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清地宁《清静经》读后感3400字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道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之者,常清静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於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於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於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於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官;中士修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者,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人。然後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真。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1、“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清者上浮,重者下沉。
人生出来是道作用的结果,而这种结果有两种表现形式,就是清和浊,动和静,清浊是相对的,动静也是相对的,于是就形成了男女的相对差异。在婴儿时,男婴和女婴,基本是很像的,向前追,在胚胎开始的阶段,几乎没有差别,胚胎慢慢成长,长出了男女生殖器官的不同。长出器之前已经有气存在。胚胎没有形成前是什么?现代科学讲是男女受精卵形成,形成前是什么?站在有形有质的层面,精子卵子都储存在男人女人体内,这是站在器的层面去观察。站在无形的层面看,就是两团气,男人凝聚了更多阳气,男人好动,动的能量谁提供?阴精。女人好静,浓缩更多的是下沉过程的气。男人女人的差异是暂时的,局部的,本源是连续变化的。在男女的相互关系中,各自从对方身上获得了平衡。男人好动,比较理性;女人好静,相对感性一些,两者的角色不能相互取代。比如,一个在外面打拼、表面刚强的男人回到家里,如果此时妻子用细心温柔照顾,这样一种温馨话语,有这种阴柔能量,可以让这个男人恢复精神。男人在外面发泄完的阳气需要阴气去平衡,妻子的温柔言语,充满关爱的行为,让他疲惫的心一下子缓解过来,迅速获得平衡。我们只看到这个妻子很体贴,很舒服,让丈夫感到很温馨,这是肉眼看的见的,说不出是什么原因来。但若跳出器的世界,站在气态身、光态身的角度看,男女其实是阴阳二气相互交融的结果。“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将道的作用形式和结果表现非常提纲挈领地列出来。更本质的一句话“降本流末,而生万物”,因为有了男女,就有了后代,有了一个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家庭为基础的各种人和事,形成了社会、国家。如果男女的阴阳二气属于割裂状态,不融合,这个家就支离破碎,万物就生养不出来,或者生出来后很易被毁害。降本流末,把末看清楚,明白其源头在哪里,自然看万事万物的规律也就清楚了。这是文中的一段话,使我很受启发,夫妻双方劳累了一天,回到家中,若彼此间互相关怀,问寒问暖,不仅仅使得家庭气氛和谐,更重要的,对于我们修道人来讲是阴阳二气的平衡,这岂不是“不炼而自炼了吗”,所以,生活中也可*功,借事更可以炼心。
2、神(光态身)的能量级更高,补充神的能量要比补充气态身、固态身的能量更难。
如果接受到高能量的神的信息,例如把《道德经》的智慧消化掉,把很多死结打开,就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就像吃了一个大补丸,这种补来自于神补。补了神,人生会快乐很多,抑郁和烦恼得到开解,这样肉体身心,无论气态身和固态身的状态都可以提到更高层次。这就是为何我们要读经书,不仅是精神和心灵的健康,也是关乎身体健康的。这句话,我有同感,鬼谷先祖的阴符七篇中讲道: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胸中既无乱气,则烦恼易解,解除了烦恼,智慧就易开,所以,读背经文好处是大大的哟。
3、“再如平时一入静就感到思绪万千,肢体定了,但是大脑杂念纷飞。
