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1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第一节 河流和湖泊的概况
二、江南大河—珠江
三、京杭运河
教学设计方案3
教学重点: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
1.什么叫外流区、内流区?它们的分布有何特点?
2.什么叫河流的水文特征?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有哪些相同之处?这些水文特征主要受什么影响?
(导入)上节学习了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那么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又是怎样的呢?
(学习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
(提问)我国内流河主要流经哪个气候区?那里的气候有何特点?
(展示)中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学生对照图讨论。
(展示并总结)在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上画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并出示乌鲁木齐的气温降水图,得出结论:我国内流河主要流经非季风气候区,气候干燥少雨。
(提问)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内流河的河水主要来源于哪里?(高山上冰雪融水。教师可补充:部分来自山地降水。)
(提问)根据内流河河水的来源,分析内流河的水量在一年中有什么变化?(春季随气温逐渐增高,冰雪融化,河水增多;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河水最丰富;秋季冰雪融水减少,水量逐渐减少;冬季最少,甚至断流。
(讲述)正是由于内流河流经非季风区,这里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所以内流河的流量小,水位变化大。而且河水被大量蒸发.流量迅速减少。因此内流河的流程短,很多河流中途消失。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指导学生在地图上识认季节河的符号,并且在内流区中找出弱水和塔里木河两条季节河。
(学习我国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在内流区中找出我国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展示并讲述)展示塔里木河景观图片两幅。塔里木河位于我国的盆地——塔里木盆地,它由阿克苏河、和田河、叶尔羌河汇集而成,全长2179千米,仅次于原苏联的伏尔加河(3530千米)、锡尔——纳伦河(2991千米)、阿姆——喷赤——瓦赫什河(2991千米)和乌拉尔河(2428千米),为世界第5大内陆河。塔里木河河水主要来自天山、昆仑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它的汛期短,在7~9月水量;10月以后水量大减;由于上游源于高大山地,干流沿山麓地带分布,下游多季节河。
(展示并讲述)展示塔里木河的灌溉图片两幅。塔里木河是塔里木盆地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
(展示并讲述)展示塔里木河各水文站不同年代径流量表格。从表格上我们看出了什么呢?(径流量逐年减少)近年来,由于上中游沿岸农业生产的发展,用水量大增,再加上近年来塔里木河中游沿岸大量盲目引水开荒,又大量的浪费了水资源。
(展示并讲述)展示胡杨树的两幅图片。在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树被世居于此的维吾尔族人称为“英雄树”,有“长着不死一千年,死了不倒一千年,倒了不烂一千年”的说法。而如今塔里木河流域几十万亩胡杨林枯萎死亡。除此之外,还有大面积的沼泽、芦苇和红柳等消失。沙漠蔓延趋势逐年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危及下游5万多人的生存,那里的耕地面积由60年代的5万公顷,减缩到现在的1.4万公顷。由此可见,对河流的开发利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学习南方大河——珠江)
(过渡)我们已经从整体上了解了我国大江大河的分布、分类及特征。在众多的大河中,长江、黄河跨地区范围广。我们将在以后两节中详细了解。现在我们先来看一看南方的大河珠江。
(展示并讲解)展示珠江景观图。珠江长2214千米,流域面积45.3万平方千米。
(展示并讲解)展示珠江水系示意图。珠江水系由西江、东江、北江汇合而成。
(提问)珠江的位置有何特点?结合地形、气候,想一想,珠江主要水文特征是什么?(珠江位于我国南方,因而雨季长,所以珠江的风期最长,水量丰沛,仅次于长江,是黄河的七倍。珠江流经地势二、三级阶梯,加之水量丰沛,因此水能丰富。)
(提问)目前建立了哪些水电站?(答案略)
(提问)珠江不仅水能丰富,而且航运价值也很高,为什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学生回答很可能会多种多样,但只要是言之成理即可。如南方水量丰沛,利于航运;经济发达,需求航运沟通海洋,海河联运,终年不冻,四季通航;地处对外的前沿等等都应该鼓励赞扬。)
(学习京杭运河)
(过渡)前面介绍的都是天然河流的水文特征。在我国除了众多的天然河流外,还有许多的人工河流。其中有一条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人工河就是中国的京杭大运河。
(展示)京杭运河景观图片。从图中使学生了解运河河道的宽阔、航运的繁忙、沿岸经济的发达。
