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十五篇)

黄飞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

  翻开郑杰写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91页的一段文字跃入眼帘。这一段文字的中心词——负责,正是我们教师值得崇尚的资本,正是我们教师一不小心会丢失的幸福。

  “所谓‘负责’就是每一名教师都为自己的工作岗位负责,每一位学生都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一所负责任的学校一定是由负责任的师生来贡献的,一所向全社会作出提供优质教育服务承诺的学校,也一定是负责任的学校。”

  读书是教师的责任,阅读是教师的幸福

  一直以来称教师为“读书人”。郑杰提的第32个建议:学校里首先要“构造一个求真的知识世界”,他倡导阅读,每位教职工都要有学习计划,每天要阅读一小时以上。

  他的一句话引人深思:“我们牢牢地坚守学校读书净土,因为书中自有浓缩的文化。”我们确实无法想象,教师不读书了,怎么面对学生,怎么面对自己,怎么有幸福可言,没有读书就没有教育。不做掏空的教师就必须去读书,读书是教师的责任,教师只有在读书中,才会享受到阅读的幸福,才会享受到和孩子一起学习的快乐。

  朱永新说:“读书意味着智慧。”郑杰也认为:“师生共同学习,更是一种教学方法。”有智慧才有幸福可言,有方法才有幸福可说。

  当一个教师大谈自己没有幸福感时请扪心自问,你有没有静下心来读些书?你有没有担当起读书的责任?

  奉献是教师的责任,尊严是教师的幸福

  罗曼罗兰说过:“爱因斯坦成为伟大,而不显得伟大。”教师虽然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在日常生活中却是默默的、无声的,甚至是痛苦的。大凡名师,都是道德之师、育人之师。

  苏格拉底告诫我们:认识你自己!教师,也要认识自己。郑杰的第76条建议:捧着良心教书。我们教师就是捧着良心教书的人。“看在学生的分上”,看在自己的称号上,我们要舍得拿时间、精力去奉献,不为社会的浮躁而浮躁,不为别人的聒噪而聒噪。郑杰的第23条建议:教师要静气。要我们少点俗气,不要躁气,摒弃匠气。

  “教师要的是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讨论;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更好地超越自己;静气就是要静得下来细细地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品尝其中的乐趣,品味其中的意义。”

  静心做好这些小事,就是教师的奉献。奉献是教师的责任,它不追求及时、现在的幸福。

  奉献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是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最终受益的是你自己,因为你得到了教师的尊严,得到了获得尊严的幸福。

  请扪心自问:今天,我走进课堂带了良心吗?

  感动是教师的责任,感恩是教师的幸福

  教育是不断感动的过程。读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处处写到感动。他提出“为每个孩子创造美好未来”,需要你用行动去感动学生;他建议“保存天真”,让教师儿童化,儿童特会感动;他认为“教师要敬畏生命”,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生命体,有血有肉有灵魂,有智慧有个性有灵气,难道你每天与这些活脱脱的生命在一起,不会感动吗?……

  第88条建议:爱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这一章节中,注入了“感动”的四种品质:一是热情,二是真诚,三是善良,四是宽容。

  一个热情的人、真诚的人、善良的人、宽容的人,一个会感动的教师,一定是受欢迎的教师,学生就会用语言、行动回报你,学生就会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样,你与学生的心贴得很紧很紧。你会遇到感恩的目光,你会碰到感恩的手势,你会听到感恩的语言,你会享受到感恩的心,你会体验感恩的幸福。

  我也时常扪心自问:我会感动吗?

  写作是教师的责任,记录是教师的幸福

  我每天都有写教育日记的习惯,因为我觉得“写作”是教师应该做的。当然,这里的“写作”并不是写什么文学作品,而是动动笔头,写写学生故事、教学心得、教育案例,或者给学生、家长写写信,也可以记一点自己的想法,这叫做“不动笔墨不教书”。

  郑杰的这本书就是自己“写”出来的。他的第97条建议:为自己的未来投资。第一是投在学习上,第二是投在增加个人经历上。“增加个人经历”最好的办法就是写作,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的一言一行,记录学生的思想、行为的点滴变化,记录自己透过现象的理性思考。

  郑杰第17条建议: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其中一段话让人回味:“我们的思想,有时非常精彩,却被学术表达淹没或漠视,逐渐使教师丧失表达思想的欲望和能力。而本来,具有丰富教育经验的教师,处于时代变革中,处于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中,应该闪耀思想的灵光,但这一切可能性,却因教师普遍‘失语’而变为事实的不可能。”其实一旦你找到了自己的方式,你的文思会如泉涌。写作使你畅快,记录让你确切地为自己活着、工作着、快乐着、幸福着。

  老师,请扪心自问:学生鲜活的语言和纯真的行为,你记录了吗?

  最后,我引用、改动郑杰的一段话作结束语:“每堂课不仅带着智力、体力去,还要带着心去,尽力忘我忘了功和利,更要带着责任去,你的心就会那么真切地坦荡在孩子的面前,去了尘埃的一颗心啊,是那么富有魅力,是那么充满幸福。”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

  曾以为读书越多,所知的就越多。然而现在发觉读的书越多,所发现的未知就越多,越对这个世界的人和事充满虔诚的敬畏。这世上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这世上也多的是比你透彻还比你谦卑的人。

  读这本书之前,知道这是半个世纪前的书,以为会读到些陈旧的教育观念,抱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心翻开这本书,结果非但不陈旧,反而非常超前,居然很贴合最近几年的新课改理念。原来现在工作生活中的迷茫在半世纪以前就已经有人想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作为后生晚辈实在是太过自傲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不是为了应付眀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粟。教师的知识超岀教科书的范围越远,他的话的含义就越深刻,学生从他的讲述的字里行间学到的东西就越多。”

