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读后感(精选六篇)

王明刚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1

  《我的前半生》相比中国正统的皇帝,爱新觉罗?傅仪的一生更让我好奇。

  这位中国末代皇帝的生活,距离我最近,而他在那个时代颠沛流离的生活,他在四位继母“爱护”下的童年,在没有一位真正意义上父亲的过去,在半开放的皇宫中最后的皇子养成生活也被历史“润色”最少,因此我去

  看了他的《我的前半生》。不想过多评价这后半本书,总觉得有点乏味,还是那一段无关现在,还是他一个人的世界有趣。那一段无人关心却显得无比真实的小时候,与我们童年十分不同,但他却无比可渴望有我们的幸福的童年时代。

  在电视剧里,皇帝有最权威的尊严,他的话是“圣旨”,金口玉言,一字千金,深深地满足了男人的大丈夫主义。是的,在爱新觉罗?傅仪的世界里,他是皇帝,他的话的确也是圣旨,他的话甚至是他的字都值千金。在他的小朝廷里,他的捉弄与玩心在别人看来都是“圣上贤德”;他的年幼成了周遭大臣的财富,不断索取名贵的古玩字画,一点点小事前来邀功,加官进爵;在没有乳母的日子里,没有人真正去教导他,变得骄纵跋扈,脾气暴烈。

  皇帝不都是幸运的,尤其是爱新觉罗傅仪。紫禁城里,甚至是太监都没有人会在意一个孩子的哭号是因为害怕,执着迂腐地将他关进小黑屋治疗,直到他筋疲力尽。有太多的人在关爱他,可他却连最起码的“温饱”都得不到保证,一次之过,连食三旬粥汤,着实把傅仪饿得见食就抢,连鱼饵都送入口中。

  有人说,满洲国是中国人的耻辱,我不否认。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傅仪有的选吗?他能选择吗?如果傅仪当时真的卧薪尝胆,颠覆历史,有一批股肱大臣,开创了一个新纪元,或许他就不会来惨痛的回忆他的过去。历史不过是用来祭奠失败者的。多少历史真真假假扑朔迷离,该不该信,那都无所谓,因为你真的存在过,即使没有追寻的价值。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2

  当你爱上一个人,默默地念在心里,而他却因喜欢来看你时,这种快乐和欢欣的感受是不是世界上众多的快乐而无法比拟的?人还是需要这种感情的。即使是分了手受过了伤,离了婚做了孤身或单亲,对未来对生活没有了希望。可是人为什么终究要在感情里翻了船才说不要再经历?是痛定思痛?还是别的?

  爱上的感觉太美,让人年轻,令人自信,基至对原先计较在意的都可不必在乎,快乐得那么忘乎所以,没什么是比得上的,哪怕是学业,事业的成功,哪怕是拥有亿万资产,哪怕是自由,洒脱,自得其乐的灵魂,无论是哪种都会觉得寂寞,无聊,都没有这种满心的欢喜,整个灵魂都快乐起来的感觉,甚至是天伦之乐,也是借助在孩子身上,那是一种完满的满足,是骄傲,却没有颤抖得仿佛世界都不存在的感觉。

  也许我说的不好,也不准确,那是因为我拿捏不准,词语匮乏,但是你不相信,只能说明,你不明白这种感受,你体验不了。只能意会了。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3

  天气骤然变冷,静坐一下午,一口气把亦舒的<我的前半生>看完,肚子饿了,出去觅食,偏偏这个时候找不到车钥匙,老是丢三落四,可恨!还好有备用的,下楼时还在疑心是不是昨天匆忙忘记锁了,到楼下,果然!一眼看见我的车,锁上挂着钥匙,呵~还算幸运!

  踏上车发现已暮色四合,只觉脸庞有冷冷的风拂过,看着柔和路灯,竟有种淡淡的.喜悦,因为觉得自己释然些什么,下过雨的路面干净清爽,柏树也翠绿可爱……

  肚子咕咕直叫。

  每当我看完一本书,总会浮想联翩。

  一本书能得深受读者喜欢,大抵是因为读者可以从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这样才能产生共鸣吧,至少我自己是这样的,虽然我没有书中人物这么经历丰富。

  书中我最喜欢史安儿和唐晶,史安儿还算是个小丫头,她只有十二岁,但是却有二十岁人的成熟和理智。她有青少年的纯真却又有成年人的干练,言谈举止得体适宜。唐晶是一个事业有成,但感情空窗的职业女性,对待事业她游刃有余;对待爱情她宁缺勿滥;对待朋友,她十年如一日,言语诙谐幽默,透露出淡定和从容,她是个有个性的女人,她的生命中不允许平凡人的出现。

