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上的人》读后感范文

马振华

  《星星上的人》读后感1

  读完《星星上的人》,太多复杂的思绪涌动,心里说不出的难受。我不敢试想自己为人父母,而我的孩子患了自闭症,那将需要何等勇气、毅力和耐心才能一遍遍粘合他们随时随地的崩溃;我也不敢试想自己的兄弟姐妹中有一个自闭症患者,他/她时不时发作,让人既感到难堪又心中疼痛;我更不敢试想自己得了自闭症,我猜自己无法忍受人们异样的眼光,也不知该如何面对内心的敏感、脆弱与迷茫……我不敢试想,我怕自己会真的把患了自闭症当成一种不幸。可随即,我想到的是——究竟谁更孤独,谁真的不幸,谁才是星星上的人?

  表面上,蒂莉是那个星星上的人。没人理解,家人不懂,老师和同学不懂,没有朋友,她的确孤独。可别人不懂便是孤独吗?现实中,作为正常人的我们,又有几个人能懂。太多的时候,我们只是假装自己很好懂,也表现出一副别人能懂我们的样子,我们也试着这样对待别人,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可蒂莉不同,她在自己的星星上,在这个世界里,她不必附和,不必委屈,不必隐藏,也不必伪装。当她脱离自己安全的世界,哭泣、嘶吼、捶打自己,令每个遇见这种情形的人十分崩溃。我们会像看一个怪胎一样看着她,伴着歧视的目光掏出那些自以为高贵的同情和怜悯,可这一瞬间,我们是否发现自己已经不能像她一样,毫无掩饰地向这个世界呈现我们最本真的模样了。愤怒的时候告诉自己不许表现出生气的样子,伤心的时候克制自己不要掉下眼泪,开心的时候警告自己莫要得意忘形,难受的时候还要面带笑容假装一切妥当……我们越活越像一个演员,众人的目光是一道道聚光,这聚光最终成为我们的牢笼,我们在狱中演绎许许多多个自己并不拿手却必须尽快熟悉的角色。在这场如戏的人生里,每一个五味杂陈的瞬间,当真比独自呆在自己的星星上更好吗?

  就像妹妹艾莉丝,我想她一定羡慕过姐姐很多次,甚至嫉妒她。虽然艾莉丝对自己的乖巧引以为傲,她同情姐姐,发自内心爱姐姐,但她更羡慕姐姐呀。对孩子来说,父母的关注是多么的重要。爸妈的目光随时随地都追着姐姐,姐姐永远是那个看起来比自己更重要的孩子。艾莉丝的懂事让人心疼。

  我想,很多时候,艾莉丝都在心里默默开导自己,要包容和爱,要积极和乐观,要体谅父母,要让着姐姐。但同时,艾莉丝一定有许多个夜晚,在月色下感受着独属于她自己的孤独,独自品尝那些平日里小心翼翼收起来的委屈、嫉妒和渴望。她并不比蒂莉过得轻松啊。

  《星星上的人》读后感2

  在那湛蓝色的天空下,你是否还拥有那颗依旧纯洁的心。 当有一朵米黄色的野花出现在你的面前时,你是会用你的双脚践踏过去,还是用手抱着脚蹲下来静静的观赏着。在这个开放的时代,每个人都会在无意中改变,有的变坏,变恶毒、变开朗、变善良,无数种改变,但能让这些变的复杂的只有爱。 我想只有那些人永远都很美好——自闭症儿童。在他们的世界里都有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做着最初的自己。

  《星星上的人》紧扣社会关注话题以三个人的口吻讲述了对星星的孩子的关爱与努力。 这是一部现实兼悬疑的作品,因家庭中有患有自闭症的蒂莉,一家人放弃了华盛顿的温馨的家,来到了和谐夏令营。

  感慨于母亲的痛苦,寄予夏令营恢复一个可以任意追逐梦想的孩子。在这个“和谐”夏令营里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每一个家庭都有一个特别的孩子。这里没有种族歧视,社会规则,家庭关系,所有在现实社会中不正常的到这里都正常了起来。或许这不仅讲述的是一个自闭症儿童,更探讨的是人性。 看完《星星上的人》,最明显的感知是,自己对自闭症有了新的认识,就像蒂莉关于未来设想中的哈蒙德纪念馆一样,这个人群只是在用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而已,有梦想的孩子,整个宇宙都是你的。

  斯科特想要创造一个和谐的世界,他虽然专制独裁,但面对特殊的孩子,却永保耐心,对他们没有任何成见。他自己的博客中所说:“那些与众不同的孩子,需要坚定、清晰的界限。他们需要限制和影响;需要学会用世界的方式认识世界。”他从事的是敏感事业,有着不被人理解的孤独,在冷酷和现实的生活中给那些特殊的孩子以治愈。 不得不说小说独特的叙述方式,三个人的视角娓娓道来。亚历珊德拉以过去时讲述对蒂莉治愈的希望,艾莉丝拥抱蒂莉尝试倾听她的世界讲述现代发生的故事,而蒂莉带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进行独白。

  读后,感动之余,也庆幸像蒂莉的孩子也是最美好的风景。也许,作品要诠释的正是: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

