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审的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通用六篇)

阿林

  王维审的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1

  放暑假之前学校发了《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让所有老师在假期里阅读。原本没有在意,当某天闲来无事翻阅次数,变被此书中的朴实无华的话语给吸引了,让人有一睹为快的感觉。

  读完此书,让我有种错觉,这不像是老师写的,在我的认知里老师和作家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读罢此书后方知那些但凡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的人,必然有与常人不同的地方。这个不同的地方并不是在于你有想法,这只是前提,如果有想法却表达不出来,是不会出彩的。这也是书中王维审老师的想法。我们都是躬身于教育第一线,每天都有很多繁重的工作要做,其实教师工作不累身,最关键的是心累。我们每天都是在用心和孩子交流,每天都用心上课背课,每天都用心去处理孩子家长眼中的“大事”。正因为如此,我们每天身心俱疲,下班之后再有自己的生活已无暇去整理了,其实教育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每天都有不同的素材,只是我们之所以成不了名师,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我们每天喊着累的幌子不去记录,二是因为我们不经常写东西,以至于不会写,或者不知道该如何去写。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不能走得更远的原因。

  人活在这个世上,遇到的困难和坎坷固然很多,但所有的困难就怕一个“钻”字。我们只有全身心的去钻,去做,才能收获自己想要的,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才能走得更远。这也是这本书的作者为什么能够写出这么多精彩纷呈的教育故事,有踏实的文笔是基础,更重要的是那股钻劲儿,我想这就是值得我们年轻教师去学习的。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要忽视这些问题,而是要通过阅读和思考来寻找解决之道。同时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下次遇到类似问题就可以做到轻松面对了。记录什么?怎么记录?王老师在书中谢了他的案例,我们可以模范着来写。我们在教学路上,要“不忘初心,善思善行”。

  王维审的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2

  成绩或许是一把枷锁。有的学生在上学时成绩很差,在班里只能屈居于角落,但很多人即使考不上大学,也能做出一番事业。我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去掉了成绩的枷锁,给了他探索其他领域的机会,或许在学习上不是什么好手,但天生我才必有用,当孩子们放弃自己的弱项时,就一定有属于自己的那片光明。

  然而在这本书中王老师的教育主角大多都是比较大的孩子,而我作为一名小学老师,面对的都是小孩子,所以特别研究的比较少。在看到他的一篇文章“教育,什么时候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时,我发现他的主角是一个学前幼儿,我便细细的研读了起来。的确,像王老师看到的这件小事在生活中发生的比较多的,大人在不了解孩子心理情况下,将自己的意思强加于他们,理所当然的进行着教育,那么孩子受到的教育就是被动的,如此一来教育的意义还有吗?显而易见。因此我们作为老师更应该注意自己在日常上课传授知识时的方式方法,让孩子们有自己的思维和方法。

  最后再想想自己这一年的教学路程,依旧平平常常,中规中矩;如同王老师说的“教育是一个舞台,我们都在扮演一个相同的角色—教师。只不过这样的扮演,有的顺风顺水,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平常平庸,有的精彩精美。庆幸的是,我们都没有选择放弃。”是的,无论怎么样,我们都在坚持,既然在坚持为什么不能做的好一点。

  回头去想想什么是“教育”,对于孩子们来说:“教育就是成长,或者帮助成长。”对于我来说就是走出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

  王维审的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3

  读了王维审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除了感动,更多的是反思。我们的教室里有教育故事,我们的校园里有教育故事,我们的生活中也有教育故事。然而,我们却没有像王老师一样,去发现那些故事,去思考那些故事,去总结那些故事。

  书本是一样的,但教书育人的方法却有很多种。王老师就是这样把一个个散落在教育之路上的故事,用最干净、质朴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下来,并用他那双仿佛能透视教育的慧眼,从那些不被常人关注的现象里,敏锐地挖掘出教育的精髓;从那些寻常的细节里,发现动人的教育力量,让我们读到了一种不一样的教育,带给了我们直抵心灵深处的触动和对教育的自我审视与思考。尤其是今天读到其中的一节"我们最终要教给学生什么"时,感触较大。作者提到在与第一届学生聚会之时,他问他的学生,你们都是靠什么小有成就的?结果学生七嘴八舌说了很多,比如从老师那里学会了担当、坚持、诚信、爱心等等,但是没有人提到自己优异的成绩是让自己成功的关键。从而让作者意识到:从某个角度来说,学生的成功只是我们教育目标的副产品,是我们无意之中撒下的一些种子在他们的内心生根发芽,最终葱茏了他们的生命,而我们一直苦苦追逐的成绩、名次,在他们的生命之中却只是一片过眼云烟。

