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芒果街上的小屋》是很久以前了,应该是在06年的夏天,在一个灿烂暖日照耀下的午后,在我家后面那条小巷路的拐角处的一角书屋里,在那个陈旧的蒙着灰尘的书架上,这本看上去崭新的书很温和的躺在那里,淡黄的封面荡漾着同这午后阳光一样的暖色。
它看上去很显眼,因为它很新,和其他摆放在那里书比起来显得格格不入。我很好奇地拿起它,“芒果街?”我嘀咕着,“那里会有一整条街的芒果吗?”这时候我听见了一串轻灵的笑声,我扭头看见一张明净泛着阳光的笑脸,这张笑脸我并不陌生,它的主人是我的一位可爱的邻居。
时隔多年,我竟然把她的名字忘掉了,记忆中只有她那张圆圆的白白净净的脸,大大的眼睛,薄薄的嘴唇。很多时候她都是一个人在发着呆,看上去傻乎乎的,不过当时我拿起那本书的时候她并不在发呆,她当时在看着我咯咯地笑,样子就像发现了一个比她更傻乎乎的人。
我不好意思地把书放回去,红着脸说:“我从没见过芒果……嗯,我说的是真实的芒果,假的芒果我画过好多了。”
她歪了歪脑袋,说:“我见过,我还吃过呢,可好吃了!”
“我当然知道可好吃了,我在美术课里画它的时候我就知道,长得这么漂亮的水果,一定是很好吃的!”我骄傲地说,“而且,我还猜得出它的味道,一定非常甜,嗯……还很香!”
她惊讶地望着我:“你怎么知道!”
“我当然知道!”我更加得意了。
“不过……你说的也不全对,芒果除了香甜,还有种别的味道……一种不太好的味道……”
“什么味道?”
“我也说不清楚,反正就是……就是一种让你的嘴巴感觉怪怪的……”
多年以后,我再想到这些片段,不禁哑然失笑,笑过之后又觉得怅然若失,仿佛心里也有了当年她描述的芒果的味道——现在的我当然知道那是种什么味道——除了香甜,还有涩。
第二天我借来了这本小书,我看了一遍,完全没有看懂,于是我拿给她看。一星期后她把书还给了我,她迷茫的眼神告诉我她也不懂,但是她说:“没全看明白,但肯定比你明白。”
我当然不信,我从小几乎是抱着书长大的,读书理解能力同龄人还没有超过我的,我说:“这本书肯定不是我们这个年龄的小孩子看的,你一定是不懂装懂。”
“我是不懂,但我也没装懂。”她嘟着嘴唇说,“这本书是写女孩子的,你们男生当然看不懂,我看自然是比你稍稍多懂一点点。”
两年前寒假回家,我又见到她,因为我已经忘了她的名字,所以不好意思主动称呼,但是她叫了我,我们坐在一家新开的西点店喝奶茶,我们都点了芒果奶茶,她笑着谈及了我们当时对芒果的那番谈话,我说:“小时候的事你都还记得啊。”
“当然记得。”她说,“难道你忘了?”
“我当然不会忘。只是你说起这些事情我很惊讶,因为我的那些长大的伙伴们,我跟他们说起童年的事的时候,他们仿佛全都忘记了,所以很多次尴尬之后,我已经不再向故人提起往事了。没想到你居然还记得那么清楚。”
她笑了,她说:“我处境跟你一样,每次跟别人说起往事的时候,他们都是一副很迷茫的表情,弄得我都不敢说了,不过我觉得你不会像那些人一样。”
“哈哈,”我轻松一笑,“我是不一样,不过也快一样了。”
她撇撇嘴,拿出一本书,她说:“这本《芒果街上的小屋》,我一直带在身边,你还记得你说你当初说我没看懂这本书吗?”
