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的解析读后感范文(精选11篇)

马振华

  梦的解析读后感 篇1

  我们每个人都会做梦,只是第二天醒来时有时记得而有时又不记得。梦的内容千奇百怪,变化莫测,在没有接触到心理学对梦未曾有了解之时,一直都觉得梦是很神秘的境界,为什么会做梦,为什么会梦到那样的情景,很多关于梦的词语,故事,人物从小就在我的脑海里翻来覆去。最近读了弗洛伊德先生的心理学著作《梦的解析》才对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梦都是“愿望的达成”,尝试用潜意识来解决各部分的冲突。不过由于潜意识中的信息不受拘束,通常让人难堪,潜意识中的“稽察者”不允许它未经改变就进入意识。在梦中,潜意识比清醒时放松了此项职责,但是仍然在关注,于是潜意识被扭曲其意义,以通过审查。所以梦中的形象通常并非它们显现的样子,按照弗洛伊德所说,需要用潜意识的结构进行更深的解释。

  看完他的作品中的观点,然后想到我个人以前做过的梦,就能够大概的解析自己梦了。

  我记得,自己在上高中时,曾喜欢过班上一位男同学。但当时还有很多班上的女同学也都喜欢他。其中的一个女生还和我是同寝室,有一天,我就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我和那个男生一同在我家,他还在称呼我的爸妈为爸妈。还跟我哥哥一同睡在一个卧室。然后,又是我在学校的场景,我在公共浴池里洗衣服,那个男生他把自己的要洗的脏衣服拿给我,让我洗,而正当我准备拿过来洗时,我的室友,也就是同样喜欢那个男生的女生出现了,她从我手里夺走了那件衣服,然后,我就被惊醒了。

  醒来,才发现自己是在做梦,看到那个女生,我也实在没忍住就笑了。

  相信通过弗洛伊德所说的梦是愿望的达成,大家也不难理解我所做的这个梦。

  作为初中生的我们正值青春期,所以对于异性有好感也难免。但是,那时的我们学习压力大,学校是严格禁止谈恋爱。所以,我内心复杂的情感就可由梦来实现。

  梦的解析读后感 篇2

  《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中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其中叙述了弗洛伊德对于梦的看法以及在进行精神分析的心理辅导时解梦的方法。

  通观全书,弗洛伊德的理论论证可分为六大部分,分别是:一、对儿童的梦的研究;二、探讨梦的检查作用;三、探讨梦的象征作用;四、分析梦的运作;五、举例分析几个真实梦境;六、梦的作用在于满足愿望。弗洛伊德从没有伪装或伪装较少的儿童的梦开始讲起直到“面目全非”的成人梦境,其解梦的最关键因素就是揭开梦的伪装。

  和弗洛伊德一贯的观点保持一致,我们不难在他对梦的解析中看到他的“冰山理论”和“本能理论”。他认为梦的作用便是满足人的意识层面上的以及或者说更多的是满足人的潜意识中的愿望。而这些愿望(许多出于本能,即可看为本我的体现)由于不被人的理性(超我)所接受,所以要由人的自身(防御机制、自我)进行调节,经过一系列粉饰,转化成不易被察觉的形式通过梦境释放出来。正由于这些粉饰,将梦伪装,从而造成了解读的困难。因此,在进行梦的解析时,首要任务就是破除伪装,探索人的那些淹没在“深海”处的愿望。

  为了破除梦的伪装,弗洛伊德从梦的检查入手,先是谈到几个较为普遍的象征形象,进而谈到梦的运作,说明梦进行伪装的四种方法,即凝缩作用、转移作用、将思想转化为视觉和二度润饰。完全破除伪装后,梦的真实意义便浮出水面,即可达到解梦的意图。在精神分析治疗时,通过解梦亦可更好地更深入地了解病患,达到对症下药的目的。

  《梦的解析》一出,在当时是不被人们接受的,其主要原因在于其中理论多为弗洛伊德自己在治疗一些精神病人时通过感性经验进行的总结,没有理论数据的支持。另一方面,当时的心理学家对于弗洛伊德将个别精神病人的案例所得的结论普遍套用在正常人身上的做法表示不能接受。所以,这本书刚出版时受到了很大的冷落和责难。虽然今天,人们发现这本书有着它伟大的价值,而且弗洛伊德伟大心理学家的地位逐渐被认可,但是,我们对于他的观点并不能全盘接受。《梦的解析》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缺憾。