  读到这里突然就坦然了,迷茫和彷徨都来自于对自己无知的恐慌。静水流深,把自己变成深不见底的湖水才能让湖面平静不起波澜。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3

  近期,读了《给教师的101条建议》一书(美.安奈特.L.布鲁肖 著),书中作者提出了很多观点,读后感触颇深,收获也颇多。教师是一份神圣的职业,肩负着光荣的使命,传道授业解惑,育人育才,桃李满天下,作为教师这是一种自豪。如何实现这些目标,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给教师的101条建议》中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结合个人的工作实际,现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书中建议中有这么一条建议:“要明白教学工作的艰难”。毋庸置疑教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之一,也最有回报的职业之一,所以,对于我们教师要做好这份职业,首先要明白我们工作的重要性,要明白我们的价值所在,只有明白这些,我们才知道我们所从事事业的伟大,才会更好的付出,才能一心一意的对待我们的工作,对待我们的这份事业。在明白教师这份职业的光荣和价值时,我们还要清晰的人生到我们教学工作的艰难,育人育才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同时也是漫长的过程,它需要我们辛勤的耕耘和付出,需要我们用心去努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艺,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做人。

  书中建议1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对于教师这份工作而言,良好的开端十分重要,作为教师,在日常的学生管理、行政事务和授课过程中,开端的重要性十分明显,我们常常会受到心情的影响,这种心情往往会影响我们很长时间,尤其是在开学的第一天,第一天的状态常常会决定着我们的这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当每学期的第一天时,我们教师若能够“停一停,缓一缓”,给自己一些时间,调整心态,保持愉悦的心情,那么我们这学期的工作往往会事半功倍,同时,我们也能够将这种快乐的情绪传递给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学生同样能够得到感受,并能够深深的影响着学生,让学生也能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书中的另一条建议,精心备课,精心准备,井井有条。这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是决定我们教学质量成败的重要细节。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个人常常会想,如果我是学生,我希望我的老师是怎么样的一个老师,老师上课应该如何如何?答案不言而喻,肯定是和蔼可亲,生动幽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实现这一点,精心备课,精心准备,井井有条是细节基础,决定着成败关键。我教授的是非高考学科,在平时的上课实践中,我深有体会备课的重要性,一堂生动有趣,学生参与度,热情激情都很高的一节课,必然是事先通过认真准备,拥有大量的案例,虽然上课时,常常只能讲解一两个案例,但必然件件都是经典案例,这样才能活跃课程氛围,与此同时,精心备课,井井有条,除去能够赢得了课堂外,更重要的是会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尊敬,因此,对于我们,必须要把精心备课,精心准备作为我们对待自己的要求之一,认真对待每节课,只有这样教育教学才会有高质量。

  书中的建议还有很多很多,每条建议都值得我们深深的思考。作为教师,我想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必须要努力的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育观对于教师而言是教师工作的指引,拥有正确的教育观,会让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也会让我们的学生受益,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我想就是要以育人育才为目标,让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知识,更能够在健康成人,懂得做人的道理。

  二是要正确的方法。方法对于干好任何一件事情都非常重要,它不仅决定着能否节约时间、人力等,更重要的是它将直接影响到事业的成败,左右事情发展的走向;所以我们要寻找正确的方法,学会正确的方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也是这样,方法很重要,好的教育教学方法,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生高兴、家长高兴,作为教师自己也很乐意;相反,教育教学方法不正确,纵使我们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会不佳,我们教育教学还会感觉到很累。

  三是态度很重要。教育教学是一项严肃的事情,这种严肃性决定着作为教师在对待教育教学每个环节的过程中,都必须要认真仔细,态度端正,要怀着一颗负责的心去对待我们的每一位学生,对待我们的每一节课,无论我们教授的高考学科,还是非高考学科,都是一样。

  四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事教师这个行业,必须要严格要求自我,古语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师不仅要拥有渊博的知识学识,还需要品德端正,品质高尚,在日常的过程中,更要格外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要发挥出模范表率的作用,真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学生,去影响学学生,让学生不仅能感受到每位教师身上所散发出来的魅力,更能够去传承和践行教师身上的那些优秀的品质,成长为一名合格优秀的人。

  教师是天下最可爱的人之一,也是天下最伟大人之一,她们用自己的知识、用自己的品质言行,熏陶影响着学生,辛勤教育着学生,因此,作为教师的我,深感自豪和荣幸,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格外珍惜这份事业,更加热爱这份岗位,努力提升自我的专业知识,加强自我修炼,学会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用辛勤和汗水为社会培育出更多合格的人才!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4

  读一本好书,犹如品尝一杯美酒,让人回味无穷;犹如品尝一杯清茶,让人心旷神怡。《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便是这样一本好书。书中郑杰校长在代序中谦逊地写道:“不妨一读此书,这是一本无害的书”。书中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真诚坦白地提出了100条给教师的新建议,让人觉得酣畅淋漓、神定气升。譬如他提出教师对美好的事物应保持敏锐,懂得享受生活,学会赞美和倾听,不应该培养乖孩子,没有权力改造一切自然本性,要合理合法地惩戒学生等等。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书中有几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 “人类的伟大还在于人创造了第二自然,供人享用音乐、艺术、文学等等,对自然物进行吸纳、再造、改造、提炼、概括、渲染、提升、强化之后,人从人造的景观中获得更高层次的快乐……其实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人类本能,人的感官是天生的美好事物的捕捉器,享有一切美好事物是人的天性。”