(展示)京杭运河图。边演示边讲解京杭运河的起始点、长度、流经的省市、沟通的水系等内容。
(讲解)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运河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为了北伐齐国,称霸中原,就在公元前485年起开凿邗沟,从邗城(今江苏扬州)东南到末口(今江苏淮安),沟通了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奠定了大运河的初基。这段运河的开凿至今已经有2400多年历史了。到了隋朝,隋文帝建都长安(今西安),由于供给京师的粮食主要靠黄河运输,而黄河上又有三门峡阻隔,运粮十分不便,京师的粮食供应有很大的困难。一遇荒年,京师军民就没有饭吃。公元594年,由于连续几年的荒年,隋文帝不得不带领京师军民到洛阳就食。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当时已迁都洛阳,为了从外地调运粮食到京师,并到扬州看“琼花”,就征集几百万民工,开挖通济渠,使之南接邗沟。从长安到扬州沿渠修筑御道、离宫。同时还从洛阳附近开凿永济渠,连接卫河,通达天津,然后沿永定河通达北京。隋朝大业六年(610年)又拓宽浚深江南河,从京口(今江苏镇江)直达余杭(今杭州),两岸宽达十余丈,能通“龙舟”。至此,南北大运河全部开凿完成,成为我国历可与万里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
(展示并讲解)展示京杭运河地图(多彩地图)。京杭运河历曾经是中国漕运和商旅往来的重要通道,对沟通南北交通起过重要作用。但因流经地区地势高低悬殊,黄河泛滥等原因,河道易被淤塞。1991年津浦铁路通车后,运河的运输地位下降,多段河道废弃。1949年后,被淤河道分段被疏通,运河南端还延长了7千米,使运河船只可以进入钱塘江。目前,运河季节性通航里程已达1100多千米,它的年运输量,在内河航运中仅次于长江,居第二位。
(学习内流湖和外流湖)
(过渡)以上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各类河流的特点,最后学习我国的湖泊。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指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内流湖,什么是外流湖。
(讲述)天然湖泊遍及中国各地,其名称因语言的不同,而有“湖”、“池”、“漾”、“海”、“错”等之称。湖泊也有内流湖区与外流湖区之分,其分界线与内外流河的分界线大致相同。外流湖区以含盐量较小的淡水湖为主;内流湖区以含盐量较大的咸水湖为主,但青藏高原上有一些淡水湖。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2
[提问]长江上、中、下游各具特点,了解了这些特点,你认为长江对人类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学生讨论]略
[小结] 长江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灌溉、航运、发电。
[板书]三、长江的利用和保护
[转折]我们一起来看看灌溉的成果。
[出示图表]长江流域各方面占全国的比重
面积 1/5
人口 1/3
稻谷 70%
棉花 1/3
淡水鱼 60%
轻工业产品 1/2
工农业生产总值 2/3
[解释]长江流域面积只占全国的1/5,但其他各项都超过1/5,尤其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2/3,其中稻谷、淡水鱼的比重超过了一半,所以说长江中下游地区是的“鱼米之乡”。 这些都是长江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补充]长江的通航里程达7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2/3。在航运方面的运量可以相当于14条京广铁路的运量,在世界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航运的大动脉,被誉为“黄金水道”。
[板书]1、“黄金水道”
[补充]但是目前的航运量还只相当于一条京广铁路的运输量,只开发了其通航能力的1/14。长江水系的通航里程是密西西比河的1.6倍,而运力只是它的1/5;长江的流量是莱茵河的10倍,运力却只是它的1/10。由此看来,长江还大有潜力可挖。
[转折]既然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我们如何来利用它?(发电)
[板书]2、“水能宝库”
[讲解]长江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全流域蕴藏量2.6亿千瓦,占全国水能总量(6.67亿千瓦)的40%。新中国已经建成许多水利枢纽和大中型水电站。
[学生活动]在“长江流域水系图”上找到葛洲坝和三峡等水利枢纽。
[讲解]葛洲坝号称长江第一坝,是目前我国的水利枢纽,发电能力270万千瓦,相当于1949年全国发电量的3倍。但是,现在的开发利用率还不足5%。规模更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的水电站(发电量将为葛洲坝发电量的6倍,约1820万千瓦,远大于伊泰普水电站的1260万千瓦)。
[补充]建好三峡工程以后,长江三峡水位提高,万吨船队可以到达重庆,运力可以提高5倍。运输成本可以降低35%,同时,水库调节,下游的枯水期水位提高(3000立方米/秒——5000立方米/ 秒),使之成为真正的“黄金水道”。
[播放录像]三峡工程简介
[讨论]三峡工程的主要作用有哪些?(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环保等)
[转折]长江有哪些不利的方面?(洪水)
[播放录像]1998年长江洪水
[板书]4、防洪是目前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提问]为什么长江发生洪灾的频率越来越快?