  首先,《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自己的感性总结,没有经过任何科学的论证,虽然其中的解释不乏合理可信之处,但对于讲求有科学依据地研究心理学现象的现实情况不符。另外的一点,上文也有提过。弗洛伊德本人是一位精神病学家,他对于人类的精神病有深入的研究。但是,他将精神病人身上的特性推广到普通人身上,就让大多数人无法接受了。在《梦的解析》中,这一点也有体现。

  弗洛伊德认为在人们心目中的禁忌就是“性”,而“性”又是人的本能,对于“性”的这个禁区,人们既想闯入,又迫于道德限制,所以只有在梦中释放自己的愿望,使自身得到满足。基于这样的理论,弗洛伊德在其对梦的解释中,除了个别十分明显的是对普通欲望的满足(如饥渴、排泄等)的梦外,大多数梦在他的眼里都与对性的渴望脱不了干系。这样的说法不但难于被人接受而且过于绝对,并不能涵盖所有梦的意义。

  第三,弗洛伊德认为梦的作用就在于满足人的愿望,可以保护睡眠。这样的说法过于绝对。事实上,在我们的梦里,除了满足愿望的梦之外,也不乏一些焦虑的梦,有些梦甚至会影响到人的睡眠,例如单纯地受到白天未解决的事务影响而做的梦。虽然,弗洛伊德认为人民们的惊醒并非是梦导致的,而是由防御机制造成的,但他仍没有对于噩梦本身的产生给出合理的解释。

  在弗洛伊德看来,纵使梦本身的含义并不单一,他也不能给出过于多的解释,因为这对于一个理论的诞生是不利的。对于精神分析学这个理论学问来说,弗洛伊德不能兼顾梦的含义的所有可能性,但在对于精神分析治疗时,我们不应该以偏概全,忽视掉其他的可能性。

  最后,弗洛伊德提出进行梦的解剖分析时必须对病人的生活背景有深入的了解才行。这一点,我们认为是应该肯定的。也因为这个原因,我们不应妄自对他人的梦加以揣析。要想正确地解梦,我们就必须对做梦者有一个长期的纵向了解,因而解析梦这个过程,也是十分费时费力的。

  虽然《梦的解析》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瑕不掩瑜,我们仍要承认这本书在心理学界中里程碑般的地位。它从一个其他人从没探索过的领域对人们的心理、梦境进行了分析,并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备的系统,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因此,要了解西方的心理学发展,我们就不能不研究弗洛伊德,要了解弗洛伊德,我们就不能不关注这本《梦的解析》。

  梦的解析读后感 篇3

  在一位学心理学专业的同学介绍下,暑假的时候决定读一下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在这之前自己也在想:人为什么会做梦?梦真的会预言一些事情吗?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家和心理学家,也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其著作《梦的解析》被誉为精神分析学第一名著,其中叙述了弗洛伊德对于梦的看法以及在进行精神分析的心理辅导时解梦的方法,它从一个其他人没探索过的领域对人们的心理、梦境进行了分析,并构成了一个相对完备的系统。对于这样一本理论著作,我个人认为只读一两遍是不足以领悟到其中更深层次的奥妙的,所以,我所感悟到的也只是冰山一角。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这本书中采用超多的材料来论证其观点,而其中很大一部分的材料都是他自己的梦。在科学研究中,占据超多的第一手材料对得出正确的结论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并且,在获取材料的过程中,又是一个艰苦曲折的经历,需要的是耐心和恒心。而对于所获得的没有逻辑繁琐的材料,又要对其进行整理、分析,直至最后归纳得出结论。但是有的时候,结论是很难得出来的。

  以前,我总是认为,精神病家自己也很有可能有点精神病。可反观弗洛伊德却好像没有精神病的迹象。但是,能够肯定的是研究心理的人自身务必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的弗洛伊德却依然总结写出了这样一本名著,不得不说他真的很有潜力。

  在其著作中,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欲望的表达,也就是说,梦是满足自己内心的某种渴望,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你没有被满足的渴求。梦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因由的,是由先存在的现象引发的,“梦是一种被压抑的、被抑制的愿望经过伪装的满足。”而一些科学的解释认为,梦是人在睡眠时部分的大脑皮层尚未停止活动而引起的表象。梦到底是什么?谁又有一个确定的回答呢?

