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连孤独都不曾拥有》读后感(一):我们总会失魂落魄,我们终会归于生活
1 我从不曾想,会有人写这么一本书,不仅故事能让人觉得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无力感,就连封面的文案设计都是这样,读来让人觉得冷冽的文字,“爱情和梦想一样 困住了我们一生”。 可是我还是用了周末的并不太晴好的天气的下午,读完了这本《我们连孤独都不曾拥有》。 我早已不知道要读下去这本书的初衷,或许像是简书作者南有南风说的那样,“淡淡的忧伤,却让我更能走下去。怀疑自己的时候就多看几遍,然后整装上阵”;或许正如封面角落处几不可见的文案写的那样,“但愿余生 你能爱你自己”;又或许我只是想去了解,那个写:“穷尽一生的苦痛,换回晚年的短暂安乐,这不是我要的人生。老了就老了,死了就死了,一了百了”到底是个怎样的女子。 2 读这本书的时候,正值北方的夏末,天气却依旧燥热地很。卧室的空调从早上到下午不停地运转,我鼻炎的老毛病又犯了。隔壁卧室里,呦呦正在午睡,我小心翼翼地将鼻涕吸进吸出,思绪却飞得很远。 前几日却正是高中毕业十周年的聚会,从来不曾想,原来时光的无情真的如同匕首一般锋利,说划过就划过,而且那种痛,却也并不是挫骨钝肉,忍一忍就过去的痛。它似乎如附骨之疽,竟属切肤之痛。 我们的“往日如常”,却真如七毛书中所写,“所有人都在走着、赶着,为了打上一个不迟到的卡,我也跟在里面”。
“那个上班点,像是生活唯一的目的,桎梏着所有乘客”。 我们中的很多人,年少的时候,或许总许过这样或那样的誓言,“我一定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是这其中的大多数人都是迷茫的,惶惶然已经将近30岁,我们却并没有活成我们想要活成的样子。 这并不能仅仅说是一种无奈,或是一种放弃,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妥协。是我们深埋于心的‘情怀’和起床面对现实之间的妥协。 3 是的,我以前也曾经想成为一个很‘有趣’的人,后来也曾想成为一个很‘酷’的人。 我也曾飞机换乘火车,火车转乘大巴,大巴转乘轮渡,将近50多个小时,我曾以为那样的时光,我可以从容地写下许多文字,淡淡地将心中的想法在漫长的旅途里打出来。 可是,也会遇到突降的暴雨,迟到的航班,然后顶着40度的高烧,换乘下一趟火车。 火车上却是人满为患,连走道里都不曾插下去一直多余的脚。我想,即使再下去十年,我依然忘不了那种弥漫和混合着各种难以言说的车厢里的味道。 再然后火车转乘大巴,20几个小时的长途大巴,深夜醒来的时候,会突然发现大巴早已停在一处不知名的高速下的狭窄偏僻小道,身旁寥寥落落的几个人,在没有灯光的车厢里更是难以看清。 突然觉得本是满身疲倦,高烧不退,昏昏欲睡的身体,突然打了个激灵。满满的困意顿时消散不见,你将身旁的背包又往怀里拽了拽,虽然背包里并没有多少钱。但那可能是你接下来去赶赴的下一个城市,或在寻到一份工作,或在考试赶回去之前的所有家当。 那个时候,我会突然觉得,即使就那般死去,也不能丢了这个背包。那一路我也曾无数想想,假如半夜突然有人闯进车厢,我是先大叫,还是先奋力踹他一脚。那一路,我换了无数个座位,最后选择在靠近后车门的铺位上,就那般侧坐着坐了一夜。 4 但是,我还是幸运的。我没有因为那次高烧就烧坏了脑子,那一路专挑偏僻小道行驶的大巴最后也并没有劫匪上来,我还是赶上了一次考试和一次招聘。 其后的无数时光,我总想,生活并不是你用多大的力才能走下去的,你到了那个地步,到了那个不走就无路可走的地步的时候,你才知道,原来我们的需求是多么的简单。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再也不把写东西作为我人生最大的理想,虽然那个时候,我也刚刚不过25岁,但是我知道,没有人走过你的路,是不会有人理解你流过的泪的。 所以,虽然之后断断续续还是坚持着写些东西,但是从来不会再去主动示人。到最后,我才发现,虽然有些东西可以妥协,但有些东西,可能注定便不会放弃。 