欣然交卷的场景,不觉莞尔。
爷爷还喜欢在热热闹闹的团圆饭后“命令”全家人围坐身旁,讲一讲历史时政,话一话家国情怀,谈一谈工作与生活感悟。岁岁年年皆如此。爷爷的这些“命令”逐渐成了全家人过年的习惯,更汇集了全家人成长的记忆。他将我们多年来的“家庭作文”精心收藏着,并于离世前编录进了一本《岁月留影》的册子以留存亲友。那一年是2008年。
一眨眼,已是2021年,我已走过了毕业、工作、结婚、生子的一个个人生路口。成长的路上,有阳光也有风雨,有欢笑也有热泪,但萦绕耳旁的永远是“爱国爱家,尽职尽责”的谆谆教诲,刻入心间的永远是一名老党员“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一生不谄不骄,克己奉公勤俭持家,终身无愧无悔”的人生坐标。
多少个深夜,月光洒落窗台,静心翻阅《岁月留影》。当那一篇篇“家庭作文”浮现于脑海,当那一堂堂“家庭思政课”回响于耳畔,当那一句句“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的解读熟稔于心间,那一刻,我仿佛又回到了儿时的“年”,那一秒,我似乎可以亲切地聆听到昨天、昨天的昨天,也可以勇敢地奔向明天、明天的明天。
我渐渐明白,“年”之于我,意味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已升华为一种精神的图腾。“人立于世,要有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只有自尊才能有远大的理想,只有自信才能有创业的精神,只有自强才能克服一切困难和干扰,只有自立才能有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毅力。”这是《岁月留影》中爷爷留下的一段话。时光荏苒,步入而立之年的我更加懂得肩上之责:应修身齐家,培养担当进取的底气;应悬梁刺股,磨炼迎难而上的志气;更应砥砺前行,坚定乘风破浪的勇气。
岁岁年年在我心,每逢佳节倍思亲。且将感恩的祝福献给岁月,人间值得的这岁月。
春节乡村作文4
时间过得真快呀!转眼间,又过年了。过年是我国民间最古老、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过年时,大家都要吃饺子。饺子的起源非常久远。在我国北方,除夕之夜,屋里热气腾腾,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切菜的切菜,剁馅的剁馅,和面的和面,有说有笑,热热闹闹,每家每户都在准备大年初一早上吃的饺子。过年时,无论有多么丰盛的菜肴,多么丰富的食品,北方人总不会忘记要吃饺子。吃饺子和过春节,在他们看来是密不可分的。在中国古代的习俗中,饺子一般在除夕晚上包好,到零时下锅煮食。按中国古代计时法,夜里十一点至次日一点为“子时”。半夜零点,正交子时,即是旧年与新年相交的时候。“交子”的“交”加上食字旁,便谐音成了“饺”字。春节吃饺子,以示辞旧迎新,民间有许多规矩,富有民俗意味。山东等地,在春节饺子里包鼓皮、蜜糖、铜钱之类东西,谁吃到鼓皮饺子,象征有福气;吃到蜜糖饺子,象征日子甜蜜;吃到铜钱饺子,象征新的一年里财运亨通。有的地方,通常大年初一有吃素饺子的习惯,以韭菜、白菜、萝卜等为馅,预示新的一年里素静,平安无事。哇,想不到,吃饺子也有这么多学问啊!
在春节里,最开心的莫过于收压岁钱了。拿到这些压岁钱,买零食、买玩具、买饮料等。这压岁钱,也有由来哦!我来给你介绍一下吧!相传,这压岁钱是由宋代的“压岁盘”演变而来。据说,在历史上,旧俗除夕夜,各家有小儿女者,用盘、盒等器具,盛果品食物,互相赠送,这就是“压岁盘”。后来,“压岁钱”取代了“压岁盘”,这就是现在付给压岁钱的方式。
过年还有一个习俗——贴对联。每到那一天,家家户户的男女老少都会穿上崭新的衣服,在门外贴上喜气的、鲜红的对联,而屋里则贴满了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年画。那一天,我家也贴对联了。爸爸首先拿来一张“福”字的对联,然后拿来胶布,把“福”字倒着贴在门上。我看了,带着疑惑问爸爸:“爸爸,你这个福是不是贴错了?不是这样贴的呀!”爸爸笑呵呵的说:这叫“福到家了!”“哦。”我点点头。
过年了,在此我恭祝大家:牛气冲天、牛年行大运,在新的一年里更上一层楼。
春节乡村作文5
【舌尖上的春节】
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在这天用团聚和美食犒劳辛苦工作一年的自己。在这天,家家户户都洋溢着美食的香味。
在春节那天,每户人家都是要吃糕的,糕谐音“高”,并且是蒸出来的,所以象征着蒸蒸日上。蒸糕是把面粉和水一起搅拌成不干不湿状后,上笼先给它蒸个澡,约20多分钟,有股甜甜的味道就会弥漫开来。
没过一会儿,糕就从热腾腾的笼里被爷爷小心翼翼地拎到了盘里,蒸完澡的它肤色由土黄变成了金黄。在吃糕前是要裁糕(就是揉成糕团)的,那样蒸出来的糕才香糯可口。我的爷爷先将一盆“溃不成军”的糕粒反复揉捏,将它合成一块大糕。爷爷仿佛跟糕有仇似的,撸起袖子,手上抹了油,先摁了三下、又翻了个面、再压一下,周而复始,吓得那糕魂飞魄散,一下也不敢动。
经过一番较量后,一个椭圆形的大团子呈现在眼前,顿时变得有光泽,拿筷子戳一戳,它已经如橡皮泥那般富有弹性了。吃饭时用肉汤泡着糕,肉汤的肉味使原本无味的糕有了一层肉香,而糕也可以使肉汤不那么油腻,咬上一口,唇齿留香,可谓是两全其美、绝佳之配。
吃年夜饭时,自然少不了饺子,把面团揉成面皮儿,拿事先已经准备好的韭菜鸡蛋馅往上一撒、一掬、一捏,一个如银元宝似的饺子就横空出世了。刚出生的饺子白白嫩嫩的,和小娃娃一模一样。等兄弟姐妹们都到齐了,就都调皮地吵着去游泳。于是,妈妈把它们放进了“游泳池”里,怕水太冷,还浇了油、点了火,饺子们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快活极了。等它们都玩够了,妈妈就把它们捞出来,晾在盘子上,让它们也享受享受日光浴。可是不一会儿它们就又闲不住了,想看看我们肚子里的异域风情,我们自然是让它们如愿以偿,还为它们介绍了几位朋友——腊八蒜,和它们一起去观光旅游。下肚的蒜和饺子在嘴里留下了一股十分清香而又微辣的味道,令我欲罢不能,大饱了口福。
春节,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顿饭菜、一次亲朋好友的相聚、一声声过年好的问候……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对美好愿景不停努力,不停奋斗的象征,是我们炎黄子孙安居乐业、繁荣昌盛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