“记得。”
“当初我们没看懂,是因为这是一本讲童年回忆的的书,那时候我们只有童年,没有回忆。”
我笑了,笑得很伤感:“那又怎么样,现在我一样看不懂,因为现在我只有回忆,没有童年。”
童年对我来说就像童话,都是一些遥不可及的故事情节,尤其是度过那段青春期伤感期之后,整个人都会变得麻木很多。
她到现在似乎跟小时候没什么区别,一样是圆圆的脸,大眼睛,薄嘴唇,有时候还是一副发呆的样子。她长得很美,很可爱,我问她交了男朋友没有,她说没有,她说总感觉自己是另外一个世界的人,跟所有人都貌合神离。她说她其实有很多朋友,但似乎只跟现在的自己比较熟悉,所以她觉得孤独。
“跟过去的自己呢?”我问。
她捂着脸笑,不说话。
“芒果街上的小屋,这个名字一听就是个童话故事,虽然它包上了散文诗或者小说一样的外壳,虽然它讲的都是现实的故事现实的想法,但是它对我而言就是一部童话,没有连续性没有故事性蒙太奇一样的童话。”
“回忆过去就像是在编造童话,因为我觉得记忆中过去的我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我曾经做过那些事吗?我曾经遇见过那些人吗?”
“当一个开始回忆的时候就开始老了吧,老了吧……”
这些看似无病呻吟的调调我已不想再去过问,每本书的结尾都说“结束也是开始”、“离开是为了归来”,当我再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想起了那些感觉上已经不属于我的记忆。我想再遇见她,再听她提起童年的事情,我脸上恐怕也会呈现出那种陌生的表情。我很抱歉,不得不对过去说再见,就像对儿时的枕边童话说再见一样,这就是成长的代价。这些东西,丢掉了,就是丢掉了。
它是一本日记,短小精悍,像是写些琐碎生活,却又富含诗意。
它是一个童话,充满幻想,像是讲着梦幻故事,却又藏满忧伤。
它是一首小诗,清新隽永,像是绵绵细雨,却又蕴含着许多朦胧的期望。
21世纪的今天,生活节奏日益加快,我们总是不能静下心来,去看,去听,去读,去想。在切得零乱的时间碎片里,让我们留出一点时间,去芒果街看看一个女孩成长蜕变的经历。作者用很少的字,写出的,却是忧伤一地的飘零纸片。
就这么一路过去,看着街道两旁破旧的房子,让人始终无法联想到奢华、富贵、时尚这些词。而主人公埃斯佩朗莎却在这里过生活,看似一个普通的小女孩,浅近的视角里,却有着大大的梦想。她一直幻想着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不被别人左右的空间,让不安定的心有个归宿。她用纯净的双眸看着这个世界,用天真的想法勾勒未来的蓝图。终究,这一切都是虚构的,面对她的,只是一间低矮的房子,雨天漏水的屋顶,羞于示人的家。
撇开街道旁的房子,用诗意的情绪继续走在这条街道上。“她的气味也是粉红色的”,通感是街道上的点缀;“只是一所寂静如雪的房子,一个自己归去的空间,洁净如同诗笔未落的纸”,比喻落得满地诗意。那里的世界,似酸涩的柠檬被语言抹上了蜜,溢满了甜。“这些卑微的人,上帝很忙,没空照看他们,让他们在人间一再摔倒”,从中却透露出了主人公无限的坚强。“你永远不能拥有太多的天空。你可以在天空下睡去,醒来又沉醉。在你忧伤的时候,天空会给你安慰。可是忧伤太多,天空不够。蝴蝶也不够,花儿也不够。大多数美的东西都不够。于是,我们取我们所能取,好好地享用。”或许在某天仰望天空的时刻,会想起这句话,感怀忧伤。
继续前行,继续芒果街里的童话。这是一条孩童般的街,它的情绪底色是“等待”。在紧闭的房子里,等待大门打开,柔和的阳光照进来,照亮了屋子里的一切,包括灵魂。用孩子的眼光打量,透析,欣赏,接受这里。“一双妖娆的大人穿的鞋子,或是一个可以自由玩耍的公园,可以彼此全心拥有的小伙伴,一辆合骑的自行车,男孩无意的凝眸,一朵胖乎乎的云彩。这些零碎的光斑,悉心地照亮了她的童年。”街道上是明媚的,快乐的,美好的。没有现实的压抑感,却是满怀的轻松与愉悦。
