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查背景与调查目的
文综教学的对象在通常意义上主要包括历史与思想品德,该学科有其本身固有而独特的学科特点,在具体的初中文综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方法有目的的去实施每一个教育教学环节,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文科素养,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但是就目前而言,文综教育在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是不受欢迎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的全民认识也曾经是那么的“深刻”,这种现象一直在维持,文综课程在很多的中学不受重视,文综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普遍受到了社会的质疑,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想通过这样一个“关于初中文综教学”的题目,深入教学一线,积极去发现初中文综教育在近年来所遇到的瓶颈,希望通过这样一个调查活动,分析我们文综教学教学模式中切实存在的问题,探讨其下一步的改革之道。
二、调查时间:
调查对象:藁城中学文综教师
调查方法:听课;交流
三、调查结果
通过将近一个多月的听课和当地文综教师的交流,我发现就初中文综而言,基本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初中文综教师环境欠佳,氛围颓废。
我们在藁城九门乡中学实习期间常常可以从身边一些不爱坐下来思考的人的身上感受到他们对于文综教师的不屑与轻视,这怎么说呢,一方面可能真的咱们技不如人,文综教育确实在最近遇到了不小的瓶颈,很多客观存在的问题都不到有效解决,整个文综课堂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的现象很普遍,以至广大文综教师也深感压力,整个文综教师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都不是特别理想,“哦,你是历史老师啊”这样的话语在某种意义上就有一边呆着去的味道在里面。所以说初中文综教师环境欠佳,氛围颓废,没有一个特别优秀的供大家作为楷模。
第二、文综教学理念陈旧,视野不够宽广。
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一线教师不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教学研究能力有限,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意识较差,这当然可能跟他们所处的大环境有关,但我们知道文综教师要有较为广博的知识面,才能在组织课堂的过程中得心应手,引得学生的喜爱,如果一个文综教师即没有宽广的知识面,又不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甚至课件也不能熟练掌握的话,这样的文综课堂我们是可以想象的。
第三、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仍在发挥作用。
应试教育指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违背人的发展规律,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是教育工作所存在弊端的集中表现。但现在初中文综教育中仍然存在应试教育的某些消极影响,甚至有些历史课堂在讲授新课时基本上是在划知识点,留下时间让学生自行记忆,这样学习历史乃至文综的弊端在前面已经说过,到头来学生只知道些零碎的知识点,学生背了很多,考的也不错,但如果他不知道第二次战争与洪杨之乱的联系的话,这种教育基本上是失败的,历史首先需要我们从整体上去把握,最终回归到对这个整体的一个较为完整客观的认识。
四、结果分析
面对发现的初中文综教学中存在的上面几个问题,我想广大文综一线教师要积极思考,摆脱困境,我个人有如下建议:
首先,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系统性注重前后知识点的连贯,讲究学生掌握知识的完整性,以历史学科而言,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这样的学科定义里面就已经强调了其系统性,因此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前后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性(尽管这种关联性有直接和间接之分),这种关联性有时间和空间之区分,如中国近代史,洪杨之乱,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中国近代社会与世界社会,期间的历史关联性是必须予以关注的,古人有言“未得乎前,则不敢求乎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正是说明了这样一个观点,注意历史事件前后联系的意义,一则使学生从总体上感知特定的一段历史,二则有力的防止近年来文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死记硬背”说,增强文科教学课堂中的活力。
