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我自己》读后感

李盛

  亚隆的好奇与慈悲:

  亚隆对生命的好奇以及由此生发的慈悲,体现在他对尼采、叔本华、海明威、斯宾诺莎(爱因斯坦心中的英雄)以及他每位平凡的来访者们人生与心灵的好奇。他想知道他们究竟发生了什么,他以小说的形式记录并传播他们的故事,不希望这些鲜活的生命就此彻底消失于人类的记忆。因为比死亡更可怕的是,这个世上最后一位知道死者的人也死去了。

  准备《日益亲近》之前,亚隆写到“每当我偶然看到一本陈旧的预约本,写满了几近遗忘的患者的名字,而曾经我和他们一起经历过的最温柔的时光,我就感到一阵酸楚……知道它会存在于读者的脑海中而不是在一间被遗弃的仓库,里面装满没人读过的临床记录和没人听过的磁带,让我感觉好的多。”感叹于亚隆可以将“遗忘”写的如此深情款款,于凄凉之中体味到一丝人与人之间分别后温暖的惦念,充满对岁月的留恋和生命的慈悲。

  早期和维克多·弗兰克尔交往中,亚隆眼中的弗兰克尔苛刻而毫无同理心,他本想求助弗兰克尔,然而对方甚至连亚隆拜访的来意都没有问一句,只顾和亚隆讨论自己关心的问题。那时他们各自都期望从对方身上得到鼓励和支持,亚隆对会面十分失望。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亚隆凝视弗兰克尔一张照片时,突然意识到他的勇气多么巨大,他的痛苦多么深重。没能对当时的弗兰克尔给予共情和支持,亚隆这一遗憾在与罗洛·梅的交往中略有弥补,陪伴罗洛·梅走向人生的终点。

  亚隆的.遗憾和不悔:

  亚隆的一生都在弥补遗憾,然而有些遗憾终究与他的生命结合得太紧,以至于他已分不清那究竟算不算遗憾?亚隆说“我与母亲的关系是我一辈子的伤痛,但矛盾的是,她的形象几乎每一天都在我的脑海中闪过”。父亲心脏病突发,母亲冲着年幼的亚隆喊道“你杀了他!”那一幕的感受,影响了亚隆的一生。亚隆遗憾自己当年应该给母亲一些同情,哪怕一句感激的话,然而他没有,这个遗憾在和来访者的工作中得到了些许弥补。

  亚隆的婚姻美满,而四个子女(三男一女)全部离婚,他和妻子每次都反思、检讨在养育过程中他们的失误,结论是社会影响似乎比家庭教育影响更大。

  耄耋之年的亚隆,最大的心愿也许是“向天再借五百年”,纵使极尽全力的充分度过一生,仍有太多想做还没做的事,他珍惜生命,也在“无常”中瑟瑟发抖。

  尼采曾说“有些人无法解开自己的枷锁,却可以救赎他们的朋友”,用在亚隆身上颇为适切。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无法解开的枷锁,大师也不例外,然而我们依然可以做点什么,让自己不再那么悲伤、无力。

  黑暗中,远处有灯塔,前方有领路人,后方有跟随者,身边有同伴,让我们像亚隆一样,编织自己的故事,更好地成为自己,岁月静好,人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