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挺喜欢特德·姜这个作家的,《呼吸》这本书里的九个小故事延续了他的一贯风格。
他不仅仅是一个科幻小说家,书中到处充斥着哲学思考、宗教认识、伦理讨论等内容。
宿命论在他的小说里随处可见,你相信自由意志真的存在吗?
特德·姜在小说中告诉你,自由意志并不存在。《商人和炼金术师之门》构思了一个能穿越时空的门。这个门只能穿越门建立之后的时间,比方说门是20xx年建的,你就可以从20xx年穿越回20xx年或者穿越到20xx年,但不能回到比20xx年更早的时间。
故事中列举了三个人的故事,这三个人每个人都想改变将来或者过去,在穿过门之后他们的确做出了一定的改变,但是结果却都是回到原点,只不过对自己的命运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其中有个故事,商人妻子多年前去世,而当时的他却没有见到妻子最后一面,于是他耿耿于怀很多年。
在知道有炼金术师之门后,他想穿越门去救自己的妻子,经历重重困境,他还是没能见到妻子一面,却得到了当时看护妻子人员的带话,妻子一直很爱他,也原谅他没能赶回来见最后一面。于是这成了一个循环,年轻的商人因没有及时赶回听到看护人员的话而悔恨,多年后的他赶回来听到了看护人员关于妻子谅解他的话而释怀。
没有门,年轻的商人就能听到当时看护人员的带话,不会耿耿于怀多年。但是,有了门,年老的他截胡了看护人员的话,年轻的自己听不到于是多年悔恨。门的存在只是你人生必经的一部分,该发生的还是在发生,并没有任何改变。你以为你能改变过去或者将来,到头来只是一场空,命运早已标注了价码。你的命运早就注定,自由意志并不存在,你认为自己在自由的做选择,其实只是确定了的剧情。而你的悲欢痛苦都是切实经历。
九个小故事,各个都能引起人们的思考与反思。对于宿命论我持保留态度,只是认为这个理论很有趣。我还没有彻底看到我以后整个人生,在此之前,我愿意相信,还是我自己做的选择。
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命运做斗争,不管怎样,要努力享受人生,那些切实存在的感受与瞬间都真正属于你,未来还很长。
生活中,总会有透不过气的时候,唯一的办法只有用力呼吸。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在用力寻找自己,寻找那个躯壳以外的叫做精神的东西。
读陆星儿这部日记体散文《用力呼吸》,使我有种灵魂相遇的快感。在追随陆星儿一起用力呼吸时,会听到她的心也在用力呼喊,而且真真切切地听出她喊出什么。
不同经历阅历的人,会从这部《用力呼吸》中听到自己内心久已压抑的呼喊。
生命,从来不是可推算的公式,它是个无常的变数,死亡随时随地地发生,不仅是人的死亡,还有灵魂的死亡、信仰的死亡、爱情的死亡……活着的人唯一能做的,是真实诚实地善待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的信仰和爱情。
我佩服陆星儿的自我恢复能力,她具有永不放弃的货真价实的坚强。
癌症和痛苦似乎并不影响她思想的活跃和旺盛,思想的触须因痛苦而无休止地努力延伸,反而促使她更多地思考那些对于生命至关重要的问题。痛苦刺激她思考幸福,死亡刺激她思考生命,不听话的躯体刺激她竭力弘扬精神。
陆星儿说自己一生开过两次刀,第一刀生出个儿子,第二刀生出个自己,而且生出个全新的自己。
我喜欢她身上一种毫无矫饰的本色纯朴与不存心机的随意安详。她那理想主义情怀和人间烟火气奇妙地混合与一身,让我感到她天性不属于浪漫。大病之后大彻大悟的她,变得纯粹了,轻盈了,浪漫了,有韵味了。读她这部《用力呼吸》,完全可以从一个很纯朴很平和的人的精神深处,发现惊人的浪漫。她说:“我这人表面上看很随意柔和,但骨子里有一种只听从自己心灵召唤的坚韧,这给自己带来曲折,但也救了我。我的精神始终是浪漫的!”她变得比以往更喜欢活在人堆里,她热爱和心痛一切有生命的东西。
也许上帝考验了陆星儿的生命忍耐力厚,决定补偿给这个坚强的女人一片艳阳天,大病之后大彻大悟的陆星儿变了,变得越来越有韵味了。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变老,但未必每个人都会变得越老越有韵味。
读一读《用力呼吸》吧,它会告诉我们,对于每一段人生历程都有必要珍惜和回味,惟其倾注过生命,惟其无法重复。
李希贵老师在《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的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慧,没有空洞的理论,没有呆板的说教,李校长用最朴实的语言,用一个个生动的、亲历的教育案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李希贵老师在他的人生感言中谈到:我真正的学习生活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
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
“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
“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
“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
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我感觉教育应该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缺少水份为它浇水,长满杂草为它除草,遭遇病虫害为它洒药,缺少营养为它施肥,让它能在一个健康的条件下一天一天的长大,直到秋天收获果实,这期间我们不能拔苗助长。
而教师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总是希望他们的教育对象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生长,更希望他们以最短的时间内成熟,不断地把自己的养分无私地输给他们,希望他们全部吸收并强壮起来。但是肥胖并不等于强壮,孩子们不一定会你给什么就吸收什么,他们总是挑自己喜爱的零食去吃,他们才不管有没有营养,营养均衡,协调搭配的问题,只要口感好就行。
书中提出,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就像现代家庭中的独生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什么都帮他们做了,让他们享受一切成果,电脑比赛帮他们设计作品,让他们临模,演讲比赛帮他们修改文章,文章差到几乎由老师为他们重写。
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己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让我们走出为了教育而教育的误区。
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把《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看了,我被吸引住了,“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呢,对孩子多一份宽容,就让孩子多一份希望。作为教师我们要把学生当成一个无知的不懂事的孩子对待。决不能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一个孩子。这样对孩子不公平,我们要善待孩子的错误和缺点。
“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而反思我们的教育,为了所谓的提高学生成绩,我们只顾眼前的利益,把学生大量的时间用在机械重复的练习上,课堂上大量的讲解挤占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结果呢?老师的辛勤付出换来的是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什么时候孩子们在我们的课堂上学会独立思考了,什么时候孩子们能够探寻属于自己的答案了,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这句话很有道理,我们老师的任务不应该是告诉学生真理,而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真理。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难免会碰到一些成绩不好,又不遵守纪律的学生,说实话,这些学生很让老师头疼,有时候像 “你还上吗?赶快回家吧﹗”之类的气话也会用在这些学生身上,书中有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不要用成年人的是非观念来判断学生,不要轻易使用道德的标尺来衡量学生。在教师的心目中,不应该有坏学生,只可能有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因为,如果你讨厌你的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就已经结束。”
