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人教版教案五篇

李盛

七年级地理人教版教案1

一、课型:新授课

二、课时安排:第1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认识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土耳其海峡。

能在西亚的填充图上准确的填出西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过程与方法

了解西亚居民以阿拉伯人为主,西亚地区的宗教特色以及与宗教有密切关系的两个城市——麦加、耶路撒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西亚也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是犹太教、_的发源地。

四、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能够正确填图

五、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

六、教学方法

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七、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板图、班班通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课主要内容。

(二)、导入新课

由新闻直接指出硝烟弥漫的战场——伊拉克。找学生指出伊拉克所在的位置,由此引出伊拉克的所属区域——西亚地区。联系实际、从新闻出发吸引学生兴趣。

板书:第三节西亚

(三)、讲授新课

通过读图确认伊拉克的位置,了解西亚的范围

读图找出亚洲欧洲、非洲,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大西洋、印度洋

五海三洲之地

通过读图掌握西亚的地理(海陆)位置:

间接的沟通着大西洋与印度洋

位于亚洲的西南,地处亚、欧、非三大洲的交界地带

位于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和阿拉伯海之间

所以被称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交通要道(古代、现代)

找学生介绍历所学的古代丝绸之路的知识。

从古代起,西亚地区就是重要的交通要道,简单介绍现代铁路、公路、航空运输途经西亚的情况。强调其重要性

主要国家、首都

指导学生读世界地图以及图2-17西亚的国家图。在图2-17中找出西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伊拉克—巴格达、阿富汗—喀布尔、

土耳其—安卡拉、科威特—科威特、

伊朗—德黑兰、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叙利亚—大马士革、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布扎比等国

利用填充图册12页的题目进行练习。填注两洋、三洲、五海、大洲分界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巴勒斯坦、埃及、土耳其、科威特等名称的位置。

阿拉伯国家、宗教

启发学生根据所看新闻报道回忆西亚地区居民的外貌、穿着打扮,西亚居民多数为阿拉伯民族,主要为白色人种,日常生活中以白色头巾、白色长袍包裹全身,男子蓄须,女子以面纱遮脸。语言以阿拉伯语居多。宗教以伊斯兰教为主

麦加是伊斯兰教第一圣城。伊斯兰教、_、犹太教都将耶路撒冷做为圣城。

简单介绍巴勒斯坦地区以及巴以之间的矛盾冲突。试着分析引发矛盾、战争的主要原因。

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以及培养学生关注时事新闻的良好习惯。

(四)、小结与作业:

目标检测上的题目

板书设计

西亚(1)

五海三洲之地

交通要道

主要国家、首都

宗教

西亚(2)

一、课型:新授课

二、课时安排:第2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西亚的自然地理环境,比如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主要河流等。

了解自然环境与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关系,以及当地发展节水农业所取得的成就。

掌握西亚石油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分布特点和主要产油国。根据地图,了解西亚石油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的路线。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西亚石油资源的强调,指导学生认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地观。

四、教学重点:

掌握西亚石油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分布特点和主要产油国。

根据地图,了解西亚石油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的路线。

五、教学难点:

通过对西亚石油资源的强调,指导学生认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地观。

六、教学方法

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七、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板图、班班通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提问上节课主要内容。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通过复习总结西亚独特的人文特点,并指出西亚的自然环境也很独特,跟非洲的北部非常相似。通过复习总结西亚独特的人文特点,并指出西亚的自然环境也很独特,跟非洲的北部非常相似

二、讲授新课:

以高原为主的地形特征

指导学生读图分析,提示分析地形特征的四个方面(平均海拔高度、相对高度、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特点)学生分别分析西亚地形的四方面特征。

炎热干旱的气候

大部分为热带沙漠气候,伊朗高原和小亚西亚半岛中东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黑海、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阿拉伯半岛的西南有小部分热带草原气候。大部分较干燥。在如此干旱的地方,对于人、动物和植物,水都是非常重要。强调西亚地区大部分属干旱地带。

