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个人总结报告范文

刘莉莉

  出差个人总结报告 篇1

  出差时间:20xx年x月x日~6月x日, 共计:50日

  出差区域: 宁夏银川—内蒙古(乌海—鄂尔多斯—包头—呼和浩特)——山西(大同—太原—临汾)——陕西西安—河南三门峡—河北石家庄—北京—辽宁沈阳—吉林(长春—吉林)——河北邯郸

  出差人: 刘江山

  一、出差具体工作内容:

  (一)出差第一周4.25—5.1

  (略)

  二、北方市场基本情况

  北方区域包括了中国1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分之三,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约占全国gdp的三分之一。经过50天对区域市场的开发走访,我们的产品也经历了一次考验,在我走访了北方地区9个省市区的16市包括:宁夏银川—内蒙古(乌海—鄂尔多斯—包头—呼和浩特)——山西(大同—太原—临汾)——陕西西安—河南三门峡—河北石家庄—北京—辽宁沈阳—吉林(长春—吉林)——河北邯郸 。见到其中做的比较好的老客户银川代理商,销量不温不火的呼和浩特和石家庄代理商,还有从公司拿过少量产品的经销商,包括一些这次在市场新拜访的意向客户。一直困扰我的一个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索的一个问题“北方这么大的市场,公司这么好的产品,为什么市场做起来这么困难?”

  通过和他们深入沟通了解,他们普遍存在以下几个共同的问题:

  1、公司的产品款式是很多,质量也很好,但是针对北方市场主要内平开窗设计的产品太少;

  2、发货周期太长,好多订过样窗的客户抱怨发货时间太长“一个样窗都这么久,以后发成品时间不是更长”;

  3、公司代理政策,上样品要求,北方地区现在大部分还是停留在隐形纱窗阶段,也有气候环境的因素(除隐形纱窗)公司其他产品走量还要很长的路要走,这些通过北方几个老客户发货就能看出来。

  对于我个人的业绩来说,对部分地级市场都有了详细的走访和了解,了解到了客户的需求,在区域市场中开发出部分客户。业绩没有我预期想要达到的一个效果,我还有许多方面没有做到位,对于地区市场做的过于急躁,在市场开发中做的不够细致,给公司的领导和同事添了不少麻烦。

  在太原市场的经验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在去太原之前我从宁夏到内蒙古到山西了解了北方市场的一些实际情况。到太原以后客户李炜在居然之家的的店面已经装修好就差上样板,沟通交流后他表示可以拿出30来平米上森谱斯样品,在墙上可以做一些森谱斯的标示。他要做公司的代理,我也想做成这个客户(那时候觉得和他合作也是一个机会,如果错过这几天他上了别的样品的话就丧失一个机会)。就做了一些不妥的事情,有了这次教训一定会引以为戒。

  三、市场总结和计划:

  对于我最近走访过的客户,他们目前都希望现在能有一款价格合理,质量满意的产品进入市场,北方市场的产品大部分都是河北料质量很差、价格低廉、市场竞争白热、价格透明,这几个点来说,我们的产品竞争优势很大。但是,这些产品进入市场早,见光率高,在老百姓心里已经根深蒂固(一个纱窗也就几十块),不利于我们的产品进入市场。个人认为,我们的市场切入点就在于我们给予客户的厂家支持、利润空间、足够大的区域市场,最主要的就是最快的交货时间,前期开发新市场灵活的销售政策,这样会充分调动经销商和代理商的积极性。

  价位方面来说,市场上总体来讲,对于一个新进入的品牌,要想打入这个市场,抢占市场份额,按目前的公司产品性价比、市场定位来看,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有一部分客户是用一种完全不接纳新品牌的目光看我们的产品,不少做纱窗的客户跟我说,你们的产品不错,,这个价格在销售过程中会增加一部分难度,当地消费太低接受不了。但我认为这种客户的经营思路是以低端产品为主的。

  下一步的计划,我希望能和公司沟通针对北方市场做出切合北方市场的销售政策。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像这一次出差就有点走马观花的意思,但是我觉得吧因为公司给我的市场定位是北方区域经理,我首先要走一遍市场看一下市场是个什么情况,针对区域市场拿出一个好的方案做好区域市场。然后一个市场一个市场的精耕细作,一步一步稳扎稳打有点到面多面开花。

  主观看法:我们的产品在北方市场上的前景是非常好的,我本人对这个市场,对产品都很看好,我们的产品质量好,做工精致,品种齐全。对市场而言,我们的价格

  要略高于同类产品(如意美达),我们给了客户足够的利润空间的同时又给了他区域市场保护,减小其销售难度,这样一来,绝大部分客户都会喜欢新产品上架,最主要我们只要解决交货速度的问题,客户会很愿意主动的去销售我们的产品。

  出差个人总结报告 篇2

  出差时间:20xx年x月13-14日,共计两天

  出差地点:南京

  出差人:程小龙

  出差目的:参加南京国药会

  出差具体任务:

  了解同类展会中品牌展会的发展状况,同自己的展会进行比较;