  原来,星星发亮是为了让每一个人有一天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星。

  《星星上的人》读后感3

  《星星上的人》讲述了一个属于我们这个时代温暖与孤独的`故事,我不是你,所以不能感受你的痛苦;我不是你,也无法看到你眼中斑斓的世界。 而那些用独特眼光观察世界的人,最终改变了世界。

  所以在这里,感同身受这个词并不合适。

  一个关于自闭的话题,一群努力而又无力的人们,一份无私的母爱,一桩不温不火的中年人婚姻,一连串始料不及的变数,好多个窗口开开合合,茫然有之,迷惑有之。

  和谐夏令营只是一个表象,实质上它是矛盾夏令营。人们大多受那些短暂而可怕的清醒瞬间的支配。焦虑,在绚烂中爆发、盛放、膨胀。直到那个爆炸性的结局到来时,斯科特与泥土和松针为伴,他让她感动愤怒,但也无比怀念。

  不管你们怎么努力,都不可能控制别人的言行。你们能做的就是控制自己。如果别人的取笑让你感到伤心,那只能说明你向对方缴械投降了。你在明明白白地告诉对方,他们能轻易让你们愤怒和难过。

  生活从来不以某人的意志为转移,爱情不只有甜蜜,还有辛酸。天不总只是蓝的,偶尔也会乌云密布。比如亚历珊德拉想得到乔希一个感同身受而又心照不宣的眼神,而最终却是隔膜,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婚姻就是在时而亲近和时而疏远之间不断交替循环,有时觉得心心相印、密不可分,而有时候,又觉得彼此貌合神离,咫尺天涯。她在出门的车子里忏悔,车子成了她的教堂,只是她从不奢求在车子里得到宽恕。她在网络里建造了一座属于她自己的城市,在那里,她操控着一切,有一种为王的幸福。可是幸福又是什么呢?幸福是一种抽象的存在——与婚礼、生日派对等人为制造的时刻截然不同,那只是东拼西凑起来的短暂欢乐——这注定了它不可能唾手可得。在现实世界中,幸福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灵活的随遇而安和心甘情愿的乐观主义。相信人性本善,相信扑打着你的海浪并无恶意,即便你停止挣扎也不至溺亡。

  “假如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像历史上的伟人们那样得到尊重。假如我们的生活被认真记录小心保存。每一个生命的诞生都像一场海战的胜利一样伟大。每一个生命的死亡都像一场国家的灾难一样令人悲叹。

  纪念一个人的方式有很多:一条公园长凳,一尊塑像,一首史诗。

  《星星上的人》读后感4

  月亮上住着嫦娥玉兔,火星上住着马丁叔叔,那么星星上住着谁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耳不能闻,有眼不能看,有嘴不能说,他们生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他们被称为“住在星星上的人”,本书就将带我们到这些星星上居民的家中做客。

  《星星上的人》作者卡罗琳·帕克斯特曾凭借处女作《巴别塔之犬》战胜《达·芬奇日记》和《追风筝的人》坐上畅销书首位,创造了新人新作的奇迹。《星星上的人》在20xx年一经出版面世,便凭借人性上的治愈和道德上的讨论登上各大榜单榜首,被《华尔街日报》评为10大必读小说,成为20xx年度最佳小说。

  当看到这本书封面的时候,我就被深深吸引,封面宛如梵高的星空,难以理解却有着无法言说的丰富与美丽,如同自闭症患者的世界一般,本书讲述的正是一个自闭症患者家庭的故事。哈蒙德一家原本住在华盛顿,过着平静又美满的生活,但当大女儿蒂莉展现出超人的记忆力的同时,也出现严重的社交障碍时,一切都不同了。哈蒙德一家为了治疗女儿越来越严重的自闭症,豁出一切参加了“和谐夏令营”,但事情却不如想象中顺利。

  作者采用了日记体的形式,通过小女儿艾莉丝的视角讲述了来到了夏令营后的生活,为我们展示了“和谐夏令营”中的和谐与不和谐。在这里,常人视为怪咖的自闭症孩子能得到平等的对待,没有人对他们冷嘲热讽,没有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但在这完美的表象下,却又是暗流涌动。被外界称为“邪教”教主的创始人斯科特虽然拥有一腔爱意,却又专职独裁,营地中到处充满着一种诡异的氛围,数不清的障碍阻碍着夏令营的发展。而在另一个视角,亚历珊德拉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柔软而又坚强的母亲在进入夏令营前的不断尝试。她曾为蒂莉的天才而自豪,也曾为蒂莉的异常而丧失信心,但最终她还是为自己的女儿去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去保护她爱她,尽最大努力让蒂莉过上正常人的生活。除此之外,书中还不时穿插着来自蒂莉的日记,或许这部分在我们看来会感到奇怪,感到难以理解,但这就是一个自闭症患者的世界,丰富多彩,充满着奇异的魅力,如果再看一遍,难道我们不会被蒂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吸引吗?

  《星星上的人》带我去拜访了这群星星住民,他们希望得到珍视与尊重,我们也希望他们能够自由翱翔,虽然现在我们还无法真正地去了解他们的世界,但这一天总会到来,如同书中的“和谐夏令营”,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还是有人留了下来,带来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