“离开是为了回来,为了那些留在身后的人,为了那些无法出去的人。”女孩由抱怨到接受到最后选择离开去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自己的生活,蜕变成了一位成熟坚强的少女。女孩的离开只为回来的誓言,回头看看一路上留下的回忆,隐藏在这一切之后的,也是作者对拉美移民遭遇歧视的`温柔的抗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芒果街,我们是在路上,还是已经走到了尽头……
我不知道是该称它为一本日记还是应该说它是一本童话。《芒果街上的小屋》就是这么一本优美纯净的小书。它由几十个短篇组成,一个短篇讲述一个人、一件事、一个梦想、几朵云,几棵树、几种感觉,语言清澈如流水,点缀着零落的韵脚和新奇的譬喻,如一首首长歌短调,各自成韵,又彼此钩连,汇聚出一个清晰世界,各样杂沓人生。所有的讲述都归于一个叙述中心:居住在芝加哥拉美移民社区芒果街上的女孩埃斯佩朗莎(埃斯佩朗莎,是西班牙语里的希望)。生就对弱的同情心和对美的感觉力,她用清澈的眼打量周围的世界,用美丽稚嫩的语言讲述成长,讲述沧桑,讲述生命的美好与不易,讲述年轻的热望和梦想,梦想着有一所自己的房子,梦想着在写作中追寻自我,获得自由和帮助别人的能力。我不知道这样一本书是写给哪个年龄段的人的,小女孩的故事看起来琐琐碎碎、平淡无奇,却有一种奇妙的力量让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场所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象着那样一个遥远的地方,一个饱满的透明的女孩,一段细微的敏感的多彩时光。我喜欢这些小女孩的故事,这本书里的埃斯佩朗莎也是,宫崎骏电影中的小主角们也是,在她们的故事里,一种时光的印记在当中穿插出淡淡的水印,有一些片断像是在夏日午后吹起的微凉的风,翻动日记本中那些稚嫩的笔记。
这样一本细致的小日记,你翻动它的时候仿佛都能看见漆黑长发下埃斯佩朗莎明亮的大眼睛,像小野猫一样,带着清澈的倔强和牛奶一般稚嫩的气息,她告诉你她今天的小收获、小烦恼、小心事,她告诉你她多么想要一所属于她自己的大的房子,告诉你她和蕾妮的小冒险,告诉你很多很多似曾相识的故事。
这些故事让我想起跟儿时伙伴曾经一起嬉闹的光阴,在那棵古老的榕树下捡一种传说中的四叶草;在我们那些昏暗的破旧小屋子里,折很多的纸船玩很多的娃娃;跑很远的地方,吃一些稀奇古怪的小零食;和她们一起在河边晒太阳在、在田野里玩泥巴。每一个女孩都曾经是埃斯佩朗莎,每一个女孩身边都有埃斯佩朗莎。那个在你身边躲躲藏藏的埃斯佩朗莎,不知道什么时候躲进了你的心里,在那些河水宁静阳光细腻的日子里,她偶尔也会在出来晒晒头发晒晒脚丫。她不是小王子,也不是彼得潘,她自然而真实,触及到每一个人柔软的心,当你跟着她进入她的世界之后,你会发现,这样一本书,原来是自己遗忘的儿时的日记本。
《芒果街上的小屋》凭借着它那芒果色的封面俘获了我的心。书上只有三种颜色,黑色、白色和芒果色。插画上少女的清澈眼神,带着几分惶恐,几分坚强;黑猫睁着神秘的双眼,印花的窗帘与桌椅无处不在;长长的影子拖到画面之外,还有那芒果色里无处不在的孤单与疼痛,即使不读文字,也已是醉了。
买这本书的时候,恰逢作者桑德拉·希斯内罗丝为宣传新书来杭后不久,《都市快报》上详细介绍了她的作品。我记得当时有一句是这么说的:《芒果街上的小屋》是一本无论从哪里开始读都不突兀的书,无论你是读一章,还是几章,都会是一种享受。读《芒果街上的小屋》的感觉,就像品味一盒巧克力,单章的味道是甜美的,但手总是不自觉地翻了一页又一页,对下一颗巧克力充满了期待。而德拉·希斯内罗丝也从未令我失望,可以说,《芒果街上的小屋》处处是惊喜。