  在展会现场进行山东药博会资料的发送并进行客户资料的收集;

  学习国药会成熟的地方,用以对山东药博会进行完善; 同展会现场的客户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参与展会的目的,以及他们关注的方面,并且尝试的推销山东药博会,了解他们对山东会的态度。

  工作总结:

  国药会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共四个厅,A厅以药妆和医疗器械为主,320家客商;A-B厅之间为药店连锁展览为两个特大型特装,还包括一个VIP洽谈区;B、C、D为制药企业与医药公司,标准展位为910个,69个特装展位,四个厅基本全部布置完成;其中包括C、D两个厅有两块用餐专区。

  从与客户的沟通中,了解到全国各地的企业对国药会有很高的认可度,而国药会现场的观众流量也保证了参展商参展的目的,达到宣传效果,取得了双赢效果。

  在展会现场,我们将所携带的所有资料近八百份左右的资料全部发放,收集到有效资料近1000余条。本次参加过要回的企业其参展商多数是以招商为主,所收集回来的资料上基本上上都包括各个山东大区的负责人,为我们下一步的招商提供了便利,信息有效率提高。

  国药会展位的布置,也包括3*2的展位,这是我们展会可以学习的,而且国药会为展商提供午饭,而我们的会与医博会一起,却在开始时没有提到午饭的供应,避免我们现场出现纠纷。国药会展会现场的设置,包括地标,条幅,悬挂指示牌,问讯处,展会应急处理,都给我们提供了借签的经验。(具体内容通过相片形式呈现)

  通过与客户的沟通,国内影响力较大的一些企业,例如哈药、国药、石药等大型集团公司对于山东会的认可度较低,他们一般只参与国药会,这部分客户的公关需要重点考虑;还有省内的大型企业如齐鲁制药、鲁抗、罗欣等企业也是持不确定态度,这部分企业需要相关领导协助公关;部分省内的中小型企业持观望态度,都可以考虑参与,初步认为如果有省内大企业带头参与的话,再加上政府文件,通过上门拜访等方式可以自主进行攻关;省外部分企业对山东药博会并不是持明确的否定态度,可以考虑参与地方会,这部分客户需要进行多次系统的沟通。

  出差个人总结报告 篇3

  从蓬莱返回青岛机场的路上,领导给我发信息,问我参观学习的结果如何,当时正困倦的在车上打盹,索性会信息说“部长,三言两语说不好,回去我给您写报告”

  部长回了一个字“好”

  看来我的出差大作就要开始了。

  出差回来以后正赶上十一黄金周,我们放了5天假,加班2天,说实话已经够仁慈的了。我的出差总结就这样出炉了:

  全国企业文化促进会研修班学习总结

  时间:20xx年9月20日——9月24日

  地点:山东青岛市

  参观企业:海尔集团、青岛啤酒

  授课教师:

  马谋超——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品牌与消费者实验室教授

  侯希平——中国杰出培训专家

  感想一:做企业文化一定要有自己的本色。

  有句话说,太像别人就会失去自己。就像有人问:“芭蕉像什么”?其实芭蕉什么也不像,芭蕉就是芭蕉。海尔企业文化中心的人并没有和我们见面,我对这个企业的第一印象就是高傲。张瑞敏讲求道家思想,(我从来不研究孔孟之类的,对这个不了解),但是古代每个学派思想都有时期和地域的局限性,所以说,尽管海尔的文化讲的滔滔不绝,天花乱坠,很大的原因是海尔的飞速发展,他们的文化带有很强的商业色彩,资本色彩。说白了“人性”的东西很少,他们的文化中没有“敬人”的思想,所以海尔员工的流动性也是很大的,而海信的企业精神中第一位就是“敬人”,这与我们“以人为本”理念是协同的。

  我不得不承认海尔文化及其活泼生动有富有说服力的表现形式,海尔的网站、报纸、各类书籍和汇编文字;海尔人“人单合一,速决速胜”的作风,他们是怎样把“想”变成“做”的,无从知道,因为这是他们文化的内涵,是我们靠参观和介绍学习不到的,但是归根到底,海尔把他们的员工领到“道”上来了,每个企业的“道”不一样,所以领的方式也不是唯一的。

  感想二:文化氛围的渲染与领导魅力的领略

  听一些人员介绍海尔文化,列举了海尔精神、目标、宗旨及各类口号,还有就是对张瑞敏的细剖深析,几乎把人说成了神。其实这些宗旨、口号和卓越的.领导人我们也有,但是我们为什么没有人家叫响亮,我们的领导者的卓越却鲜为人知,甚至连我们自己的员工都对其有那么的误解呢?

