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憩园》读后感

黄飞

《憩园》读后感1

  读完巴金的小说《憩园》,颇让我振动,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像打翻了五味瓶,什么味儿都有,是悲伤,还是喜悦;是该为小虎、杨三爷的不幸悲惨命运而悲,还是该为姚太太得以安生而喜?连我自己都说不清楚,但最让人明白的是:姚国栋与小虎虽为父子,但却无多大相似之处,他们之间的差距太远了,远的有点让人说不清,也道不明。

  杨三爷是可悲的,在大多数人眼里更是可怜的甚至是可悲的。没有人愿意提及他的事情,也没有人关心他的任何踪迹,连名字都让人难以启齿,甚至连他的家人都不愿听到这三个字。唯一除了他的小儿子,还愿意在他周末的小小闲暇时间,冒着被人打被人骂的风险为他摘花,并乐此不疲,因为,他爱他的父亲,人们都说‘血浓于水’,我想在这里就已经表现的淋漓尽致了吧。可他的大儿子却为何没有像他小儿子那样呢?是因为他已成年,不愿表现得这么幼稚?还是他对父亲以前的恶行难以原谅。还是他把现实看得太通透,对人性的认识更加深刻?同是一奶同胞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或许他曾经也和他弟弟一样,对父亲有过思念。对父亲也宽容过,爱过。但杨三爷的性格最终使他彻底的失望,他变得对他冷漠、刻薄,甚至像对待敌人一样仇视过自己的生身父亲。对此,杨三爷也试着改变过,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大半辈子都是相同的性格这么能够说改就改得了的呢?所以,杨三爷最终的悲惨命运也就不足为奇了,但即便如此,也没有引来更多人对他的同情和关心,唯有他的小儿子对他父亲的无限思念,留下他对父亲的声声呼唤······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古人说的话似乎没多大偏差的。同是一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小虎和杨家小少爷的年龄差距也不大,可做起事儿来就足以看出两人的差距了,杨家小少爷只有十二三岁光景,但他的言行却接近于成年人,虽说到院子里“偷花”是不对的,但他也是事出有因。他甘愿为父亲做任何事,目的就是想减轻他父亲心中的苦楚,他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可是小虎呢?他过着无忧无虑的悠闲日子,在赵外老太太家就只会赌钱、看戏,还逃学,整天和他那些个表哥鬼混。连家都不愿回。赌钱输了,就回家向父亲撒娇要回来,还说出“我与表哥们打牌输了五百块钱,你(他父亲)得赔我”这样的话来。而姚国栋也就真的顺从他孩子的心意,把钱给了他啊。这简直是荒唐至极。无论我们现在任何一位家长,我想都不会这么惯养他的孩子吧,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不学无术也就罢了,但如果再养成某些恶习的话,那是会影响他一生的,后来小虎的不幸也正是由于他的这些性格带来的后果。所以,不要片面的认为,一切顺从孩子的心愿才是爱他的表现,更多时候得让他吃些苦头才能让他茁壮成长。

  《憩园》展示了一所大公馆新旧两代人的悲剧命运及差距,揭示了封建地主阶级寄生生活对人的生存能力以及精神空间的巨大腐蚀。他表达了一种人对自身命运无力主宰的生存状态,是生命主体被封建寄生生活彻底掏空的失重状态。这是封建旧制度下带来的必然结局,从而使得人与人之间所形成的天然屏障,造成的巨大差距。唯一没有多大差距的是憩园里的花草,换了主人,却依旧是那些美丽的植物,那是一方净土,种植着各色鲜花,一花一世界,落入尘埃,谢了又开··· (1)(2)

《憩园》读后感2

  伴随着我的视线,微笑是你永不愿改变的画面,或许那是你固有的情感,或许那是你不变的期盼,亦或是你在世人面前的难言。你的笑是那样的微妙与灿烂,总让我徘徊在你那淡淡的羞涩和湿润的心田。幽幽的愁,轻轻的盼,时隐时现的浮现在你那眉宇之间,想仔细地看,怕你发现时的难堪与羞叹,又怕自己看清后永夜的辗转。似叹非叹,似怨非怨,似愁非愁。是你不愿流露太多,还是我匆匆一眼的遗憾,一举一动中,只言片语间,似乎都回味着你那微笑中的酸与甜。轻轻的愁,无声的怨,欲笺心事,独倚栏杆,瞒瞒瞒。

  你笑电影中那个和睦而又温馨的家庭,因为那似乎也是你真心的期盼。家庭中一个朴素而又悲痛的事情发生使你埋下了头,此时我看不到你脸上的表情,可能是你在同情那悲痛的事,也可能是那件悲痛的事勾起了你日日难言的心酸,你眉宇间隐藏的愁怨。“先入为主”有时是很有用的,而你却只是做了后娘,引来的却只是小虎的一次次轻蔑。但那是谁的错呢?赵家无由的仇视你,因为你替代了她死去了的女儿的位置。这是你的错吗?“胸有成竹”的丈夫对什么都似乎很有把握,却不能把握你那颗孤寂的心,任凭一个朋友比他更了解你。这难道不是他的错吗?在从影院回去的路上,你愿伴着朋友一起步行回去,因为你不愿一颗深陷寂寞中的心独自在车里守着寂寞。此时你的脸上再次泛起了