  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性,很多时候自己迷失在无端和无穷的忙碌之中,从来不问自己:我是谁,我该怎么活着?过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的日子,以至于在班队课中当学生们和着电脑的旋律高唱《菊花台》的时候,只有我在一旁发愣,学生人人会哼会唱,而我这个老师竟连听都没听说过,无异于当头棒喝!当学生们在美妙的音乐中尽情享受的时候,正是我心沉谷底的悲哀时刻:原来我只会埋头耕地,却不会抬头欣赏风景;我只会似驴拉磨,却不会让自己停留片刻思考未来。

  感谢孩子,一曲《菊花台》唤醒我这个沉睡多年的梦中人,同时为孩子们感到欣慰,依然天然地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高度的敏锐。

  记得小时侯常常唱一首歌:“幸福在哪里?朋友哇告诉你,它不在月光下,也不在温室里;幸福在哪里?朋友哇告诉你,它在你的理想中,它在你的汗水里……”哼着幸福歌,却不知幸福是什么?每个人对它的诠释也都是不一样的。书中作者认为幸福分三层:第一层楼是物质生活有保障,第二层是艺术生活,第三层则是独立思想。而这三层分别代表三种教师类型:第一类将教师工作仅仅当作应付的工作,不得已混口饭吃,这类教师不大可能有很大的长进,他们活着未必真正幸福;第二类教师以教师工作为乐趣,他们觉得教书就是艺术,这类教师会把课尽量上得生动些、新颖些,他们和孩子有着影子般的感情,因为爱而无比幸福;第三类教师将教育工作当作思想的起点,在一生的教育活动中,不断探索,不停地追问自己,非常理性而充满智慧地安排自己的工作,经常会有一些心得,经常会求教于书本和理论,若干年后他们会成为专家,教书对他们而言简直就是对生命的一次次体验,他们会很幸福和满足。

  对照这幸福的三层楼,我这位教师现在位于幸福的第几层呢?恐怕是一层半吧,因为我还没有把教师工作当作一种乐趣,苦多乐少。要更上一层楼,还得把教书看成是艺术,尽心尽职,在对孩子的关心爱护中充盈自己,让自己充实而快乐。在教学中不断反思,自我发现,学习书本和理论,结合教学实践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人文底蕴,将教学活动和人生思索融为一体。这样我才能登上所谓幸福的二层楼。

  确实,幸福正如歌唱的那样:它在你的理想中,它在你的汗水里。

  现在的教师确实是难当了,个个都是独生子女,家中的掌上明珠,尤其是一些被家长宠爱过度的学生,教师变得一点办法都没有了,越来越感觉到“黔驴技穷”了:严厉批评他吧,怕上了“精神摧残”榜;若是气急动了手,那绝对是体罚级别,到头来是自己吃不了兜着走。于是就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苟且偷生”。可是长此以往,“害群之马”愈加增多,极大伤害了无辜的大部分好学生。这是现在困扰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心头之痛。怎么办?如何既有效地控制学生的不良行为,又保护教师自己呢?

  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第53条中,郑校长就深刻地分析了这个问题的原因,细致地阐述了惩戒与惩罚、体罚、管束的不同之处,指出了教师的惩戒权需要受限制,对学生的越轨行为进行裁量,选择恰当的惩戒方式,从而有效地控制学生的不良行为,履行好教师的职责。郑校长指出:惩戒学生的前提是为了教育学生,实施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合理公正,并符合相关的程序。在满足这四个条件后,再裁量选择恰当的惩戒方式:言语责备、隔离措施、剥夺某种特权、没收、留校、警告、记入学生档案的处分、停学等。

  是的,作为教师不能放弃自己的教育责任,对学生不作为是不可取的。积极的态度应该是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有效地惩戒学生。此条建议既有效地控制学生的不良行为,又保护教师自己,让人豁然开朗。

  总之,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里面的很多章节让我沉浸其中。如做《一名称职的服务者》,就是说教师要摆正为学生服务的位置,应该以平等的人格对待学生。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要有好的心态。又如《谁是学校的主人》中提出,真正的主人应该是我们学校的每一个成员,只有你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校的一切,那么你就是学校的主人。还有很多内容如《把困难当作机会》、《不要培养乖孩子》等等,让人回味,令人思索。

  最后,我想说,这不仅是一本无害的书,而且是一本对我们许多教师有益的书。当我们听惯了各种讲台上、主席台上滔滔不绝的说教之后,在难得的清闲之中,郑校长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犹如清风,帮我们驱散心头的阴云;犹如细雨,帮我们洗却心灵的污垢。

  请你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吧,它将点亮我们的生命之灯,在不经意间给人以许多心灵的萌动。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5

  读了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使我收益匪浅,他把教育教学中大部分出现的情况和问题都一一指出,针对他文章的建议,结合自己这几年的教学情况,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他在第84条建议《我们的“家长学校”》中写道:家庭要有高度的教育学素养,这是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方面,现实生活所提出的又一重要问题。教育的完善,它的社会性的深化,并不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削弱,而是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加强。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家庭和学校不仅要行动一致,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在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如果没有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地反映出来,而学校的复杂的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父母亲在儿童面前是怎样的人,取决于儿童从父母亲的榜样中怎样认识人与人的关系和社会环境。

  家庭教育在整个人生的教育阶段是最为重要和基础的,它就是一幢楼房的地基,地基的深度决定楼房的高度。当前的家庭教育,可以说是参差不齐。在我从教这几年中,自己也带过了一些学生,其中绝大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都是不错的,但也有个别学生是让老师头痛的。在我所接触到的学生和所了解到的家庭教育情况,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