  身边有这样的朋友和亲人是幸福的,而主人公拥有这些却失去美好的婚姻,最终在身边人的关怀和自己的努力下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幸福,结局有点戏剧化,能在绝望中获得重生的不少,但能得到上帝眷顾的恐怕不多,有些事情不是努力就有结果的。安妮宝贝说的好:有些事情是可以遗忘的,有些事情是可以纪念的,有些事情能够心甘情愿,有些事情一直无能为力。

  当然看到这样的结局很开心,让大家看到了希望,女主人公在生命的前半生找到了生活的重心,找到了生活的丰富多彩。让我不禁感慨,那么,我呢?学生时代即将结束,我做了些什么?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4

  放下了厚厚的群众出版社发行的俗称“灰皮本”的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写成的《我的前半生》,再结合我在长春期间参观的“伪皇宫”,对这个末代皇帝的前半生有了一个比较全面地了解。

  在这本“忏悔录”中,溥仪以一个历史罪人的身份和语气反复唾骂自己,同时深深感激共产党和毛主席挽救自己于水火之中。溥仪的文采很好,不愧是学“帝王之学”出身,全书以自述的形式把自己的前半生分成五个阶段记述,分别是宫中生活、天津时代、长春时代、苏联的五年、回到祖国。一边回忆,一边悔过。

  尤其是在最后一部分,战犯管理所安排包括溥仪在内的战犯到东新中国的东三省的各条战线去参观。当溥仪走在曾经自己是这个地盘的“主人”的土地上的时候,他被眼前所看到的景象深深的触动和感动着,同时在心里将眼前的“新面貌”和解放前的自己领导下的“旧面貌”做了深切的比较,感觉到没有共产党,没有毛主席,中国还将在黑暗中摸索很长时间。自己在东三省犯下的罪行是“百死不得已赎其身”,自己过去犯下的各种罪行是永远不可饶恕的。

  在哈尔滨,他们参观了包括儿童公园、太阳岛在内的许多地方。儿童公园是我很熟悉的地方了,园中有许多古树,我每天走在里面的时候,就是感觉这个公园有些年头了。这里空气清新,干净整洁,树木郁郁葱葱。要是这样算起来,这个公园至少已经有六十年的历史了,而且公园里的小火车也有同样的年头了。在哈尔滨期间儿童公园是留给溥仪印象最深的地方,因为溥仪看到的这一切让他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的少年儿童是最最幸福的,而且会世世代代幸福下去。时光荏苒,现在的儿童公园同样是绿树成荫,各种年龄的儿童在这里蹒跚学步、奔跑欢笑,但是这里的景物却是物是人非事事休。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5

  我很喜欢的两位作家一位是亦舒,另一位是辛夷坞。大学时候把她们的作品读了又读。既然开始写影评和书评的文章,当然要从自己最熟悉、最喜欢的作家的作品入门。今天想分享的书是亦舒的《我的前半生》。

  女主是罗子君,一位美丽又好运的女性。大学毕业后就选择结婚,老公是学医的史涓生。子君从学校出来后工作过一段时间,先是做了小学老师觉得小孩子实在是太顽劣,然后又做了一段时间书记员,觉得要仰人鼻息不习惯。最后在涓生建议下,干脆不工作做了全职太太。医生的福利很好,入职就有还算宽敞的宿舍,收入也能供的起一家开销。子君婚后孕育了两个可爱的小孩,老大史安儿是一位漂亮有活力的女孩子,老二史平儿一个是纯真憨萌的小男孩。涓生后来自己开了一家诊所,随着运营逐步进入正轨,他们也成为了中产阶级,住宅宽敞,生活富足,家里有两个保姆,一个专职司机。此时的家庭主妇罗子君每天的生活就是买买买。她以为日子就会这样一直下去,从没有想过生活中还会有意外发生。某个平凡的一天,涓生突然告诉她他要和她离婚。自此,罗子君从一个养尊处优的医生太太步入了职业女性的道路。重新进入社会,体验职业女性的劳苦心酸,学习职场处事之道,报名各类兴趣班打发寂寞时光,同时生命又因改变而焕发生机。

  罗子君运气很好,她的道路其实比其他女性要顺利很多。十三年的婚姻,史涓生给了她富足的生活,使她免遭职场磨砺。离婚之后,作为职场精英的闺蜜唐晶又忙前忙后帮她搞定了一份不错的工作。罗子君毕竟受过正规教育,智力和情商也是不差的,那份行政类的工作她很快便适应了。工作得心应手之后,便开始报名了很多特长班来驱赶孤独寂寞的时光。众多特长班里,她发现自己对泥塑很有兴趣,而且师傅老张对她颇有赞誉,夸她有艺术天赋。觉得工作中人事关系难以处理,她索性辞职跟着老张一起搞泥塑创作。有时候天赋真的是气死人的一样东西,老张从事艺术多年,竟不如半道出家偶有灵感的罗子君有市场价值。她创作出来的泥塑作品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为两个人的工作室带来不错的收入。有钱有闲之后,她就到加拿大看留学的女儿安儿,结果就在女儿男朋友的家里遇见了优质单身男翟君。翟君是一个建筑师,工作范围在北美地区,为了罗子君回到香港发展,最后两个人喜结连理。罗子君说,她还是无法过一个人的生活,她需要婚姻,幸运的是她得偿所愿。

