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优秀课题研究报告

莉落

  幼儿园优秀课题研究报告 篇1

  一、课题的提出

  体育是使人的身体健康成长和增强体质的教育,幼儿园开展的体育活动也都是遵循幼儿身体生长发育规律,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目的所进行的系列教育活动。幼儿园开展的体育活动其形式是多样化的,其中户外体育活动就是幼儿园的常见活动,大多都在户外进行,通过教师有目的、有的制定教学方案,开展符合本班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从而来发展幼儿的走、跑、跳跃、投掷等动作,“幼儿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由此可见,陈鹤琴先生是多么重视儿童的健康教育,而户外体育活动正是能提高人体健康的活动,《纲要》指出: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参与。幼儿通过体育锻炼,不仅锻炼了身体,并对促进幼儿独立生活与活动能力的发展,促进智力发展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园教师对体育教学活动把握不准,出现内容与幼儿身心发展目标不匹配、内容选择随意而不系统,教学活动策略单一的现象,致使体育锻炼效益差,目标达成度低。且现今的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过于强调社会对幼儿体育的要求,而忽视幼儿主题的体育需要;重“宽松”、“自由”的情景创设,轻“跳一跳,摘下果子”的发展要求;存在密度强度不达标;体育教学活动没有系统性,未从各年龄段幼儿的体能发展出发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由于以上的问题,影响了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基于以上需要,立足我们幼儿园,对“利用本土资源,优化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进行研究,通过选择科学、系统的教学内容,运用适宜的、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形成具有我园一定特色的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体育教学模式,整体提高我园体育教学活动水平。

  二、研究条件

  根据本课题的需要,我们成立了体育中心组,组织大家学习新《纲要》中的主导思想、教育方针,另外,通过对幼儿园体育活动内容、策略等相关资料的搜集、汇总、分析,正确把握有关幼儿园体育教学的相关理论。

  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有年轻教师,她们朝气蓬勃,富有创新;有骨干教师,她们事业心强、经验丰富,都已达到学前本科学历,参与过多个区级、市级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和发表,有两位老师还参加了区级的课题中心组,相信在老和新的完美结合下,我们一定能研究出适合本园幼儿身心特点的体育活动,形成体现本园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

  三、理论依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玩具和教具。”

  3、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主要的知识来源,因而教育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

  4、儿童发展理论:我国心理学家李惠桐在儿童心理学研究中发现:动作和动作技能的掌握对婴幼儿心理发展有重要意义,对婴幼儿智力发展和个性形成也有很大关系。一定数量的动作技能的掌握可以帮助儿童及早摆脱对成人过多的依赖,学会独立自主地活动,开拓眼界,增长知识。动作技能又是儿童与儿童之间交往的工具,动作技能发展较好的儿童容易受到同伴的欢迎和好评。由此可见,在学前期重视儿童动作和技能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四、概念界定

  1、本土资源:

  当地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

  2、优化:

  指科学地建构,使之更优秀。教学中的优化是指教师有目的地选择组织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使教学与教育任务的解决达到可能范围的最大效率。本课题中是指选择科学、系统的体育教学内容,采取有效、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使体育教学活动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3、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

  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传授幼儿一些身体练习的基本形式,是增进幼儿体质以及促进幼儿情绪成熟的最基本的途径。在本课题研究中是指我园的体育集体教学活动。

  五、基本原则

  1、经常化原则

  经常化原则是指幼儿园体育活动应融贯在幼儿的每日活动之中,应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

  2、适量的运动负荷原则

  在组织幼儿进行身体锻炼时,教师应合理安排及注意调节幼儿身体练习时身体和心理所承受的负荷量,保证幼儿在运动后能取得超量恢复的最佳效果,提高身体运动的机能能力,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3、多样化原则

  幼儿园体育活动应灵活运用多种途径、多种组织形式和方法来进行,并相互补充、相互配合。

  4、全面发展的原则

  其中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幼儿园体育活动应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二是指在幼儿的身体锻炼活动中,应尽量使幼儿身体的各个部位、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技能等都能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尽量避免身体锻炼的片面性和不平衡性。

  六、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系统的、科学的体育锻炼内容以及有效的、适宜的组织策略。

  (2)通过科学、系统的体育教学内容,有效、适宜的体育教学策略,促进幼儿身心(身体、认知、个性、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3)丰富体育教育活动的理论知识,更新教育观念,进而使教师能以研究的态度、发展的眼光,逐步完善本园的体育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七、研究内容