河流

找出西亚两条的河流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并指出这里是古代巴比伦文化的发源地,以此来增加趣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伊拉克战争引出1991年海湾战争,从而引出西亚丰富的石油资源

世界石油宝库

西亚石油的储量、产量、输出量居世界首位。

西亚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

51页图2-24西亚石油海上运输路线

强调霍尔木兹海峡的重要性“西方的生命线”。

阅读“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阅读材料,“西亚石油资源和生产特点”

三、作业:

目标检测上的题

四、小结:

本课主要内容

七年级地理人教版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

2、根据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3、根据地图和资料联系巴西自然条件讨论该国如何开发

利用和保护热带雨林

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资料,让学生讨论、比较

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观点

重点:亚马孙平原和亚马孙河流

难点:巴西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学生运用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巴西的位置

导入新课:出示七年级上册的“面积人口居世界前10位的国家”,请学生运用地图回答:a各个国家分别位于那个大洲?b南美洲人口和面积居第一位的是哪个国家?从而导入新课。

播放亚马孙河的录象材料。

1、亚马孙河

在图8-51上找到亚马孙河,并找到他的源地、入海。

将亚马孙河的流量、长度流域面积与其他三条大河比较,得出结论: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讨论: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小结: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度仅次于尼罗河,居世界第二位。

2、亚马孙平原和热带雨林气候区

在8-51图上找到亚马孙平原并观察他的范围,说明他是世界上的平原。并看图说出他的范围,在组内交流。

小结:亚马孙平原西起安第撕山麓,东到大西洋是世界上面积的平原。

读8-51图分析亚马孙平原的纬度位置,思考:该地的气候类型是什么气候?此中气候条件下的植被是什么?

小结:亚马孙平原分布着世界上面积的热带雨林。这里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

讨论: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有哪些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阅读材料“地球之肺”

说明:热带雨林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过渡:巴西的地形除了平原,还有什么类型的地形?

3、巴西高原

①引导学生观察8-51上的巴西高原的范围,并与亚马孙平原比较。

②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的角度分析巴西高原的气候特点

③小结巴西高原的地形构成:约1/3的亚马孙平原和2/3的巴西高原构成了巴西

小结:由亚马孙河冲积而成的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构成的巴西,它的面积和人口均居世界第五位,是南美洲的国家。

课堂活动:

(1)、世界上面积大于巴西的国家有那些?

(2)、填表比较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的气候

七年级地理人教版教案3

东南亚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东南亚的地形分布情况,能归纳其地形特征

2、了解东南亚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知道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

3、了解东南亚的气候分布及特点,占世界前列的热带作物和矿产

4、了解东南亚的国家

教学重点:

了解东南亚的地形特征;知道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重点和疑点

三、师生探究、共同理解课文

㈠、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1、通过读图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西南与大洋洲相临。经纬度位置:大致在30°N至10°S之间半球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通过读图强调东南亚的组成部分: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通过地形图分析:

⑴、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南部地势低平

⑵、马来群岛地势崎岖,山岭多、平原少。

3.河流

⑴、在图中找出中南半岛上的湄公河,以及附近的河流,在图中用笔描出,判断其流向和注入地,判断其水力资源的丰富程度分析河流与地形的相互联系,以手做比喻加强学生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征的记忆。

⑵、根据地形分析马来群岛上河流的主要特征。指导学生阅读相关材料、查看相关地图。

4.以纬度位置突出东南亚地处热带的特点,

阅读课文,尝试独立分析影响东南亚气候的主要因素,作出推断

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由于降水的不同,分别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⑴、在中南半岛上11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风、降水偏少,为旱季6月~10月盛行西南风、降水很多为雨季。农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⑵、在马来群岛上,终年高温多雨,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一年到头都有收获