书中叙述者的名字是“埃斯佩朗莎”,是英语中的“希望”,西班牙语中的“哀伤、等待”。这个名字里带着“一种泥泞的色彩”的小女孩,带着我们走进芒果街,走进她青涩的岁月。
埃斯佩朗莎一家六口搬了好多次家,这次住在芝加哥拉美社区芒果街。爸爸手握彩票,妈妈讲睡前故事时总向孩子们说,有一天,他们会搬进一所像电视上一样的房子,尽管他们住的房子“窗户小得让你觉得它们像是在屏着呼吸”。
所以,当她在旧货店看到音乐盒,她“不知道为什么,不得不背过身去,装做不是那么在意那个盒子”,免得妹妹看到她有多傻,这种感觉,只要经历这段漫长的青春岁月的人,一定会有共鸣。我每每读到这里时,总感觉有一把大锤狠狠敲了我的大脑一下,我想到的是:天哪!那么复杂的情感,桑德拉有多天才,如此完美地使之跃然纸上。
虽然我不是很能理解在家吃午餐和在学校餐厅吃的区别,也许在餐厅吃午餐在小埃斯佩朗莎的心中有特殊的意义吧吧,但看到管事嬷嬷居然连这个权利也要对小埃斯佩朗莎审查再三,最后告诉她“只是今天”,小埃斯佩朗莎因此浪费了许多时间,只能边哭边吃油腻的面包和冷掉的米饭,想来每个读者都有一阵心酸感吧。
小埃斯佩朗莎在小表弟的洗礼晚会上局促不安,只因为她套了双旧凉鞋,“配身上的衣服显得好笨”,直到拿乔叔叔对她说:“你是这里最漂亮的姑娘。”埃斯佩朗莎才鼓起勇气走进舞池,最后甚至忘记了自己穿的只是很平常的鞋子。也许没有相同的经历,但那份小小的虚荣心与爱美心,全天下的女孩子总是相似的。
还有许许多多年少时光复杂的感情,在桑德拉如诗般的语句中娓娓道来,像在初阳中闪烁光芒的露珠,像是天空中的流云,像是教堂里染上了琉璃色彩唱诗班的歌声,细腻而自然。
埃斯佩朗莎和芒果街上的孩子和大人碰撞着,她用青涩的目光去触碰这些拉美移民的眼泪和欢笑,梦想和坚持,她渐渐地长大了。走过这座“不可以指给别人看”的房子,告别白人朋友凯茜的好多好多好多的猫,闲置了那辆三人合骑的自行车,路过住了一家波多黎名人的地下室,跳下那辆路易表兄偷来的黄色凯迪拉克,偷穿过不明来历的高跟鞋,吞下没有肉的米饭三明治,踢掉蹋跟的旧鞋,安慰过在黑暗里醒来的疲惫的爸爸,摘下大得像火星上的花儿一样的向日葵,扔掉印有玫瑰的亚麻地毡。看着四棵细瘦的树,埃斯佩朗莎说,有一天我会离开。埃斯佩朗莎怀揣着她的诗、书以及一个关于房子的梦想离开了芒果街,但她永远是芒果街的人。她不能忘记她知道的事情,不能忘记她是谁。《芒果街上的小屋》是一本最终目的为了探讨“恐外”氛围、族裔问题的作品,但我只对这段少女时代的最后光阴情有独钟。
也正是在这段时光里,芒果街不仅仅只是一条街了。
莫言的少年时光,是在高密度过的,那里有述说各种神鬼故事的说书人,槐树上红锈斑斑的铁钟,枣核大的荧火虫,数不尽的高粱玉米。这一切,滋养了少年的灵魂,他把这一切拼成了自己的文字王国,每一片庄稼、每一只虫豸,每一条河流,都被赋予了那片土地的气息。甚至连莫言自己,也朴实谦逊得像那片土地。
沈从文的少年时光,是在湘西度过的。那里有温柔的河流,清凉的山风,静谧的渡船,水边的竹楼上,又是哪家小姐的笑声惊起了一滩鸥鹭。他提笔写下了这淳朴自然的世外桃源,而他自己,也早已被湘西清澈的流水浸润成了一块古朴的玉石,谦谦公子,温润如玉。
萧红的少年时光,是在呼兰河畔度过的。那里有祖父的后花园,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报庙会,还有艰辛的冯歪嘴子一家,那跃然纸上的风土人情,总透着一阵北方的河流边特有的清冷意味。连《呼兰河传》也鲜见几个暖洋洋的故事,或者说萧红的一生,也一直一直被这寒风吹彻了。
