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一次接触到杰克·韦尔奇的著作.这位被誉为“全球第一CEO”、“最受尊敬的CEO”、“美国当代最成功、最伟大的企业家”的杰克·韦尔奇,在卸任通用电气CEO后依然是全球关注的焦点。
《赢的答案》延续和深化了《赢》中开始的坦率对话,按照讨论主题划分为6个部分:全球竞争、领导力、管理的原则与实践、事业、私营企业、及输与赢。致力于解答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中最具代表性的74个难题这些难题涵盖商务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自主创业、家族企业经营、当前重大时事等话题,都是《赢》所未谈及的。
在我以往在工作中,我不太愿意谈论“输赢”,或者不愿意承认我很在意输赢。因为“输”了我会感觉不爽,难受,沮丧,“赢”了则要低调,以免说我招摇惹口舌伤和气;而当书中写到:“赢是伟大的,不仅仅是“好”,而是真正—“伟大的”。”的时候,突然觉得太棒了,心情大好,简直要拍掌欢呼。
我蛮喜欢杰克·韦尔奇的文风,闲话不说,直击要害,最简单的方式列出一二三,思路很清晰,特别是看赢或者赢的答案,通篇都是"要不咱们这么着吧,一二三","要不咱们那么那么着吧,一二三",满满的激情正能量,要知道人家在GE那几十年的底子扎实着呢,说什么都是底气十足。
从宏观角度洞悉全球竞争态势,揭示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崛起的原因,将自己多年身为企业高管的企业经营之道倾囊相授;向渴望事业成功的职场人士和踌躇满志的大学生出谋划策。
杰克·韦尔奇站在哲学的高度辩证探讨输与赢的命题,我一次次想起ALEX老师在红黑给我们的“教训”
这些论述通过74个细致入微的问答形式深入浅出的分析和精悍的文字表达于一体,引人入胜,发人深省。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就象在和一个智者交流。心中的心中的困惑,纠结与矛盾,都有好的思路指引或答案。
平心而论,2005年中信出版社与全球同步推出的《赢》真是一部商业成功指南的典范之作,题材全面、客观公正、诚实坦率,最重要的,它简洁而鲜明。如何才能赢的思维充斥在我生活中的大部分朋友、我所接触的大部分客户中。事实上,整个国家也是如此。关于如何改善并提升工作、生活、经济状况的讨论和争论随处可见,同时人们又极其渴望发起和参与到这样的'谈论中去。这种追求更进一步地成就或者改变尚不令人满意现状的情绪之普遍,足以让社会学者和政治家重新定义中国市场经济现阶段的社会和经济结构以及未来增长潜力。
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人们对商业管理类书籍的期望相当的高,并且惊人一致。正如杜鲁克在《管理实践》一书中所说的:“我们所知的所有伟大的商务营造商,从佛罗伦萨文艺复兴的美第奇家族,到十七世纪末英格兰银行奠基人,再到今天IBM的托马斯·沃森,都曾有一个明确的事业理论来指导他们的商业行为和决策。”大部分希望在生活、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要么毫无耐性从传奇人物看似琐碎絮叨的自传中揣摩成功的真正逻辑,要么根本没有信心从管理学家令人昏昏欲睡的大部头著作中归纳管理的经典理论,人们总是寄希望于快速掌握大人物的成功之道。所以《赢》一书轻而易举地在那些热衷于时尚管理思潮和快速解决方案的管理著作中脱颖而出。