[学生发言、老师补充]
1)近年来长江流域由于上、中游山区乱砍滥伐森林的现象比较严重,植被遭到破坏,含沙量不断增多,水位上升,这是导致洪涝等自然灾害不断加剧的根本原因。据分析,今年洪水的特点是“中水量,高水位,大灾害”,高水位运行时间长达两个多月。据调查,在今年抗洪其间,岷江的江面上还漂着刚砍伐下来的树木。
2)人与水争地,使长江流域受水面积不断减少是又一个重要的原因。(可以找一些关于圩垸的资料)盲目围湖围江造田、建厂建镇建民垸等,使河道变窄,湖泊萎缩是灾害频繁的又一重要原因。据统计,仅长江通江湖泊的面积已减少了567亿立方米,相当于三个三峡水库的实际库容量。
3)长江中下游地势过于低平。(结合前面的“长江干流剖面图”)
4)天气的异常。
[追问] 可见,长江的洪水有它的自然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人为原因。面对这种局面,我们应该怎样来防洪、治洪呢?
[学生发言、老师归纳补充]
改善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最近又全面无条件停止在上游山区砍伐森林,关闭现有木材市场,在原森林采伐区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大力整治荆江,疏浚与固堤并重,分洪蓄水结合。1954年以来,我国政府多次战胜洪灾,保证了荆江大堤的安全。
修建水库,调节水量。三峡地区建库后,可以控制川江向荆江河段下泄洪水来量的95%。
下游地区退耕还湖。
总之,对于长江的水患,我们治理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防洪方法有很多,根本在于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恢复生态平衡。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江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长江的水文特征要受到(地形、气候、植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特征又直接影响我们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正因为长江是祖国第一大河,中下游又流经平原地区,因而成为“黄金水道”;又因为上游流经三级阶梯,使之成为巨大的“水能宝库”;而中游的“曲流”和中上游的植被破坏,使防洪成为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板书设计
三、利用和保护
1、“黄金水道”
2、“水能宝库”
3、防洪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探究活动
“长江洪水治理”模拟研讨会
活动目标:使学生通过分析讨论,认识到长江洪水的形成原因,并找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同时培养学生人地协调的观念;树立“解决一个具体问题,要涉及方方面面”的意识。
活动措施:将班里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扮演长江沿岸的居民(城市的和农村的)、政府官员、长江沿岸的企业代表等,一起讨论长江洪水的形成原因和解决措施。分为不同河段的,便于对更细致的问题进行研究。
“长江三峡的利弊分析”辩证会
活动目标:使学生对三峡工程的建设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对三峡工程形成辨证的认识。
活动措施:先安排学生查找关于三峡工程的资料,然后按照学生的意见分成两派(“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双方进行辩论交流。注意:要说出理由。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3
辽阔的疆域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辽阔的疆域》是八年级第一章的内容,它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章节。仅从教材内容看,它既是学习中国地理的起点,又是联系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桥梁。就本节课而言是学生认识中国位置特点的延续和深入。教材通过大量的读图活动让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我国濒临的海洋、领海、内海、岛屿、半岛及邻国,知道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查找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读图用图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中国辽阔的疆域及优越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和重点
1、重点: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优越性是本节的重点。
2、难点: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和课后活动是本节的难点。(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地名很多,要掌握其地理位置是难点)
二、教学方法
