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时,工作上不顺心,只想第一秒时间回到家里和妈妈在一起,虽然明白妈妈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但只要和妈妈在一起,仿佛一切困难都迎刃而解;结婚了,只要一放假,就习惯于带着孩子找自己的妈妈。只因和妈妈在一起是幸福的,心里是放松的。只有此时,自己才是最真实的自己,气着妈妈时,过后赶紧想方法弥补。妈妈吼自己了立马生气,但丝毫不影响下一秒吃妈妈刚做好的香喷喷的饺子。一切的一切,只以为是习惯而已。
当拿到这本书《母爱的羁绊》阅读后,深深地明白原来我们一直以来的幸福只缘于这个叫母亲的角色,最为重要的是母亲得体的付出和那份浓浓的但不沉重的爱。
一个女人一生大概就是在女孩、女儿、女人、妈妈、婆婆或丈母娘的社会角色中进步或来回转换,在你的记忆里是否有许多欢快而平和的记忆?还是永远不够自信,哪怕做了再多,也不能给一个肯定?请在《母爱的羁绊》这本书里找寻那份答案。
如果一个女人,无法肯定自己,建立自信,或许很漂亮、能干,但却会觉得,我不如他人。但一些外在条件不好的人,却是那么地勇敢和自信。这一切可能都来源于你母亲的一个特质——“自恋”,只会过度地关注自己。如果你因为自己某些行为,或者对自己过分要求而痛苦,你一定需要了解,或许你成为了你妈妈的一部分!但我们的妈妈也是她自己妈妈的女儿,她或许也没有机会去了解自己的内心,我们去深度剖析,不是为了责备已经继承的事实,而是为了理解并更好地接纳所有!
书中介绍自恋型母亲的特性:
1。对自己的重要性有着不切实际的理解;
2。专注成功,美貌,权利的幻想;
3。相信自己独一无二,孤芳自赏;
4。觉得自己享有特权;
5。人际关系剥削,喜欢利用别人;
6。特别需要过度赞美;
7。缺少同情心;
8。常常嫉妒;
9。傲慢目中无人!
如果你是一份自恋的母亲,请理性地对待书中内容,告诉自己:为了家庭的和谐,改变自己。或者你是一个自恋母亲的女儿,对于自己的不幸童年,也许一些早已在心中生根的种种不开心都会随时牵绊你的生活,可是只因她是母亲,却是努力告知自己,那是自己的妈妈,母亲向来是被歌颂的,怎么有对母亲的亵渎和不敬,哪怕只是悄悄地想一下下而已。但书中的治愈的方法中会告诉我们,客观对待这件事,过去的依然存在,不会消逝。我们所能做的只是放下和释然,了解过去和总结,能帮助我们走出阴影,因为母爱的羁绊,我们无法选择,那犹如娘胎带来的气性,能选择的,永远都是自己放下枷锁和固定思维,勇敢而无畏的心!不让原生家庭里的不良结果再传承下去。
也许你已经是一位女儿的妈妈或是即将会有女儿出生,不要把这些自恋母亲的物质留给孩子,而是应该教她平和而完整,大度不虚荣。
在我最喜欢的一个作家的博客中看到了他推荐的一本书《母爱的羁绊》,买回来以后迫不及待的将整本书读完,感触良多。
在《为何家会伤人》那本书中,提到每个成人其实也是小孩,每个成人也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性格的缺陷,这些缺陷很大程度上是小时候我们的父母或是环境给我造成的,每个人都有两次的成长的过程,一次是自己从小到大的成长,第二次就是自己哺育孩子的过程;如果我们能够认识自己在原生家庭中的问题所在,那么在第二次哺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就能够避免自己性格缺陷在孩子身上重蹈覆辙。
《母爱的羁绊》这本书的英文名字就是“Healing the daughter of narcissistic mother”,就是指出了之所母爱会有羁绊,就是因为母亲的自恋的性格特质造成的,孩子永远会问自己一个问题“will I ever be good enough”,一直会有一个阴影笼罩着自恋母亲的孩子:我足够优秀吗?我的这些优秀的特质能够讨得母亲的喜欢吗?孩子不得不在很小的时候就给与自己很大的一个压力,自恋母亲没有带给孩子一个温暖安全的成长心里环境。这本书令人动容之处是:“这不是一个生气、不满、愤怒的投射之旅,而是一个理解之旅。”之所以有这样的自恋的母亲,是因为母亲在还是小女孩的时候肯定也遭受过不能克服的心里障碍和阴影,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教会女儿和母亲一起面对这些成长过程中不能逾越的障碍,从而是母女关系得到改善,母亲和女儿都得到康复。
我最喜欢的一个章节,还是最后一章《结束自恋母亲的影响》,自恋母亲的女儿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是也遇到了同样的困惑,怕自己重蹈自己母亲的覆辙,告诉你做为母亲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做为母亲必须解决自己的问题,最小程度的让自己的孩子收到这种自恋的伤害。