《赢的答案》仍然延续了《赢》轻松明快的叙述和谦逊平和的语气;只是《赢的答案》将如何赢的疑问和分析更直截了当地展现了出来。好在韦尔奇是一个成熟幽默、洞察人情的有趣家伙,他了解你思考问题的尺度和方式,不管他给予你的答案是肯定还是否定,都是坚定和友善的。在这一点上,他更像一个分享心得、人生经验的魅力老先生,而不是管理着一个价值4000亿元企业的冰冷老头。所以这场200页的对话一点也不冗长乏味。
与《赢》一样,《赢的答案》同样包含几个关键部分:关于全球竞争,描绘了他所认识的积极进取的新世界;在领导力部分,分享了如何当一个好上司的心得;在管理的原则和实践部分,韦尔奇则告诉我们怎样带领企业走向成功的经验和例子;而在事业主题上,他态度鲜明地支持对生活、自由以及对事业有成的渴望,并给予大家很多友善和建设性的意见;关于私营企业的一些问题,他和一些提问者探讨了为家族企业工作的得失;最后,在输与赢的话题上,他直言不讳并且公正有力地亮出他的旗帜:企业是向善的,企业是社会的强大引擎,是世界繁荣的基础。可以说,《赢》是商业和生活的普遍指导原则;而《赢的答案》是针对商业和生活决策困境的典型答案。
《赢的答案》回答了读者提出的74个问题。韦尔奇挑选那些问题的眼光确实高超,问题中涵盖了新老市场、大中小规模、成熟程度不同的企业、地区中发生的问题,比如欧洲有些较为保守的企业思考是否停止外包,而一些更成熟市场的企业则为进入中国或者其它地区市场犹豫不决;非洲大多数年轻人热衷于自己的创业问题,而那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则普遍关注那些消除陈旧思维和官僚作风带来弊病的问题。因而,不管作者提供的答案是否中听,这些问题只要一抛出来,就能吸引大批读者。当然,这些解答不能解决读者的所有疑惑,经典管理论丛也不能。
事实上,作为一个管理咨询的从业人士,书中所有的74个问题都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我在参与公司高级合伙人与客户高管层的项目商谈中,不止一次发现,随着双方信任的推进,他们并不仅仅围绕着我视为商业核心的战略性话题,而是在更广泛的问题上进行探讨。比如如何提升产品在新市场的占有率,或者如何驱动现有团队更积极地实现营销目标,还包括诸如如何招聘人才、何时是融资最佳时机,甚至如何处理一个公司违反商业道德但业绩不错的老员工等等。这促使我真正认识一个领导者或者管理者,需要多元化的能力,特别是在国内现阶段的商业环境中。
中国的企业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丰富他的见识和能力,或者更准确点说,企业中大部分的问题已经无法被市场自然增长、企业规模扩大所掩盖。此外,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就有着一大批踌躇满志、跃跃欲试、时刻准备一展抱负的年轻人,有一大批渴望更高平台和追求最佳创业机会的职业经理人,有一大批思维活跃行动敏捷的私营企业主,所有这些人和所在的组织都需要为他们与日俱增的疑惑找到答案。
当然,对读者来说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感同身受,但是韦尔奇式的管理思想和原则贯穿始末。不管读者所在企业的规模大小、行业迥异,韦尔奇不遗余力地为我们构建这样一个组织,从它的CEO到职能总裁到部门经理再到任何一个员工,都了解和遵照这一准则和评估体系,态度鲜明和激情充沛地贯彻执行,并且不达目的不罢休。我们可以清晰感受到一个拥有共同价值观、坦诚沟通和绩效文化的成功企业折射出来的强大竞争力。