  1、民间传统游戏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有效运用的研究

  2、如何利用民谣,优化幼儿队列队形练习的组织与指导

  3、利用本土资源,在体育活动中开展一物多玩的研究

  以三个子课题为重点,整个小班年级组共同承担子课题的研究任务

  八、研究思路

  由幼儿园成立主课题研究组,加强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从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入手,整体思考研究内容,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分工落实研究任务,逐步达成研究目标,边研究边,边边修正,确保研究方向正确,措施有效,最终将研究成果逐步成为园所文化的奠基石。

  九、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幼儿园体育活动内容、策略等相关资料的收集、汇总、分析,动态了解相关研究现状,正确把握有关幼儿园体育教学的相关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行动研究法:主要用于子课题的研究,在实践中探索优化幼儿园体育教学的内容与策略。

  3、案例研究法:针对本园体育教学活动进行现场记录,运用测量、评价等方法及时获取反馈信息,适时调整研究进程、方法、手段,以便达成研究目标。

  4、个案研究法:用于本园体育教学活动中对幼儿体育活动的表现、运动技能发展等的观察,并比较个体前后发展的变化,从而得出对幼儿个体或群体的认识,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

  5、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

  十、研究措施

  1、通过文献学习、参观、专题讲座等途径,帮助教师丰富相关的体育知识,加强对课题研究的认识,提高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现场测试等基础性研究,了解本园体育教学活动现状,并加以分析,寻找原因,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3、充分考虑幼儿发展的特点,建立具有层次性的目标框架(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通过情感态度、知识经验、意志品质、体能发展和社会交往五个维度来挖掘、筛选、整理优秀的体育教学活动内容,形成适合本园幼儿各年龄特点的,系统科学的体育教学活动内容。

  4、遵循幼儿园体育活动原则,根据本园幼儿的情况,活动的'不同内容,幼儿不同的活动方式及环境等条件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适宜的材料、多样的组织形式,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锻炼效果,从而提高幼儿运动机能,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总结出适合本园幼儿身心特点的体育活动的教学策略,形成体现本园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

  十一、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9——20XX.2)

  (1)采用文献法,查阅资料、分析体育教学活动现状、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知识、了解幼儿园体育教学的意义及课题的研究方向。

  (2)收集资料,分析调查。查阅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3)确定课题相关成员,划分子课题,确立子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明确分工职责。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3——20XX.8)

  (1)设计调查问卷与体育活动测试项目表,通过访谈、测量等方法对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现状加以分析、研究,做好幼儿园体育活动价值、本园体育教学活动现状研究幼儿身心发展的研究、本园幼儿体能发展的现状调查等基础性研究。

  (2)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理论学习、培训。

  (3)全面实施本课题研究,进行幼儿行为观察记录,收集数据,并进行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的测查、统计资料等系列研究活动,及时积累研究资料,不断总结、完善,及时调整课题实施的进程。

  (4)进行课题研究的中期评估,发现研究问题,提出下一阶段的研究重点。

  (5)各子课题研究组总结、交流、提升阶段研究经验,整理阶段研究成果,并撰写相关研究论文。

  (6)完成体育教学活动设计方案的收集。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9——20XX.2)

  (1)分析整理有关课题研究资料,形成课题研究文字、音像成果资料。

  (2)提升、总结各阶段研究成果,形成课题研究报告的各类文字成果。

  (3)完成本课题研究报告以及有关的专题论文等,结题,交流和推广研究成果。

  十二、预期成果

  1、阶段成果:课题研究中期报告、课题研究典型案例、课题研究游戏活动设计、自制体育器械展示,

  2、最终成果: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研究论文集

  十三、课题组织

  专家指导

  朱文学:苏州市教科院副院长

  曹丽萍:苏州市相城区教科室主任

  课题领导组

  组长:葛丽华,小学高级教师,相城区教坛新秀,区评课选优二等奖获得者。

  副组长:沈美芳,小学高级教师,相城区教坛新秀,区早期阅读工作室成员。

  课题组成员(排名不分先后)

  张建芬:小学高级教师,黄桥中心幼儿园小班年级组组长

  陈怡璐:小学一级教师

  唐叶:小学高级教师

  朱磊:3年以内新教师

  李庆锭:3年以内新教师

  胡燕萍:3年以内新教师

  十四、主要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顾荣芳、薛菁华《幼儿园健康教育》

  3、汪超《幼儿园体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4、王坚红《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5、郎明琪、陈培燕《幼儿园阳光体育》