  ①一种是对孩子的期望值非常高,各方面都要求严格,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要通过孩子去实现,一定要遵照家长的意愿,儿童如果做得不好,达不到家长的标准,就会受到训斥和责备。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儿童,要么处处唯命是从,做事没有主见,在大众场合不敢表现自我;要么会有强烈的逆反心理,你叫他朝东,他偏要朝西,处处与人作对。在我刚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班级里就出现了这样一位学生,他经常违反学校的纪律,老师找他谈话,其收效甚微,哪位老师如果对他的错误行为进行批评,他就有表现出很强的抵触情绪,经常和老师顶撞,师生关系僵化;在家里根本不听父母亲的教诲,有一次甚至和他父亲打起架来。通过后来了解到的情况,该学生在小时侯比较调皮,父母亲经常批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种局面;

  ②一种是对儿童放任自由,不管不问,儿童提出的要求都尽量满足,即使儿童出现了问题,也不重视。等到孩子大了,想管理也来不及了。我带的上一届学生中,有一位学生在班级里的各方面的表现都可以,就是说话和行动缺少些阳刚之气,以及早晨经常迟到。我找其谈话,一问才知道他早晨起来也很早,但就是动作太慢引起的。他都能向我保证以后不再迟到,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的老毛病又犯了。与他的母亲联系后知道了他的一些情况:他的父母亲常年都在外面做事情,从小到大很多时间都在他的爷爷奶奶身边,家里人都宠爱他,对他的小毛病都视而不见,行动慢可能就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尤其是父母亲对他百依百顺,作为对孩子的一种补偿。等到上初中时发现孩子身上的一些缺点要求其改正时,已经为时已晚。他上高中时他的母亲就过来陪读,他还嫌他母亲烧得饭菜不好吃,经常与他母亲吵架;

  ③一种是对儿童进行引导教育,注重孩子的习惯养成,对于好的行为加以表扬;对孩子出现的错误行为,不是用训斥等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而是耐心地告诉他为什么不能做。这样的儿童知书答理,能适应各种场合,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很强的自信心。这样的学生在生活中不占多数。现在学校和家长的联系主要是一学期的家长会以及刚刚开通的短信平台。通过这样的方式,对一些好的学生而言是可以的,对于问题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他们正是利用了学校和家长之间的空隙,作一些违反纪律的事情。例如现在学生的带手机问题,学生对家长和老师说平时和家里联系,但实际上,大部分学生都是和同学聊天,有的则是在谈恋爱。他们有些则在课堂上发送短信。老师把收上来的手机或小灵通还给家长后,不久又回到学生手里。而这些有问题的学生的家长,有些是工作太忙,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有的是管不住孩子,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学校会教好的,这完全是一种推卸责任的做法,加重了学校和教师的负担。苏霍姆林斯基所在的帕夫雷什中学的“家长学校”的做法值得借鉴和思考,他们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与家长进行相应阶段学生心理特征方面的谈话,让家长知道现在与学校要共同作好哪些方面的工作。一些西方国家对于在学校犯错的学生,明确规定必须到自己所在的.社区进行义务劳动。

  “没有家长学校,我们就不会设想会有完满的家庭—学校教育”。我认为我们的“家长学校”势在必行,因为现在每个家庭基本上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但在教育子女上需要做哪些事情,有些父母可能不太清楚。通过家长学校使父母知道儿童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对于出现的问题如何有效地化解,不会引起分歧和隔阂。让每一个孩子在快乐地成长,身心都健康,做一个自信、积极乐观的人。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6

  对于语文教学的重点感觉自己总是把握不好,本周读了《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有很深的感触。最主要的还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再注重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第三条建议中就告诉我们教学的重点“要教会儿童学习。”“应当首先教会儿童熟练地读和写。”这是语文学习最根本的任务,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我们班的学生学习习惯就非常的不好,让我很伤脑筋。为了能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学两个星期里,新课我进行的特别慢,注重他们学习习惯的培养。例如,督促他们每天做好预习,及时复习。上课时认真听讲,尤其是学会倾听和举手发言。教他们上课做好课堂笔记。作业也是重点从规范写字开始训练,每天让他们坚持练字打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明显好转。现在语文上课的积极主动性大大加强。

  从现状来看,学生学习习惯有待加强,大多数的学生还只是被动的接受。尤其不会主动的思考。“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今后我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真正把学生领进语文学习之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7

  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我从中受益匪浅,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但是知识上的给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学生,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

  首先,我要树立一个信念——天下没有笨的学生,学生的心灵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学生,不管这个学生是谁,不管这个学生成绩如何,不管这个学生长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爱他们。为什么呢?当我自己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我深知这种爱的力量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总是不愿意自己被老师忽视、遗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己,证明给大家看,我是多么的优秀。其实这种需要是每个学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为老师,是不能忽视这一点的。

  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工作,爱我的教学,如何去爱,这还是一个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学习的一个问题。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常常会有讨厌上课的经历,这往往是因为我讨厌老师。为什么会讨厌呢?——上课枯燥呆板,布置大量作业、知识含量低、知识范围窄、知识老化、不懂装懂、架子大、单纯的知识灌输、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等,往往是这一类老师的共同特征。现代的老师,显然不能这样下去,作为受过现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师,我要有现代的教学。首先,我要学会研究教学——怎样让自己在课堂四十分钟内最有效的发挥——我的学生能有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还要有学习的热情、有主动学习的渴望、有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有提升内心世界的愿望。