  看到这里,我想到了我们现在的素质教育,我们除了将知识教给学生之外,还要教给学生什么?我们的教育最终要教给学生什么?我想,不止是知识,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与人为善……学校一直强调,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重视学生素质的提高,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有礼貌、有规矩、有责任、有智慧,充满正能量的好少年。

  王维审的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4

  暑假读了王维审老师写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我本身很没耐心看书,可是当我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一开始王维审老师曲折的经历吸引了我。他以这段不一样的经历开始了他不一样的教育。书中没有很多理论性的知识,只有一个个生动的教育故事,很多故事也发生在了我们的身上,引起了我们的共鸣和思考。

  在阅读这一个个清浅而深刻的教育故事时,也让我想起了自己上初中时候的情景。也学到了老师的一些教育方式。想想自己现在面对的是小学,或许很多教育方式用不到,可是也有很多是大相径庭的。面对这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教育的好坏影响着他们的一生。作为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我们更应该深刻思考,用怎么样的教育去应对他们。

  我很赞同王老师最后的“发现教育意义的密码”。王老师认为写作才是发现教育意义的密码,一次不动笔的思考往往是肤浅零碎的,所以思考的最好方式就是写作。写作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说,可以让我们更加理清教育思路,一些自己的处理方式,一些自己的言语,都能在写作中得到反思。我们也能在写作中不断思考、不断总结,寻找出不一样的教育。

  读了王老师的这本书,我明白了很多。无论我们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下去,相信坚持就会胜利。多关注身边的孩子,多思考、多反思,让孩子们健康的成长!

  王维审的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5

  老师的作品《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我的教育叙事》这本书,我怀着学习的态度走进了王老师撰写的一个个教学事例,与其说是教学事例,可能用“故事”来形容更为恰当。品着这淡淡的两行字:“一本清浅而深刻的教育故事”“一部关于教育叙事的写作宝典”,进入了暑假的充电时间,淡然恬适。整本书,既有对一线教师叙事写作的精要指导,又有对教育的深度思考和反思,堪称教育叙事写作的范本。王老师把一个个散落在教育中的故事,用最真实、质朴的语言记录下来,并用他那双仿佛能透视教育的慧眼,从那些不被常人关注的现象里,敏锐地挖掘出教育的精髓;从那些寻常的细节里,发现动人的教育力量,让我们读到了一种不一样的教育,带给了我们直抵心灵深处的触动和对教育的自我审视与思考。

  很多教育著作里面多是对写作理论知识的讲解,比较枯燥难懂,所以读着读着就放弃了。很幸运的是,自己选择了王老师的这本书。他将故事和写作指导有机融合,在讲述一个个生动的教育故事的同时,渗透了教育叙事写作方法的指角色。而在教育这个舞台上,我们在出演着教师这一相同的角色,虽然每个人的经历不尽相同,却又百般相似。可能这条道路顺风顺水,也有可能坑洼不断,有可能平常无奇,也有可能精彩绝伦,但不管怎样,庆幸的是,我们都在坚持,还没有选择放弃。

  本书分为五章,第一章: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第二章:我们需要怎样的故事;第三章:找到一种最好的表达;第四章:精心讲好自己的故事;第五章:发现教育意义的密码。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两个地方。

  一、第一章用叙事写作记录教育。王维审老师从“改变自己、影响他人、成就教育”三个方面展开阐述了“为什么写教育叙事”。讲述了他从最初一个农村出来,学历、知识、经验都处在最低水平,在深深的刺痛、焦灼的渴望、没有方向的教育路上行走的“菜鸟”老师,一路摸索,改变教育方法,寻找成长的其他方向,并找到了他独特的教育方法——用故事记录教育,很多教师教育水平很高,评到各种职称,但却无法走得更远,因为缺乏写作的能力,他的教育特色不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不能进行反思也缺少了成长的底蕴和情怀,他的发展就会欠缺支撑远行的力量,有建树的名师都离不开写作的支撑,王维审老师就用文字将自己的成长、学生的成长记录下,在文字中对自己的教育生活重新回味、咀嚼、反思,让别人在解读这些小故事的过程中,来一次心灵的对话和交流,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二、第四章中有个小标题——常在细微处用心,这是我读完整本书感触最深的一段。小标题下面有段文字:“在细微处用心有两层含义看,一是说叙事的过程中要注意细节描写,二是说在提升提炼观点时要善于以小见大”。他说的是在写作是要注意细节,但我认为在教育孩子时也要注意细节。大时代的教育环境下,我们习惯了教育的宏大,总喜欢把教育弄得庄严而隆重。其实,教育工作不一定要去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一个老师,每天需要做的都是些普通的、琐碎的事情,尤其是一些装作不经意间表现出来的小事。