但是,我还是幸运的。或许也是25岁的那一年,刚刚离开校园的我,因为公司工作的需要,一个人到了南方的小城。或许,这一辈子再也没有机会去那个叫‘阳江’的地方,但是,那些阳江的日子却是如浓墨重笔地在我人生中刻下了一些印记。 那两三个月的时光中,我每晚都会将空荡荡的'一层楼上的门给使劲锁住,然后反复检查,才去睡觉;安静到可怕的深夜,我会突然起床,烧上一壶热水,泡上一包泡面,只看着热气在空气中氤氲;楼下便是酒吧,每次听到酒吧的歌曲响起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有一种可怕的感觉,从心底升起。 七毛在文章里说“真的是再没有什么比在人群中感到孤独更可怕了”。 但是,我还是幸运的。幸运有同事的照顾,幸运有同时弟弟的相约,那个时候,我才发现,原来,广东话是那么的好听。饿的时候,口袋里还有钱能叫上一份白切鸡,这样的生活就是最幸福的。 5 很久很久以前,我曾经写过一篇叫做《行走世间,全是妖怪》的文章。 读七毛的《我们连孤独都不曾拥有》的时候,突然想起写那篇文章的初衷来。这个世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苦。 和我们还能在写字楼里吹着空调,偶尔有时间能读两本书,写一些东西相比,那些我们叫得上名字和叫不上名字的邻居,小学同学,初中同学,也并不是他们少了努力,才会去过着另外一种生活。 我从来不曾想过,那个和我一般柔弱的他,能扛起一百斤的重物,能在工地上拽动绷直的钢筋,会在夏末打工回来的间隙,将几分地的玉米,一个人掰下推回家里,然后运到屋顶去晒。或许,如果没有那一场事故,生活本来可以是另外的样子。 只是,或许命运从来都是不公的。我那个年长我几岁的邻居,本可以一路平顺从名牌大学毕业,可是上天偏偏和他开了个玩笑,让他得了重病。时光把我们划地生疼的时候,他的青春却永远定格在了那个年纪。 只是,世间的苦,也只有世间人来承担。该过的日子还是要过,当背负的东西超过了你的负荷,便只能一直往前走。所以,年少时那个有着最灿烂笑容的女孩,虽然名牌大学毕业,有报送研究生的名额,但是却因为要照顾家人,却选择了家乡的小城,一份并不怎么稳定,薪水我并不能匹配她才华的工作。 但是,她依然还是会写出风采的文章,依然遇到对的人,结婚生子。 6 这是一本太苦的书,也带着许多看似无可救药的绝望。但是,生活从来都是自己过的。那些看似无可救药的绝望,往往并不需要什么灵丹妙药。挺一挺,或许,就过去了。 我们总会横冲直撞,失魂落魄,却也总会不言孤独,归于生活。
《我们连孤独都不曾拥有》读后感(二):但你驱散了我们的孤独
七毛最厉害的地方,就是每一个人故事都真实,但如果串起一本就会发现其中的矛盾,尽管如此还是不影响对于每一个小故事的欢喜。
最早关注到七毛,就是因为那一篇“对啊,就是因为你穷才分手的啊”,她写的东西非常接地气,武汉和上海是最常出现的地点,会有地铁里干净的笑容,拥挤的等车,小巷子的辣糊汤……这些是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但是很少被留意。
七毛从来不很谦虚,不管对于文字还是生活,她总是说还不够好,还可以努力很久,我看到她的[众生永寂]身边有这样的一群人存在,身边竟然有这样的状态存在的,欣喜又新鲜啊。
七毛写字多少有些看心情的成分,有时候加班加很晚一口气甩出一篇,有时候踌躇满志的更文结果从早上到半夜发了一篇[拖延症患者的一天]她的文风很特别,以至于每次更文了都要立马点开看。看完这本书,对于七毛的认识又更加深刻一些,喜欢也加深很多点了哈哈哈
一、每一个独立的故事都来自生活
七毛的故事读起来有些小丧,不同于青春期的“为赋新词”也不是“凄凄惨惨戚戚”就是淡淡的,非常朴实的叙述,读完之后觉得:啊!怎么有点小难过
印象最深的是二姐和三姐。在母亲桂荣那个章节,大姐有幸福的家庭;二姐的出租房很久没有住的迹象,那个半夜送她回来的黑色轿车;三姐在一家酒店做经理,很多年了,很辛苦也很满足……因为是母亲做梦,所有的事件有实有虚,好奇二姐是不是真的变坏了,也心疼母亲是不是真的在孩子们长大之后就彻底远离了她们的生活。