1、读图分析法:在“世界政治地图”中查找我国陆上疆界找出14个邻国,沿我国海上疆界找出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2、讨论比较法:在学习我国的优越时,设置课本P3的活动,对比我国与俄罗斯等国位置的比较,从而使学生对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有一定的理解。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地图,记忆地理事物空间分布方法。
2、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读图能力和地理空间概念。
3、开展谜语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四、新课讲述:
导入:用谜语导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洋,尾靠全球陆。”谜底是打一地理事物现象(中国的地理位置)。
(一)、位置优越
1、半球位置
我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2、纬度位置
我国领土,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没有寒带。
3、海陆位置
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活动: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1、与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相比,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什么不同?所说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图)
答:中国大部分在中纬度,温带面积广大,有少部分在热带,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与蒙古、日本相比,我国的海陆位置有什么不同?说说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图)
答:我国疆域辽阔,海陆兼备。东临世界的大洋太平洋,能带来丰沛的降水,使我国东部气候湿润,又有利于海上的对外交往。
(二)、国土辽阔
1、国土:是指主权国家管辖下的领土、领海和领空的总称,通常涉及领土和领海。
(附图)我国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东经135°),那里是祖国每天最先迎接太阳的地方,每年夏至日的日出约在凌晨2点20分。
我国最西端:新疆乌恰县帕米尔高原上(东经73°),过国境线不远处是塔吉克斯坦的喀拉湖。
我国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附近(北纬4°)这里是一个隐没水下的珊瑚暗礁,暗礁点距离海面还有17.5米。我国渔民历来在这里捕捞作业,海军与科学考察船经常在这里巡行和调查。
我国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北纬53°)夏至日白昼长达17小时,东至日白昼短至7小时,是全国白昼最长与最短的地方,有“北极村”之称。
2、中国的陆地领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俄罗斯1707,加拿大997)
3、我国的疆域绵长: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4个。
4、东临“四海一洋”: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太平洋。
5、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分布着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
活动:
1、阅读世界政治地图,按逆时针方向沿我国陆上疆界找出14个邻国,沿我国海上疆界由南向北找出6个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阅读下图,说说我国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和南北的季节差异,并解释原因。
(三)补充:我国的领海与内海
领海
1、领海是指毗连某一国家海岸的水域,这个国家对这些水域实行专有管辖权。世界所有国家领海宽度都是由各国自行确定的,从3海里到200海里不等。我国确定领海宽度为12海里,一切外国飞机和军用船舶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许可,不得进入中国的领海和领海上空。
2、我国濒临的海洋: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岛以东的太平洋海域。
3、我国领海及内水的面积为37万平方千米,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海洋大国之一。
4、我国有美丽多样的海洋环境,有富饶多样的海洋资源。(参看教材上的阅读材料)
自然地理学上:内海是伸入大陆内部的海,面积不大,仅有狭窄的水道与大洋或边缘海相通(如渤海)。
内海
政治地理学上:内海是指国家内水的一部分,,包括海港、领海基线以内的海域,以及为陆地所包围但是入口较狭的海湾和通向海洋的海峡(琼州海峡是政治地理上的内海)。
五、练习巩固
1我国南北跨______很广,约_____度,大部分位于____纬度地区,属于____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_____带,没有____带.
