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知行学院重庆录取分数线 2024排名多少可以上

很多考生都在向北考网徐老师,湖北大学知行学院重庆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分,在重庆的考生排名最低需要多少才可以上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没关系今天徐老师帮助大家整理了近五年的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在重庆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排名位次,希望大家在选择志愿的时候有帮助。

一、湖北大学知行学院重庆最低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从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在重庆的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数据中从,我们可以看到最低分大约在439分至466分,录取位次在73110 至20717区间,重庆的高考考生如果在这个分数段内或者位次区间,按照往年的录取数据是可以报考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1、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在重庆2022年历史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68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1733名;

2、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在重庆2021年历史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98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5727名;

3、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在重庆2022年物理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51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67102名;

4、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在重庆2021年物理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63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73110名;

5、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在重庆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39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71153名;

二、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在重庆2022-2018年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完整数据表

1、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在重庆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排名数据整理

年份 招生省份 选科要求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重庆 - 历史 本科 468 21733 11
2022 重庆 - 物理 本科 451 67102 9

2、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在重庆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排名数据整理

年份 招生省份 选科http://www.GaokaoHelp.com要求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重庆 - 历史 本科 498 25727 10
2021 重庆 - 物理 本科 463 73110 10

3、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在重庆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排名数据整理

年份 招生省份 选科要求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重庆 - 理科 本二 439 71153 10
2020 重庆 - 文科 本二 498 20717 10

4、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在重庆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排名数据整理

年份 招生省份 选科要求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重庆 - 理科 本二 461 71285 10
2019 重庆 - 文科 本二 499 22522 10

5、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在重庆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排名数据整理

年份 招生省份 选科要求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重庆 - 理科 本二 448 71460 7
2018 重庆 - 文科 本二 466 25576 8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在重庆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2023年多少人
海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2023招生人数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2023招生人数和最低分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在云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2023年多少人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在贵州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2023年多少人
新疆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2023招生人数和最低分
广西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2023招生人数和最低分
四川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2023招生人数和最低分
江苏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2023招生人数和最低分
2023湖北大学知行学院什么专业比较好(重点特色王牌专业名单)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学费收费标准级各专业多少钱一年

三、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学校最新介绍

办学性质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创办于2000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湖北大学举办的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湖北省首批应用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候选单位。全日制在校学生11000余人。办学定位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以提高办学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开放办学,全面实施综合改革,将学校建设成为规模结构合理,优势特色鲜明,创新创业能力突出,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贡献的应用技术型高校。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发展,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较好地实现了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知行合一”的办学特色日益彰显。育人理念 学校秉承“厚德载物,认知践行”的育人理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呼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能力素质的新要求,突出能力本位,注重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以培养“专业有潜力、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发展有后劲,服务于生产、管理一线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