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重相逢,细细读过,心情格外的沉重。
书中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三代人的命运故事,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的爱情悲剧。
书中的“路”坎坷复杂。情节像是一团被人千百次蹂躏的线团,一线绕着一线;又像是一颗洋葱,一层剥过又露一层。但那淳朴庄严的内容,根本不会让人觉得乏味、无趣。反而让人钻了进去,成为故事中的一员!
一个北京玉器家族两代人的故事以章节交错的方式,让故事有穿越时空的感觉。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多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发生在不同年代的母女二人有着不同结果却又相互交错的爱情悲剧。读完此书,我感受到穆斯林们一千多年来漫长而以艰难的足迹。同时也为人们那种长期以来的民族意识,种族歧视而感到悲哀。
书中的韩子奇一生坎坷,他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他毕生都在为他的“玉”而奋斗,让人钦佩让人心疼,可是他在爱情面前却是那样的懦弱那样的让人叹息!就如同在他死时作者对他一生的总结:他自己,只能赤条条归于黄土,什么也不能带走,只有一具疲惫的躯壳,一个空虚无物的灵魂,一颗伤痕累累的心,和永不可饶恕的深重的罪孽……。韩新月,一个年轻鲜活的生命就那样早早的结束了,没来得及享受生命的美好,没来得及展开她理想的翅膀,就那样悄悄的走了,最让我感动的是新月和她的老师楚雁潮的爱情,他们互相信任、崇拜,彼此理解并深爱。在他们相识两年来,共同以顽强的毅力和病魔搏斗,执著地追求生命的价值,可最终还是逃不过疾病的魔掌。而这一切与新月的“父母”韩子奇和梁冰玉有一定的关系。梁冰璧相对来说是一个让人有点同情让人心痛的角色,她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个悲剧人物。
故事的结局让人回味无长,最后那个情节设计地很好,梁冰玉和楚雁潮两个人在墓地相遇,这两个都是新月爱着的人,他们也都是最爱着新月的人,那种相对无语却是无声胜有声。天地之间那久久回荡的琴声,如清泉淙淙,如絮语呢喃,如春蚕吐丝,如孤雁盘旋……
雁归有时,朝来有讯。只是明月不在升起。
《穆斯林的葬礼》讲的是一个家族几代人的命运,起伏跌落,盛而又衰。
盛极的韩子奇,忠于自己的玉,幼时经过梁亦清家中而被玉吸引,从此走入玉中,经历过“玉王”的称号,“玉劫”的折磨,拥有过属于自己的玉,一生痴迷。
一生追求的梁冰玉,她忠于自己的思想。对她而言,一切都不能违背自己,她接受新思想,她痛恨旧制度,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她又因爱而伤,随韩子奇到英国生活。她遇见了疯狂爱慕她的奥立弗,奥立弗对她无微不至地好,她知道,可她不会因为对他的感恩而违背自己。她追寻着她想要的一切。所谓的俗逻无常,对她而言是没用的符号。后来他离开了韩子奇和自己的女儿,不是她放手了,而正是因为她追寻着自己,她只活于自己。
梁君壁没有创新的忠于封建伦理,她因觉得容桂芳的家境和自己家的“玉王”的家境不合,生生拆散了自己的儿子和容桂芳的爱情。她又觉得家不可动摇,钱财是生命。没有任何思想的春风吹过的那片土壤,她变得吝啬,视力,强势,再无当日半点“壁儿”的温柔眼眸。她忠于这一切,一切封建伦理。
热爱生活的新月,她热爱的是自己的家庭,对家里所有人都有一种小孩似的依赖。她时常对着照片痴想,曾经眼眉温柔,用双臂将自己抱在怀里,来感受这个世界的妈妈去哪了。所以啊,当她认为的妈妈对她展示出一点温柔时,她就像有了糖的小孩,恨不得将这份高兴放大十倍展示出来。她愿意为自己的哥哥和爸爸分忧,哥哥的婚事她忙得不可开交,爸爸的难处她故意避开。从不主动要求,在默然无声中诉说亲情。她当然也热爱自己的爱情,她爱楚雁潮。
楚雁潮忠于自己的爱情,如果他还有其它的衷心的地方,可能在爱情面前渺小到无法视之。你看多年以后,柔软的土壤上,一棵上面挂满了快要亲吻地面的苹果树旁,四周的琴声弥漫,是家喻户晓的梁祝。曲毕,一声叹息传来,来自九天上,来自九泉之下,其实只来自他的内心,没有墓碑,已经不知道哪里是新月埋下的地方,但他久久伫立后,总能找到新月升起的地方。收弓,装琴,顺着月光,回到家中。他忠于这片月光。
这本书不必看得那么人事兴衰,但必须看到,每个人必须忠于自己,忠于自己的内心。
第一次听说《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是听至交好友介绍的。说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也很感人,曾感动了一辈人,当然也感动了我的这位好友。书拿到了,粗粗一看封面,很平常,简单的文字和几笔图画,一弯月牙一行回文,看不出有何奇特,感觉是很普通的一本书,洋洋数十万字,也没有感到什么奇特地方。
匆匆粗略看完这本书,才在脑海形成一个大概格局,但我再次欣赏此书时,却得到了更多的感触,惊叹于回族女作家霍达的笔触,可以让人陶醉在那样的意境里,让我真实地感觉到和主人公进行一次零距离接触,为他们欢乐,为他们痛哭,当一个个的送他们离开人间的时候,也为他们生死离别折磨的痛彻心肺。默默地,我流着泪,以特有的方式向已逝去的人表示我最沉痛的哀悼!