2我国西部深入_______大陆内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濒临世界上面积的大洋_______洋,有众多的_______和______,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1下列关于我国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半球B西半球C南半球D北半球
2哪条重要的纬线穿越我国的南部()
A赤道B北回归线C南回归线D本初子午线
3我国东临哪个洋()
A印度洋B大西洋C北冰洋D太平洋
4中国是一个()国家
A岛国B大陆国C海陆兼备D半岛国
六、归纳小结:本节课通过读图分析了解到我国疆域十分辽阔,知道领土四端、四大临海、两大内海,也的众多的邻国,认识到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七、作业
1、(P3)活动3:结合以上分析,补充下表,说明我国地理位置的优点。
2、(P5)活动2:
量算:根据比例尺,量算我国领土东西端距离;根据所跨纬度,计算我国领土南北端距离。
3、(P6)活动4:
补充说明我国领土面积大有什么好处。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说出香港、澳门的位置及组成,并分析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香港、澳门人多地狭的特点,以及如何实现拓展空间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3.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优势互补的合作关系,以及不同阶段的经济合作模式。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计算、对比、分析的方法,理解香港、澳门“人多地狭”的区域特点。
2.运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理解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密切的经济联系,以及合作方式变迁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香港留有大片城市绿地的实例,初步形成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通过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合作模式的变化,初步树立发展经济既要对外合作,也要不断升级,寻找新优势的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香港和澳门的位置、范围;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密切的经济联系。
2.教学难点
针对地狭人稠的现状,如何实现拓展空间与保护环境的双赢;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间合作模式的转变。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学生听歌曲《香港别来无恙》)香港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正如同学们在歌中听的那样,它经历了100年的荣辱、沧桑、风雨和成长;澳门曾被葡萄牙侵占了400多年,也和香港一样,是祖国母亲又一个在外漂泊400多年的儿子。如今她们已先后回到祖国的怀抱。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香港和澳门地区,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特征。
【板书课题】第三节“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板书】一、特别行政区
(一)【展示投影片】香港和澳门地区略图投影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回答几个问题。
【提问】香港和澳门靠近哪个省?各位于珠江口的哪一方?各与哪个经济特区邻近?
【对比总结】1、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 香港位于珠江口东侧,毗邻广东省深圳经济特区;澳门位于珠江口西侧,毗邻广东省珠海经济特区。
(1)香 港
位置 位于广东省珠江口东侧,毗邻深圳市
范围 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及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
面积 1092平方千米(1995年)
居民 人口630多万(1995年),中国血统占98%,其中祖籍广东省最多
经济 1.加工工业发达,以出口外销为主 2.对外贸易是重要经济支柱 3.旅游业发达
(2)澳 门
位置 位于广东省珠江口西侧,毗邻珠海市
范围 由澳门半岛、凼仔岛、路环岛三部分组成
面积 16平方千米(1995年)
居民 人口42 4万(1995年),中国血统占95%以上(祖籍主要为广东省)
经济 1.博彩业兴旺 2.旅游业是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3.加工业兴起,产品出口美国、香港、西欧.
(二)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归纳有关“一国两制”的内容。
【强调总结】我国政府已先后于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分别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并在两地设立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政策,对两地现行社会、经济制度50年不变,以保持港澳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不是简单意义上领土的失而复得,它意味着中国任人宰割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三)【合作探究】.阅读图7.31,对照图7.28,说说香港城市建设用地的分布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回答,教师总结: 香港人多地少。且山地居多,平原少。建设用地多沿海平原分布,山地多为植被。
“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成为香港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两种重要方式。
(四)【板书】二、港澳和祖国的密切联系
【活动设计】
读下图,说一说,香港和祖国内地各有哪些优势?
学生读图,归纳。
香港优势:资金、信息、技术和管理经验。祖国内地优势:土地、劳动力、资源,并给香港提供日常生活消费品。
师:思考一下,根据双方各自的优势,港澳和祖国内地,特别是临近港澳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应该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紧密合作?
学生阅读教材64页的阅读材料“前店后厂”,说一说港澳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各自扮演什么角色?这种合作能给双方带来哪些好处?
学生阅读、讨论。
生:对港澳来说,解决了土地和劳动力问题;对珠江三角洲来说,解决了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产品营销等问题。
师:港澳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发挥各自的优势,在改革开放初期起到了重大作用。因为当时祖国内地对国际市场缺乏了解,资金、技术和管理水平也较为欠缺,这种合作模式大大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
【活动设计】
读下图,说一说,香港和祖国内地各有哪些优势?
学生读图,归纳。
香港优势:资金、信息、技术和管理经验。祖国内地优势:土地、劳动力、资源,并给香港提供日常生活消费品。
师:思考一下,根据双方各自的优势,港澳和祖国内地,特别是临近港澳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应该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紧密合作?