但是在多个小故事中三姐都是以酒店经理的身份出现,看完整本书我想这大概是真的吧。还有七毛本人,最早看她和杨哥的爱情,就知道搬了几次家,从上海的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在最穷的时候抱的最紧。
但是后面的故事中,还是从上海的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地名都是一样,但是同居者是姐姐,是室友,不是杨哥。这种自我打破重组,让我觉得新奇极了。七毛到底和谁住一起呢,这样的疑问让读书变得更有趣。
所以,她的故事都是来自生活,有些原型甚至直接取自生活。而好的作者,是可以取自生活但高于生活的,很赞。
二、强大的观察力和表达感
七毛写过很多人,但总体来说普通人居多。图书馆里有一个不太干净帆布包的老太太,有肺结核的独居房东,被800块钱改变命运的书琴,成年后再次遇见的初恋。
读起来的时候舒服极了,这些人好像在我们周围又好像不太一样。一直不觉得为什么会喜欢看这样的故事,大概因为表达的足够细腻,也是因为真实的足够触动,很喜欢。
三、谦和的心态
关注七毛一年多以来,他从来不说自己的工作,也不说薪水,总是以普通人的身份自我描述,也总是说:我写的还不够好,还要继续努力,还要继续多写。
其实她写的很好,也很勤快,但是她从来不夸赞自己,包括第一本书出来,她在公众号发了一篇很长的文,谢谢大家,其实我们应该谢她。
喜欢一本书,很多时候是因为一个人。一个人写的书就是自己脾性的表达啊,喜欢这样的七毛~
《我们连孤独都不曾拥有》读后感(三):历练使人成长
收到这本书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正值窗外刮起了大风,下起了雷暴雨。这样的天气,看这本书就再适合不过了。因为书中的字字句句都很伤感,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作者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啊。 全书由23个小故事组编成散文小说,书中的文字通俗易懂,浅显易读。本书以直观写实的角度来记录生活的感受,书中共有四章,第一章是我们大多数年轻人都感兴趣的爱情的那些事;第二章是作者踏入社会工作后对过去在家乡与家人、同学、朋友之间的回忆;第三章是“无解的人生”,类似杂谈的形式来记录生活中无奈又无力的琐事;第四章用怀念青春的角度来结束本书。这本书不是鸡汤,也不是条条框框的教条。只是人生的百态,众生各怀心事,各有喜悲。 我们常说:“只有经历过,才会有共鸣;只有经历过,才会身同感受;才会让你猛然思潮翻滚。”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就是这种感觉,才猛然发现,原来这世界上还有人和我一样经历着类似的苦况。感情的落空,原生家庭的种种无力感竞如此相似。人啊!只要到了一定的年龄,经受了生活给我们的种种经历后,那种孤独感和寂寞感如蚁爬般痕痒难耐,这样,对于爱情的渴求就更甚了。当然,也有一部分是我们人的天性,金字塔上的人皆好之。爱情从来如此,几乎每天都在自己身上上演着喜怒哀乐,悲伤离叙。目标一旦出现,一触即发,精心准备,巧妙安排,暧昧不明,诡异叵测,最终失望攒够,自动离场,各散天涯。 第二部分我的家人与故乡。作者的家庭是典型的重男轻女,为了追生儿子而成了超生游击队。生活的重担日益加重,为了生活和生存而不得不牺牲大部分的利益来成全极少数人的利益。不忿和怨怼又如何?这就是铁生生的现实。这简直就是中国农村里大多数家庭的缩影,当初的牺牲和成全,随着姐妹各自不断长大变迁,在同一个家庭里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断层,因为从他们牺牲的那一刻起,已经注定了他们的人生踏向了不同的路,最终只能归结为命。父母的无能为力,姐妹之间的力不从心,这样的无力感啊,简直就是到了声嘶力竭的地步。似乎她们的出生就是机器,挣钱的机器,低学历,少见识,低头就是工作,抬头便是充满桎梏感的出租屋,如此人生可以说是就这样无趣的看到了尽头。 第三部分人生的百态,内心的相互量度,实在是无力到顶点。