  课堂的四十五钟之前,我应该怎样做呢?以下这些问题——“这节课我要教给学生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难教的是什么?学生最易接受的是什么?最难接受的是什么?”“我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求知的渴望?”“我的数学设计是否合理、完善,还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案呢?其他老师又是怎样设计的呢?哪一点是值得借鉴的呢?别人的为什么好呢?好在哪里?”“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渗透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有一个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发生突发事件,我有什么应变措施呢?”我都应该认有效地真对待,作好充分的思考与准备,显然这一步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努力,但是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关系到我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作好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的四十分钟之间,是我开始展示自己才识的时候了。所以我首先要在精神面貌上作好文章。当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给自己带来信心,也可以鼓舞士气。当我开始进入角色时,依据教学设计进行讲学,那是必须的,但我不能死抱设计而不知灵活应变。我还要仔细的观察我的学生,从他们的眼神、表情、声音和动作,来判断自己的讲课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快速评价这是否与预期效果吻合。经过大脑的快速运转之后,及时适当地调整我的教学设计。学生是否专心上课,精神状态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我的教学效果,所以,当学生士气低迷时,我应怎样鼓励他们;当课堂气氛沉闷时,我又应怎样调动气氛,让大家活跃起来;当学生情绪高涨时,我又应怎样正确引导他们;当学生提出了奇怪的问题,我又难以解答时,我又应该怎样做;当我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不吻合时,我又该如何改进;当个别同学故意捣乱时,我又应该怎样做呢;当学生犯错时,我又能否轻松有效地教育好这一学生;我应该怎样提升我的人格魅力呢?总之,我的课堂应该有一种协调、融洽、轻松、互动的气氛,在这种氛围下,给我自己、我的学生最大的空间——教学的、学习的、思考的、创造的、自由的——以达到一种共同的进步。我要爱我的同事们,我要虚心地向他们学习,我要主动地与他们交流探讨合作,我要始终有团队精神。集体的力量与智慧是伟大的。课堂的四十五分钟之后,我还要适时的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而且,我自己还要不断地反省思索课堂上遇到的问题。教学当中,遇到的事件很多,但可以分为常发事件和偶发事件,常发事件的解决,更多的是依靠一种经验积累;偶发事件的解决,更多的是取决于我的智慧、机智、应变能力的高低。所以,在不断总结经验之后,还要进行教学的研究。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在不断的问题解决中提高。围绕问题的解决而进行研究,,把普遍的问题、个别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并且把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上升为课题,把问题做大、做细、做真,眼光高远、与时俱进地看待问题。在一边教学的同时,一边搞教研,不断的学习,坚持不懈地钻研。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8

  我喜欢读书,也爱收藏书。从教二十一年来对我教学工作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就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写的《给教师的建议》。

  打开目录,我被深深的吸引住了。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给刚参加工作的教师几点建议”、“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兴趣的秘密何在”、“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关于和谐教育的一些想法”“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这不都是我最急于知道的吗?目不暇给的我废寝忘食的读着……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字典里没有“差生”二字。苏霍姆林斯基用费佳的故事告诉我们,要用“阅读与思考”唤醒知识“差生”的思维。

  书中讲到,有个叫费佳的学生,算术应用题和乘法表始终是最大的障碍。学了今天的,忘了昨天的。苏霍姆林斯基就给他编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习题集里约有二百道应用题,主要都是从民间搜集来的。其中每一道题就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其中绝大多数并不需要进行运算;解答这种习题首先要求动脑筋思考。起初,费佳只是简单地读读这些习题,像读鸟兽、昆虫、植物有趣故事一样。过不久,费佳明白了,这些故事就是习题。这孩子对其中一道最简单的习题思考起来,并且在老师的帮助下解答出来了。解题原来是这么普通的事,这一点使费佳感到惊奇。“这么说,这些习题中的每一道,也是可以解答出来的?”费佳问道。于是,费佳整天地抱住那本习题集不放。每解出一道题,就感到是一次巨大的胜利。他把解出的习题抄在一个专门的练习本里,还在文字题旁边用了画习题的办法,画有小鸟,动物植物等。

  苏霍姆林斯基还给费佳搜集了一套专门供他阅读的书籍,大约有100本小册子,可供这孩子从三年级读到七年级。后来又给费佳配了另一套书。

  到了五年级,费佳的学业成绩就赶上来了。他能和别的同学一样解答同样的算术题。到六年级,这孩子突然对科学发生了兴趣。费佳成“少年设计家小组”积极成员之一。创造性劳动引起的兴趣越大,他读书就读得越多。他后来在学习上还遇到过困难,特别是历史和语文,但是,每一次困难都是靠阅读来克服的。

  苏霍姆林斯基评论此事在教育日记中感慨地说:“我从来没有给费佳这样的学生补过课。那种补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课堂上没有掌握的教材。我只教他们阅读和思考,阅读好像使思维受到一种感应,激发他的觉醒。”苏霍姆林斯基谆谆告诫教师们说:“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该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的越多,他在周围世界看到的不懂的东西就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就越敏锐。”

  读了《给老师的100条建议》这本书,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差生”,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了公平教学?是否真正做到了关爱每一位学生?凭心而论,教师们很敬业,对待“差生”不可谓不关注:“1+1,结对子”,课堂特别巡视、特别过问,早晚补课、家长配合,大量演算道道习题。可是效果始终不佳。“差生”们严重的“精力透支”,处在被动的、机械的、麻木的状态中。多数“差生”即使通过教师的“日日清、周周清”,勉强完成作业,也“后劲儿不足”,随着年级升高,还会成为新的“差生”。我们学校的几位骨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苏霍姆林斯基通过扩大“阅读和思考”提高“差生”兴趣,改变“差生”学习方式的理论,通过每天讲个小故事,培养读书兴趣;通过每周办张英语手抄报识记单词;通过猜谜语、讲“字宝宝”故事、编儿歌等方法学习汉字。在他们的班级“差生”成绩也基本达标。