回族,我知道的也很少,只知道回族人都很爱干净,不吃猪肉,男人们头上都戴一顶小白帽,而女人则是头戴黑纱,仅此而已。《穆斯林的葬礼》的'确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在这部长达五十余万字的长篇小说里,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
以及在政治、宗教的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示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及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作品清新流畅,质朴无华;以细腻的笔触探测人的心灵,读后荡气回肠,留下深沉的思索,让我们看到了更多有关穆斯林的精神生活。
和新月的坎坷命运相比较,想想其实我们还是应该感到十分幸运和满足的。生活在现在这个和平社会,有父母的疼爱,更有追求幸福的权力。当看到当新月在病榻上还念念不忘学习她所钟爱的英文时,这种精神不正是我们现代人所要学习的地方吗?人啊,是应该学会满足,正所谓知足长常乐,当经历了生离死别,当看透了悲欢离合,我们最应该学会的是放弃看似重要东西。因为放弃更是一种美,而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进取、知足常乐的过程。
我近期读了朋友推荐的小说《穆斯林的葬礼》,我手捧这这本书时,我首先阅读了书的内容介绍及作者简介,我佩服作者的才华,让我佩服的更是作者是位女作家,不尤的让我敬佩几分!喜颜巾帼不让须眉之感慨!
这本书内容是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这部长达五十余万字的长篇小说,以它独特的视角与真挚的感情、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辛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的心路历程。书中着力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楚雁潮等一系列人物群像,血肉丰富,栩栩如生,如泣如诉,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
这本书从“月梦”、“月冷”、“月清”、“玉魔”、“玉殇”、“玉缘”一直到“月魂”每读一篇都被进入一个庄严伟大的世界,我不懂玉的无价,但从中读懂玉王韩子奇的爱玉如命,情系一生,有不少的朋友都被故事打动而流泪,而我没有,当真没有吗?不!当我深读到新月之死,天星,新月的哥哥那斯心裂肺的呐喊时,我情不自禁的流泪了!那是怎样的一个纯情灵魂、幽静的灵魂,美的灵魂!新月之死,是祝台之死,是缠绵的,又是壮烈的,不只是柔情感人而上苍天泣血。我还清晰的在“月落”中新月的遗体抬出“博雅”宅后,运往挖掘的墓穴,最后,一个悲凉的声音,昭示亡人的亲人要给亡人的试坑时,尽这项义务的,只有亡人的至亲,被悲哀摧毁了的天星跳下墓穴、被痛苦粉碎的楚雁潮跳下墓穴!我又一次的流泪了!在最后的与恋人与世分别那肝肠寸断,天感动了、地动摇感动了。爱情是那么的美好,虽然没有花前月下,虽然没有海誓山盟,可两颗真挚的心永远在一起的!
这本书从头到尾以玉引玉,玉的长河、也是人生的长河、命运的长河、悲剧的长河!把人生的真谛写的那样深邃,那样动情!
小说读完了,可我那悲怆的心无法释怀,我还久久没有走出书境,还没有走出自我,我的心沉沉的!
其实,我并不会写读后感。只是,为了摆脱这枯燥无味的假期而信手由缰的发发感慨,以减轻这种自然而然的郁闷之情罢了。
记得看这本书时,正逢我出水痘而闷在房子里,一边是拿着镜子看着脸上的水痘慢慢的消失,心里感觉到一种难以名状的欣喜和期盼;另一边是由于好几天没有出过房门,没有晒过太阳,一种无形的压抑伴随左右。好想出去兜兜风,嗅嗅阳光的味道和花草的清香,但我不能,我只能披着衣服,静静地站在窗口默默凝望远方,在这种活动以外的时间,我看《穆斯林的葬礼》。
回想一下,《穆斯林的葬礼》到底带给我什么?是在为韩新月与楚雁潮的爱情悲剧而惋惜?还是在为韩子奇在婚姻上的懦弱而痛心呢?我不知道,冥冥之中,我总觉得霍达带给了我一些很现实的东西。
在书中,我第一次了解了回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礼节。当然,这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葬礼的仪式。梁亦清死了,韩新月死了,“姑妈”死了,韩子奇死了,这些人的离去,怎能不使我对“葬礼”记忆深刻呢?虽然我曾经为他们伤感过,痛惜过,感慨过,流泪过,但它也带给了我许多的思索。
也许此时,此年龄,信口开河的谈论爱情似乎让人感觉到我的稚嫩与单纯。但它却使我不禁要问“什么样的爱情才会幸福”?那些因为怜悯、因为同情、因为感恩而形成的婚姻是否存在真爱呢?为什么爱情在世俗、在民族差异、在宗教信仰面前竟是如此的苍白无力呢?我想谁也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自己的家庭,却又权利去寻找自己的爱情。也许是因为生活,生活让我们改变了太多。是生活让爱情变成了婚姻,由婚姻组成了家庭,但也是因为生活,让大多数人在压力下凑合着过日子。我太年轻,不懂得什么是真爱,在现实中,人总是要生活,这也许就是韩子奇为什么割舍梁冰鱼儿回到与梁君璧组成的家庭中的原因吧。
好了,写到这,我无法再写下去了。因为我没有什么更深的理解或有什么能让人引起思考的感慨。我看完《穆斯林的葬礼》的收获是我还想再看一遍,至于这美其名曰的读后感,权当我个人在这浓厚的氛围中呼吸一点别的空气,至于其他的意义,我觉得很寥寥,只是希望看到此文的人别见笑,本人就倍感欣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