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这本《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是他晚年创作的,本书论述了关于善与恶、义务、奉献、尊严、荣誉、良心、自由、责任心、公民的觉悟、爱情等方面的伦理学问题。可以作为家长及学生的一本很好的培养孩子的一本有指导和具体操作意义的教科书。
这本书,同苏霍姆林斯基的其他许多著作特点一样,是用独特的艺术政治形式、道德教诲的形式写成的。而本书教诲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针对孩子、少年和男女青年讲的道德教诲,其道德思想,包括在揭示某一道德范畴内容、概念、行为准则、个性、性格特征等等训导之中;第二部分是思考。他用一生的心血宣传自己的主张,倡导个性和谐发展,他既是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家又是这一理论的实践家。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这些思想与我国现代教育工作者倡导的生命化教育是一致的,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正是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的新的诠释。这里请让我把自己在书中写下的部分感受记录下来: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老师,要自己学会教育自己,让自己的生命丰满起来,所以教育理论应是每一个力求使生命焕发光彩的生命必读的文字。生命力、领导力、影响力、亲和力、学习力……都与对生命的理解相关,并且生命力是决定性因素。过分的关注自己的利益,会使人变得冷漠和敏感,丧失对同类命运的同情心。“凡是心中没有过去的人,那他的心中就不会有未来”。过去就是历史,不了解历史就不会有历史的眼光。“人的死不仅仅是生的过程的熄灭和终结,应当把它看作是一代传一代的生命不息。
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生是大写的一生,他在书中曾写道“人生下来并不是为了像无人问津的尘埃那样无影无踪地消失。人生下来是为了在自己身后留下痕迹——永久的痕迹。一个人首先要使自己留在人的心中。”这本书是自己做好自己的老师的好教材,是自己培养自己成为真正的人的好教材!
最近学校开展了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著作的读书活动,我也积极阅读了他的著作,特别是读完《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后会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有了新的认知。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有爱的教育才是丰满的真正的教育。”教师不光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人。如果我们的教育仅仅停留在讲课、听课、辅导、考试,从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培养,那么我想我们的教育是可怕的.、机械的,孩子们将成为冷冰冰的机器。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个性迥异的孩子,因此我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很重。我们每天要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恰恰就需要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这一理论。“爱的教育”要点点滴滴、时时刻刻融合在每一天与孩子的相处中去,教师要思考利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孩子学到这些道理。比如用孩子喜欢的故事、儿歌、动画等浅显易懂的方式让孩子理解、学会关爱他人。让他们明白关爱他人是现代社会中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真心的关心他人才能把自己融入到周围人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学会帮助他人,也就学会了关爱自己。虽然他们不会明白这些大道理,但是小小的他们还是会在与老师、同伴的交往中学会“有爱”。
读了这本书后我对怎样更好的处理孩子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回想以前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有的处理就不是很好,看到作者写的各种例子,真是觉得苏霍姆林斯基是个很伟大的人,他把“爱”时刻揉碎在教育中。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孩子都没有离开过“爱”这个字。我们班刘逸航同学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以前我总是批评他,但是效果并不理想,隔三差五还是不完成家庭作业。我想仅仅批评他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要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用满满的爱心和足够的耐心对其晓以利害,推心置腹的说明了不完成家庭作业、不认真学习的危害,而不是简单的训斥,这样他才能真正的感受到老师不是要批评他,而是真心想要帮助他,并表示对以往的问题不再追究。我相信,如果孩子真的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怀和爱护,他一定会有所改变,借此机会再全班表扬他,让全班同学向他学习,慢慢地他就会有进步了。苏霍姆林斯基给予我的教育启示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教育者很多的建议,每一条都启示着我怎样作为一位合格的教育者,并要将它们铭记在心。他说:育人先育心。要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份信任就像一朵朵娇嫩的花儿,需要用心呵护。我们做教育的人,不管他是个多么“没有希望”和“不可救药”的困难学生,只要你用心观察,他也总有点滴的优点值得你去赞赏。而老师就是把点滴的优点发掘出来并放大孩子们就会因此受到鼓舞、增强自信。关心儿童的健康,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用爱来关心孩子,他们就会像花儿一样美丽绽放。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是前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晚年所写,逝世后由其女儿修改补充而完成的一本著作。这本书的中心问题是着重阐述教育伦理学的对象和任务,并将伦理学范畴,关于善与恶、义务、奉献、尊严、荣誉、良心、自由、责任心、公民的觉悟、爱情、公共行为准则等有机纳入教育理论结构之中。
本书的内容专注于阐述培养真正的人的思想,我曾经也思考过同样一个问题,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人要在精神上丰富、思想上充满信念、有崇高道德、善于忠实地热爱国家、把智力上的丰富同热爱劳动及对世界的认识完美融为一体。作者也说,这是一种理想的追求,皆源于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对祖国的无比热爱。而对于现如今的社会来说,更吸引我的,是他对教养和善心的阐述。
我们学校门口贴有这样一句话“先生不能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这句话我每天进校门都会看到,这是陶行知说的,也正是我想说的。
打我上学那会儿,就响起了素质教育的口号。然而过去了这么多年,成绩依然是第一位,教育的现状似乎没有多大的改观。我想,如果可以,我宁愿把成绩放下,先和我的孩子谈谈做人的道理。比如,如何做一个有教养、又富有善心的好人。而这却着实比提高成绩要困难得多。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恶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他在善淡薄的地方生长出来,使一个人变坏,无需付出特殊的力量,但要使一个人成为好人,那可得要付出艰苦的劳动。恶是从道德无知,从缺乏道德修养等基础上开始的,所以才掉进道德无知的泥沼中去。那我想,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提高孩子的道德修养,不让他们掉进去或者说将他们从泥沼之中拉拽出来。而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这得付出艰苦的劳动。特别是现在,在网络的冲击下,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管理起来也越来越困难。这也给我这个新手班主任带来了诸多挑战。但我相信,凭着我对工作的热忱之心和今后不断的学习与思考,自己一定有能力把班上的孩子培养为真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