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读后感五篇

王明刚

马说读后感5篇

  【篇一:马说读后感】

  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里人们所说的“千里马”通常是指那种德才兼备、有才识或有特殊技能的人。然而,由于世间的伯乐不常有,就这样,即使是千里马,最终也只能被埋没。

  在《马说》里可得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因此“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这便是导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的根本原因。

  现实生活中,“怀才不遇”的情况是常有的事。比如一个满腹才学的研究生和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同时受聘于一家公司,不善交际的研究生只懂埋头在事业工作中,而不懂与上司套近乎,善于观颜察色的大学生却很会对上司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就这样,上司便很看好那位大学生,而忽略了那个满腹才学的研究生,没能提供更好的舞台来让研究生发挥他的聪明才智,由此而埋没了很好的人才。同样的条件,不同的个性和人生观决定了各人不同的命运。

  都说“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问题是出在千里马总是不能出现于伯乐的视线范围内,而导致“怀才不遇”的情况很无奈地重复出现,并由此衍生很多人间悲剧,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很多事的健康发展。历数古今中外,多少贤人志士,由于无幸遇到伯乐,由此只能在默默中,痛苦地度过原本可能辉煌的一生。

  因为统治者的不识人才,才会引发人们的疑问:“其真无马耶?”其实,这不过是他们不知道罢了。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来表述千里马的不幸遭遇,值得同情。

  读了课文后,我希望天下的统治者能够学会善于识别人才,不要让千里马怀才不遇伯乐的惨剧屡屡重现。我相信在未来的世界,一定是千里马常有,伯乐也一样常有!

  【篇二:马说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韩愈的《马说》。

  这是一篇关于“马”的议论文:借议“马”而论“人”。以“千里马”比喻“人才”,而且开门见山:“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强调人才是需要有眼光的人去识别、选拔、使用的。然后回到现实,谈“千里马”也即人才的命运。最后提出“天下无马”还是“不知马”,即“有没有人才”、“识不识人才”的问题,正是和开头呼唤“伯乐”相呼应。

  这都是文字本身所表达的意思,但在文字的背后,还隐含着一层些意思,需要我们去琢磨,去体会。比如我在读“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从这连续的三个“不”中,我分明可以感受到作者“怀才不遇”的无奈和痛苦:他是如何急切地等待着一个“伯乐”。我想,这才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动因和主旨所在。

  这种寓抒情于议论之中的写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琢磨。更是一次阅读方法的实验:如何在弄懂了文字本身的意思的基础上,再去体会其“言外之情,之意”。

  【篇三:马说读后感】

  伯乐相马的故事古已有之,而被人们广为传赞,而韩愈却借千里马不被发现的悲惨遭遇鸣不平之音。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吃不饱,力气不充足,不能跑出千里的路程。在我看来,千里马,之所以叫做千里马,因为其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其千里之行。虽说食不饱,力不足,但若竭尽所能,必定能显示其与常马的不同之处。

  古语云:“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千里马与常马必然会有巨大的差别。在仅有的资源和基础上,跑出与常马相同或比常马更远的行程。才能显示出其步骤不凡,日行千里的与众不同。若是如此,还会有人感叹道:“天下无马吗”?

  在当今的社会里,人才济济,才人辈出,不由生疑,为何唯独千里马似的人不在其列呢?答案是坚持!是争取!千里马们是否为自己的命运争取机会?是否毛遂自荐的推荐过自己?答案无疑是否定的。他们为了证明自己所谓的“志存高远”,就时不时的无病呻吟,郁郁寡欢,安于现状,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一匹千里马,自己有能力去做。只得整天怨天尤人,就会在自己的马棚中说几句“谁主沉浮”之类的话。

  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能怨“食马者不识其能千里之食也”千里马不懂得如何去利用现在的仅有的资源去展现自己的才能,却是早早的放弃,只知一味的等待伯乐去找自己,这谈何容易呀!我想当伯乐找到了你,你也成了常马了吧!这也只能算是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罢了。

  在这愈演愈烈的社会竞争中,要想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抓住机遇,利用好身边的一切对我们有利的资源充分的展现自己的千里之能。只有这样抓住一切机会,振奋起来,发掘自身潜能,让自己这匹千里马不会埋没在这竞争激烈的社会之中。

  【篇四:马说读后感】

  真是同感!这世间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这是一篇令我深有感触的文言文。写的精彩,写的`深刻。一匹千里马不很难找,能够找到一位能分辨出来这是一匹的伯乐可就要难得多。没有伯乐,就无法读懂马的心声,就无法给予马的所需,甚至可能错用这匹马,就甚是可惜。

  对人何尝又不是如此呢?你敢说世界上所有的人才都被利用了吗?我想,许多的人才可能非但没有被利用,可能还被践踏,玷污。就因为没有人能够赏识这些人啊。才人多的是,不能因为赏识不见才人就发出“天下没有才人”的叹息啊。国家的教育制度要更加完善,就能够更好的培养人才,就能够更好地使用人才,国家就会更加受益,变得更加强大。

  或许,韩愈发出的,就是这样一个感叹吧。

  【篇五:马说读后感】

  看完了《马说》,突然发现,我与作者韩愈有着不同的观点。

  作者的观点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而我的观点则是“世上伯乐与千里马同在。”读完《马说》,我不禁有许多疑问。

  为什么韩愈会怀才不遇而写文章呢?而为什么他在被拒绝的同时只选择写文章呢?他为什么不再努力试试呢?就算统治者们不识人才,他不可以做出点什么事而让他们刮目相看呢?

  许多许多的疑问在我的脑海中产生,《马说》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可是他这样光抱怨又有什么用呢?我想,当时如果是我,或许我会一次次的毛遂自荐,不放弃,总有一天,他们会发现我的才华的,也或许我会在被拒绝之后,再次奋发努力,做出点成绩出来,让他们知道当时他们的决定是个错误,再让他们请我做官,那样,不是比写文章来诉说更实际么?但是韩愈两样都没有做。

  我认为“伯乐”与“千里马”并没有先后之分,有的只是身份上的差别,“伯乐”是发现千里马的,而千里马则是被发现的,当千里马没有被伯乐识用时,应该先反省自己,然后加强自己各方面的不足的地方,更加完善自己,再努力学习,让自己的名气大增,在没有那些统治者的帮助下,自己应该做些自己能做的事,就算不被他们所发现,所任用,也可以做出一番事业的,到头来,你的所做与所为就会被人民所广为传颂,那样,你的名气不就大了么?名气大了就自然会传到统治者的耳里,那到时,统治者就会自己来找你的,到那时候,你还愁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

  在我们现代社会中,伯乐与千里马都常有。”千里马”太多,而怎样才能让你脱颖而出呢?那最根本的就是好好学习,做出一番小成绩,再让“伯乐”来发现你,那时,就不愁该怎样施展才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