  在当今,人们如发现梵高的画的价值一样,也最后发现这本书有着它伟大的价值,并且弗洛伊德伟大心理学家的地位逐渐被认可,但是,他的有些观点还是存在一些疑惑。《梦的解析》其中理论多为弗洛伊德自己在治疗一些精神病人时透过感性经验进行的总结,没有理论数据的支持。另一方面,当时的心理学家对于弗洛伊德将个别精神病人的案例所得的结论普遍套用在正常人身上的做法表示不能理解。弗洛伊德认为梦的作用就在于满足人的愿望,能够保护睡眠。这样的说法过于绝对。事实上,在我们的梦里,也不乏一些焦虑的梦,有些梦甚至会影响到人的睡眠,例如噩梦。虽然,弗洛伊德认为人民们的惊醒并非是梦导致的,而是由防御机制造成的,但他仍没有对于噩梦本身的产生给出合理的解释。

  不管怎样,瑕不掩瑜,我们仍要承认这本书在心理学界中里程碑般的地位。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是要自己的梦自己努力去圆。

  梦的解析读后感 篇4

  《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的名著,发表于1900年。在这本书中,引用了超多的梦作为实例,对有关梦的问题从各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探讨。从性欲望的潜意识活动和决定论观点出发,指出梦是欲望的满足,绝不是偶然构成的联想,即通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的解析》将梦分为显相和隐义。显相是隐义的假面具,掩盖着欲望(隐义)。他解释说,梦是潜意识的欲望,由于睡眠时检查作用松懈,趁机用伪装方式绕过抵抗,闯入意识而成梦。梦的资料不是被压抑与欲望的本来面目,务必加以分析或解释。释梦就是要找到梦的真正根源。

  很早就想读这本书了,但一向有各种原因没有去实践,放假回家,有了充足的时间,能够好好读读这本名著。《梦的解析》叙述了弗洛伊德对于梦的看法以及在进行精神分析的心理辅导时解梦的方法。其实这本书在某些程度上改变了我存于心中的道德观。读过这本书后,每当看到街上熙来攘往的人群,都有种异样的感觉。这本书分能够为六个部分,分别是:一、对儿童的梦的研究;二、探讨梦的检查作用;三、探讨梦的象征作用;四、分析梦的运作;五、举例分析几个真实梦境;六、梦的作用在于满足愿望。弗洛伊德从没有伪装或伪装较少的儿童的梦开始讲起直到“面目全非”的成人梦境,其解梦的最关键因素就是揭开梦的伪装。

  《梦的解析》指出梦是—种精神活动;“其动机常常是一个寻求满足的愿望”。梦是因愿望而起,它的资料是“愿望的达成”。梦不仅仅使思想有表现的机会,而且借幻觉经验的方式,以表示愿望的满足。关于梦是“愿望的达成”,作者举了许多实例。其中一个是他的5岁的小儿子的梦。有一次,他们全家到达赫山脚下去游玩。小儿子由于常用望远镜能够看到山上的西蒙尼小屋,因此他并不满足于在山下玩。但父母并没有带他上山,他当时不很高兴。弗洛伊德指出:“第二天早上,他神采飞扬地跑过来告诉我;‘昨晚我梦见我们走庙到了西蒙尼小屋。’我此刻才明白,当初我说要去达赫山时,他就满心地以为他必须能够由荷尔斯塔特翻山越岭走到他天天用望远镜所憧憬的西蒙尼小屋去,而一旦获知他只能以山脚下的瀑布为终点时,他是太失望了,太不满足了。但梦却使他得到了补偿。”

  《梦的解析》指出梦是潜意识的自我表现,潜意识被压在人的心灵的最深处,但它很活跃,于方百计要突破前意识的领域冒出来。当“自我”在既要休息又得不到完全体息,即自我“处于浑浑噩噩的状态而放松了戒备的时候,潜意识使开始活动,于是出现了梦。由于做梦的人有不少愿望是违反道德的,于是潜意识使以改头换面的形式冒出来。梦之所以奇特而不可理解是由于梦的化装造成的。梦既经过多次化装就务必透过精神分析法才能作出解释。