  层层涟漪,你不在是一颗寂寞的心在受煎熬。你那高跟鞋一声声的响着像是特为你们的谈话而进行的伴奏,你的声音颤抖着,含蓄地向朋友寻找心灵的慰藉,朋友的.沉默或许不是你所期望的,或许他那沉默就是对你最好的安慰。沉默中你抬头仰望天空,那是30度的仰角......我也沉默在这沉默中,因为我在等待那浅浅的微笑再爬上你的脸。

  窗台前,你的脸上浮现了一丝丝的笑意,你抬起眼睛,凝视远方,你在展望未来吗?我看到你微微露出雪白的牙齿,却听到你说“我对什么事情都只有等待,空有一番等待。”你想叹却只是空叹,你想怨但你又不知道该怨谁呢?或许你知道,但你不会去抱怨,还是留下那淡淡的忧愁作伴吧。身为后娘,你在等待赵家太太的原谅,可她却不愿见你。等待丈夫对小虎的教育,因为你怕那些留言。等待丈夫来温暖自己那颗对于他来说既熟悉而又陌生的心。结果你又等到了什么呢?伴随着等待的是一种莫名的恐惧——小虎被河水冲走了。一川河水冲去了你半面的笑,平添了你几度的愁,笑容再展难难难。

  西风侵蚀了古道,河水卷去了你几重微笑。朋友临行时的饯别,变成了你们三人的沉默。然而那艰深的沉默却被你那宛然一笑给打破了,尽管我读出了你微笑中那苦涩的味道。人各有自己的世界,你羡慕别人能够自由地往各处跑,自由地逃。你用微笑送走了朋友,你用微笑约定了未来,车子在你的微笑中渐渐远了,远了。或许仿佛你的微笑,不!你的微笑一定不会走远,它一定还会在那里。

  你只记得那些自己应该做的事,你总是那么细心地委别人考虑,那样一直孜孜不倦的微笑着,值得吗?你总是独自品尝那些苦果,到底那些果子苦到什么程度,我不知道,因为我在你的脸上只能看得见画眉高挑,嫣然一笑。你相信那湾淡淡的微笑能给别人几分温度,几分快乐。我相信再看到你时你依然会宛然一笑,细眉高挑。哪怕那其中夹杂着你哭泣的味道,你不愿向别人说起的味道,却永远沉睡在你那淡淡的微笑之中。

《憩园》读后感3

  读完憩园,留给我的是一种沉重的气息。是一种对人生的惋惜,对生命的惋惜。事物的发展看似平凡,却怎么也脱不了命运的摆布。憩园里的两家主人,在这里上演的是一曲命运的悲歌。

  小说憩园以第一人称我进入憩园的所见所闻所感展开,描述了憩园里前后两家主人的命运,看似不同,却也相同。被同一根命运的绳子所牵引,演绎一场人生的悲剧。是无法摆脱,还是根深蒂固?

  小说主人公我进入憩园,便与杨家小少爷相遇。从朋友口中得知,小孩时常进入憩园采摘茶花。也许是好奇,也许是由于同情,便有了我想打探出小孩的遭遇。杨家的命运便再次在此展开。

  杨三爷是憩园原先的主人,靠着祖辈遗产过着安闲的日子,吃喝嫖赌,挥霍家产,使家里一日日走入困境。为了钱财,兄弟们商量着要把憩园卖掉,平分祖先遗留的最后家产。此刻的杨老三想要守护这份产业,已经是不可能的了。他的大儿子留学回来,代替了他在卖公馆的合同上签字。几个月后,憩园便有了新主人。杨三爷的所作所为引起了家里人的不满,大儿子恨他,并以极端的方式对待自己的父亲,言语逼人,处处充满着恨意,最终把父亲赶出家门。妻子恨他,无法原谅他背叛自己,纵容自己的儿子如此对待父亲。唯有小儿子,时刻想着父亲的好,时刻想着要照顾父亲,然而他还小,没有强大的力量去做成这件事,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一段悲情的结束。

  杨老三过惯了荣华富贵的日子,在社会上完全没有生存能力,离开了钱的依附,注定是生命的结束。沦为乞丐,住在祠堂,亲人好友不相认,平时靠偷窃维生,最终被抓囚禁,因做不了苦工装病,被送入病房,染上霍乱而死。

  杨家小少爷心地善良,但却也是摆脱不了悲惨的命运。父母亲吵架,哥哥与父亲反目成仇。自小,他在恨的周围成长着,遭遇着那么多的苦难。他只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就是父亲能够回来,一家人和和气气过日子,然而他的这个小小的心愿也不能够实现。是被什么剥夺的呢?是一个人在祖辈的遗产中丧失了自己所造成的。

