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声处的读后感范文

王明刚

于无声处的读后感范文

  一直喜欢高智商(烧脑)类的书籍、影视作品等,如权谋、刑侦、谍战,因为真实的生活总是追求波澜不惊,所以就希望在别人的世界中看到风云诡谲。

  近年,谍战类的题材很火,又刺激好看,又符合“主流”审美,比如早些的《誓言无声》和近期的《潜伏》和《于无声处》。

  读书月中阅读了《于无声处》原著小说。尽管从文学和情节上看,并不是那么出色,但那个“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年代中沉甸甸的信仰的份量,几乎是“看得到、摸得着”的。

  作品的后半部明显好于前半部,死者归来,陈其乾演绎双面人生,并且从自己儿子下手,妄图迫使儿子重蹈其覆辙,和他相映生辉,彼此镜像,然后,拔出萝卜带出泥,连带马东和冯舒雅,以及安插在冯家的钉子小珂和幕后的老鹰等一帮人,成为一版国家利益与私人欲望相抗争的现世寓言。

  从人物角色看,显然,陈其乾要更丰富、更立体。尽管生死复活前后两部分他的变化确实缺少一些衔接和过渡,但是,可以让人想象得到。在爱情、利益和国家的选择上,他前后有变化,有层次。而且,这样的一个人物,在今天利益至上的物质社会中,很有现实意义。不论慌张、恐惧、兴奋、狂喜,在间谍那里,都是一张没有任何表情的脸和一如既往的沉默。他们的沉默,基本是以五年到十年时间长度来定义,因此,一部优秀的反谍影视,如果时间跨度没有两代人,是没资格来评定优劣的。马汉三堂堂少将站长,拉黄包车一拉就是好几年,佐尔格、科恩、还有剑桥三剑客、燕子皇后科涅库娃,他们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很长的时间他们要表现平庸,正如无名烈士碑上的`话:“你们的姓名无人知晓,你们的功绩永世长存”,或许这是对“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最好的诠释。

  这种苦,是一种类似于苦行僧式的心灵煎熬。甘愿去受各种煎熬,没有理解、没有掌声、没有问候,有的更多是误解,亦或沉默。他们之所以能够承受这样的痛苦,正是信仰的力量。信仰让他们获得了远比我们这些平凡人更为强大的内心,他们以此得到永生。

  《于无声处》,出彩之处在于,它的真实,败笔在于,一个成功的间谍,内心理应承受更多的苦和痛,像《誓言无声》。在这场隐秘而曲折的严酷斗争中,许子风的前妻李景走出了多年的心理阴影;他们的女儿许婉云与潜伏进来的特务陆一夫经历了一场危险而伤感的恋爱;骆战在斗争中逐步成熟;蓝美琴以她的聪慧睿智推动着三人小组的工作,并与骆战产生了爱情;许子风更是经受了巨大的困境,在国家安全和个人情感两者之间进行着艰难的抉择。当最终的胜利来临时,许子风一家三口重新恢复了和睦与温情,而蓝美琴却在除夕前夜接受了新的任务,不辞而别地远走他乡,这给骆战留下了深深的惆怅。

  但是,他们心里都十分清楚,作为一个国家安全的保卫者,祖国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个人的命运与情感,必须无条件的服从于那个崇高而隐秘的使命。因为他们将用一生来履行那个内心深处的忠诚誓言。

  有关爱情,也是谍战里总不会落下的话题,剧中还引用了简爱里的话,“我贫穷、卑微、不美丽,但当我们的灵魂穿过坟墓来到上帝面前时,我们都是平等的。”其实关乎信仰,这句话也是可以的。爱情里没有卑微者,信仰里也没有。

  有信仰,于无声处,享受惊雷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