其次,要注重对学生答题技巧的训练。基本的知识点掌握了,并不等于说就可以驰骋考场了,好的文综成绩除了有过关的基础知识外,还必须在答题技巧上下功夫,这方面结合实际情况主要说两点:
第一、矫正解题思路,规范试卷书写。一般意义上,理科有解题思路,文综也有,这次九门乡中的思想品德考试中,我们注意到好多学生不会应用课本上的知识去解答摆在眼前的试题,一道关于家的材料分析题,学生看到后面的题目,他不去想这与我们课堂上的哪一个知识点有关,应该从书本上的哪些方面去入手答题,而是凭着自己的理解胡乱解答,一道大题俨然成了一个作文题了,第一小题实际上在问家的功能,而学生的答案是“家是我们离不开的,我们每天生活在家里”云云,而事实上关于家的功能课本上有相当精炼的描述,学生在课堂上也是能够倒背如流的,只是他没有“分析材料—剖析题干—联系知识点”的解题思路,如果按这样的思路,再加上规范的试卷书写,干净利索,理想的成绩则如探囊取物。
第二、关注时事动态,注重答案的层次性。答案要注意层次性,先应该说明什么,什么是这道题答案的关键,这是必须明了的,比如可以提醒学生从后面括号里的分值来判断该题大份量,从而确定怎么去解答它,一道十几分的题学生却只写了一句话,无论你的这句话如何的高度精炼高度概括,也是不符合出题人的意愿的。所以说,注重答案的层次性,关注时事动态,扩展学生视野,是提高文科素养的有效途径。
我记得我用过一个词叫文综素养,这个词可能不是我们常常说的,但不代表它是不重要的,学了政治,学生在看是不是喜欢看新闻联播了?能不能去客观的分析其中的是非曲直?学了历史,学生是否从心底里对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有一种民族认同?在看电视剧《洪武大案》的时候是不是知道说的就是明朝建国皇帝朱元璋的雄才大略而与书本知识有一个更深的理解?这就是简单意义上的文科素养,而初中文综教育当以培养学生的文科素养为重。
初中文综教育作为初中教育教学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其课堂效果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初中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但面对目前存在着的诸多问题,要求广大文综一线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我们也不呼吁学生学好文综,学好历史,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用钱穆的话说只是希望孩子们对自己所处国家以往历史和现状有一个了解,并对她怀有一种温存与敬意。
此次调查报告仅为一个在探索初中文综教育中的一个简单尝试,希望能够收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使文综教育真正在初中生健康成长道路上的发挥其原应有的作用。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历来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教学活动当中,对于如何更好地开展高效的文言文教学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却是困扰大多数教师的共同难题。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学习态度;文言文体裁
文言文教学必须能引领学生徜徉于千古佳作,流连于祖国深厚文化海洋的神奇境界,使学生对文本形成审美的愉悦,让学生在文字上更增些品味、增些风采,在思想内容上多些感悟、多些升华,在形象上多些感动、多些向往,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使教学真正获得成功。为此,我们在20xx年10月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进行了一次调研活动,借此了解学生在文言文学习方面的想法与要求,以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增进教学效益。
一、文言文学习态度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可是一直以来,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绝大部分时间只花费在字、词、句、语法等比较抽象、枯燥无味、说不上有多少兴趣的知识点记忆上,加上对文言文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错误地认为它繁难不易学,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有一段采访一高中生的记录,似乎可以代表现在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观点:“我不是很喜欢读文言文,短短的一篇文章,要分析、要注解,往往一篇短短的文章旁边抄的笔记就塞得满满的,然后每个用字的意思要去揣摩,每句话都要分析,看看是不是有刻意倒装或者故意少字,而且文言文的阅读测验考的题目比白话文还难,少了课本的翻译要我们直接去阅读,常常就因为一个字的意思就要在那边想半天,最讨厌的还是要背课文、默写,现在社会上又不用文言文,考这些多无聊啊?”