  《梦的解析》指出梦和精神病有相似之处,他认为”梦包含着简要的神经质病的心理学“。因为他在闻释梦和神经病时都是以关于潜意识的理论为依据的。他总结梦和精神病都贴合潜意识的活动规律,得出的结论是:”潜意识比较喜欢和前意识中那些不被注意、被漠视或刚被打入冷宫(受排挤)的概念攀上关系。“透过这种手法,狡猾的潜意识能够偷偷溜到意识领域中去。弗洛伊德否定了过去人们所说的梦是来自超自然的鬼神的启示,强调梦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部分,是来自潜意识。梦既不是灵魂的显现也不是上帝的启示,而是人类早年实践活动的浓缩品和沉淀物。

  和弗洛伊德一贯的观点持续一致,我们不难在他对梦的解析中看到他的”冰山理论“和”本能理论“。他认为梦的唯一作用便是满足人的意识层面上的以及或者说更多的是满足人的潜意识中的愿望。而这些愿望(许多出于本能,即可看为本我的体现)由于不被人的理性(超我)所理解,所以要由人的自身(防御机制、自我)进行调节,经过一系列粉饰,转化成不易被察觉的形式透过梦境释放出来。正由于这些粉饰,将梦伪装,从而造成了解读的困难。因此,在进行梦的解析时,首要任务就是破除伪装,探索人的那些淹没在”深海“处的.愿望。

  梦的解析读后感 篇5

  诚言读这种纯学术型的论文对我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味如嚼蜡的感觉。前段时间鼓起勇气拜读了一下朱光潜先生的《西方美学史》读到三分之二就放弃了,只能说自己的资质还不够,只能读读小说品品小诗。

  这次读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这本书,让我对这种纯学术型的书又有了一种全新的体验,虽然还达不到读小说那种流畅,有些句子要反复看好几遍才能明白他的含义,但是读过之后确实对“梦”这个带有迷幻色彩的词有个一个新的认识。

  文章非常严谨的围绕着“梦是什么”、“梦的来源是什么”、“组成梦的材料是什么”、“梦的功能”等问题进行了非常深入的分析,弗洛伊德在相关方面看了非常多前人的作品,进行提炼分析,并且记录成千上万的实验者的梦甚至是自己的梦境来作学术分析,这才谨慎地有了自己对于“梦”的解释。

  在古人眼里,“梦”常常意味着对未来的一种预示;也有学者指出,“梦”是在睡眠状态下对于那些琐碎,不经意的记忆的一种缓解行为,相当于人类思想负担的一种排泄行为。但是弗洛伊德通过大量的梦例得出结论认为:“梦”是一种(受抑制的)愿望(经过改装的)的实现。

  梦意味着渴望一种愿望的实现,这一说法在我心里留下了及其深刻的印象。看完这个结论我不禁就要反观自己最近做的梦,来印证一下弗洛伊德先生这个观点我是多么的赞同。

  我清楚的记得有一个夏夜里,我在床上一直辗转反侧,失眠到深夜。然而我第二天和我的朋友约好了一起早起去爬山。直到深夜四点,我一直还在纠结这个问题,我失眠到这么晚还没睡,明天必定没有足够的体力和朋友去爬山,但是已经约定好的事情怎么样才能推脱掉,这个问题在我心里久久萦绕。最后我终于决定给朋友发信息说,明天有事,咱们下次再约去爬山。但是实则我心里十分愧疚。

  终于在清晨五点左右我进入了梦乡,我清楚的记得我做了一个梦,梦到窗外下起了雨,滴滴答答的声音清楚的传到我的耳朵里,我心里想着下雨了不能和朋友去爬山了。实则这只是我心中的一个愿望,我希望不能去爬山这个事情有合理的理由推脱(例如下雨),不至于说“我昨晚失眠,我要补觉”这个理由这么尴尬。