  在农村,由于经济原因,一些智力较差的学生“随班就读”;由于教师照顾不周,由于教材与进度的大一统,使这样的学生沦为“差生”。苏霍姆林斯基用瓦连金的故事告诉我们,要用“观察自然”的方法培植智力“差生”的情感,进而提高他们的成绩。

  有些教师对儿童大声呵斥,冷嘲热讽,甚至侮辱儿童的人格。这些不公正的做法伤害儿童的自尊心,使他们敢怒不敢言,于是他们就在内心以各种形式进行积极的和消极的反抗。苏霍姆林斯基用尤拉的故事告诉我们尊重换来尊重,伤害获得伤害。

  春来暑往二十一年,这期间,新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如陈年佳酿,仍散发着幽香与魅力:“动手与智慧”,这不正是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吗?“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这不正是现在提倡的“教学反思”吗?“逐步养成儿童从事紧张的创造性脑力劳动的习惯”,这不正是现在提倡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吗?“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研究性学习法”,这不正是现在的课堂教学方式吗?还有“必须教会少年阅读”、“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这不也正是我们现在大力宣传与落实的“书香校园”吗?

  歌德曾言:“一句话可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一本书可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一位教育家则可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好书,家长要读、教师要读,教育管理者也要读一读。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9

  站在这神圣的三尺讲台上已有八年有余,工作中遇到种种问题有些可以很快解决,但有些却因着心的浮躁被遗弃在尘埃里了。生活的挤压、人心的躁动、社会的评价,读书似春雨般珍贵。而立之年的我慢慢的学会自我调整,安静的看书是最好的心灵慰藉。

  苏霍姆林斯基先生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是早在秦校长列出的书目中的一个,曾经的初读没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再次拜读,醍醐灌顶。作者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教育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

  现将自己感受最深的整理如下:

  1、“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是啊,没人可以否认教师工作时间安排的紧张,早7晚7点,老师也是人,需要自己的家庭生活,一直以来,我也曾为此困惑烦恼,可文中那位历史老师的话会让我受益终生,“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的。不对,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只有用书籍填满人生的长河,累积的人生厚度和深度才不致被时代淹没。过眼的永远是云烟,沉淀的才是经典和真理。

  2、一个好的教师,好就好在他能觉察课的发展情况,能正好从本节课发展的逻辑出发,按照此时此刻是唯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

  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总是费尽心机地考虑,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实现这种提高,怎样帮助学生“攀上高峰”,使他们成为“思想家”和“发现者”。教师竭力在教材内容中为学生寻找供他们进行思考和概括的食物。

  高水平的教师向课堂要质量,低水平的教师向课下要质量。

  现在整个中学教育界都在呼吁教学要向课堂要质量,实现高效课堂,废除满堂灌,实现学生之主体地位,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素质教育的雷声隆隆,但很多教师唯恐“放手”会导致教学质量和升学率的降低,不愿也不敢“放手”

  就语文教学而言,我不敢妄言,个人认为语文课上重视思维过程,重视学法指导是相当重要的。教学目标的安排要重视思维训练,能体现学生由不会到会,由做得不好到好的学习过程。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教是为了达到最终不用教,我们要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拿到新教材,就知道应该从何入手去学习。

  那么该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这是老师们都关心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对我们今天的教学具有着指导意义。期待着你和我一样受到启发。

  一,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

  二,课堂上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探究和思考。

  三,课堂上不能让学生总是处在一种兴奋的状态,这不利于学生思考。

  四,让学生运用知识,经常完成一些实践性的作业。

  五,个别布置作业,让学生各尽所能。

  六,不让任何学生做一切缺乏动脑的劳动。

  七,让学生深刻理解教材。

  八,把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让我们看看波兰的著名教育家亚努什?科尔恰克的话:“指望别人给你拿出现成的思想,无异于让别的女人替你生产你怀胎的孩子。有些思想是要你自己在阵痛中去生产出来的,这样的思想才最宝贵。”只有在其中倾注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犹如黑暗里的光明,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如何切实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如何让每位孩子聪明健康的成长。读后才能体会到思索的快乐;知道了宽容学也是一种精神;懂得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更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我们将为提高自己的水平、转变自己的态度而努力!

  亲爱的老师们,热爱你的学生吧,把无限的信任和赞美毫无保留的给予他们吧。让他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自我肯定是自我教育之母。记住亨利?海涅的话:“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每一个墓碑下面,都躺着一部整个世界的历史。”

  热爱生活,热爱读书,热爱学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0

  关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论述:“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他这个比方很恰当,学生的兴趣是潜在的,需要教师的精心呵护与培养。

  我们会发现,学生在低年级时,学习积极性也很高的,学习成绩也不错。可到了高年级,有的学生对学习有些无所谓了,学习成绩也下滑的很快,任凭老师怎么去教育,效果也不甚理想。原因就是这些孩子的学习兴趣慢慢的减退了,消失了,而我们做教师的有没能及时发现,及时引导。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没有兴趣的指引和铺垫,学生会觉得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学科兴趣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顺利获取知识,在体验一次次成功之后,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激发学习的动力;教师要钻研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法引领学法。让学生始终对学习有兴趣,并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1

  暑假中读了《给地理教师的101条建议》这本书收获很大,使我进一步理解掌握地理教学的各个环节,发现了一些以前总是似懂非懂问题的解决方法,现就以下几个方面谈几点体会。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首先要认真读一读“原著”《课程方案》和《地理课程标准》,在反复阅读掌握要领精髓的基础上,再结合各种“解读”书籍的研修,就能拓宽视野、加深理解、领会奥秘。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1.初高中教材必备常看。2.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对待每一堂课。3.认真及时写好教后札记。4.常备一个小本子,做一个收藏家,在平时要准备一个可以随身携带的小本子,遇到与教学有关的,有用的地理知识,就立刻把它记下来,以备后用。5.及时消化最新的教学参考资料。6.经常上网,浏览相关网站。7.有敏锐的观察力,关注身边的大小事。8.常写论文,提高理论水平。