  幼儿园优秀课题研究报告 篇2

  一、问题的提出

  快速变化的世界使人们更加关注社会的未来,关注未来社会的主体――今天的孩子们。我们强烈地意识到社会赋予了幼儿教育更高的期望和更神圣的使命,创优质高效的幼儿教育是每一个幼教工作者的责任。一所幼儿园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学,教育教学的关键在于科学的教学管理,只有通过建立和实施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才能使教学工作有序开展,保证教学效益的提高。

  近几年,我园逐步探索了一些管理办法,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1)管理观念滞后。幼儿园的管理多属于事务型、制度型和经验型。对管理者而言,抓管理就是抓具体目标、计划的检查,抓具体活动的效果。

  (2)对各项教学工作缺乏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即使有,可操作性也不强,无法检测工作效果。对于幼儿园而言,我园迫切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原因由以下几点:一是我园是黄陂前川地区唯一一所公办园,在全区起着窗口和辐射作用,目前在幼儿园的教学常规管理方面还没有可供我们借鉴的经验,希望通过研究,建立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在全区起辐射和推广作用。二是由于在幼儿园的常规管理上没有经验,因此不能出效益。迫切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园决定开展“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研究”。

  二、省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目前中小学关于教学管理创新研究、教学管理精细化研究、优化教学常规管理研究、有效性教学管理研究等较多,也有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如: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抓好校本教研活动,重视教师素质提升,实行均衡教育教学,推行教学质量评估。还有推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教学管理模式。“一个中心”即以常规管理为中心,抓住课堂主阵地,全力实施“有效教学”,让教师具有扎实的授课技能,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各种举措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两个基本点”即班主任为单位的班级管理团队和教研组为单位的学科教师团队。推行教育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中坚力量,发挥教研组集体研究的潜在能量,通过专家引领、专著学习、学术组与备课组活动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但是这些经验和成果适宜于中小学,而幼儿园以其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课程理念,有其特殊性,因此,必须研究出适合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办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课题界定

  1、教学常规:就是指关于教学的日常规定,它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常态准则和常态要求。

  2、管理:管理是指在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来协调他人的劳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高效率地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3、教学常规管理,就是根据教学工作规律和学校自身实际,制定和实施教学日常规章制度,使教学能顺利进行,并日趋有序化、规范化、稳定化,从而有效地实现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的活动。教学管理是正常教学秩序的保证。

  四、研究目标

  根据幼儿园的教学常规管理现状,探索出适合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的运行机制和办法,提高幼儿园管理质量和教学效益,促进幼儿园的健康发展。

  五、研究内容

  1、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现状调查。

  2、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策略的研究。

  3、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模式的研究。

  六、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以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和管理者的管理行为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调查法:课题开题前,了解幼儿园教学常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行动研究法:通过管理者的管理行为,不断调整管理方法。注意边研究边总结。

  (3)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进行全面完整的归纳、提炼,进行分析,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幼儿园优秀课题研究报告 篇3

  常言说:幼儿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心理学研究证明,手的动作和思维活动有直接关系,人在动手时有关信息从手到大脑,又有大脑传到手,动手是动脑的外观,动手又能支持脑的积极活动,手巧心灵,心灵手巧,在玩玩做做中幼儿智力得到了开发。

  一 、师幼互动设置区角,引起幼儿的动手兴趣。

  区角的设置直接影响幼儿的活动效果,在设置区角时,我园注重引导幼儿参与,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首先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兴趣、季节,通过与幼儿探讨来设置区角。如:春天各种花卉多所以设置花卉角,秋天各种水果成熟了所以设置水果店,有的孩子对别人的玩具很感兴趣,老师建议幼儿把自己心爱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这样一个幼儿留恋忘返的玩具店就形成了。还有让幼儿带图书到幼儿园形成图书角,让幼儿带各种水果形成干果店。其次对于区角中的问题师幼共同讨论解决,有的区角过于人多过于拥挤,可添加材料扩大范围,也可把暂时没人玩的区角改造,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幼儿的团结精神操作能力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在设置区角的位置也是和幼儿共同探讨,如音乐角敲打节奏影响图书角的孩子,所以把这类区角设在走廊里好些,自然角设在阳台上好些,其他设在教室,这样使幼儿理解各个区角要动静隔开,减少干扰因素。

