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学的读后感

秦风学

厚黑学的读后感

  【篇一:《厚黑学》读后感:赖皮是好的人生观】

  荣幸得很,李宗吾不仅是我的富顺老乡,还是我就读的中学20世纪30年代的老校长。《厚黑学》七八十年畅销不衰,如果李宗吾活到现在,一定独霸百家讲坛,新浪博客专栏永远置顶,在北大清华演讲的就不是李敖。

  在这本新版的《厚黑学》的序言中,柏杨说李宗吾是“被忽略的大师”,南怀瑾说李宗吾是“蜀中楚狂人”,林语堂说李宗吾是“赤诚相见之独尊”,许倬云说李宗吾是“狂狷嘲世一教主”。其实呢,大家都拔高了李宗吾“厚黑学”之立意,过奖了李宗吾揭疮疤的勇气。以我对老乡的理解,写出《厚黑学》,不过是富顺地域文化习性的产物,这个习性,就是“赖皮”。这赖皮,表达出来,就是对生活的盲目乐观,自我消遣。习性之深,年龄不分,流落异乡也一样;习性影响力之大,可以远洋。

  讲几个我身边的故事。

  在北京的富顺人,密切有联系的有两批,一批呢,是以我爸妈80年代初的学生为主,年龄都比较大了,在各机关各企业算个领导。不管大小节日,中秋、元旦、国庆,总要在一家固定的餐馆摆宴席。每次都三桌,每桌十几个人。一桌男人,一桌女性,一桌差不多是子女一代。吃得多了,默契得来一进那大包间,每个人就直奔自己常坐的那个位子。偶尔有一些不同的人,比如最近一次一家来了亲戚,也带来一起吃,一个四岁大丁的小女孩,满口富顺话,拿起勺子当电话,尖着嗓子叫:“哎呀,耍不住,北京不好耍,过两天就回及(去)了。”大家立刻笑翻过去。还有一个同样大的小女孩,胖胖的脸,大大的眼睛扑哧扑哧的,刘海,学动画片奥特曼,一个动作定格之后一动不动十几秒,大家再翻一次,她不笑,特认真。

  另一波富顺人,是以我的中学同学为主。这些人里面乱七八糟的职业,做老师的、自由职业的,有自己的家具品牌的,外企做财务总监的,在三里屯四川特色菜、意大利餐馆当老板的,每次聚在一起,富顺话满天飞。其中开意大利餐馆的那位女老乡,嫁的是一个意大利人,长得象密斯特本。听不懂富顺话,就翻辣子鸡丁吃。先吃里面的鸡丁,再吃里面的葱,再吃里面的蒜,再吃里面的什么什么,一点都不怕辣,一个人在那里翻啊,翻啊。他老婆偶尔照顾一下他:“朱总(那老外叫朱第什么什么),合适点儿!”除了长相,就是一富顺人。

  我还记录过一段富顺人的对话,不仅可以看到赖皮之理所应当,还有大家对赖皮的习以为常——

  春节放假,坐车,眼看就进入了老家县界,售票员开始验票,售票员问农民老乡:“你的票呢?”“没买。”“那现在买嘛?”“没得钱。”“没得钱你坐车?”“喔噢!要回家都嘛!”“你有钱!买嘛!”“真的没得呀,我不得豁(骗)你!”“出去打了一年工,没挣钱?”“钱都寄回去了的。”“你郎个把车钱都寄回去了呢?”“老婆要钱要得凶。”“那你不买票,你说现在郎个办?”“你吃不吃糖嘛,我有糖。”“我不吃糖。”“吃点嘛,春节了哦!”“啥子糖嘛?”“大白兔,上海的。”“给司机两颗嘛!”“要得,都是老乡!”