马来群岛火山活动和地震频繁,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

总结马来群岛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5、指导学生完成课文34页的活动题②

中南半岛:地形特征:山河相间分布,地势北高南低。气候特征: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干湿季明显。河流特征:自北向南流,山区水流湍急,平原水流平缓。

马来群岛:地形特征:地形崎岖,山岭众多。气候特征: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河流特征:短小湍急。

㈡、马六甲海峡

通过指图提问总结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位置重要性,强调其在交通运输中的咽喉位置。东南亚地区位于亚洲与欧洲之间。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因而可说是“十字路口”的位置

1.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三个国家之间

2.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3.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印度洋沿岸港口和欧洲的重要航道

马六甲海峡被称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4、学生阅读课文“花园城市——新加坡”

四、总结课文、完成作业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东南亚的地形分布情况,能归纳其地形特征

2、了解东南亚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知道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

3、了解东南亚的气候分布及特点,占世界前列的热带作物和矿产

4、了解东南亚的国家

教学重点:了解东南亚的气候分布及特点,占世界前列的热带作物和矿产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重点和疑点

三、师生探究、共同理解课文

㈠、富饶的物产

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图,分析书36页图7-6东南亚的物产分布。通过名称引起学生兴趣。

1、矿产资源:石油、锡

石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

锡:马来西亚是世界上锡产量最多的国家

2、粮食作物:水稻

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3、热带经济作物:

天然橡胶: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分居世界前三位。

油棕(棕榈油):泰国的棕榈油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位。

椰子(椰油):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

4、指导学生完成课文37页活动题

活动题①中南半岛水稻主要分布在泰国、越南、缅甸的平原地区,气候是热带季风气候。

活动题②河流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㈡、我国的近邻

1、读图7——8找出东南亚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越南——河内 老挝——万象 柬埔寨——金边

泰国——曼谷 缅甸——仰光 马来西亚——吉隆坡

新加坡——新加坡 菲律宾——马尼拉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文莱——斯里巴加湾市 东帝汶(最新独立)

2、其中与我国陆地接壤的国家为缅甸、老挝、越南

3、湄公河在我国境内叫做澜沧江,流经了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

4、居民

⑴、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⑵、从课文中找出华人和华侨的区别。

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四、总结课文、完成作业

七年级地理人教版教案4

【教学重点】①土壤的肥力特性;②土壤的形成

【教学手段】土壤标本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土壤是陆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地理环境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土壤的含义是什么?

(阅读教材“汉字‘土’的含义”示意图思考)什么是土壤?

(板书)一、土壤及其作用

1.土壤的概念

(阅读教材“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示意图思考)土壤在地理环境中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板书)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承转)土壤与生物圈的关系体现了土壤的肥力特性,土壤肥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板书)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

1.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

(观察土壤标本或教材中“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示意图)土壤由哪几部分组成?这些组成物质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物质形态?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理想土壤中各组成物质的比例是多少?物质组成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板书)2.土壤的肥力特性——提供水、养分、空气、热量

3.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阅读教材中“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示意图”思考)土壤的四种物质组成与其形成之间有什么关系?哪种要素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是否有影响?

(板书)三、土壤的形成过程

1.形成过程

①_露岩石风化→成土母质;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③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2.生物的改造作用

3.人类活动的影响

【设计思想】

由于学生对本节教材涉及的内容既熟悉又陌生,因此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利用学生对土壤的感性认识,并迁移已有的关于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等知识,使学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中通过对土壤标本的观察,或实地土壤剖面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中列举实例的目的可以使学生将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认识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人类应如何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

板书设计

第五节 陆地环境的组成——土壤

一、土壤及其作用

1.土壤的概念

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

1.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

2.土壤的肥力特性——提供水、养分、空气、热量

3.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三、土壤的形成过程

1.形成过程

①_露岩石风化→成土母质;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③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高中地理教案范文篇三:

教学目的: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知识点:

1. 什么叫洋流?

