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伙伴关注淮南历史上的地震信息,本文北文网帮大家整理了关于淮南历史上地震记录、淮南地震带分布的相关知识,仅供大家参考。
淮南建市后境内没有破坏性地震发生,受邻近地区波及的中强以上地震有5次。1954年6月六安5.25级地震,1979年3月固镇5级地震,1979年7月江苏溧阳6级地震,1983年11月山东荷泽5.9级地震,1984年5月南黄海6.2级地震,市境有不同程度震感。
1971年安徽省地震监测台网建立后,在北纬32°~34°,东经116°~118°范围内,共记录0.1级以上地震453个,其中3级以上地震13个。1976年8月13日发生在长丰县朱集附近的3.6地震,震中烈度4度,市境震感明显。1990年11月14日,市境段家湾发生2级地震,部分地区有感。
此外,1980年7月至1981年6月,九龙岗重华村出现一系列塌陷地震,最大地震级达1.2级,属非构造性地震。主要原因是煤矿开采深度增加,导致部分溶洞顶板脱落所致。
淮南地震监测工作始于1973年,是时淮南一中、五中建立地震测报部。1976年,有29个企事业单位自办监测站,市地震办公室安装测震仪,开始专业测报。1977年7月建立市地震台,先后开展应力、磁偏、水平摆、水氡、地倾斜和α径迹等观测手段。年底,全市有73个地震监测站,宏观哨有400多人。
1980年起对群众监测手段实行优化,到1990年仅保留化三建、淮南农场、淮南发电总厂中学、安徽造纸厂、谢一矿、谢三矿、李一矿、市气象站和龙湖公园动物园等9个群众监测站和1个市属专业台。监测手段有:测震、地形变、地下水化学(氯离子、氡浓度)、地下水动态(水位、水温)、地磁、地温、α径迹和动物观测等。
市境位于华北地块南缘,淮南-许昌地震带东端,为边缘褶皱断裂发育、内部宽缓起伏的北西西向复向斜构造,东部经定远与剡庐断裂带斜接。淮南复向斜南北两翼的褶皱断裂是主要的孕震构造。自西晋元康二年(294年)至今发生过4.75级以上地震14次。晋元康四年六月(297年7月)发生于寿县、清道光十一年八月二十三日(1831年9月28日)发生于凤台以及清同治六年(1866年)发生于剡城-莒县的三次地震波及市境,危害较大,震级分别为5.5、6.25和8.5,震中烈度分别为7、8和10度。
1.保护自身和家人的生命安全!
地震时的剧烈摇动约1分钟左右。请躲在结实的桌、台等下面藏身,保护头部。
2.发生地震时应立即关闭火源!
如果起火应马上灭火!关闭火源能防止灾害扩大。应养成习惯,即使是小地震也要立刻关闭火源。
3.不要慌乱地跑到室外!
胡乱地跑到室外非常危险。请认真确认周围情况以后,再从容行动。
4.打开门以确保出口!
混凝土建的公寓等,有时会因为地震的摇动而使房门歪斜而打不开。请打开门以确保出口。
5.在室外时应保护头部,躲开危险的物体!
在室外遇到地震时,应注意围墙倒塌,窗户玻璃或招牌等落下。应到安全的建筑物中或附近较大的场所避难。
6.在百货店、剧场等地应按照工作人员指示采取冷静行动!
7.汽车靠左停车,在管制区域内禁止行车!
请根据汽车收音机的信息行动。
8.注意山崩、崖塌、海啸!
处在山崩、崖塌、海啸等危险区域时,应立即避难。
9.请徒步避难,携带品控制在最小程度!
使用汽车会引起堵塞,妨碍灭火、救援、救护活动。
10.不要相信流言,请按正确信息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