  二、科学投放材料,激发幼儿的动手欲望

  材料是幼儿开展区角活动的物质基础,幼儿在不断的主动地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得信息积累经验和发展能力,因此材料是促进幼儿发展的载体。科学投放各种材料,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是开展区角活动的保证。如在数学区投放的圆形数字卡片,小班可练数数,中班可练排序,大班可练分解组合。科学活动区,中班可投放食盐、白糖、碱、水等物品让幼儿观察、品尝,大班可投放磁铁、铁钉、铝片等让幼儿研究。

  开设多种区角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如大班美术区可投放废纸杯、奶盒、彩带、双面胶、剪刀等鼓励幼儿自己设计制作玩具随时添加活动材料。通过操作区的活动,他们的交往、合作、自信心、想象力、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自选区角自我学习,满足幼儿的动手需要

  幼儿通过做做、玩玩、看看、想想等进行知识技能的学习。如:幼儿在选择区角时根据自己的爱好需要选择区角,有的选择音乐角去敲打乐器,有的选择水果店去买水果。还有的选择科学角去探索科学现象。在玩中自己探索,幼儿相互研究使用工具材料,充分让幼儿去积累经验,开启思路。实践证明:所有的幼儿都有某种物品通常的使用方法基础上发现的特性和功能,甚至创造出新的作品,幼儿会陶醉于自己的想象之中,对于那些经过自己动手做出来的东西会感到极大的满足。

  四、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在活动中,教师时刻观察留意每个幼儿的兴趣操作情况,自主性和交往能力等,必要时老师选择机会参与幼儿的活动,做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如科学活动《物体的沉与浮》,先让幼儿自己玩水,把各种材料的物品放入水中,观察它们有什么变化,什么东西沉入水底,什么东西浮在水面上。引导幼儿思考铁制的轮船为什么能在水上航行,通过实验锡纸团和锡纸船在水里的变化,感知铁船航行的沉浮原理。在点拨引导下,幼儿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既获得了感性的经验,又有效地激发了探索精神,促进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总之,在各种区角活动中,幼儿的创造思维得到了发展,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小肌肉群而且操作能力得到了发展。

  幼儿园优秀课题研究报告 篇4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怎样提高幼儿音乐教育中的游戏性,怎样能从音乐的内容、形势和方法中不断探索,长期以来一直是我们幼儿教师比较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就是希望幼教工作者多多关注儿童在自然游戏性中的音乐学习方式,并将其转化为自觉行动。

  二、现代形势下的观念

  从目前了解的资料看,很多专家对幼儿音乐方面的教育有着独到的研究和见解。婴幼儿专家施文勤女士指出,从小培养孩子的乐感,应想方设法地为孩子们找到音乐的源泉,培养孩子们乐感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幼儿最喜欢的形式中进行。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李晋援提出从事幼儿音乐教育工作。既要把握幼儿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又要熟悉音乐艺术的特殊性,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幼儿音乐教育能够切实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陈淑琴教授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她提出了音乐教育活动的一切活动形式、方法应具有游戏和类似游戏,使幼儿体验到和“玩”一样的感觉。从专家的这些研究中,我们发现,专家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念,就是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感受到音乐教育的观念。

  音乐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它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往往通过声音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来直接、生动、形象地表现某种事物、情感和思想,然而又凝聚着深刻的、微妙的、难以言表的概括与抽象。同时,音乐

  又是一门知识性、技术性很强的艺术,音乐的创作与表现必须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巧,音乐作品的欣赏则同样要有一定的常识和感知能力。可以说,音乐是一门很“难”的艺术。那么,怎样在“难”的音乐和幼稚的孩子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呢?那就是游戏。

  三、研究目标

  (1)让音乐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幼儿的智力。

  (2)使音乐教育的内容和手段都更加接近儿童的本性。

  (3) 转化自觉行动为幼儿音乐活动中的学习方式。

  四、研究内容

  (一)游戏性音乐教育活动的特点

  幼儿园音乐教育游戏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内容中的游戏性

  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五种传统分类内容中,音乐游戏一直与歌唱、韵律活动、打击乐器研究、音乐欣赏等其他四种内容占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一点是与小学及其以上年龄段的音乐教育有很大差别的。它要求每个小的音乐活动都有各种音乐素质能力训练的小游戏,简单而且易使用。活动的内容设计情节化、趣味化、使幼儿对每个音乐活动的角色感兴趣,不自觉地吸收其中,得到训练。还有发声练习也可以做到游戏化,每个音乐教育活动歌唱之前可以用各种小游戏活动简短的模式发声,或者由老师即兴用歌声问幼儿,幼儿发挥想象即兴创编歌词回答,也可以让幼儿模仿各种车辆或小动物的声音。

