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那拉提草原导游词

莉落

新疆那拉提草原导游词

  那拉提草原又名巩乃斯草原,突厥语意为“白阳坡”,在新源那拉提镇东部,距伊犁新源县城约110.0公里,位于那拉提山北坡,是发育在第三纪古洪积层上的中山地草原。下面我们来看看新疆那拉提草原导游词,欢迎阅读借鉴。

  大家好!欢迎您走进新疆,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那拉提景区的基本概况:那拉提景区位于伊犁河谷最东端,是整个伊犁河谷的东大门。冬暖夏凉,气候温润,景区总面积1800平方公里,已开发利用960平方公里,1999年实施开发,2004年被评为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2005年4月被上海吉尼斯世界总部授予“哈萨克人口最多的草原”,2011年1月14日被评为国家级5A级景区。平均海拔1800米,年降水量880毫米,夏季平均温度在20摄氏度左右,气候条件得天独厚,有“塞外小江南”之称。

  那拉提景区地大物博,但用一句“三面青山列翠屏,腰围玉带河纵横”便可恰当的描述景区的地理概况。左手边的这座山是阿吾热勒山,全长280公里,右手边的这座山是那拉提山,全长150公里,他们都是天山的支脉,也是一对姊妹山,两座山向前延伸与我们正前方的安迪尔山相连,形成了三面环山的格局。三山耸立,积雪消融,就融汇成了我们左手边的巩乃斯河,巩乃斯,是准格尔蒙古语,意为“向阳坡”,它也被当地的哈萨克牧民亲切的称为“阿纳苏”意思是母亲河,因为她养育了新源县30万的人口,滋润着1800平方公里的那拉提草原。巩乃斯河全长为258公里,发源与艾肯达阪,将于喀什河,特克斯河相汇流入伊犁河,最后直奔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我们大家知道“一江春水向东流”,而我们这条巩乃斯河呢,他却是向西流,因此他也是一条逆流河。河里生活着高山冷水鱼,鱼身呈圆长状,肉质鲜美,是景区的一道特色野味。

  前方就是景区第一站点塔吾萨尼,哈萨克语,意为“美丽的'山沟”。在这里您可以看到远处白雪皑皑的山峰,茂密的森林,碧绿的山丘和平坦的草甸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可谓是一山四景,景景不同。我们的车会在这里稍作停留,大家要抓紧时间拍照留念,下车后请大家沿着木栈道走,不要踩踏草坪,谢谢合作!塔吾萨尼至乌孙古墓

  那拉提草原是著名的北丝绸之路——天山道的咽喉要塞,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几千年来上演了无数悲壮,哀婉的历史故事。柔然,匈奴,突厥,回鹘,乌孙等各个民族,各色人种互相角逐,征战,厮杀和驰骋,迁徙和定居,贸易与和平,共同演绎了新疆千年的传奇。其中在我们草原上生活时间最长的就是乌孙,他们在伊犁河谷生活时间长达500年之久。公元前161年乌孙国成立,由于势力范围比较小,边境经常受到匈奴的侵扰,乌孙向汉朝提出了政治联盟,历史上把这种政治联盟称为和亲。中国历有昭君出塞远嫁匈奴单于,文成公主嫁到西藏。而在伊犁河域的乌孙国曾先后迎娶了细君与解忧两位汉朝公主,她们的功绩不亚于昭君出塞,文成入藏。

  西汉后期,乌孙王猎娇靡派使者向汉朝天子提出愿得尚公主为昆第,并以千匹良马为聘礼。于是汉武帝选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远嫁乌孙国,细君从小生活在深宫大院,才华横溢,但由于她性格内向,体质纤弱,不适应乌孙的生活加之思乡心切,在乌孙国生活了5年便香消玉殒。留给乌孙的只有女儿少夫

  和一首凄惨的《黄鹄歌》。经过2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乌孙人也已经消失了,我们只能看到他们留下来的一座座乌孙古墓。大家看右前方有一座凸起的山丘,就是乌孙古墓了,这座古墓高6.5米,直径46米,是一座土堆式的古墓,除了这种古墓类型外,乌孙古墓还有石堆墓、石棺墓等类型,大小不等。据考古挖掘,巩乃斯河谷一带的古墓出土过大量的古陶器、古钱币、古银饰、铜武士像等随葬品。站在这里我们既能欣赏人文景观,了解历史文化,又能欣赏美丽的那拉提风光,是拍照留影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