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关景点南端有一处伸入海中的岬角,花石楼就坐落于此处。花石楼背靠八大关,面临第二海水浴场,风景独特,环境优美。建于1930年,外墙由花岗岩石砌筑,塔楼顶部为雉堞式女儿墙。
花石楼是一幢融合了西方多种建筑艺术风格的欧洲古堡式建筑,既有希腊和罗马式风格,又有哥特式建筑特色。建于临海岸岬角部位,地势突兀,三面临海,气势恢宏,已成为八大关风景疗养区的标志性建筑物。
花石楼之所以叫花石楼,主要是因为其内部使用"滑石"作为墙壁内饰装饰的,因为滑石硬度低,很大一部分墙面保存的不好,被人为刻上了文字。连每个房间的基本功能都看不出来。花石楼的外观保存十分好,洋楼城堡式的设计。
苏联十月*革命后,一大批俄国人来到青岛定居,这些俄国人中有的颇为富有。1932年,据说一位名叫格拉西莫夫的白俄在临海呷角上修建了这座海滨别墅。楼门台阶下为花岗岩石尊,可用于晚间燃火照明,也可用于栽花,正面为圆形和多角形组合而成的建筑造型,十分别致。主体共5层,顶层为观海台,侧有铁尖顶。由于楼内由大理石贴墙面,楼外又砌有鹅卵石,多年来人们一直称之为"花石楼"。楼下石阶分为2层,上层6级,下层9级,有石径通往铁栏大门,庭园内广植花木,是青岛颇具特色的著名建筑。
相传解放前蒋介石曾居于此,特务头子戴笠及当时的电影红星白光来青岛时也在这里住过。解放后,花石楼成为接待中外贵宾的馆舍,门牌号为黄海路18号。党和国家领导人董必武、陈毅等都曾在此下榻。陈毅元帅第一次到青岛时就住在花石楼,对青岛留有极深的印象。他说,"五四"运动时就知道中国有个青岛,解放战争时期在山东打了许多年的仗,终于来到了青岛。他还借来《胶澳志》,详细阅读了青岛的历史,并写下了长诗《初游青岛》。花石楼与影视艺术也结下了不解之缘,电影《神圣的使命》、《白雾街凶杀案》、《总统行动》等都是在这里拍摄的内景和外景。
花石楼前立着两块截然不同的标志牌。其中一块花岗岩石碑,是青岛市文物事业管理局于1984年7月27日设置的,将花石楼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上注明花石楼1920年由德国人所建。另一块不锈钢制作的.标志牌,是1997年6月青岛市旅游局设置的,注明1992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将花石楼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而此牌记载的"花石楼"始建时间是1930年至1931年,由白俄贵族所建。出现这种不同的说法,究竟谁对谁错,至今仍在进一步考证中。
“花石楼”是青岛八大关景区中的一个标志性建筑,位于青岛第二海水浴场的海岬处,这是一座西欧古典城堡式建筑,它具有旋转式露台、哥特式塔尖、拜占庭式的门廊、组合主体是巴洛克式的建筑,格调与文化拼在一起的集中式建筑。
花石楼从造型上共有五层,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塔楼到五层,每一层都有一个主题:一层是会客厅、餐厅,二层是卧室,三层是咖啡室和书房。
花石楼从它建造开始就是个迷。有人说它是德国人占领时期建造的;还有人说是白俄贵族涞比池在1920年俄国十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后,担心其生命受到威胁,逃到中国,先是在上海办报业,后来到青岛后,看到这里的景色怡人,于是1930年在这里建造了第一所海滨别墅。“花石楼”据说是用花岗岩和鹅卵石建造的。总之,花石楼传说的版本很多。“花石楼”也几经被转手,还曾经被冠以“凶宅”。
80多年来,它的美丽神秘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前去观赏和探索。除此之外,还有一层神秘吸引着大家,那就是说这里是蒋介石的公馆,依我看,这不过是个噱头而已。蒋介石怎么可能在这里长期居住,一座独楼,一个独门,且没有一个房间是全封闭的,卫兵住哪里?出现问题如何逃生?老将不会不考虑这个问题吧?
当然了,是谁建造的,又是谁的公馆,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我们大老远的跑过来,也不是来认证的,我们只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它就OK了,您说对不?
花石楼位于青岛八大关南端,是一栋外形漂亮的欧洲古堡式建筑,它有着哥特式的建筑特色,吸引着许多游客来此拍照留影。花石楼主楼里有楼梯可到顶层,这里可以尽览一旁的第二海水浴场以及远处海景。
花石楼始建于1930年,它由5层楼高的主楼和一栋4层楼高的多角形建筑构成,由于整幢楼都是用大理石砌成,因此而得名。相传解放前蒋介石曾居于此。此外,多位曾经的领导人,如董必武、陈毅等也曾在此下榻过。
踏进花石楼,楼内的房间精致紧凑,感觉并非外部那样的巨大。三楼和四楼的房间都变成了旅游纪念品销售部,出售着崂山石和青岛老建筑的小模型,当然,也有花石楼的模型,价格较贵。
走出花石楼,庭院中种植了很多月季花,爬山虎沿着外墙攀爬而上,使得整个花石楼更加充满生机。这里也是很多电影的取景地,《神圣的使命》、《总统行动》等影视剧都在这里拍摄过内景和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