  2、形式中的游戏性

  游戏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游戏参与者在游戏活动过程中能体验到自主性和自由性。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形式中的游戏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音乐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和自由性

  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中,大多数活动组织形式是一种集体的音乐活动,但它并不是唯一的活动形式,针对同一个教育内容,活动的形式可以是灵活而多样的。譬如,歌唱活动的形式既可以是集体的齐唱,也可以是个别的独唱、小组的接唱或同伴的对唱等等,可以根据活动的需要交替出现多样的形式,在音乐教育活动中,作为活动主题的儿童可以自由选择合适的活动空间选择合作的同伴,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小组等等。另外,打击乐器能吸引幼儿兴趣,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往往能对发出声响的玩具好奇,他们有探究意愿,渴望弄响它,并以此获得满足。逐渐的让儿童尝试、探索声音的范围不断扩大。他们会不约而同的从玩会发声响的物品,如:锅、碗、盖、盆等等,以此来探索声音的长短、高低、轻响、音色、这正是儿童以后较正规的打击乐演奏活动的“序曲”。

  (2)教师和幼儿的关系具有灵活性和多变性。

  教师和幼儿可以互换角色,让幼儿在放松热闹愉快的环境中感受音乐,参与活动。幼儿在这样多样的感受生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感受了音乐,幼儿一直高兴的在用心地听、看、并情不自禁地跟着学

  唱,自觉的投入到活动中去,在这种热闹愉快的环境中,产生了热爱音乐以及对音乐中角色的情感,这就是音乐所富有的情感性和形象性的艺术特征。将音乐学习与幼儿活动融为一体,使幼儿能自觉地去听、去唱、去动,不仅提高了学习的效果,而且使学习过程轻松愉快,具有培养高层次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长时效应。

  3、方法中的游戏性

  方法中的游戏性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更是体现十分广泛。这也是幼儿音乐教育中最具特色的一个方面。使幼儿能够在玩中学,这样边学边玩,玩的高兴的同时对音乐内容也记得特别清楚。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的方法有很多,如:示范、讲解、反馈、鼓励等,每一种方法都可以因为添加了游戏的成分,而使得教与学的过程充满了快乐。

  (1)在玩中学

  在小班音乐游戏《袋鼠》中,幼儿在玩中学会了音乐游戏,这种边玩边学的教学方法,使幼儿玩的高兴,对游戏规则记得特别劳。

  因为在玩中学,主要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一个的规则,使幼儿自始至终保持着极高的兴趣,对游戏规则进行探究。

  (2)灵活,正确地使用示范方法

  幼儿有好的模仿的天性和本能,因为在音乐教学中提供正确、熟练、富有表情、能正确体现作品音乐形象的示范,供幼儿模仿,在音

  乐教学中是一个和重要的教学方法,但是不能只让幼儿单纯机械的模仿,排除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为每一个幼儿都是具有与众不同的才能,都有创造的需求,更不能排除幼儿对主体元素的能动发现以及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创造能力。

  (二)游戏性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发途径

  1、游戏内容的开发

  很多人熟知的传统游戏,如:《丢手绢》等都是典型的音乐游戏。近年来,随着幼儿音乐教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提高音乐教育内容的游戏性,正日益成为幼儿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动。实际上,在目前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已出现了从内容到形式日益明显的游戏化倾向。情节、角色、规则等游戏要素不断渗入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有的甚至成为活动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

  2、游戏形式的开发

  游戏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游戏参与者在游戏活动中能体验到自主性和自由性。在音乐教育活动中,个体活动、集体活动、小组活动、自由接班活动等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根据需要交替出现;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幼儿可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的机会。如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舒适的空间位臵;幼儿可以自由的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加入自己喜欢的小组;可以自己选择表演的作品和表演的方式等。教师和幼儿都可以有机会担当不同角色,并以不同的身份来组织或参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