总之,《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本好书,让我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
早就听说过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刚好办公室集体阅读的书目正是此,这正符合我愿。
看书前,我一直在想什么样的教育是自由呼吸的教育?李希贵老师又是用什么神奇的力量塑造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呢?怀着几分疑问,也怀着几分求知的迫切,我认真畅读了这本珍贵的教育专着,从中感悟到教育的自由原来是这般不易和美妙,李希贵老师就是这样用心、用情、用爱、用智慧创造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在《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中,字里行间充满了教育的智慧,没有空洞的理论,也没有呆板的说教,李希贵老师用朴实而真挚的语言,创造了一部教育专着,从题目到内容,无不折射出一位教育家、改革家教育教育智慧的风采。
书中又这样一句话“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这是教育的永恒!”每一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尊重了孩子的个性,也就意味着为孩子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就意味着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够自由呼吸。李希贵老师的“语文试验计划”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是他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选择。对孩子多一份尊重,我们就不会让生动活泼的孩子,按我们老师的想法做他们根本不喜欢做的事;对孩子多一份尊重,当我们老师有错时,是完全可以向学生道歉的;对孩子多一份尊重,我们就不会剥夺学生自己的时间,侵占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尊重是相互的,你尊重孩子了,孩子心又怎么会不尊重你呢?
教育本来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只是我们人为的把它搞复杂了。如果把孩子们当做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人来看待,让孩子在校园里自由呼吸,教育就不会有多少问题了。
一本书的容量是有限的,但李希贵老师的教育理念给我的启迪却是无限的,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的我,在享用他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同时,最重要的是继续尝试,在尝试中反思,在反思中升华,用心读书,用心做事,用心做人,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做教育的人,一个珍重懂教育的人,一个在教育中“自由呼吸”的灵者!
一个多月前,学校为我们每位教师购买了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刚开始读也没觉得太特别,随着读的越多,越来越被吸引。这就是名家的魅力吧,更是让我认识到:用心做教育才是我们教师最好的选择。
李希贵老师就是真正地在用"心"做教育,真正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着想。他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想我们很多老师也一定遇到过,只是我们通常的做法无非是心不在焉、草草了事,本来应该多想想再采取行动,却可能没有为学校、为孩子真正解决过。
相信读过这本书的都还记得一则名为《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的故事,它对我的触动很大。故事是这样的:在课间有学生用手机播放音乐排练舞蹈,一名学生在飞快跑过时顺手牵羊,把手机捡起来揣兜里走了。正好被李老师看见,现场抓住还是假装没见呢?最终在操场见到了真人,并完美解决了此事。学生丢东西,这样的事情我也经历过,不过是费了很大周折才解决事情,却又丢了师生之间的信任和感情。虽然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孩子要多一份宽容,我却在遇到事情时解决的依然是不那么完美。
不断地阅读,我明白了十多年来,学习过远处的扬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白潭中学,近处的学校也去了好多,其结果都不尽如人意,那是因为看到的听到的只是别人的成果、经验,而我们没有过多地关注、体验教育的过程,感悟名师的内在文化底蕴。
这本书我还没有读完,但是一定会坚持用心读下去,最后借李老师的一句话:“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来激励自己:作为教师必须善于发现,有一颗敏感的心,而这种敏感来源于我们内心的爱和责任感。教育事关千家万户,关乎国家未来,作为老师我责任在肩。
当我看到《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时,就被书名所吸引,更让我内心激动。通读后更让我坚信自由呼吸的教育就是生命化的教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成为自己生命的主宰。
这是一本用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生动的亲身经历过的小故事。在每一个故事中都会让我们读出李希贵老师对教育的独特思考与感悟,更可贵的是李希贵老师从自己失败的案例中得到启示,例如“让教育从细节入手”等,这些细节是在生活中一点一滴沉淀的,在琐碎的小事里形成的。
在书中,李希贵老师提到“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记住你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让别人来管的人”。我们的教育不是为了约束学生,管制学生,而是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形成一种习惯。作为教师更应该认识到“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感到自己很重要,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呼吸的教育。
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地呼吸。”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发现真理而不是告诉学生真理,那么每一个学生都会有与众不同的兴趣,放开孩子的手脚,让他们自己走路,只要“鞋子”合脚了,他们就会以更快的速度奔跑起来,我们又何愁学生前面不会是一片自由的天空呢!
实际上,就像李希贵老师所说的那样“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教育也是一样,贵在坚持,在生活中老师不再以成绩为唯一评价尺度,要用多元化的观点去看待孩子,让孩子在充满自信、充满阳光的氛围中茁壮成长,这也正是“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