  罗子君是幸运的,但同时也是坚韧的。试想,一个脱离社会十几年之久的家庭主妇,一朝被丈夫赶出家门,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她很快接受了现实,盘算了自己的物质基础后,决定工作养活自己。面试时要和比自己小十几岁的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竞争,入职后兢兢业业,被上司刁难也毫无怨言,该加班时就加班,让把文件改多少遍就改多少遍。和同事相处不八卦别人隐私,和大家和平相处,疏离又不高冷,很注意分寸。很快,罗子君享受到了作为独立女性的快乐。思维活跃,神采奕奕,自由随性,比起之前,做一个买一袋盐都要向老公伸手要钱的家庭主妇神气太多。新鲜感过后,随之而来的是大把大把一个人的时间,下了班不想回到空荡荡的家里,所以就给自己报了很多课程,语言,插花,绘画,泥塑…最后竟然发掘了自己的一项天赋。我们不能说怎么,挤了公交,步入职场,考了驾照就算坚韧不拔了。她可是做了十几年富太太的人,出入有司机开着豪车接送,车子要停在自己面前,否则就当看不见的矫情小女人。离婚前,她没有吃过太多的苦,婚前有父母关爱,婚后有老公宠爱,她就像是玻璃房里的娇嫩的花朵,只管享受阳光雨露,自有人帮她遮挡凄风惨雨。她能够在遇到变故后,不是一直沉浸在自怨自艾当中,而是接受现实振作精神很快投入职场当中,并且在工作之余想办法排解自己的负面情绪,她真的很棒。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没有罗子君的幸运,但是命这个东西不能强求,出生在大城市和出生在边缘山区已经是天差地别的起跑线了,这个是人力无法改变的。我们可以做的,就是运命。不管手里的牌有多烂,就是要仔仔细细的盘算出招,用脑用心分析牌局,努力把一手烂牌打出最好的水平。罗子君认清现实接受现实,融入现实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亦舒有一句话我觉得很对,她说时间用在哪里是看的出来的。是的,有人每天花一个小时学习外语,一两年之后他们可以拥有熟练的口语,可以不看字幕欣赏外语片;有人坚持运动,瑜伽,跑步,游泳…。,半年之后,身姿挺拔,瘦而不柴,精神饱满,眼神明亮;有人一心扑到工作当中,时刻想着抓住客户的心,怎样才能更好的介绍产品,这样的人不出业绩才怪。就像书中的唐晶,毕业之后一直在职场之中打拼,当罗子君落魄离婚时,她已然是一个管理着百号人的酒店高层,独立又骄傲。从书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唐晶走到这一步有多么不容易,废寝忘食的工作,小心避开职场中的明枪暗箭,哭过之后继续努力。我真心觉得,在自己行业取得不俗成绩的人就是铠甲勇士。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老祖宗的话不骗人。如果不想被动吃生活中的苦,只能主动吃工作和学习的苦。路是越走越宽的,停下了,再宽的康庄大道很快就会变成死路一条。往前走,即便是沼泽地,也终会有踏出去的一天。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6

  原来没有看过亦舒的书籍,因为从来都是听说她的书多以爱情为主,想想一把年纪的我手上捧着爱情小说在看,总觉得会让人笑我。

  偶然在网上给宝宝选早教书籍时,《我的前半生》———这个书名好似有一种魔力般吸引着我,想都没有想就买下来,并且一口气读完,这种情景好似很久没有发生过了。

  这本书的女主人公身上所发生的故事,竟然与我的年龄相仿,不知为何?好似她的故事在述说我自己一样,虽然我目前还没有惨到被老公遗弃。但是她对家庭的付出,对家庭的专注,似我一般;而她内心中的那种坚韧与“不得以”的坚强也好似我骨子里的那种倔强,这本书让我瞬间理解了生活的真实意义,理解了婚姻不是童话故事,我亦不是童话故事里的公主。

  亦舒的语录:“结婚与恋爱毫无关系,人们老以为恋爱成熟后便会自然而然地结婚,却不知结婚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人人可以结婚,简单得很。爱情……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每个女人都在婚姻的爱与不爱、付出与索取、清醒与糊涂中徘徊;早些让自己懂得婚姻的真相,早些在现在婚姻中清醒、看透,早些独立,早些懂得爱自己,因为凤凰盘涅而重生的痛苦过程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