从问卷数据统计来看,41.7%的学生认为高中阶段学习文言文是很有必要的,36%认为必要性一般,剩下的近22%认为没什么必要。学生自身比较清楚文言文教学的深层价值,即培养文学鉴赏能力,传承传统文化。在调查“文言文教学价值”题目的五个选项中,选择这两个的比例分别占30.85%和23.42%。
但是,由于文言文的课文内容没有很大吸引力,课文的学习难度大等原因,并且这两种原因分别占不喜欢文言文的四个原因中的34.57%和36.28%,使得学生对文言文重要性的认识并非出自内心的喜爱和有利于提高语文素养,有54.57%的学生是考虑到高考中文言文的分值高。当然,也有原因是高中生对当前文言文教学的整体感觉是模糊的,他们的概念中,文言文教学就是开始于字词、结束于课文翻译、背诵这些模式。大多数学生没有真正走进文本的人文内涵,发掘其中的思想感情,致使学生对文言文在生活、情感上没有触点,兴趣缺乏,至于没有从心理上真正重视其地位。
二、文言文教与学
钱梦龙先生说过:“经过千百年时间淘洗而流传下来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文言文(包括古诗歌)是诗文中的极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这些作者千锤百炼的语言、斐然可观的文采、匠心经营的章法,也都足以垂范后世。”然而,在传播、弘扬我们的“精华”的时候,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碍。
学生学习文言文时面临的最大困难主要有语言理解难度大、课堂教学比较枯燥、缺少知识性辅助材料、课外阅读太少这四个方面,其中课堂教学比较枯燥就占了37.14%,语言理解难度占了24.64%。因为据调查数据显示,教师在强化文言文教学时经常作文言知识的讲解和归纳,占领50%的比例,而且教师在日常课堂中,投在文言(语言)学习和文本内容写法分析上的时间比值21的占了24.29%,21的甚至也占到了15.14%。而且,教师在实施文言文教学时,将“知识传授”作为首要任务的比例占到32.57%,而其他的'如精神滋养、艺术品位所占的比例都非常低。这样的课堂往往会陷入比较枯燥的境地。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文言产生抵触情绪。
高中文言文教学更需要的是一种创新。要以多变的形式,针对不同的文本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兴趣”来吸引学生的关注点,找到最适合的切入点,引发学生学习古文的激情,改变以往沉闷的单线条的教学方式。还要补充适当的课外文言文,有89%的学生愿意选择一些散文类的文言作品作为课外自读作品。
三、文言文体裁
从体裁上来说,诸子散文与序、记等类型的更多倾向于表达个人思想情感的散文在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亮相,预示着一个充满生机的发展趋势。与史传文相比,这些散文具有更强的文学性,风格更趋多样化,这与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古代散文选文的多样性是相适应的。由此可见,高中文言文阅读日常教学在重视浅易的史记传类文章的阅读训练的同时,也应重视记、序、书、表、赋、说等各种体式的文言散文以及短小精悍的古代笔记小说的扩展阅读。
对于高中生而言,比较喜欢记叙性文言文,尤其是像《史记》中的人物传记等类似小说的文本,学生更加感兴趣。在理解文意之后学习课文时,读这篇文章就像在读现代小说一样,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逼真细腻的人物刻画等无不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如《鸿门宴》。相对其他体裁的文言文就比较不受欢迎。对于议论文,学生本就不太喜欢,更何况是古代的文言议论文,而且一些古文中的观点与现代价值观等有所差距,这样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困难,因此更加厌恶文言文的学习。
针对学生的这种现象,我们不是说在选材时就放弃其他文言文体裁,而只选择记叙文类型了。但在文本和课外文言文阅读方面可以增加记叙性文言文的比重。如课外阅读《史记》《世说新语》《聊斋志异》等古文。
综上所述,要提高文言文教学水平,首先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尤其是多媒体设施,使课堂生动活泼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在这里,尤其强调文化背景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作用。
其次,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文言文教学的传统教法是理性分解法:导入文学常识教师范读和学生朗读翻译分析总结等。而翻译则用“串讲法”,一句话从第一个字解释到最后一个字,然后串起来解释整句的意思,中间穿插讲解繁博的文言语法。文言文教学不能把一篇美文教得支离破碎,没有任何美感,也不能让学生一味地做记录机器,在所谓的正确答案面前如履薄冰。文言文教学应让学生置身于那种文化背景的情境中,通过大量的诵读,体悟古人的情感,提高自身精神素养。
再次,要尽可能多地选择学生喜欢读的文言文体裁,并与高考题目相结合。文言文教学需要进一步改革,要像现代文教学那样,必须把着眼点放在提高教学效率上,放在提高学生的能力上。
最后,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遗产,是每个高中生都必须学习掌握的知识,因此,文言文教学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