2. 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什么?以及洋流的分类。

3. 影响洋流流向的主要因素以及大洋环流系统有哪些? 4.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5. 世界洋流的分布有哪些?试找出分布规律。

重点:①洋流的分类②洋流的分布与流向③洋流的影响

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讲授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新知,全班参与讨论什么是洋流,是怎么引起的。解说:什么是洋流?→洋流又称海流,海洋中除了由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运动外,海水沿一定途径的大规模流动。(5分钟)

第二步:图文并茂,深入讲解。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什么?→最根本的动力是太阳辐射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而后带动海水运动,产生现在的洋流形式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的南北差异,海陆分布和地球自转带来的地转偏向力,也就是地心引力和离心力的合力。(10分钟)。

洋流的分类→①洋流按成因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风海流亦称吹送流,漂流: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做风海流。世界大洋表层的海洋系统,按其成因来说,大多属于风海流。密度流在密度差异作用下引起。不同海域海水温度和盐度的不同会使海水密度产生差异,从而引起海水水位的差异,在海水密度不同的两个海域之间便产生了海面的倾斜,造成海水的流动,这样形成的洋流称为密度流。补偿流因为海水挤压或分散引起。当某一海区的海水减少时,相邻海区的海水便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称为补偿流。补偿流既可以水平流动,也可以垂直流动,垂直补偿流又可以分为上升流和下降流,如秘鲁寒流属于上升补偿流。②按冷暖性质分为暖流和寒流,暖流:本身水温比周围水温高,来自水温低处,寒流,亦称凉流,冷流:本身水温比周围水温低,来自水温高处。③按地理位置分类:赤道流、大洋流、极地流及沿岸流等。(20分钟) 影响洋流流向的主要因素以及大洋环流系统有哪些?→一般的,除了北印度洋和中国沿海的洋流之外,其他地区洋流流向是稳定的,不受季节影响,而北印度洋和中国沿海洋流的流向转变均是受季风改变的影响。北印度洋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洋流逆时针运动;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顺时针运动;而中国沿岸洋流冬季受大陆西北和东北季风影响,流向向南;而夏季受到西南和东南季风影响,流向向北。

洋流系统:表层环流系统以中低纬海区的副高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以北半球中高纬海区的低压区为中心的气旋型大洋环流,赤道为低气压区,由赤道两侧吹向赤道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驱动赤道两侧的海水由东向西流动。北面的称为北赤道暖流,南面的称为南赤道暖流。赤道暖流到达大洋西岸时,受陆地阻挡,其中一小股回头向东形成赤道逆流:大部分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沿海岸

向较高的纬度流去,至中纬地区受西风吹动形成西风漂流。当它们到达大洋东岸时,一部风沿大陆西岸折向低纬,成为赤道暖流的补偿流;另一部分沿大陆西岸折向高纬,构成极地寒流。南半球中纬海区的西风漂流。在南极大陆周围形成的绕极环流,称为南极寒流。反气旋型大洋环流:信风漂流、信风漂流遇大陆后向高纬转向的补偿流、西风漂流、西风漂流遇大陆后向低纬转向的补偿流,便构成各大洋副热带海区(仅指大洋的如下海区:北太平洋、南太平洋、北大西洋、南大西洋、南印度洋)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气旋型大洋环流:由西风漂流、西风漂流遇到陆地后向北分支形成的补偿流、极地东风带形成的中高纬大洋西岸的洋流组成北半球中高纬海区的气旋型大洋环流。南极绕极环流:在极地东风带的吹拂下形成环绕南极洲大陆一周的南极绕极环流,再往低纬方向为环绕南极大陆一周的西风漂流,因本海区自然特征比较一致,有些学者把南极外围海区称为南冰洋,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大洋应有其对应的大洋中脊而不承认“南冰洋”这一称谓。(25分钟)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哪些?→对气候的影响:总体来说,暖流增加温度和湿度,寒流降低温度和湿度。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鱼类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诱饵。对海洋污染的作用:有利也有弊:既可以使污染物因迅速扩散而加快其稀释和净化的速度,也相应地使污染范围扩大。

世界洋流的分布有哪些?