学生阅读教材64页的阅读材料“前店后厂”,说一说港澳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各自扮演什么角色?这种合作能给双方带来哪些好处?
学生阅读、讨论。
生:对港澳来说,解决了土地和劳动力问题;对珠江三角洲来说,解决了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产品营销等问题。
师:港澳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发挥各自的优势,在改革开放初期起到了重大作用。因为当时祖国内地对国际市场缺乏了解,资金、技术和管理水平也较为欠缺,这种合作模式大大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香港和澳门的位置、范围;
2、使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人口密度、经济等人文地理特征;
3、使学生理解祖国大陆对港、澳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能力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人多地狭及外向型经济发达”这一类国家或地区的一般分析和认识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价值目标
1、通过香港和澳门的“身世”和“一国两制”政策的讲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国策教育;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初步形成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1、香港和澳门概况:位置、范围、人口等。
2、祖国内地与港、澳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歌曲《东方之珠》和《七子之歌》导课:曾引起欧洲列强的觊觎,被迫流浪,现在她们回来了,在祖国宽阔的怀抱中,她们更加光彩熠熠。这两颗明珠就是——首先让我们来了解香港和澳门的概况。
板书:一、特别行政区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59页图7.28,
1、香港:
位置:中国大陆的东南端,位于珠江口东侧、与广东省相邻
范围:由香港岛、九龙、新界组成
人口:约710万(2010年)
面积:1104平方千米
欣赏图片
学生看图,利用地图找出香港的位置、范围、人口、面积等,作答完成表格认识香港区旗。
回答它曾被哪国侵占,哪年回归的?
计算香港的人口密度,得出“人多地狭”的结论。
2、澳门
位置:中国大陆的东南端。位于珠江口西侧,与广东为邻
范围: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
人口:55万(2010年)
面积:29.7平方千米指导学生阅读62页读图7.36图,
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港澳地区的产业类型?
2、香港的经济地位?
3、澳门的支柱产业?
4、谈谈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的经济联系
5、香港的转口贸易伙伴?
读图认识澳门概况及区旗。回答它曾被哪国侵占,哪年回归的?
计算澳门的人口密度,得出“人多地狭”的结论。阅读60、61页三幅图:讨论“上天下海”完成活动题,此外,“寸土寸金”的香港为什么还要保留大片绿地?
设计用意:
理解香港和澳门的历史及自然概况深刻理解“人多地狭”的含义。
板书:二、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香港:是世界的自由贸易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及航运中心。
澳门:博彩旅游业为支柱。
分析港澳发展经济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指导学生完成63页的活动。
阅读材料63页,讨论“前店后厂”的模式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香港各提供了哪些优势条件?各有哪些好处?讨论完成64页的活动题
课后小结
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1.与香港和澳门相邻的省区的简称是( )
A.粤 B.桂 C.云 D闽
2.香港和澳门地处祖国大陆的( )
A.北端 B.东南端 C.南端 D.西端
3.香港城市建设中保留大片的绿地,其原因是( )
A.香港土地面积大,有大量空地闲置
B.香港人口密度小,有大量空地闲置
C.为了绿化、美化、净化城市环境
D.香港土地价格昂贵,很少有人开发
4.香港人多地少,可供城市发展的土地有限,解决香港土地不足的办法是( )
A.建设城市绿地
B.建设高层建筑
C.限制工业发展
D.减少城市绿化用地
5.香港“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是因为( )
A.建设水平高 B.资金充足 C.人多地少 D.眼光远大
参考答案:
A C C B C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5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2.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上册书中我们学过了我国的行政区划,请大家回忆我国共划分几级行政区划?级别的有多少个?分哪几类?
提问,学生回答。(略)
讲述: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为了经济发展和管理方便,共划分了三级行政区划,其中级别的共34个。分别为直辖市4个,省23个,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那么,大家知道在这34个省级行政区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吗?
