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字创意成经济增长新动力的报告

张东东

浅析数字创意成经济增长新动力的报告

  导语:下面为大家推荐的是有关数字创意成经济增长新动力的报告浅析,欢迎阅读。

        作为第十三届中国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的开幕活动,2016中国数字创意产业峰会于9月27日至28日举行。峰会除了常规的主题论坛、投融资交流和项目推介之外,还重点发布了《2016中国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今年5月开题,得到了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耗时4个月编写完成。”《报告》发布方中娱数字创意研究院院长高东旭表示,《报告》首次对“数字创意”的产业政策、细分市场、典型园区、企业案例、发展瓶颈与前景、产业指数等做出了系统解读。

  数字创意产业处于上升期

  我国数字创意产业在2009年以前处于萌芽阶段,之后随着国家政策和科技演变而逐步发展完善。

  2009年9月,《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发布,明确提出数字内容产业是新兴文化业态发展的重点;2010年10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大力发展数字虚拟技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2011年3月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发展数字内容服务,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数字内容和动漫等重点文化产业”;2014年2月发布的《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促进文化产业与科技的融合,包括移动互联网在内的数字文化产业、动漫、手游等文创企业都将获得政府支持。

  从这些文件可见,“数字创意”的概念正呼之欲出。今年3月初,《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数字创意产业”——“启动新一轮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高技术服务业创新工程,大力发展数字创意产业。”紧接着,3月下旬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数字创意”再次出现。

  此次《报告》指出,数字创意产业是以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满足健康、美好、现代生活方式需求,引领新供给、新消费,高速成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含网络文学、动漫、影视、游戏、创意设计、VR(虚拟现实)、在线教育7个细分领域。

  提升空间大

  《报告》认为,我国数字创意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2015年我国数字创意产业已集聚了36948家企业、近384万从业人员,产业规模达到5939亿元,同比增长22.9%,其中VR增幅最大,达267.5%。七大细分领域中,网络文学是IP源头,增长快;动漫衍生市场潜力大;影视受众广泛,爆发强劲;游戏业的电竞、VR是新增长点;创意设计处于发展阶段,理念和水平待升华;VR处于起步阶段,潜力巨大;在线教育结合语音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将有更多应用。

  在数字创意产业园区方面,呈现出多业态聚合、信息技术作引擎的特点,2015年园区数量达到2506家,主要以混合产业型为主,占比近七成,典型园区有中关村软件园、常州创意产业基地、深圳F518时尚创意园等。如中关村软件园是国家火炬计划软件基地,2014年产值达1409亿元;常州创意产业基地是国家重要文科融合示范基地,以恐龙文化+VR+主题旅游为特色,入驻企业达700多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2014年园区产值突破260亿元。

  《报告》数据显示,目前英国数字创意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8%,居全球首位,全球音乐的15%以及全球视频游戏的16%均来自英国;美国数字创意产业占GDP比重为4%,全球影视票房的1/3来自美国;日本数字创意产业占GDP比重为2.4%,其中动漫制作占全球60%的份额。相比之下,中国数字创意占GDP比重仅为0.7%,还有十余倍的提升空间。

  关于当前我国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瓶颈,《报告》认为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产品供给内容方面,虽然内容消费覆盖领域众多,但存在“优质作品供给不足、劣质作品产能过剩”的问题,有文化含量、情感含量、艺术含量的国产作品仍然凤毛麟角;二是供给主体方面,内容厂商在资本投入、知识产权和品牌竞争上不时出现不正当及恶意竞争的状况;三是消费层面,恶意扣费、消费欺诈等侵犯消费者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在移动网络游戏、移动直播等领域,虚拟物品、虚拟道具等虚拟财产相关法律法规缺失;四是人才方面缺口较大,这与教育培训和实践相对脱节有关,也因为我国创意人才培训政策尚未完善,对创意人才的发展、帮扶、支持等制度尚未成体系。

  数字创意是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主力

  此次《报告》还提出了“数字创意产业指数”的概念,该指数分区域指数和细分领域指数两大类,共25个细分指标,对各项指标的定义、数据来源和计算公式均有说明。如区域综合指数显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分列区域前三,但区域发展呈现差异化:长三角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珠三角成熟稳定,京津冀则稍显分化,河北发展程度偏低。

  以长三角为例,2015年全国GDP增加值中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首次突破50%,其中,上海高达67.8%,浙江为49.8%,江苏为48.6%。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三地文化创意产业占GDP比重分别为12.46%、5.23%、5.06%。

  “数字创意已成为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主力。”《报告》指出,长三角数字创意产业创新研发动力强,呈现多元化、开放性、融合发展的特点,如上海以“文创+旅游”为主,江苏以“文创+金融”为主,浙江以“文创+高端制造”为主。

  《报告》认为,中国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态势及细分行业均受到资源禀赋(要素指数)、消费需求(需求指数)、人才供给(供给指数)、企业价值(企业指数)等多个维度的影响。比如,上海市需求指数排名第一,文化娱乐消费意愿较强;广东省企业指数居于首位,营收能力较强;江苏省要素指数、企业指数均高于平均值,政策和技术环境、企业数量和营收规模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