洋流的分布规律:1.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高中地理教案,北半球顺时针流动,南半球相反。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形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3.南极大陆外围,在南纬40°~6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横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西风漂流,其性质为寒流。4.北印度洋,形成“夏顺(时针)冬逆(时针)”的季风洋流,这主要与该海域夏季刮西南季风,冬季刮东北季风有关。(20分钟)

第三步:回顾知识点,有任何疑虑的向我提问。

课后总结:大部分学生能了解洋流,以及洋流的分布。

七年级地理人教版教案5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四种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地质灾害的关联性,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3.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了解关于地质灾害方面的科学研究的进展。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能正确评价地质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2.增强学生面临地质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3.读图获取信息能力。

三、情感目标

强化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将学生分组,使搜集与地质灾害相关的各类资料。

【教学过程】

【课件演示】唐山地震图片,有配音。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看了有关唐山大地震的一些图片和文字资料,我们发现,陆地环境的变化有时异常激烈,这些自然现象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它们常常给人类环境造成极大的损害和威胁,我们称为地质灾害。请同学们思考,你所了解的地质灾害有哪些,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回答】略

【课件演示】主要地质灾害目录

【观看录像】地震基础知识

【提问】地球为什么会有地震呢?

【学生回答】(板块边缘,地壳不稳)

【观看录像】地震发生的原因

【教师总结】知道了地震发生的原因,我们不难知道世界地震的分布。

【观看图片】展示“世界地震分布图”和“六大板块的分布图”

【提问】虽然我们很少亲临地震,但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地震实际上是地球内能在地壳的断层带以地震波形式迅速释放的过程,请大家发挥想像,地震会产生哪些危害呢?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补充】我们很容易看到地震带来的直接危害,而实际上,地震常常会带来其它一些间接危害,这些间接的危害往往造成更为惨重的损失。例如地震引起的火灾,引发的瘟疫等等。

【过渡】刚才我们看了世界地震分布图,事实上世界火山的分布和地震分布基本上是一致的。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些火山的基础知识。

【播放录像】“火山的基础知识”

【教师引导并提问】通过观看录像,我们了解了关于火山的一些知识,请你回忆一下,火山的分类有哪些?你觉得这样的分类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学生思考回答】略

【教师总结】科学家们之所以提出休眠火山,正好说明了我们对于火山喷发规律的不甚了解。要确切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科学研究。

【过渡提问】为什么意大利,日本是火山活动频繁的国家?火山喷发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课件演示】展示板块碰撞的动画。

【分组讨论】火山喷发也是破坏性很大的地质灾害,但是,除了危害之外,火山喷发有没有有利的方面呢?请举例说明。

【课件演示】对火山喷发这种地质灾害应该有正确的评价。(1)从灾害的角度看(2)从资源的角度看。

【承接过渡】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危害非常大的地质灾害。它们分别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和岩浆活动在地表的体现,而另外两种地质灾害同样不容忽视。这就是滑坡和泥石流。

【课件演示】请大家看下面的这组图,思考后面的问题。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我们应该积极的防御,尽量减少这些危害造成的损失。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地质灾害的发生也十分普遍。

【动画演示】请大家观看我国的地质灾害图。

【提问】这么多的地质灾害似乎有些耸人听闻,但这都是不能回避的事实,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防御呢?请大家观看下面的录像,看看日本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播放录像】日本地震灾害的防御

【分组讨论】在地震多发地区的人们,应该如何防御地震?(分地震前,地震来临时和地震发生后三个阶段各应该做些什么事?)

【教师总结】请参考扩展资料“地震发生时的应变”,接着总结地震灾害的防御措施(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