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科技人才资源开发状况调研报告

王明刚

  一、西部地区人才现状

  (一)缺乏高层次人才成为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1、创业环境差劣。几十年来,西部地区的人们喜欢强调客观自然环境的差劣,而很少谈人才创业环境差劣。而实际上,人才是靠创造一个良好的机制和环境自动集聚起来的。人才着重的是创业环境,西部地区的人才每年往东部跑的多达数十万人,人才外流现象十分严重。

  2、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据统计,到1998年底止,西部地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仅为全国总量的15.5%。每万人中中专以上学历及初级以上职称人员仅92人,还不到东部发达城市的十分之一:西部农村的现有人才严重不足,平均每万名农业人口中专业技术人员达不到6名。

  3、缺乏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主要表现为:一是高素质人才稀少。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在西部地区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只有1862人(西部地区平均数),占总数0.35%;二是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能力差。1998年,从事于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开发的专业技术人员有48人(西部地区平均数),仅占全部专业技术人员的1.65%。而东部发达省市这两项比例分别为3.21%和4.16%。由于高层次人才稀少,对实施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工程极为不利。

  (二)科技人员分配机制平衡有余,竞争不足。

  西部地区不论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工资结构基本一致,工资水平大体持平。由于分配机制毫无竞争性,且实际收入低,极大地挫伤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令本地人才看了心冷,外地人才望而生畏。

  二、解决办法与建议

  (一)更新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观点。

  把科技人才放在“本”的位置上,就必须更新观念,切实改变重自然资源开发,轻人才资源开发的思想倾向,正确认识人才是开发潜力最大并对其它资源起支配作用的资源,强化人才意识,明确人才是促进西部大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点,就是要在西部地区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开发人才为本,而不是以官为本。只有以人为本,才能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整个社会羡慕知识分子,而不是羡慕大款、羡慕明星。只有打破官本位,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知识分子的'经济与社会地位,人才外流和返流的问题也就不难解决。

  (二)、发展高新技术,吸引高质量人才,培养培训高新科技人才。

  西部人才开发,既要立足于当前,更要放眼未来,突出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和操作性。要吸引科技人才就必须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抓好科技人才资源地域布局,要有超前意识和全局观念,不断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二是根据西部各省市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抓好科技人才资源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合理布局;三是的抓好科技人才资源的结构调整,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调余补缺,缓解人才需求急中之急;四是抓好科技人才的培养培训和人才资源配置,重点培养培训在职人员和造就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提高科技人才资源的使用效率。

  (三)、挖掘人才价值,激励人才机制。

  要以灵活的机制激励科技人才。应采取以下五项措施:一是以业绩为上,不论资排辈,大胆起用有突出成绩,敢于挑大梁的青年科技人才;二是以竞争为准则,能上能下,采用竞争型的岗位职能工资制,工资与学历、资历基本脱钩,而与岗位业绩、效益紧密联系;三是以有功必赏、实施重奖的人才管理理念,使科技人才趋之不回的发挥才干,让大西北成为实现其自身价值的首选之地;四是以真对实学为主,职称为辅,实行“评聘分开”,解决长期以来职称与工资等待遇挂钩过紧的问题;五是要树立让科技人员先富起来的观念,以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构筑灵活、宽松的环境,便利人才的引进和流动。

  一是户籍管理上的灵活宽松;二是政府政策上的灵活宽松。各级政府在人才资源的开发工作中,一定要做到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需求,面向人才,积极做好政策服务,在政策上提供支持和方便;三是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实现市场对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人才流动上的灵活宽松。诸如:(1)完善、健全与人才市场相配套的政策法规体系;(2)形成以中心城市为龙头的人才信息网络及人才市场体系;(3)完善人才交流、信息交流、人才评价、人事仲裁、社会保障等功能;(4)完善协调机制使人才在公开、平等、竞争条件下,实现合理流动拓展人才需求渠道,规范和优化市场环境;(5)打破本位观念,实现西部地区乃至全国范围的人才资源共享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