北京之于老舍,绍兴之于鲁迅,波兰之于肖邦,约克纳帕塔法之于福克纳……少年时光不同于童年时光的无忧无虑,天真莽撞,也不同于青年时光的壮志酬情、朝气蓬勃。少年时光是青苹果,酸涩中暗含着一丝甜意。我们是懵懂的小兽,这个庞大的世界怪兽;我们开始渐渐了解大人的世界,可又试探着依然脱不去一身稚气;我们做着天马行空的幻想,却对现状有一种说不出的厌弃;我们犯着中二,但告诉自己那是最初的梦想;我们变得无比敏感,一点点风吹草动都令人疑神疑鬼。少年时光像巨大的、五光十色的万花筒,是眩目的。少年时光里的我们,如同天上的云彩,变幻无穷。每一束阳光、每一声鹤鸣,都会或深或浅地在未来的人生里打下烙印,埋好伏笔。
埃斯佩朗莎的少年时光,是在芒果街度过的。那里有四棵细瘦的树,“它们是唯一懂得我的,我是惟一懂得它们的。”埃斯佩朗莎如是说,“当我太悲伤太瘦弱无法坚持再坚持的时候,当我如此渺小却要对抗这么多砖块的时候,我就会看看树。”诚然,芒果街给埃斯佩朗莎更多的贫穷、等级观念、羞愧和一丢丢与朋友苦中作乐的幸福,但这四棵细瘦的树——芒果街唯一的必不可缺的四棵树——给予了这个女孩最终离开芒果街的勇气和信心。
上帝也许暂时忘记了芒果街,但幸好上帝没忘了给这个街区四棵树。所以在埃斯佩朗莎的少年时光,不仅仅有着每个少女都曾有的惶恐、期待、青涩,更充满了那四棵树带来的深刻思悟。
因为芒果街,她的少年时光沾惹了贫穷的痛苦;因为芒果街,这个蹦蹦跳跳的女孩离开了芒果街去拥抱新生活的喜悦。
少年时光激起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终究伴着梅子黄时雨永远地锁在芒果街上了。
一人一条芒果街。在我们的记忆里,总有那么几个像芒果街一样的地标,它们在我们的少年时光里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些地标像是一个个巨大的容器,沉默地矗立着,藏着我们那回不去的少年时光。
晏小山梦后才知楼台高锁,而我们,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芒果街人去楼空,乃至轰然倒下。几天前,我走过市心路,二号线的地铁站口已见雏形,记得几天前或是几个月之前,这里还一直在加紧建设,忽然间就造好了。这里曾经是一家电影院,是萧山较古老的电影院。我还记得一年级全校组织学生来这里欢庆六一儿童节,妈妈还特地带我去梳了漂亮的发型;三四年级来这里观看电影,帅帅的班长嘀咕着说他已经看过一遍了;五六年级的“班班有歌声”比赛也在这里举行,还记得当时唱了《大中国》和《二十年后再相见》,同学们还拍了不少照片。可是,二十年后怎么相见呢,连小学也已经和另一家小学合并了,如今成了一个临时停车场。曾经抓过蜗牛的花坛杂草丛生,玩过捉迷藏的角落布满了灰尘,再也不会有人在这里在圣诞节把教室装扮一新,再也不会有人在这里为了跳个长绳不辞辛劳团结一心。再也不会有了。终究是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埃斯佩朗莎离开了她的芒果街,从她拖着吱啦吱啦响的旅行箱的那一刻起,从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老长老长的那一刻起,从她向那四棵细瘦的树告别的那一刻起,她的芒果街就彻底消失了。即使等她拥有了“只是一所寂静如雪的房子,一个自己归去的空间,洁净如同练笔未落的纸”,再为了那些她留在身后的无法出去的人回来,芒果街早已消亡。我们的少年时光里的那些东西,自从我们从青芒果变成了熟芒果,就不复存在了。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无可奈何看花落去,只得在脑海里搜寻打捞那些久远的记忆。