  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调控课堂教学节奏,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调控者,必须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控,使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层次分明,轻重得当。首先要认真备课,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合理搭配,将它们分配到每一环节中。否则,教学就会出现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完不成教学任务的失衡现象。课堂教学语言要灵活多变,语言要幽默风趣,吸引学生注意力,要抓住学生心理,要注重语言的声凋高低,速度快慢,重点内容,可用重音,放慢速度或稍做停顿,也可以用轻声,同时还辅之以简单明了,形象的体态语言(面部表情、手势等)使学生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课堂上要动静结合,有张有弛。在课堂过于寂静时要设法击活,在课堂空前“热闹”时要设法归于平静,这样课堂才能波澜起伏,学生学得既认真又轻松愉快。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充分体现他们的地位、意愿和作用,但又要服从教师引导调控,步调一致。学生可以在教师所控制的知识范围内敞开思想,畅所欲言,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如分组讨论,集体交流、答问、争辩等,但不能过分突出个人意愿,瞎说乱谈,这就是放中有收。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语言,是地理教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实用的教具,掌握好地图的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地理教学中如何很好地利用地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首先要会读图,读图顺序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在教学中要严格坚持读图名、读图例、读正图的顺序阅读地图,收效明显。2.划 要让学生敢于删繁就简,有意识的勾划出较为重要的地理事物名称并掌握他们的地理位置。3描 地图上有许多线状地理事物和符号一定要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描绘,以加深印象。4.摹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示意图要学生对此类示意图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照原图进行临摹,以求加深记忆、理解、掌握的程序。5.析 析图就是让学生利用图中的显性信息去挖掘出一些隐性信息,以培养学生较高层次的读图能力。一般来讲,析图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①第一层面:挖掘信息。②第二层面:提炼信息。6.转 转就是地图教学中的图文转换,①图转文:将图中的信息用简单明了的文字或表格总结出来,既便于学生理解,又便于学生记忆,②文转图:将课文中的文字信息变为图表形式。

  试卷评讲课的上法很重要,要改变过去常规上法,即:对全班错误率比较高的试题进行比较详细的分析,告诉学生应该如何答题,错的原因是什么。这样评讲印象不深,学生记忆不深刻,可采用以下上法:每一次试卷改好后,要作详细统计,将失分率较高的题目统计出来,并在每一个学生试卷上将这些错题打上着重号,然后发下去要求学生重点订正这些题,同时在每一题后用简短的文字说明错误的原因。学生订正好后,又将试卷收过来,分析,归纳原因,找出典型代表。正式上评奖课时,先让那些代表阐述错误的原因,并让他们说明以后遇到此类问题该怎么办,待处理完这些错题后,随即发一份针对这些错题而出的练习,让学生当场实践自己承诺的纠错措施。题目不多,一定要当场完成,学生做好后,立即将答案发下去,同座位相互批改,让学生相互“揭发”,谁犯了同样的错误,让同座位再出类似的题目要求错的人重做,做不完,只有当课后作业,直到他改正错误。每隔一段时间后,将几次考试中出现的问题来一个彻底围剿,也就是集中出类似的题目,让学生当场完成,当场相互批阅,将过去评讲试卷的笔记拿出来对照,看有谁事隔一段时间后又犯错,这些犯错的同学就被单独喊出来,再做专为他们特制的相关试题,以帮助他彻底纠正错误的思维。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2

  第一次听说《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是在备考招教,学习外国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时得知。这名字一听就是教师应该细品的书籍,想着考上招教,第一个要读的就是它。没错,现在的我,就陶醉于此。

  刚开始,接触此书,看了前3节,第一感觉就是好深奥,好难读,好抽象,有种在看半文言文的意思。因为它不仅仅需要去看,更多的是去品,去思考,去回味。看到第4,5节,爱了,写得真好,真得很有信服力。看完之后就觉得“确实如此”“是的是的”,它的理论思想很强,是那种站在教育制高点,给出的一条条教学建议。值得思考回味!

  作为教育学典范之作,它当之无愧!然而,联系如今的教育形势,却未必能够大胆采纳。理论是指导,而实践才是硬道理。当然实践离不开理论!

  由此,我决定,仔细研读每一条教育建议。切实与教学实际相关联,转变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毕竟,要想教得好,首先知道如何教,怎么教最好!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3

  最近,我们一直在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在书中,关于阅读,作者向我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和有效的方法。我认识到,学生需要阅读。

  书中讲到:在小学各年级,我们十分注意培养学生学习阅读、书写、推论、观察和表达思想的能力。如果这些能力在少年时期没有得到发展和提高,那么学生的学习就要感到困难了。换句话说,就是必须教会少年学生同时进行阅读和思考。这一能力的心理学复杂性,就在于外部的刺激物如何激发脑的内部力量。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学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了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而相反的是,有些学生在家庭作业上下的功夫并不大,但他们的学业成绩却不差,这种现象的原因恰恰在于他们有较好的阅读能力,而这种好的阅读能力又反过来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

  在我们的语文课上,教师必须注重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正确在表达思想的能力。这时候,到思想的词的源泉里去旅行,已经成为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习惯了。所以,就让我们时刻牢记:孩子需要阅读,请教会孩子阅读的能力!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4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因为人的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得工作,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只是当成谋生的手段,就很难享受工作中的快乐。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做到热爱自己的工作,从事业中追求幸福感?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直到读了郑杰校长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才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不妨一读此书,这是一本无害的书。”郑杰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第一句话,就从一种别样的角度吸引着我。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他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

