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区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多个领域取得明显工作成效,因此获得省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省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称号。在此基础上,区集中资源大力支持发展“互联网+”,在“互联网+”细分领域聚集了一批高成长企业,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壮大增添了新引擎。笔者在调研基础上,分析了区“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就推进区“互联网+”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区“互联网+”企业现状
今年以来,区新增市场主体1700多家,其中仅“互联网+”企业就达到100余家,与去年同期相比翻了一番。
“互联网+传统产业”方面,成联电商创新“互联网+物流”产业电商模式,与中国物流协会共建“中国物流官网”,标志着国内第一个以城市为节点的全国性综合物流信息信息化平台上线运营,并与“中国耐材之窗网”(互联网+耐火材料)、“中国陶瓷官网”(互联网+陶瓷)形成三大官网平台,形成了独特的官网发展模式。
“互联网+选矿选煤”方面,熙元科技的“中国选矿选煤网”,集选矿选煤技术设备、矿产、药剂等服务,开设了24个频道、200个栏目,拥有注册用户8.2万余家,日平均浏览量1.6万人次。
“互联网+医疗”方面,上海京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去医院”服务云平台在工人医院正式上线,可以方便用户随时随地实现预约挂号、排班查询、报告查询、手机支付、叫号查询、医院导航等各项便利功能,帮助用户省心、省时、省力地就医。中软智通开发的居民健康卡集新农合一卡通、医疗机构就诊卡于一体,可实现居民健康卡身份识别、跨地区(机构)就医、居民健康信息存取和医疗费用结算四大功能,目前已在市内部分县区发放350万张投入使用,发卡量全国领先,年底前将达到500万张。
“互联网+教育”方面,华发教育建立了智能设备+云服务的互联网教育平台,旗下的华发网络教育资源云平台为小学到高中段人群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服务,可为各级教育工作者提供教学参考内容。现有注册用户近1万人,总访问量达到4万多人次,发布资料近2.5万套。
“互联网+房地产”方面,聚集了知行、达意科技等相关企业,产品和服务涵盖智慧房产、智能家居、智慧物业等多个方向。此外,在“互联网+政务”“互联网+餐饮”“互联网+旅游”等领域,众多业态模式创新企业不断涌现。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在推进“互联网+”行动过程中,区存在的困难问题有:
一是资金问题:传统企业一般都可以从小做到大,小的时候赚小钱,大的时候赚大钱。但对于“做虚不做实”的互联网企业不同,互联网企业往往必须在达到一个规模点之后才能赢利。目前,区内部分电商企业业务发展较快,项目前景十分看好,但因资金瓶颈影响,制约了企业快速成长壮大的进程。
二是专业竞争力问题。在工控系统、智能感知元器件、工业云平台、操作系统和工业软件等核心环节方面研发能力还不足。相关企业在“互联网+”领域整体竞争力不强,税收贡献率不高,还不能够支撑和促进区的经济发展。
三是思想观念问题:部分传统企业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对“互联网+”只是简单认为就是“+互联网”,找不准“+”的路径,不知应该怎么“+”。
四是技术和人才问题:一些传统企业想拥抱互联网,但缺少这方面技术和人才,特别是在人才引进、技术创新上有难度。
三、相关建议
“互联网+”是全新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可以在某些领域产生新的商业模式,能够带动传统产业提高竞争力是我们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角度,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载体,必须从战略上高度重视,积极抢占“互联网+”制高点。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互联网产业发展协调小组或“互联网+”服务办公室,具体负责分行业、分领域编制好制定区互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发展目标、支持方向和重点,牵头组织项目评审,组织行业活动,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协调解决互联网产业发展有关问题。
二要优化产业环境。深化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省《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制定“互联网+”行动配套政策,重点对企业人才引进、住房补贴、办公场地租金补助等方面予以扶持。充分发挥和利用市电信、移动、联通等互联网运营商资源,做好宽带、物流、基础研发等基础设施和公共建设,采取扶持技术创新、搭建公共平台、培育应用市场等举措,予以基础性、平台性支持,对先行先试者进行鼓励。
三是强化招商引资。围绕区内现有互联网产业结构、产业优势以及企业转型升级,做好互联网企业的招商引资工作。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借梯上楼、借智发展,将北京的互联网产业资源为我所用。特别是加强与中关村的合作,引进更多的“互联网+”企业和科技成果。
四要加大财政扶持。用活用足上级关于互联网产业的相关政策资源,积极争取各类产业投资基金、银行贷款贴息等各种补贴资金,为互联网产业尤其是在全国、全省技术领先的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完善融资服务,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为具有成长潜力的初创企业提供风险投资。
五要促进产业集聚。充分利用市科技中心、区创业中心和软件园等现有载体资源,优先保障互联网产业发展需求。鼓励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和其他社会资源参与互联网产业载体建设,形成投资多元、服务专业、市场运作、功能齐备、特色鲜明、空间相对集中的载体布局。
六要夯实人才基础。主动承接京津产业的转移和转化,瞄准国内外知名互联网企业、国内互联网新兴潜力企业、高端人才和团队,重点引进互联网核心技术人才和产业领军人才;搭建移动互联网人才公共服务平台,为人才引进、培育等提供专业服务。加强与高等院校、产业联盟的合作,完善互联网产业人才支撑体系。
七要突出“互联网+政务”建设。精简办事机构,减少繁杂的办公流程,通过移动互联网、网上营业厅开展各类政务活动服务,让居民足不出户办办理医院挂号、违章罚款、出入境签注、纳税申报等公共事务。着支持互联网企业发展、彻底解脱本地企业负担的原则,凡是政务活动能在网上实现的,本都实行网上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