  从书中,我就能清楚的体会到要对于人类的“梦”这一领域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毕竟人常常都是一边在做梦一边在忘记自己做的梦。第二天就算有所回忆也是零零散散的只言片语。再者每个人的表述能力不同,个人经历也不同,解析一个人的梦肯定要和他的儿时记忆和这几天的体验相联系。你作为一个第三方,怎么可能那么轻易的了解他人的过往和梦境。若是用自己的梦境作为自己论文的论据,有些时候又有些站不住脚。所以认真写一本关于“梦”的著作真的是一件相当不易的事情,我确实为弗洛伊德这种学术研究精神感动不已。

  梦的解析读后感 篇6

  文:董威;《梦的解析》,弗洛伊德的名著,发表于1900年,对人类影响最大的心理学经典,奠定了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对于梦的问题从各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探讨。

  很早想看这本书了,不过它科学严谨的叙述开始让我看的很不习惯,它叙述了弗洛伊德对于梦的看法,以及在进行精神分析的心理辅导时解释梦的方法,弗洛伊德得出结论的方法让我受益匪浅。对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采用的方法也不同,它从没有伪装或伪装较少的儿童的梦开始讲到变化后成人梦境。

  《梦的解析》指出梦是潜意识的自我表现,潜意识被压在人心灵的最深处,当我们意识处于混沌的状态时。潜意识就会以其他的过不可思议的形式冒出来,我们大多觉得梦和现实无关,不过是梦被化装了。解梦的关键就是揭开梦的伪装。

  举个例子,按书中的解释,当我们在梦到自己从哪个高处掉下来,当然我们不会摔死,但在这种梦中,自己的身体也会有随梦掉下来的感觉一样,书中给的解释是:这样感觉的原始材料来自我们小时候被大人高举起又突然放下,不过这种感觉不像疼痛一样,被我们记忆收藏,因为到当时太小大脑的记忆功能没有发育,但是身体对于这种感觉已经有了记录。

  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是,弗洛伊德认为这些材料都来自每个人的童年,在人生中童年是最重要的阶段。

  感觉梦的内涵是无穷的,潜意识也是难以捉摸的。

  梦的解析读后感 篇7

  早上利用课余时间读了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对于书中关于梦的起源有了新的认识。

  相信很多喜欢心理学的人都对弗洛伊德这个名字有所了解,但我也是第一次从这本书中才知道,我们所了解的“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这样的概念,居然也是他通过这本书首次提出来的。

  当看到这一点的时候,最大的感触就是:应该多读书。我们平时所认为读了多少书,真的不过是冰山一角,九牛一毛,当读的越多,了解越多,才越发现自己的渺小,以及知识海洋的浩瀚。

  在这本书中,我知道了关于做梦的三个来源解释。有一种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就是远古时代所流传下来的,就是梦是属于神明的指示,是属于超自然的范畴,于是也就有了很多解梦的说法。另外一种是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们所说的,是人们精力过剩所产生的一种没有意义的精神活动。关于这一点,因为有些梦实在是不能单纯地用无意义去解释,所以也不是所有人都认同。

  而第三个解释就是书的作者弗洛伊德所说的,梦是我们潜意识中的欲望通过改头换面显现出来的精神活动,是有意义的,同时可以通过解析梦境来治疗一些心理疾病。

  无疑,他的这个说法从最开始人们的不理解到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

  在这本书中,我也开始了解了梦的原理,懂得了关于梦境内容背后可能潜藏的心理活动,心理意识。通过读这本书,更加地笃定了应该多读书的想法。而这还只是读了一本关于心理的著作,充其量只是在书的海洋中的一小滴,如果大量地阅读这一类型的书,才会有了把这些知识点联系成线,成面,才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

  梦的解析读后感 篇8

  虽说本人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梦的解析》的读后感,但只是将该书的大致内容加以概括,并进行议论,并没有更深一步的思考。所以我想借这篇读后感,单独的谈谈书中弗洛伊德所提到的关于人格结构的观点。

  《三字经》中说道:“人之初,性本善。”而据我的理解,弗洛伊德的观点恰恰与其相反。他认为人在幼年时期的思想、本性是邪恶的。而我比较赞同后者的观点。

  首先,需要了解弗洛伊德所认为的人格结构。人格结构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本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从本我那儿得到满足,并且手段必须合理合法,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人在成长过程中内化道德规范等形成的,其机能主要是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它追求完美,所以它是非现实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要想保持心理健康,这三个部分必须始终是和谐的。