  憩园的新主人,是小说主人公我的朋友。他是一个爱夸耀的人,有壮志,但却不肯脚踏实地去做,也是在消耗光阴中过日子。他纵然自己的儿子一步步地堕落。因为过于溺爱,导致了儿子最终的死亡。他的儿子小虎,在他前妻家里人的教唆之下,憎恨自己的后娘,不爱学习,经常在外赌钱看戏。拿着父辈的钱,寻欢作乐。可以说小说中的小虎和杨三爷,是同一类型的人物。他们有着同样的命运是不难而言的。

  憩园的女主人是一个新式人物,她有一颗悲悯之心,她同情着一切不幸的人,她只希望人间能有温暖与欢乐,哪怕是小说也好,她也希望有一个圆满的结局。然而命运对她也是残酷的,空有着丈夫的爱,却得不到理解,儿子的恨意无法消除,努力做好妻子母亲的角色,却因出身的卑微,让别人瞧不起。她是一个苦情人,在这样的生活禁锢下,她是否又有勇气走出来呢?如果没有,就像巴金先生说的那样,这位好心的女人,将来也会闷死在这个公馆里。

  憩园里上演了两家主人的不幸,享受荣华富贵,带来的只是一次次悲惨的命运。贪图安乐,是以生命付出代价。憩园里笼罩着悲哀的气氛。纵使有美丽的庭院,纵使有安宁的环境,也不能让人走出悲哀的命运。

《憩园》读后感4

  《憩园》是巴金先生在国外发表的获奖作品之一。他主要记述了“我”姚家的憩园里借住时,看到的憩园的新主人和原主人的生活片断。憩园的女主人和原主人杨家小孩是作者极为青睐的两个人。

  女主人姚太太,年轻漂亮,每一次出场都带着微笑,一种可以温暖人,照亮人心的微笑。她是“我”的朋友的续弦妻子,是姚家小少爷小虎的后母。她善良,明辨事理,却不能自己做主。特别是对儿子小虎的教育上,知道小虎在其外婆家沾染上不良的习惯的后果严重,也作出了派车接小虎回家的行动,但面对丈夫姚先生满有把握和外婆家的排斥时,却不能据力(理)以争,每每与丈夫意见相左时,总是被丈夫一两句的好话解除不快,很快和好如初,很快再次露出阳光或是满月般温暖的笑容。

  姚太太的思想算是新派人物,爱看小说和电影,但是母亲或丈夫让陪着看老戏时却从来没有表示过不喜欢。

  姚太太是善良的,不仅姚家上下交口称赞,“我”食客也深深感受到她待人的真诚与和善。言语不多,温言软语却能说到别人心理,而且好还有一双黑亮的会说话的眼睛,特别是姚太太无论是高兴还是忧郁,都带着微笑。

  她善良如菩萨,美丽如星空,洁净如月光。只能仰望。“我”这样住在姚家的一个朋友,用这样一处眼光来审视她的美丽善良、明辨是非的年轻女主人,没有半点的“歹意”和杂念。

  我看到了她在羡慕“我”“能自由自在地往各处跑”,她是一只笼子里的小鸟,虽然羡慕别人的翱翔天空,但她还没有要飞的耍愿望和决心。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善良若水的女人,作者对她却太残酷了。

  在书中,作者子是一位作家,在姚家居住的这一段日子在创作了一个车夫和瞎女人的故事。书中的“我”把他们安排成了悲剧人物,瞎女人跳水死了,那个车夫疯了。姚太太听完这故事后恳求“我”为什么不让那车夫和瞎女人得到幸福?书中的“我”答应了“为了你的缘故就让他们好好地活下去罢”。书里故事虽然满足了姚太太的这个善良的愿望。

  但却“我”要离开姚家的前两天,让姚家的小少爷游泳时淹死了。然而,就在这两天里,姚家夫妇还是在巨大的悲恸中安排了对“我”饯行和送别,而且还是那么诚恳。“我”就在这时离开了憩园,尽管小虎有很多的顽劣和恶习,但他的意外死亡对厚道待友的姚先生来说痛失爱子还是太不公平了。无论文章中多处露出“我”对姚先生的不满和明言相劝,但老姚却是永远地宽宏和没在意。()老姚在教育孩子有时有些无知的意思,但对待朋友上是一片坦诚,待若上宾,无可挑剔。也就是这样,作者这样的安排,让姚先生痛失引以为荣的儿子,而朋友却在这时像是一个毫不相干的人离开了一个毫不相干的环境,一幅曲终人散的画面。

  剧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一直让“我”牵挂的憩园原主人,杨家小孩。倔强、早熟却。在整个故事中,泪水涟涟却又心思缜密。因父亲的不争气败坏了家产,致使他们离开了这个园子。面对父亲的无能、败坏品质和一家人悲惨的遭遇,总以爱的心思、同情的心思去理解,不管父亲做的多么不对,多么对不起一家人,他只可怜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