  这是一方水土养出的一方性格。富顺这个地方,丘陵地带,山不高,但走一公里也得爬一下。水不深,但最终也汇入了长江。说穷乡僻壤,土地也还富饶,文化受到敬重。出的名人也怪里怪气的,成不了大事,但也颇有自己的识趣。比李宗吾远的如被慈禧砍了头的刘光第,比李宗吾近的如自恋到无以复加的郭敬明。整个县城的人都沾染上这样一种提不起来放不下去的思维模式。

  《厚黑学》呢,不过是李宗吾赖皮的自我消遣。

  【篇二:《厚黑学》读后感】

  这些天我读完了《厚黑学》这本书。也许人们认为这是一本奸诈的得书籍。书名就知道这本书是教人们如何变得不厚道,做奸诈这人。其实不然,他只不过是教人们如何达到目的,成就自己得梦想。即便其中有一些违背中国传统的思想的东西,但那也是对人性得揭示,是现实中实实在在的东西。

  希望各位能有志者有时间看一下这本书,会受益匪浅得。

  初读厚黑学感觉很吃惊,作者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将中国所有得历史用两个字就概括出来了。“厚黑”它贯穿了中国整个历史,历代王朝都是因之生因之忘。作者有一个了不起的地方就是把中国所有的历史用三国时期的历史、刘邦时期的历史作为一个代表,作了一个深刻的讲解。作者还有另一个了不起的地方还能将牛顿力学应用到心理学上这不得不说是一个突破。

  作者得厚黑学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厚如城墙,黑如煤炭”。起初的脸皮,好象一张纸,由分而寸,由尺而丈,就厚如城墙了。最初心的颜色,作乳白状,由乳色而炭色、而青蓝色,再进而就黑如煤炭了。到了这个境界,只能算初步功夫;因为城墙虽厚,轰以大炮,还是有攻破的可能;煤炭虽黑,但颜色讨厌,众人都不愿挨近它。所以只算是初步的功夫。

  第二步是“厚而硬,黑而亮”。深于厚学的人,任你如何攻打,他一点不动,刘备就是这类人,连曹操都拿他没办法。深于黑学的人,如退光漆招牌,越是黑,买主越多,曹操就是这类人,他是著名的黑心子,然而中原名流,倾心归服,真可谓“心子漆黑,招牌透亮”,能够到第二步,固然同第一步有天渊之别,但还露了迹象,有形有色,所以曹操的本事,我们一眼就看出来了。

  第三步是“厚而无形,黑而无色”。至厚至黑,天上后世,皆以为不厚不黑,这个境界,很不容易达到,只好在古之大圣大贤中去寻求。有人问:“这种学问,哪有这样精深?”我说:“儒家的中庸,要讲到‘无声无臭’方能终止;学佛的人,要讲到‘菩提无树,明镜非台’,才算正果;何况厚黑学是千古不传之秘,当然要做到‘无形无色’,才算止境”。

  总之,由三代以至于今,王候将相,豪杰圣贤,不可胜数,苟其事之有成,无一不出于此;书册俱在,事实难诬,读者倘能本我指示的途径,自去搜寻,自然左右逢源,头头是道。

  【篇三:厚黑学读后感】

  近日看了几页厚黑学,倒也有所思考。这个学说倒还真有点跟马克思主义靠近。马克思哲学讲辨证,他也有辨证,比如关于人性的善恶学说,说人所处的境遇环境不同,会做出不同的行为来。所以人有时候是善的,有时候是恶的。原因嘛,环境,地位不同而已。马克思哲学讲实事求是,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他其实说的也是这个,比如在什么时候要用“厚”字诀,什么时候要用“黑”字诀。根据具体的情况予以具体的应用。

  初读觉得这文章讲得很有道理。但是读着读着问题就来了。首先这些都是原理,当然也有一些具体应用的例子,但总是人家做过的事的分析,当然可以分析的头头是道,但是要临了自己去做,你怎么知道这个时候要用“厚”,那个时候要用“黑”呢,要是用反了,岂不是自找苦吃。这门学问太玄了,只可以用来分析其他人的做法,却不可以随便拿来实行。真能做到灵活应用的人,估计不用教,他自己就会吧。只是被作者这么一归纳,倒成了一种学派了。其实在历史上能按这两字做的人,恐怕并不知道这学说。那么他们就是天生的,无师自通的人吧。