  第一是形式的问题,也就是文化氛围有没有烘托出来。海尔的“真诚到永远”之所以能走进员工的心中和千家万户万户的心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它叫得响亮。因为这几个字在海尔人思想中根深蒂固了,那么他们的行动自然就成为思想的执行者。举例来说,我们公司在历届展会上打出“自主创新、民族品牌”的旗帜,可是我们的机床为什么还存在那么多的不足之处呢?如果我们的设计人员、制造人员、工艺人员都能时刻的意识到自己所作的一切都是在打造民族品牌,那沈阳机床的品牌就将超越民族品牌之林,冲向世界品牌之林了。

  第二就是核心文化理念的教育和领导人的思想传播。

  几十年来,沈阳机床的成长与发展也经历不少曲折与坎坷,也创造了一个个惊人的奇迹,而在我所了解的机床故事中,似乎只有“喜”而无“忧”,同时究竟是什么力量让机床人度过那些艰难的日子,我想那也许是我们文化建设的精髓吧。每一次陪同采访陈董事长和关锡友总经理都让我感触颇深,董事长的壮志豪情、总经理当年“忍辱负重”,这些故事在我心里比张瑞敏“砸冰箱”更有份量。我相信机床人会为之感动,引以为荣。记得一本关于职业精神的书上写着“做一名优秀的员工,要可怜自己的老板”,说起来觉得可笑,但是这决对是一种理解和信任。所以,我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把沈阳机床领导人的故事做一次采编,将他们的思想传播开来。

  感想三:无法用语言解释的文化

  学习中探讨了这样一个问题,“文化建设是从上到下的,还是从下到上的?”

  应该说是以“从上到下”开始的,领导者是有远见的,所以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是由领导人提出的,当这种文化理念被员工认识、接受,并逐步成为企业文化的主人,大家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从而使管理者和领导者提出更高、更远的目标和战略,这样文化就在员工和领导人之间产生循环、循环形成滚动、滚动促使前行。

  中捷机床有限公司孙总说:“制造机床是不需要激情的,因为这是一个踏实既往的工作。”我觉得很有道理。但是从文化角度说,一个企业不能没有激情,所以我认为那份激情应该是文化建设的激情,就如同看似平静海面,内心却是涌动和翻滚的。机床人就应该是这种外表深沉,内心火热的人,我们的领导者给大家心中埋下坚定的火种,文化就要促使它燃烧猛烈。

  文化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不能用语言来确切描述和解释,张瑞敏说:“无形的东西比有形的东西更重要”。在海尔的治企方针中,文化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可以看出,海尔不是为了做文化而做文化,而是把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必要组成。如今沈阳机床集团创业和发展的过程中,大多数人把目光放在了一串串的经济数字上,这些数字固然重要,但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把它做好了,很多事情做起来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需要强调的是,企业文化不是领导者和部分人的文化,而是一个企业全体员工共同拥有的。海尔人为什么能做到“真诚到永远”,他们的“人单合一”和“日清”作风让每名员工都能感受到自己在企业的作用和意义,每一个SBU都要与市场准确地结合,然后与速度取胜。当然,在沈阳机床的产品性质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实现“人单合一”,那么我们员工的自信和自豪从何而来呢?

  记得齿轮事业部的一名员工曾和我抱怨工作没有意思,我说,怎么能没有意思呢?想想咱们生产的机床那么受欢迎,那里面传动的齿轮可是你的功劳啊。他说:“我可不敢那么抬举自己,床子卖得怎么样和我没有关系,我只知道我这活要是干废了钱就赚不到了。”这件事情值得我们深思。

  昨天听部长说我们企业的目标要向“世界企业五百强”挺进了,这件事情一旦定下来,要让机床人都知道,要让一线的员工们都知道,因为他们是这个目标的直接创造者。

  感想四:关于沈阳机床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点个人思考

  企业文化是摸索中前进的,作为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我虽然有着满腔热忱和雄心壮志,但是也必须脚踏实地,在我的理解里,沈阳机床的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奢望在近几年内做成功,而仅仅是一个开始。海信的作风是“雷厉风行”,海尔倡导“速决速胜”,我一直很喜欢“想到就做”,这样才能将自己的思维发挥淋漓尽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最佳状态,任何事情只要一等、一靠,就变得苍白无力了。

  机构设置如下(建议):

  部门领导:部长

  下设:

  A.综合室:2-3人,

  职责:1、及时传达企业高层和部门领导制定的的各项政策、号召和要求,制定企业文化建设纲要、策略和方案,如品牌路径等项目;

  2、企业新闻的审核、确认,即为各项公开新闻把关;

  3、负责企业新闻的资料的整理、分类、存档;

  4、关注行业发展、社会动态,积极做厂内外的宣传指导工作;

  新闻中心:

  B.编辑部:5人,1名主编和4名编辑

  C.电视台:3人,其中:导演1人,负责新闻内容的总体策划

  摄制1人,

  主持1人(可为兼职,也可外聘)

  事务中心:

  D.接待室:1-2人(摄像、交流能力强)

  职责:接待各方媒体,官员等

  E.员工文化协调组:3人,

  职责:员工文明监督、员工投诉受理、文化活动策划、文化长廊建设

  (总计17人)

  以上的工作总结是个人在出差学习中的一点体会,其中必有一些不成熟的见解和错误观点,请部长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