  人在刚出生时,超我可以说是不存在的,因为婴儿没有受过任何教育,所以调节本我和超我的自我也没多大用处。所谓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本我便是如此占据了大部分位子。婴儿在渴、饿、不舒服时会嚎啕大哭,这便是本我的表现。那为什么说婴儿的本性是邪恶的呢?因为婴儿“想要什么就要什么的”思想是不被社会所认可和接纳的,这种思想与强盗无异,只不过婴儿没有成人的行动能力罢了。

  当人逐渐成长后,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道德规范,这些无形的束缚在被超我吸收后,超我渐渐强大起来。此时,自我便成了“和事佬”,为了满足本我的基本需求,又要遵守道德规范,自我就需要在两者间进行调节,所以人成年之后本性是否善良取决于超我是否强大。简而言之,本性是靠教育得来的。

  中国为何要普及九年制教育,我想其一大原因就是人类是需要不断地接受教育的,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地发展下去。

  梦的解析读后感 篇9

  每个人都会做梦,我也不例外,一直感觉梦是潜意识里存在思想的延伸。从小就有对梦的好奇,人为什么会做梦?我们醒后为什么会忘记梦?梦的内容有什么意义呢?

  《梦的解析》主要是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视角解读梦的形成机制、梦的来源以及梦的功能。第一章列举各家对于梦的解析时就指出,这些人的观点要么是完全错误的,要么是只有部分值得借鉴,没有触及梦形成机制的本质。在许多学者的观点中,梦确实是一种精神活动,这一点毋庸置疑,但这种精神活动的级别是极为低下的,无法与清醒时的思维活动相提并论。

  弗洛伊德认为梦的功能是愿望的达成,无论梦的显意如何,是无意义的、焦虑的甚至是反道德的,其本质都是满足人的欲望。比如人会梦见寻找厕所,一般来说会解读为人想要方便才会做这样的梦,愿望是消除尿意可这样的梦往往是找不到厕所的,只有儿童才会找到厕所然后尿床,大人则是一直在找,所以真正的愿望是偷懒,“起身去厕所太麻烦了,不如就这样睡下去”,所以才会一直寻找厕所而不得,梦得持续,之所以没有尿床,是因为审查机构不允许逾越鸿沟。如果真的憋到不行,愿望就会转变成要去消除尿意,就会梦到找到厕所,之后就是惊醒了。

  《梦的解析》第一次告诉曾经物质和充满疑惑的人们:梦是一个人与自己内心的真实对话,是自己向自己学习的过程,是另外一次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生。在隐秘的梦境所看见、所感觉到的一切,呼吸、眼泪、痛苦以及快乐,并不是都没有意义的。佛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还认为人在清醒的意识下面,还有一个潜在的心理活动在进行着。梦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而是压抑的欲望(潜意识的情欲伪装的满足)。它可能表现对治疗有重要意义的情绪的来源,包含导致某种心理的原因。所以,梦是通往潜意识的桥梁。书中作者声称他发现了三大真理:梦是无意识欲望和儿时欲望的伪装的满足;俄狄浦斯情结是人类普通的心理情绪;儿童是有性爱意识和动机的。

  《梦的解析》一直以来饱受争议,一是精神分析的方法本身取证的主观性较多,它来源于催眠后病人与分析师的交谈。二是潜意识的愿望是无法被意识捕捉的,那就无法证明其真正存在,总会有人不承认。

  读完《梦的解析》后,感到有很多别扭的地方,虽然弗洛伊德构建了一个物质结构,但这个“物质”的 结构无法被证明。而且弗洛伊德所采用的案例,都是西方语系的人,他提到语音、词法在形成梦境中的作用,是利用词根的联想达到的,比如紫罗兰会联想到暴力。但这种方式在中国似乎无法实现,中文不是依靠词根的,而是象形字,中国人做梦可能会直接绕过文字联想阶段,因为图像联想完全可以代替文字联想。