同情、责任、特权、价值、真诚、这些至关重要的人格特质,我们都要给予孩子,最后在生活中找到生活中的另一半,完成自己的只属于自己的人生。
作者找到一个独特的角度来考察母女关系中复杂的心理状态,平实温暖却又发人深思。是一次坚信却非常有意义的心理历程。对于子女如何寻求自我的出路之道,脱离母爱的羁绊,重新获得自信,方式方法很有实践价值。如果想成为一位更胜任的母亲,更深入地认识自已,书中分析的很细致。
也针对已经造成的伤害分析了应该怎么克服心理障碍。爱来自父母,令人悲哀的是,伤害也往往来自父母,而这爱与伤害,总会被孩子继承下来。特别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我们的父母大多来自遭受太多剥夺的时代,在成长的过程中,内心留下缺乏与创伤,后来在孩子身上寻求补偿,对孩子过度保护和溺爱,在学业上对孩子过高期待与强求,在教育上采用极端强制的方式,用自己的经验去代替孩子的经验,挫伤孩子的生命潜能,压抑孩子的自我成长。作为母亲需要一个意识:我就是我孩子的原生家庭,如果母亲的生命里有伤害,就需要获得觉察,经历医治和成长。让自恋的母亲去反省自己跟女儿关系的本质,意识到自恋型“母爱”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做为女人有许多东西是最宝贵的,比如健康,美貌和爱情等等,但这些东西都是我们不能完全把握的,只有学习才是可以使用一生的化妆品,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天天都在进步,在改变,自己若不动,而只呆呆地望着别人远去的身影是不会得到内心快乐的。对待孩子的教育上,眼睛不能只盯在他的缺点上,也要常识他,要精心把他教育大,而不是只把他养活大。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原以为这是一本叙述与母爱有关的温暖治愈故事的书。但当我翻开第一页时,引入眼帘的是另一位著名教育作家——纳内特?加特瑞尔的书评:“这是一本每一位感觉生活在强势家长影响之下的子女必读之书”
原来这本书叙议的主题远比我想象的要沉重。
此书的作者是位美国注册的家庭治疗学家,已有28年的心理咨询实践经验,是治疗家庭问题方面的专家。同时,她也是一个经历了自我医治的女性——母亲的女儿。这本书反映她本人的生命感受与治疗经验——也许这就是这本书的名字为《母爱的羁绊》而不是《家庭的羁绊》的原因。
书中以夹叙夹议的方式阐明了偏心、偏激、自傲、苛刻、重男轻女……等父母在教育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这些原生家庭对孩子们的影响,孩子们该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阴影等等话题。作者在提及每一个观点时,都会加以真实的案例,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当事人的切身体会与心理活动,非常清晰而生动地展示了复杂而微妙的母女关系的多个层面。
父母自身的心理状态与其对子女的态度十分重要。就拿一代才女——林徽因来说,她的原生家庭也给她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她的母亲何雪媛嫁入林氏,未育有一子。丈夫被抢走,情敌又生了儿子,何雪媛积攒了一肚子怨妇气,并持续了一生。她无尽的哀伤无法宣泄,只能发泄在女儿和生活中。以至于林徽因写信给费慰梅“差不多希望自己死掉或者根本没有降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那早年的斗争对我的伤害是如此持久”。
除此之外,父母对自身教育的认识也十分重要。许多父母把上一代加害于己的东西继承下来,用以加害下一代,而这种传承,总是普遍发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而这种专属于原生家庭的“接力”,应该引起家庭教育方面的重视。在家庭系统中,好的资源应该流传下去,伤害的因素应该受到阻止。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也越发明白原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这无关贫富、无关美丑。希望世界上的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也希望旧时代的悲剧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