  大凡一门学问真正到了要苦学的地步(当然不包括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在早期是要苦学的,后期跟人文科学有相通的地方),大概就是没天分吧,这样的学也是学不好的。象人文科学,更多的是一种感悟,感悟于心,才能感其言,心有戚戚,否则,哪怕是背了再多的理论,仍可能是个门外汉。而有的人,哪怕不学这样的理论,他自然也能用得炉火纯青的,到别人达不到的境界,这个大概就是天赋。就象是写诗,学文学理论学得太透彻的人写出来的东西是死的,而那些真正写得出好东西的`人,太天真,太自然,恐怕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文学理论,就象李白。

  这本书倒让我想到了另一本书,刘墉的《我不是教你诈》,写的也是人生之种种现实。只是这样的书,最好有点现实的积累再去看,才更合适一点,也比较容易看懂。但看得懂是一层,应用则是另一层。能用的人未必懂,能懂的人未必能用。那既能懂又能用的人,向来是稀少的。就象在古代的时候人们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而那个时候其实是“人生七十古来稀”。所以能达到那个境界的根本就是少之又少。因为大多数人在七十岁以前都死了嘛。其实说到年岁,也是假的,有的人大概用不了那么多年,就能修到那个水平,而有的人即便是修到了七十岁,也不知道修成什么样了。说不定越修越小,修成了人见人厌的怪胎也说不定。就象小孩子有讨人喜欢和不讨人喜欢两种,那年老的人也是一样。有的人越老越受人的欢迎,有的人则越老越惹人嫌。

  【篇四:厚黑学读后感】

  自古出书者,不计其数,能称精华的,屈指可数。然李宗吾出书于民国,却能在中国文化中有辉煌一笔,必有过人之处,后简单翻阅,发现他之所以敢自称厚黑教主,的确文采与思维超越常人,外加旧时读书人内在的一种狂傲,民国时期中西文化碰撞,造就了如此一位文坛奇葩,以圣贤自居,评论天下。

  厚黑学以三国英雄、楚汉名将为主论叙脸厚心xx黑之心得,以三步工夫为总结,强调黑与厚的不同概念。其三步概括厚黑三种境界之人,其一,厚如城墙,黑如煤炭;其二,厚而硬,黑而亮;其三,厚而无形,黑而无色。从书中所看,李宗吾仅仅看到第二种境界,对第三种境界,只靠普通善恶无法诠释,所以避而不谈。

  李宗吴对人性的理解,以恶为先,所以论人,先看到恶的一面,然后放弃人性善的一面,讲自古英雄都是用仁义道德的外表,来体现“人之初,性本恶”的个人观点。所谓成功之人必有成功之处,历来英雄,先不论出身,其成功的前提,主要来源个人魄力,周围人因个人人格,舍命相护,助成就大业。如只知道厚黑之术,何来民心所向?如果人们每天只知道修习厚黑,增长世智辩聪,勾心斗角,抛弃生命本来,人格分裂之人,只会越来越多。乱世之中,单凭仁义道德,的确不易生存,然只懂厚黑,也许生存不成问题,但内心恶越来越重,没有善念洗涤内心,不足以成其霸业。秦始皇用秦朝几代努力的基础,以个人才能统一六国,暴政之下,数年后,天下大乱。

  但厚黑学之所以能立足与世,经久不衰,根本就在“厚黑”两字。一般人往往只在意眼前利益,如果用第一种境界“厚如城墙,黑如煤炭”的方法,能立马见到效益,但不能长远。比一般人聪明一点的人,要的是长远利益,不在意当前,就用“厚而硬,黑而亮”之法,可以到达最终目的,且久远。如企业生存,不讲诚信,短期可得益,然不能长久,最多可得温饱,讲诚信者,有时宁愿亏钱,打造品牌,谋求长远利益。

  总体来讲,李宗吾对人性的理解与概括能力,打破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矛头直指“人之初,性本善”的文化模式,大胆揭露人性的黑暗面,以不同观点解读人性,其学说所造成的社会冲击,足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评为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