  梦的解析读后感 篇10

  希望能坚持看完并对倒数第二段的推论给出评价

  为了给这本书做书评,我觉得还是应该再多看一些书,于是我先后看完了《性学三论》《梦的解析》,以及佛罗伊德用梦的解析,性学三论,歇斯底里症研究三部作品的理论用于分析一个真实案例的过程描述《少女杜拉的故事》。之后读了佛罗伊德后期进军哲学领域的三部著作《超越快乐原则》《集体心理学研究》《自我本我论》。

  之后以上作品会轮流给出书评。

  《梦的解析》是一个名气很大的作品,但我相信看完的人不多,名气大是因为周公解梦似的名字又带上科学的色彩,给人一种科学解玄学问题的感觉,让人不禁好奇起来。

  但实际上,读起来是非常吃力的。

  不得不承认,佛罗伊德真的很不会写书。写的真的是一本比一本难看,不过我仍然用好奇心坚持下来了。他的书,首先感觉论证意识流太多,没有清晰的论证思路,想到哪写哪,章节标题和内容不能完全对应上,虽然这在梦的解析里还好。

  但是作者阐述的观点还是很让人信服。《梦的解析》通篇重点在于一个观点,梦是欲望的表达。至于其他章节凝缩作用,移置作用,梦的伪装性等都是在服务欲望原则。比如很多梦到灾难,噩耗等梦境仍然是通过这些作用来表达隐形的欲望。一个很好的例子,一个妇女梦见侄子死了,妇女会反驳佛罗伊德,她不可能有这种欲望。然而佛罗伊德通过询问,唤醒妇女的记忆让妇女发现她爱上了一个只在葬礼上见过的男人,因此发现梦见侄子的死亡只是心中见到爱人的表达。诸如此类的例子,在《少女杜拉的故事》里还有更多。

  然而我并不能给出太多自身的梦例支持佛罗伊德的观点。因为碎片太多不完整,而且很多都没法确定是哪些欲望。

  至于战后创伤症,和反复梦见一些可怕的梦,有很多是负罪感的表达欲望,反应在《性学三论》中提及的施虐、受虐倾向。这些幼儿时期形成的倾向在《超越快乐原则》和《自我本我论》中又以超我的哲学思想重新定义。

  总而言之对于梦境来说,佛罗伊德自己建立了一套可以自圆其说的理论体系,并且有很多证据支持,虽然有的梦例看起来有些牵强。

  在文中,会有一些非常极端看似不能理解的案例,但毕竟佛罗伊德是精神病医生,面对的都是具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和常人不同,因此不能以常人目光去审视并批判。这一点在《性学三论》中尤其明显。

  除此之外,书中还介绍,梦例中的梦念多数为前一天而非当天,以及幼时的记忆构成。对于前一天的说法,我没有认真从自己的梦例中分析,但以后会尝试。不过可以理解,因为睡觉也是一个强化当天记忆的过程,前一天的记忆已经强化会比较深刻。很多时候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一段练了很久的谱子,怎么都弹不下来,睡一觉起来忽然就很顺利的弹完了,因此肌肉记忆,和潜意识(也就是本我)可以在睡觉中加强。

  现在的我对梦境的认知应该是这样的活动:大脑在睡眠阶段,人脑神经网络的节点之间会出现的一些随机性激活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随机会制造出荒诞,而节点之间的关联联想又带有一些逻辑。一些日常中的意识(也就是自我)无法回忆起来的东西可以在这些随机的过程中被重新联想起来。(这些潜意识就好比内存中的数据还在,但指针已经丢了,但是如果你随机的去寻找这些内存,还是能看出来一些蛛丝马迹)。而佛罗伊德的理论则是这种随机的联想过程总结出来的表现规律。至于欲望的表达,可能真的就是这些神经元活跃联想的潜意识分布(所谓潜意识就是你的一个神经元和另外一个神经元路径很近很活跃,但由于超我和自我的存在你刻意的绕过这个路径,比如你可能有些由于潜意识的特殊癖好,但超我中的道德让你不愿意承认,在睡眠中失去超我的督察作用,潜意识的短路径易激活的特点都淋漓尽至的体现了出来,于是你会梦见一些你以前没想到过的欲望,这个可以参考佛罗伊德的一个梦例,关于他如何在梦中让自己在一次失败的医疗诊断推卸责任,这是一个他潜意识的欲望,他日常中不想推卸责任,但梦中的他却暴露了自己脑中神经元的分布)