  郑杰校长一百条建议的四个部分正能给我们这样的启示。

  一、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

  教育不是让学生将书本上枯燥无味的知识、概念简单的复制到学生的大脑中。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在进行每一节的教学活动前,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做到既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难懂的知识,又能够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白知识的意义、学习的乐趣,让学生真正爱上我们所教的学科。

  二、作一名理性的教育者

  教师要有理性,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待,这是我们的工作与其他工作最大的区别。教师要有理性,必须“从四十五分钟里榨出油来”,提高教学效率,那是在为学生节约生命……教师应该是理性的,理性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他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事业做好。

  三、继续学习,多带点东西进课堂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的理由很多,教师要继续学习,不但是为了使自己的个人素养进一步发展,更是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就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而言,从为了学生发展的角度我认为继续学习可以达到: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做到与时俱进;学会新的教育教学手段并应用到教学中去。

  只有教师自身教育素养的提升,有了一定的知识积淀,在课堂上的教学才不会照本宣科、索然无味。对于知识的理解和驾驭,才能游刃有余、融会贯通。所有这些皆来源于教师平日里的学习与反思,只有这样,才能闪耀出魅人的光彩来。

  四、学会赞扬

  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生”有缺点,“差生”也有闪光点,在教师心目中每个孩子都应有天才的一面。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反之,你只会看到无数的缺点。

  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学生,你不必对他们进行严加管教,他们也总是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当你面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学困生时,一旦出了点问题,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先对他们进行批评、写检查、罚扫地……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教育指导。其实一味的处罚和说理未必能触及后进生的心灵,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类似的说服教育,也就不能起到我们预想的效果了。

  作者告诉我们每一位老师:“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

  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教育学生成人、成才。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后进生的心灵创伤只能用心灵的温暖来医治,精神的污染只能用精神的甘露来洗涤。把那些我们已经用了好多年的训词换成赞美和幽默吧,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多给后进生一点关爱,他们就会感到教师真正地关心他,爱护他,就会接受教师的教诲和劝告,产生追求进步的动机和行动。那么教育的效果也就会如我们所希望的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时代的要求。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像一面镜子,真诚的表述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值得我们细细地去品味,领悟它的精髓所在,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5

  最近好多老师向我介绍《给教师一生的建议》这本书,《给教师一生的建议》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怎么如此吸引人们的眼球?带着好奇,我拜读了这本书,真切领教了此书的魅力。它是从全国许许多多优秀教师的材料中,精选的 40 多位杰出教师的精彩个案,分为"师德篇"、"教学篇"、"育人篇"和"修养篇"四个部分,向广大教师介绍了他们优秀而感人的事迹,展示了他们探索和创造的风采。在这些优秀教师的精彩个案中,无不闪耀着爱岗敬业、追求卓越和勇于创新的风采和光芒!

  爱是教育亘古不变的主题。当我看到周成平教授的《给教师一生的建议》中第一个建议——"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时,就被它深深吸引。此书编写共分师德、教学、育人、修养四个篇章,提供了四十三条建议,结合优秀教师的经典案例分别作了深度反思,给予我们深刻的教育启示,可以说处处让我感动,处处令我深思。"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教学,更需要教师的耐心","别让后进生成为教育的遗憾","腹有诗书气自华,做个阅读教师"……读此书,让我感觉仿佛与一位身边的教育工作者畅谈日常教育感悟,没有板着面孔的故作高深的说教,有的是一个个教育生活中的真实、鲜活的"故事",这些故事中蕴蓄着丰富的教学智慧;有的是时而会心的一笑,掩卷沉思,满口余香,受益匪浅。尤其是第一条建议"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让我感触最深。

  本书把"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开篇之作,使之位列教师师德之首。"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教育的本质,教育学生的关键就在于爱,表扬也好,批评也罢,只是形式不同而已,爱的本质是没有差别的。""激励、赏识、参与、期待",给予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寻找一切机会教育学生,把学生都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好公民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做到的。

  我也是一名小学教师。小学教师的工作是平凡而又琐碎的,每天我们都会累的疲惫不堪,每天我们又都会忙得不亦乐乎。是什么使我们教师甘为人梯,勤勤恳恳呢?我想那一定是我们教师们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爱,是这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大作家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教育的基本准则。教师是红烛也好,是园丁也罢,总之不热爱学生的老师不是好老师,不热爱教育的老师更不配为人师表。

  书中《别让"后进生"成为教育的遗憾》一节,也很打动我。"后进生"转化始终是摆在班主任工作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想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善于捕捉和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不吝啬对他们的赞美之词,培养其自信心,使其逐步由后进变为先进。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于学生标新立异的构思、与众不同的见解、违反常识的提问、超乎常规的答案、别出心裁的想法、新颖独特的思路,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对其合理的、有价值的一面,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扩大思维中的闪光因素,点燃创新的火花。通过赞美与表扬,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从而达到转化"后进生"的目的。

  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

  我们作为教师,必须以愉悦的,积极的心态陶冶自己,感染学生,必须以家长的身份育人,从学生的角度教书,让快乐陪伴着我们和学生共同成长。

  《给教师一生的建议》这本书是一份精神大餐。读完这本书,让我重新理解教师这个职业,让我重新去思考,它将让我真正体会教师职业的价值,从而更深爱她。我将和千千万万的教师一起,把领悟到的教育理论的真谛和自己的实践相结合,在教育中实践"爱",在教育中挥洒"爱",在教育事业上把爱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