这些念头平时被我们的理智掩盖住了,念头动的速度更快。入静时一个一个杂念接着飞,原来都被掩盖在吃饭睡觉里,并非不存在,而是以高速度隐藏了。等到连杂念都非常少,进入到似有似无、空的状态,得了气感,感觉像蚂蚁在爬,再往深一点,身体若有若无,似乎与天地之气融在一起。也就如《金刚经》所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两句话是需要我们在禅定的状态去体会的,体会生命的本源,体会动与静的差异与交融。进入到这种状态才知道何为“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否则,若只停留在哲学概念层面来讨论,是体会不了《金刚经》、《清静经》这种智慧的。我们在入静的不同阶段,就能逐步从形而下有形有质的固态身进入到有形无质或有质无形的气态身,进而到无形无质的的光态身,甚至直达本源的道体。”我们站桩时,念头一个接一个,好象真的是一下子来了这么多,随着练功的深入,念头逐渐减少了,而随着念头的减少,静的层次也会越来越深入,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说一些经典非得能静修之人才能讲得通的原因所在。
4、“我们现在感受不到五脏六腑的气血如何运动,但入静的话能感觉到。
静到若有若无的时候(告诉大家我的一个经历),只要动一个念头,发出去之后可以百发百中的。有一次早晨入静到一定时间,我想看看几点了,我刚冒出一个念头6点55分,马上看表,果然是6点55分,这就是直觉,非常准确。长期修定入静到了比较高的层次就有这种本能”这种事情,对于我们练功时间较长的人来说,都有过这样的体会,用直觉来做事,知行合一了,元神与识神合一,是一不是二,没有冲突,没有矛盾,想到说到做到,里外一致,这就是处于状态中了,就是自然的。
5、“女子修行最大的难处是情意缠绵。男性修行最大的.关口是色,男属阳,欲望老在外面动。
女子是静中带动,心里面情丝缠绕,那种幻想、情感的期待动得很快。修行中斩断情丝靠什么?靠定力和慧力。读了《清静经》、《心经》会豁然开朗,女性就不会那么缠绵,男性会把燥火化掉,恢复到澄明状态,不容易受燥火牵制。所以“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6、“《清静经》和《心经》二者是相互融合的,佛家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是《心经》,用道家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是《清静经》。
这两部经是给上等根器的高智慧人去读的,中下等一点根器的可能读不懂。有些同学问我老师这部经怎么解?我说你要读懂这部经需要的知识面太广了,而且不仅是懂,还要实实在在地践行,站桩打坐,不到一定程度根本无法体会到色受想行识的变化,更不能体会到什么是“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也就是流行语说的一点feel都没有。你自己一团云雾,搞不懂经里说什么,又不去践行,怎么能解呢?若真正亲修实证会发现,这些经书的确字字珠玑,直指生命本源的规律。” 理论必须要与实践结合,不然就成了世上的佛油子,经典说的一套套,但都是看来听来的,没有实证。树上的果子首先要看到,看到了要找到爬树的途径去摘下来,摘下来后,经过尝试,知其味道,才明白他人说的这种果子的滋味。这就是明理与实证。
7、“吃肉多了,生命能量就降级了。
耗伤正气,产生浊气(毒素),吃肉多的人容易躁动不安,容易被欲望牵着走,好争好斗,性欲过分膨胀,为什么?动物的理性比较低,受较低级的能量信息操纵,为什么人能管住动物,而动物管不了人?其实就是不同生命级别的区别。吃肉多了容易变成动物一样血腥残暴,缺乏理性。大家不要简单从形而下的营养层面去看,天地有更高能量更高的营养,为何我们要吸收比人类还更低级的能量?植物吸收天地能量的机制其实是很奥妙的,把大自然中的阳光雨露转化为能量。修佛修道修得比较好的人吃的东西越来越少,从吃素开始慢慢减少食量,难道他们不饿吗?是因为身心清静了,身体的正气与天地正气交换渠道打通了,把一般吃肉的俗人不能吸收的能量都吸收进去了,整个身心与宇宙能量的交换系统与贪吃荤腥的人不一样。人家为什么对食欲越来越淡薄?吃素的人,内心清静的人,头脑会越来越清晰敏捷,吃肉多的人大脑容易昏沉,躁火多。这些也是大家在修佛修道时必须要搞清楚,要去问自己,这一生到底是要将生命往更高层次推进,还是往低层次、动物层次走?这个就是个人选择了,我们若缺乏智慧就看不到宇宙中不同生命层次的规律,也不明白它们之间的转换,只能受本能驱使了” 吃素问题,首届强化班一期中,山庄的孝师弟给了我几盘光盘,是关于吃素的益处的介绍,内容很好,从修行角度考虑,确如文中所说,吃肉类,能量场降低,对练功人来说,不划算,练功好的人,不吃肉,也吃不下肉。 我有个师兄,与我同姓,就一点不能吃肉,只要吃点肉,身体就排斥,排斥到什么程度,大家可能都不信,吃哪怕是一小口肉、一小碗肉汤,那非得拉肚子、发烧,去医院打吊水,几天都不得安生。 所以,在此,力劝大家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