  四星,一星扣在写作水平。

  梦的解析读后感 篇11

  《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根据精神分析,以自己和身边人所做的梦为典型记述的,类似于梦医案的载体。这本书出版时间为1900年,但他所提出的很多理论包括人的潜意识、梦是满足人的欲望、梦中的审查机制等等关于梦的解析,直到2019年仍旧十分前卫。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的本能冲动趁人睡眠是以伪装的形式骗过了所有松懈的心理检查机制而得以表现,就构成了梦境。在本书的开头,他提出了梦并没有启示的作用,而是用以达成做梦者的愿望。而对梦境的深入解析,能够在心理学领域帮助心理医生治愈病人。

  弗洛伊德书中讲到梦的来源、造梦机制及梦的功能。弗洛伊德记述的顺序是先解梦,然后在分析梦的功能,在解释梦的材料来源,最后才是造梦机制。这种倒叙说明增加了阅读的困难性,为了方便,我先解释梦的来源。

  梦的材料来源,与很多人想到的一样,梦的来源偏爱与近期琐事和很多无关紧要的材料、儿时经历、睡觉时躯体受到的刺激。

  比如他在书中提到,自己在梦中写了一本不明属性的植物学专著,而材料来源则是白日在橱窗里面看到了仙客来属植物专著。引申琐事就是做梦者的妻子最喜欢的就是仙客来花,而他常常忘记买给妻子,故而常常责备自己。但同时他翻开了这本书,上面有很多干枯的植物标本,这是因为他儿时曾经帮助老师整理植物类书籍,去掉其中的书虫却并未获得老师的认可。

  而躯体刺激包括很多,比如躯体感觉冷会梦见掉进冰窟,热会梦见走在火焰山,当然包括饥饿和身体器官器质性的改变导致的梦中的场景和感觉的变换,还有我们最常见的尿意,通常我们会以寻找厕所作为梦境展示,但因为梦的动机之一就是接着睡,所以做梦者可能为了偷懒,而一直在找厕所。

  造梦机制是梦的解析最的部分,它阐述梦是怎样千方百计保证愿望能够在梦境中被表达,他就是梦的大脑,造梦机制包括凝缩机制、移置作用、逻辑关系表达手段、表现力既画面感、符号象征和其他的典型梦,以及梦中情绪等。

  比如说弗洛伊德在梦中将很多人的面部特征,行为特征等整合到一个人的身上并且用了另外一个人的名字作为符号,这就是浓缩作用。移置作用最终的便是联想机制,从一片树叶想到树,图书馆,大学等等这样无线关联下去,这主要是为了对隐念的伪装,其次是为了增强梦的表现力,从而符合审查机制和逻辑关系的表达。

  弗洛伊德在书中移置机制中的很多平行链接采用的案例多是以外语的语音、语法的相似为桥梁,所以我们在阅读和理解上比较困难。

  弗洛伊德在书中讲过一个典型梦,讲述一个父亲在孩子病床前苦守许久,孩子去世后,他退到隔壁房间休息,敞着门看到孩子遗体旁围绕一圈蜡烛,父亲的雇佣的老人守在旁边祷告。父亲睡着几个小时忽然梦到孩子跑来对他大声抱怨:“爸爸,难道你没看到我被烧着了么?”父亲即刻惊醒,对面房间火光闪耀,老人睡着了,蜡烛倒下烧坏了孩子遗体的手臂。

  解析看,是因为火光刺激,还有父亲对于老人看守不放心情绪引发的梦境,其中孩子是因为高烧不退死亡。可能在活着的时候对父亲说过类似的话语。父亲之所以梦见孩子跑来抱怨,他的隐念是希望孩子活着。

  这一本书断断续续看了许久,很多案例都是翻来覆去的看并且引申了解他索要表达的潜意识理论,虽然在理解上有很多困难,但是读过之后受益匪浅,对于梦的神秘性也可以慢慢解开。

  梦是潜意识的愿望的达成,而潜意识是人最原始的本性,所以读懂了梦,便读懂了隐藏最深的自己。这是一本很好的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尝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