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之远的读后感范文

阿林

  十九岁的深秋尾巴,我在阅读一本她二十五岁时标记过的书,她大抵是很喜欢这个作者的,此作者占据了她寥寥可数的豆瓣标记阅读里的半壁江山。作者不过只大她一岁而已,此书写于其二十一岁,二十二岁时便已付梓,虽说是青春文学,但是笔调很干净,末尾还有莫言的长文书评(04年),观之一则有出名要趁早之感,二则是觉得任何事情确乎有天赋一说。

  清晨考完试在宿舍里思考整理了一番近期任务,随意抄了个实验报告后睡了一个绵长的午觉,醒来带着一丝饱睡后的慵懒和充分休息后的脑中清明,不知是整理德语笔记还是实验报告亦或是复习,事情还有很多要做,可惜不敢放纵去做真正想干的事情,又不想屈服于专业课的淫威,在电脑上举棋不定地随意划着浏览器,不经意地点开了她的豆瓣和学校图书馆主页,就这样找到了一本在馆的她读过的书,于是便立即套上羽绒服冲向了图书馆。

  学校图书馆里有三百多万册藏书,最近我在想,按365万册来算,即便每天看一本,也要一万年才能看完,何况有些书何止是一天能看完的,二十四史全部看完的人在中国都可用双手双脚数的过来,身处其间难免感到生涯之短与学其无穷之间神秘而又美丽的矛盾。

  学校里有两个图书馆,新馆绝大多数是专业教材和期刊,旧馆则多贮藏文学社科类,去年底开始装修,旧馆的书都要封存,大抵出于减少司书工作量之考量,便将学生可借册数放开至80册,第一天入馆人次突破五千,拉着皮箱借书的人排了将近百米长,而今一些旧馆的书经归还到新馆,于是新馆里也有半间摆了文学,倒是给新筑的冰冷气染上了几分旖旎的色彩。

  在一个书架的底层找到了那本书,薄薄的一册不到三百页,在闭馆音乐响起的时候就看到了尾声(两小时左右)。讲了两个女孩的故事,她们能感知彼此的存在和疼痛,由此引发的一段也许是关于爱情,成长和人生之类,作者所谓混乱而缺少逻辑的思考。我自觉关于这个世界的认知也是混沌的,囿于世事之繁杂,人际之难以捉摸而觉得实在也难有人能将这世界看的真正通透,混沌地去生活去思考不也是青春是人生本来的样子罢了。所谓文学哪怕有一点能打动一个人,那么对于那个人来说就是好作品吧。读了不过十而有一,便觉得她的文学品味真是不错,继而读完之后又觉得她喜欢这本书应该是有原因的,书里那个开始时自我放逐的女孩,仰着头吐着烟圈的女孩,后来圣洁到在教堂的日光下发光的女孩,和我记忆力那个草莓上带着墨镜张扬纹身的女孩,抱着小猫温柔亲吻的女孩影影绰绰地重合到了一起,我开始感受到一种她心里是否也同那个女孩同样的柔软与哀伤,在思考她对于何事的逃避和世界的勇敢对抗,也觉得她偶尔的坚硬外壳下藏着的依旧是一个很可爱软糯的女孩模样。

  唔,她也和那个女孩一样喜欢吃樱桃。

  闭馆时放着厚重的老上海音乐,跟着人潮在归途中发现一地巴掌大的枫叶在路灯下吸收着昏黄的光,继而被强风裹挟至远方。我在想多年以后会不会有这样一个秋日,一滴冰凉的露水啪的打下来,落在我翻开的《利未记》那一节,你枕着我的腿,睡的正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