  每章节都有几篇小故事,看似每个小故事都不一样,却都处处有着联系。作者借助一个个故事循序渐进地为了我们展开了教育叙事写作的密码,用一个个简短却又生动的教育故事为每位读者敲开了不一样的大门,正所谓一本书,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收获。而这一个个寻常教育生活中的真实的小故事故事,给我们带来的更是一种成长的力量、教育的智慧和师者的情怀。既为我们解疑答惑,也为我们提高了思想境界。刚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在第三页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许多新老师的疑惑。在积极与怠慢中徘徊不定,最终会选择哪一方,更为妥当的说法是:会妥协于哪一方呢?当然,对于出于怎样的感想自己会写下这样一段话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不妨跟着我继续走走看看,接着,我在本书上陆陆续续写下了一些只言片语,比如:意愿大于能力,教育的力量往往体现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我们最应该教给孩子的是包容、善良、接纳、鼓励等等,一直到最后几页,我写了这样一句话,不管在怎样的制度下,我在这本书中看到的,体验到的都是满满的正能量,所以我要从现在开始,真真正正的好好的爱这一行。说实话,也早已忘了当时自己为何这么的激动,但结果总归是好的。相信大家也从这些只言片语中,深深地体会到这本书的力量了吧!王维审老师对自己在教育一线工作中遇到的问提进行细节分析,积极反思,认真归纳,使自己真正做到了教育的有心人,多少年磨炼下来,他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教育感”天赋异禀的人。王老师用了教育叙事的方法,将一个个教育生活中的点滴琐事进行阐述,从中告诉我们只有改变自己,改变心态,才可以改变教师的行为,教师的精神世界才会慢慢丰盈。

  王维审的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6

  利用暑假的时间,我仔细阅读了王维审老师写的这本书,或许没有王老师亲身体会的那样深刻,但也让我内心和对教育的认识有了巨大的提高。想想自己,从学生生涯的结束走到老师这个岗位,我曾迷茫过,高兴过,失望过;看着每天的每一节课,每次考试的每一张卷子;我依旧没有清楚什么才是“教育”。

  王老师在这本书里面用了许多教育故事来阐述什么是“教育”, 在阅读这一个个简单而深刻的教育故事时,很多次,都让我回忆起了自己上初中、上高中那会儿的生活,激起了学生时代的感情。在这些故事里,我一会儿站在学生的角度,感受学生时代和学习有关的一切人或事;一会儿又站在老师的角度,去思考学生的心理、老师的处理方法,虽然这一个个故事大都和中学、高中相关。但也能让我联想到我所接触、面对的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孩子。

  然而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可能暂时不用面对孩子叛逆时的种种情况,但这时的孩子个个充满着调皮的性格。当每次遇到孩子们出现问题时,我很多时候会不知所措,感觉头大,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更合适。只知道对错的一方进行批评,对另一方进行安慰,以为这样就是事情最完美的结局。但是在我阅读了这本书后,才知道曾经自己做的远远不够,也不是最正确的方法。如果学着开导孩子们去面对矛盾,解决矛盾,可能到最后两个孩子会变成好朋友。因此我们作为老师需要去试着学习不一样的教育,而达到不一样的结果。

  再回顾王老师书中的内容,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成绩或许是一把枷锁。有的学生在上学时成绩很差,在班里只能屈居于角落,但很多人即使考不上大学,也能做出一番事业。我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去掉了成绩的枷锁,给了他探索其他领域的机会,或许在学习上不是什么好手,但天生我才必有用,当孩子们放弃自己的弱项时,就一定有属于自己的那片光明。

  然而在这本书中王老师的教育主角大多都是比较大的孩子,而我作为一名小学老师,面对的都是小孩子,所以特别研究的比较少。在看到他的一篇文章“教育,什么时候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时,我发现他的主角是一个学前幼儿,我便细细的研读了起来。的确,像王老师看到的这件小事在生活中发生的比较多的,大人在不了解孩子心理情况下,将自己的意思强加于他们,理所当然的进行着教育,那么孩子受到的教育就是被动的,如此一来教育的意义还有吗?显而易见。因此我们作为老师更应该注意自己在日常上课传授知识时的方式方法,让孩子们有自己的思维和方法。

  最后再想想自己这一年的教学路程,依旧平平常常,中规中矩;如同王老师说的“教育是一个舞台,我们都在扮演一个相同的角色—教师。只不过这样的扮演,有的顺风顺水,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平常平庸,有的精彩精美。庆幸的是,我们都没有选择放弃。”是的,无论怎么样,我们都在坚持,既然在坚持为什么不能做的好一点。

  回头去想想什么是“教育”,对于孩子们来说:“教育就是成长,或者帮助成长。”对于我来说就是走出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