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国际学校择校指南》有感:读有用的书还是读自己喜欢的书

黄飞

  《国际学校择校指南》,作者,满都拉,是国内第一本为学生选择国际学校的指导图书。整体思路还是很清晰的,能够解答你关于择校方面的一些概念性困惑,但关于国际课程的解读并不是很全面,而且由于出版较早,有点过时。

  最近,我把这本书读了两遍,并不是我要给谁选择国际学校,而是今年下半年我开始负责公司的国际高中项目运营了。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还做了详细的笔记,并想办法理清思路和记住一些要点。等我把这本书吃的差不多的时候,我感到格外的充实,并对后期的工作更有信心了。

  看完这本书之后还有一个很大的感受就是,工作之后多看与工作相关的、实实在在提升自己的工作思维和工作技能的书会比看文史方面的书更实用些,自己的进步也会更快些。

  1 曾今我也陷入到我喜欢的书里

  刚开始上班,工作量和工作压力都比较小,日子也过的逍遥自在。可是,一段时间后我开始自责了。

  作为一个颓废一段时间就觉得自己把自己抛弃的人,我受不了长时间缺乏上进的表现。于是,我开始强迫自己表现出上进,比如看书。

  看什么书呢?我自己是比较偏爱心理学和文学的,所以我当时的观点就是看就要看自己感兴趣的,于是开始看《当下的力量》、《蒋介石传》《遇见未知的自己》……

  我并不后悔自己选择了看这些书,而且我也很感激在后来对工作的抱怨越来越多的时候有这么一件事让我感觉还不错。

  当时的情况是,工作中照样平平淡淡,工作完成之后坐等下班,然后回家再挑灯夜战的看书。

  这些书对我的心态确实有短期的帮助,也在某些瞬间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但仅此而已。然后继续循环,看书,启示,再看书。

  2 我被迫看了些我不喜欢但工作相对比较需要的书

  现在的公司有一个强制惯例,就是一个月必须要读一本老板指定的书,而老板指定的书往往是我不太喜欢的,比如管理学、沟通技巧等。

  没办法,因为要做成PPT,还要在很多人面前讲解自己的心得体会,所以我不得不静下心来看这些我不爱看的书。

  到现在,我大概读了十几本“管理”“沟通”“职场”方面的书籍了,回头想想,其实挺有用的。

  每一次看书,我都能从中掌握一些实实在在的技能运用到我的工作中,也会在部门管理中想起所吸纳的书中知识,积极尝试。

  慢慢的,我一直觉得自己很糟糕的沟通能力开始提升了,在人员管理方面也开始有了章法。

  而这种让自己的工作越来越好的状态又带给我积极的心态,不需要读什么心理学方面的书我就已经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3 我主动看了些与工作业务相关的书

  这就是我在文章开头提到的`《国际学校择校指南》这本书了,它让我积累了我非常需要的专业知识,且让我发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

  在我开始着手去做国际高中项目之前,我对它的理解很肤浅。但由于有专门的同事负责执行运营,我只需要提提简单的意见就可以,所以并没有感到知识的匮乏对工作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运营效果并没有多大的起色,我开始着急了。

  怎么办?想了很久,我认为最大的问题是我的无知。一个对国际高中基础知识知之甚少的人怎么能为用户提供有用的价值呢?又如何指导员工做出效果呢?

  于是,就开始买这方面的书去看了。 用最短的时间理清了曾经模糊的概念,当别人问起一些相关的问题时,我也可以自信的解答一部分了。

  自信真的很重要,在员工面前,你能自信的听清楚他们所说的专业知识,才能够专业的指导,并反过来被人认为很专业。对自己而言,找到了一条让自己的职场成长更快的方式,那就是读专业相关的书,短期内收获职场小自信。

  如果时间比较充足,我依然会看些经典文学作品,但如果时间有限,我会优先给专业书籍排序,毕竟以后它可能能帮我多赚些人民币呢。

  这里请大家不要误会,我并不是说和工作无关的一些修身养性拓展视野的书不好,修身养性拓展视野和格局是一辈子的事情,急不得,而工作能力的提升是可以自己想办法快速积累的。

  我只是认为,对刚刚进入职场的新人,也许更需要的是提升专业能力,用实力保住饭碗收获自信,然后才是心灵休养等。

  如果你还在工作中迷茫,不妨放下你那些心灵鸡汤的书,选择一本技能书,静下心来看,慢慢练习,也许小技能的掌握比心态的点拨更能激起你重新出发的勇气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