估计以作者来说,会哭,会在夜里悄然的哭,这样的哭从不会与他人诉说,因为她知道,只有自己才是问题的根源和终结者。漂泊他乡,工作还是工作,淡得没有丝毫的味,只是生活的苦涩罢了,渴望展翅又多次摔倒在现实面前。人生实苦啊,前头还有美好吗? 第四部分人生易老,回眸青春的路上,尽是回忆。青涩又让人回味,尽管不是浓郁芬香,也最起码是甘醇的。因为,这是简单而美好的。没有阴霾,眼里只有纯纯的欢乐,仅此足矣。 请你足够的相信,活在这个世上,谁没经历些啥呀,谁也没有比谁好,谁也没有比谁差。过好当下,努力奋斗,相信烂泥也会有挂墙的一天。只有自己的脚踏实地,努力再努力,相信,一定要相信,上天关了你门,关了你的窗,路起码不会竖着走不了吧。 人生实苦,但请足够相信缤纷的美丽在你前方。
《我们连孤独都不曾拥有》读后感(四):我们连孤独都不曾拥有
初次看到书名《我们连孤独都不曾拥有》,便会陷入一种思考:现代人都越来越觉得孤独,感觉到人际关系的淡漠,更多时候我们对着电脑,隔着手机,可以放肆聊天,说想说的话,反倒真正面对面坐下时会觉得尴尬,无话可说,久而久之,便会觉得自己是孤独的,现代人是孤独的。可是七毛的一句“我们连孤独都不曾拥有”更让人感觉到生活的丧,反省自己的内心。封面的“爱情和梦想一样,困住了我们一生”,也让我猜测这本书的内容,多半与爱情有关,与梦想相连。
全书共分四章,23个故事,第一章的四个故事都是围绕爱情“说不清的情事”。每一段爱情都很丧,不像童话故事里“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可以说,这里的爱情没有一个是以happy ending结束的,可是每一则爱情故事都让人觉得很真实,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爱情亦是如此。这里的爱情有两情相悦最后败给了现实的,有暗恋时的蠢蠢欲动和满心欢喜到最后的孤独落寞收场,有被喜欢却终究无法爱上对方的迷茫与尴尬,有误以为遇到真爱只是真心却也喂了狗的凄凉。“爱是相互的,不爱也很简单。只愿往后的日子,你们的真心,不再被无情地辜负。”
第二章“回不去的故乡”,八个故事都是围绕故乡的记忆,故乡的那些人,有高中的旧友,有又爱又恨的阿爸,有疯疯傻傻却很仗义的“小四爷”,有以为可以逃离无奈生活终究只是一场梦的桂荣,有造化弄人却依旧努力的三姐;童年的故乡,会在放学后努力寻找适合的邻居去家里蹭电视看,如今故乡的亲戚来串门,更多的还是回忆当年的种种。原来,逃离了当初生活的那个故乡,逃离了那些记忆已经很久远的人们,却始终忘不了关于故乡的记忆。
第三章“无解的人生”,记录了自己从上学到工作中间的很多片段,遇到的很多人,这些人似乎都真实存在于我们的周围,我们也许不理解,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没有权力去指责别人的生活,作为旁观者,就静静地看着身边的人来了又走,走了又换新的来,而自己的人生很多时候也没办法给出答案,人生,本就是一个未知、无解的过程,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永远不知道下一个遇见的人是谁。
第四章“消逝的青春”。每个人的青春时代都是懵懂的,却又是大胆、勇敢的,很多时候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只是任由着青春的面庞与时光肆意地挥霍,去喜欢甚至去讨厌一个人。若干年后,再与青春里的那些人相遇,内心竟也无半点波澜。长大后与过往的每一次重逢,都像是一场提前演习的葬礼。我们现在偶尔怀念的,不知道是记忆里的那些人,还是那个平凡又无助的青春时代。多么可惜,都没能来得及对我的青春说一句“我喜欢你”,也没能有机会说上一句“好久不见”。
七毛的文章没有过多的浮华,没有那么惊天动地,更多的是在讲述生活中经历的一桩桩小事,而每一桩小事又直指我们内心,透过这些小人物,小事件,看到了自己内心的孤独,看到了身边人的寂寥。众生各怀心事,各生喜悲,直到走向各自安排好的终点。
也许,我们真的连孤独都不曾拥有,留下的只是一步步脚印,一个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