一人一条芒果街。芒果街承载着我们的回忆。黑格尔言,回忆是实体的最高形式,那么,实体渐渐消失之际,回忆便渐渐开始了丰满。老旧电影院、我的小学以及更多人心中的那条芒果街,在时间的长河里,离我们越来越遥远。而这白衣苍狗的世事,也许正是要告诉我们,少年时光就这样离开了。但它们以另一种方式,活在我的身体里。承认或者不承认,美好、青涩的那段时光,总将开败。而我们唯一能做的,是怀揣着从那些房子、那些树上领悟的智慧和梦想,踏踏实实地走下去。把那些更高形式的回忆,放在脑海里,始终记住:你永远是芒果街的人,你不能忘记你知道的事情,你不能忘记你是谁。这些话,早已深深刻入我的骨血之中。
一人一条芒果街,在地图上,也在心田里。那里承载了少年时光的快乐和困窘、观察和思悟、幻想和伤痛。总有一日,芒果街会塌败,可我们心中的芒果街,将永远屹立不倒。
夜深忽梦少年事,芒果街头谁在笑。
《芒果街上的小屋》,作者是美国当代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斯,她是墨西哥移民的女儿,在书中,她的名字叫埃斯佩朗莎。书的封面很简洁,只用大片亮黄衬托出一个小女孩和一只蝴蝶白色的轮廓,
也许是这别出心裁的封面设计吸引了我,我小心翼翼地翻开这本书,第一页是这本书的题记—博尔赫斯的《雨》,清新灵动,正如编者所说,之所以要用这个作为题记,是因为博尔赫斯同时也擅长制造诗歌与小说的混血文字。伴着这短小精悍的诗歌,我缓步徜徉在芒果街上……
"我们先前不住芒果街。先前我们住鲁米斯的三楼,再先前,我们住吉勒……"开篇那近乎透明的语句直接把我们带进了科尔德罗们的生活。
此外,文章令人拍手称奇的想象力也是不得不提的,书中没有什么赘词,每个词句的出现,都是那么精准有力:"窗户小得让你觉得它在屏着呼吸"、"野草多得像眯眼睛的星星"……书中处处充满了这样诱人的比喻,的的确确是诗意盎然的童话王国。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像"芒果街"这样一个被我们留在身后的地方。它遥远但真实。在那里有我们的伙伴,房子,花草树木以及它特有的"规则"。正是这些以前我们想要急切地抛在身后的东西塑造了我们,我们之所以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与过去是密不可分的。这本书就透露出这中观点。而且作者还爱着那个"芒果街"。这些使我回顾过去,看到是什么成就了我。而且明白将来的路该怎样去走。
全文是用近似小孩子口气描述的,但所包含的内容却不是一个稚气的小孩子能承受的,手法相当含蓄,像一杯蒙上白布的灌满水的玻璃杯,感觉透明,又适宜。
有时作者会婉转表达对生命的依赖,在这里你可以知道一个小孩的瑕想,一个孩子对生活的态度,一个孩子的悲悯之心,她的认真,心思和感悟毫不吝惜的表现,在生活、社会及生命中,孩子的思想,大人往往是不会理解的,大人就是解释不了孩子的思想。
像其他美国小说一样,主人公独立、坚强、又是个充满矛盾的人,实际上她还是个孩子,生于墨西哥的"我",还没看透那里的亲切的黄棕色皮肤的人,吃够当地的土特产,就被父母带到了美洲,仓促地让"我"感到"一战"中犹太人的处境。接下来,顺理成章,"我"移民到了美国,陌生的空气,陌生的大陆还有似友非友的大流士,但似乎很笨,移民给"我"的也是矛盾,无论是卢佩婶婶变成已成为过去的黑白照片,尽管她在照片上看上去很漂亮。
"我离开是为了回来。为了那些我留在身后的人,为了那些无法出去的人。"读完这句话,不由得想起了泰戈尔的一句诗:我一次次飞走,是为了一次次飞回。想起我挥手告别的那个小山村,稻谷应该在慢慢变黄了,和芒果一样熟透了的金黄,从梯田上流下来,宛如飞瀑……
《芒果街上的小屋》就是这样一本"文字简洁"的书,她的文字是那样的纯粹,纯粹的向北京的春天。那是一种只能飘在几朵云朵,躺在几片湖泊,挂在几滴露珠的文字。
生活就是这样让人费解,它能让一群人找到语言,又让只一群人述失,不过它确妙极了,它试图让一个人处于边缘,但他身后就是空地,但他不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