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补充习题答案

李盛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补充习题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胸怀 训斥 严肃

非凡 指望 清晰

二、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三、下面每小题都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对应选项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1)D

(2)A

2.(1)B

(2)A

3.A

四、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1)心系中华的振兴

(2)我们要有远大的抱负。

2.有志气、有抱负的人 仿效 有志气的人就应该向周恩来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中华不振 有远大志向和抱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原文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沈阳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

周恩来出生于1898年。十二岁那年,他离开家乡江苏淮安,随回家探亲的伯父来到了东北沈阳。一到沈阳,伯父就告诉他,沈阳有些地方是外国人的租界,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那不是我们中国的地方吗?为什么不能去呢?”

“中华不振哪!”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十二岁的周恩来当然不能完全明白伯父的话,但是“中华不振”四个字和伯父沉郁的表情却让他难以忘怀。

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着伯父约了一个同学进了租界。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puxuewang.com],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心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知识点

生字组词:

肃:严肃 肃穆 肃静 肃立 肃贪

晰:清晰 明晰

振:振作 振奋 振兴 振动 振笔直书

胸:胸膛 胸脯 心胸 胸怀 胸有成竹

怀:怀疑 胸怀 怀抱 怀念 怀才不遇

赞:赞叹 赞扬 赞助 赞成 赞不绝口

效:效法 效仿 功效 效果 效力

疑:猜疑 怀疑 可疑 疑问 半信半疑

惑:解惑 疑惑 困惑 诱惑 迷惑不解

凡:非凡 平凡 凡事 凡例 不同凡响

顾:回顾 环顾 照顾 光顾 左顾右盼

训:训斥 教训 遗训 培训 训练

斥:痛斥 斥责 排斥 斥资 充斥

多音字:

干:gān干着急gàn干事

解:jiě解释jiè押解xiè浑身解数

处:chù四处chǔ处理

分:fèn过分fēn分寸

形近字:

晰(清晰)析(分析)

胸(胸口)脑(脑袋)

怀(胸怀)坏(坏话)

效(效果)郊(郊外)

惑(疑惑)感(感动)

斥(训斥)斤(斤斤计较)

词语解释:

修身: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严肃:(作风、态度等)严格认真。

光耀门楣:指为家族争光。光耀,使显耀,光大。门楣,指门第。

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着什么。形容沉思不语的样子。

清晰:清楚。

坚定:(立场、主张、意志等)稳定坚强;不动摇。

崛起:①(山峰等)突起。②兴起。本文中是第二种意思。

抱负:远大的志向。

沉郁:低沉郁闷。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

指望:一心期待,盼望。

撑腰:比喻给予有力的支持。

肇事:引起事故;闹事。

训斥:训诫和斥责。

劝慰:劝解安慰。

屈辱:受到的压迫和侮辱。

拯救:救。

反义词:

严肃——活泼 安静——喧闹

清晰——模糊 坚定——犹豫

崛起——覆灭 热闹——冷清

惩处——褒奖 训斥——表扬

沉重——轻松 屈辱——荣耀

疑惑不解——恍然大悟

左顾右盼——目不转睛

近义词:

严肃——严厉 沉郁——郁闷

热闹——喧闹 抱负——志向

赞叹——称赞 惩处——惩罚

训斥——斥责 劝慰——安慰

光耀门楣——光宗耀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