还有,那些希望通过本书来解决领导和管理一个企业的所有商业困境的读者可能会失望。因为了解公司的目标和准则是一回事,真正把它落实贯彻到位,领导一个公司或者业务部门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又是另一回事。得到了答案永远不等于赢得了梦想。如果没有追求进步、渴望成功和卓越的勇气,没有对管理思想和原则的始终如一的坚持,答案仅仅是答案,和所有商学院课程、管理著作、管理论坛的严肃或不那么严肃的谈经论道一样,毫无意义。韦尔奇是那种拥有着敢于变革、毫不妥协、身体力行、不厌其烦的一切坚硬品质的家伙,我相信这一切来自于一个真正企业家的巨大勇气。你首先要诚实地审视一下自己,我是否拥有了这种来自内心的勇气,如果是,就按照韦尔奇所说的,“照我说的去做,但不要学我”。如果不是,韦尔奇早就告诉我们了另一个答案,“GE永远不会在一个没有绩效文化的企业里推行差别化管理制度”。
总之这虽然不是一本伟大的书,但的确值得一读。我会把它推荐给有企业家精神的年轻人,但不是对先进管理技术顶礼膜拜的管理者。
《赢的答案》是《赢》的续集,很多内容是重复的,因为很多是韦尔奇一直强调的价值观。而且,比起《赢》来,《赢的答案》有更多的心灵鸡汤的成分。
和上篇对《赢》的书评一样,分成两类来说下我的阅读感受。
一、关于企业的竞争
1.进入中国的危与机。关键在于如何利用中国巨大的规模优势,包括市场、采购等,来提升自己的生产效率和优势,最终提高竞争力。
2.欧洲的兴与衰。过去35年里面,美国经济新创造的就业机会是5700万,而欧洲35年里面总计是400万个(且很多是来自政府部门),欧洲的问题,尤其是法国、意大利和德国,在于陷入了一成不变的泥潭,缺乏创新的精神,政府追求的高福利反而降低了人们的活力。
3.战略和变革实施。一定要重复,要重复沟通,重要的事情说N遍,并且用数据说理。比如韦尔奇的自传里曾经提到,GE的“数一数二”战略已经被韦尔奇说得自己都觉得恶心了。而恰巧前几日参加婚礼,遇到一位做江小白销售的经理,江小白在为京东等企业做的年会用酒上,就直接把年度目标写在酒瓶上,喝酒时把目标干下去。参考江小白的营销手段,如果企业能把战略或目标,融入酒瓶,或者甚至是公司的餐巾纸上,可以做很好的宣贯,当然,前提是这个战略必须要清晰、明确和简单易懂。
4.如何激励员工:1)钱钱钱 2)感觉:比如工作内容拓展、培训、表扬、庆祝。
5.如何判断公司的稳健性:员工敬业度、顾客满意度和现金流。
6.关于竞争对手:商场不是竞技场,非得你死我活。竞争对手的存在,反而是好事。最理想的状态便是与高水平的对收同台竞技,并且努力去赢。有一句古话,即使别人的蜡烛灭了,你的蜡烛也不会更加明亮,而只能让整个房间的光线更加暗淡。
二、个人职场
1.个人努力要超过领导的预期,提交的东西能够具有建设性,拓展上司的思路,让上司震惊,对你新生敬畏,推动公司的发展。同时,也需要把自己对成功的渴望偿债心里。
2.对公司或上级的不满:应该“让自己的失落更具有建设性”。坦诚交流,不要让困惑变成愤恨,也不能用灰色眼镜来看企业,而应该将精力花在提出建设性的好点子上。在自己上两份工作中,其实内心的想法中,对上级和公司有各种的不满,最终不得不离开,但现在后悔并非是离开了,而是离开前没有积极地努力,没有和上司好好沟通,也没有更多的想一想自己能够提出什么建设性的好点子,反而觉得自己是怀才不遇,很多时候没能看到上司和同事的闪光点,但同时心里面又有点小小的自卑。可能在HH,而正是因为我的消极状态,导致上司发现了我内心的不满,因为我害怕暴露自己的情绪弱点,所以也没有和上司沟通,最后疏远了,而我反而简单的把责任推卸为新欢和旧爱的原因。木已成舟,以此为鉴,不要再做怨妇。
3.如何建立自信:小胜累计法。制定现实的目标并实现,实现之后再指定稍高的目标。
4.创业的条件:1)超级创意(Big Aha) ;2)承受失败、风险;3)能够吸引到优秀的人一起追逐梦想(讲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