学生齐答:北京
对,北京。北京简称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大家对北京了解多少?有谁去过北京?请举手。好,我们请--同学给大家介绍他所了解的北京。
学生介绍。(略)
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大家对北京有了一些印象,但还不全面、不系统。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认识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板书: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讲授新课]
北京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它的位置、范围、地理环境等密不可分。
学生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1“北京市略图”和图6.3“北京城区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文字内容。
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在屏幕上打出)
1.北京市的地理坐标;
2.北京市在什么部位与哪几个省区相邻?
3.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4.北京市及其周围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
5.北京市属哪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
6.流经北京市的河流有哪几条?
7.北京市的对外交通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教师巡回参与指导。(根据时间要求,可安排1、2组讨论1、2题,3、4组讨论3、4题等)
提问,小组代表回答,组员补充。(略)
板书:一、北京概况
位置、面积、人口
归纳讲述: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东部距渤海150 km;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北京市的地理坐标为40°N,116°E。
北京市面积1.68万km2,现有人口1382万人(2000年)。
板书:二、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板书)
指图(显示北京市地形图)讲述:北京的地势西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板书),地势较高。西部的山地总称西山,是太行山的余脉,由几条东北—西南走向的褶皱山岭组成。门头沟西部的灵山海拔2303米,是北京的峰。北部山地属燕山山脉,统称军都山。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沿着燕山山脉蜿蜒起伏,雄伟壮丽。越山地,北与内蒙古高原相连,西与黄土高原衔接。在重叠的群山之中,由于河流侵蚀,形成了不少隘口,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
北京的东南是华北平原(板书)的一部分。由于靠近燕山和太行山,平原大部分为山麓冲积扇。北京城就位于永定河的脊部。平原东南地势低洼,属于冲积平原,整个平原自西北向东南平缓倾斜。
板书:2.北京的气候
(显示北京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讲述:北京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板书)夏季高温多雨(板书),春秋短,冬夏长,年平均降水量609 mm。
北京的春季气温回升迅速,多风;夏季当东南季风来临时,形成7~8月间的高温多雨天气。夏季降水占全年的70%,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秋季云淡、天高、气爽,为北京最舒适的季节;而冬季则盛行西北风,经常出现大风、降温、寒冷、干燥天气。
板书:3.北京的河流
讲述:北京市的河流属海河水系(板书)。永定河、温榆河和潮白河是全市三条大河,分别自西北和东北向东南流入天津,汇入海河,最终流入渤海。
注:以上各部分内容的讲述顺序可在学生回答了相应问题之后,内容的详略程度视学生接受程度和时间而定。
在了解了北京的自然环境以后,我们来看作为一国之都的北京的交通。
板书:三、北京的对外交通
讲述:(大屏幕显示北京市交通图)北京市的对外交通十分便利。北京是全国的铁路枢纽。有京沪、京九、京哈—京广、京包—包兰等密集的铁路网;北京市还是中国的航空港之一,有多条国际航线通向世界各地;北京的公路密度也是全国的,有多条高速公路连接(全国各地);北京虽地处内陆,但东距大海只有150千米。
综上所述,我们就可以分析概况出北京市位置的优越性。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讲述:北京位置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优越。北京地处中纬度暖温带,地处内陆但距海不远,这样的位置使北京有适合城市发展的冷热、干湿都适中的气候优势。
2.战略位置优越。北京的地形地势决定了北京市战争年代易守难攻,和平年代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3.经济区位优越。北京西部背靠我国黄土高原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南邻粮、棉、油等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北抵我国的牧区内蒙古牧区,这些区域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承转:正是由于北京的地理位置优越,所以北京自古就是我国的战略重镇,金、元、明、清先后在此建都,新中国成立后,又一次定都北京。
提问:作为一国之都,北京最重要的职能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讲述:(板书)四、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
活动:请大家阅读课文和图6.2、6.4,看看从哪几个方面可以说明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中国的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的行政机关——国务院以及党中央等在北京。
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北京有北大、清华、人大、中科院等数百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还有众多的体育场馆,各类博物馆,众多文艺团体等。
北京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外国新闻驻京记者站等国际交往机构,各种国际会议也在此频繁召开。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北京的位置、地形、气候等地理环境特征,知道北京位置优越,掌握了北京的城市职能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已经成为中华儿女最向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