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归来仍是少年读后感1000字

张东东

  愿你归来仍是少年读后感1000字1

  看到《愿你,归来仍是少年》这个书名的时候,不禁有些感慨,终究是连林清玄也不能免俗啊。“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这句话被用烂了无数次。不说网络,书名类似的都有不少,什么《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之类的。

  一句话能触动这么多人的心弦,大抵是有它超凡脱俗之处的,只可惜我们见得多了,有些审美疲劳了而已,所以忘记了。多么希望多年以后,自己到了另一个地方,也许凡是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不仅仅是美丽的诱惑。

  抛却一份不成熟的懵懂无知,收获一颗质朴而温暖的心,同时也等到一份落地生根的缘分,那仿佛是遇见最初的自己。实际上,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这句话,真正的出处应该是苏轼的词““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经过当代人的加工变得似乎有了点别样的味道,但我更喜欢苏词的醇厚。

  与其他林的散文集不同的是,这本散文集前几章都是他谈论亲情,谈论失去的青春、久别的故乡。谈论母亲在萤火下的面庞,父亲从乡间带来的蔬菜种子,路边小店飘出的歌声……

  可能是因为年纪尚浅,家乡的一切还历历在目,可能是因为可以随时回到那个土生土长的地方,也可能是阅历不足,所以我对家乡那个偏安一隅的南方小城没有太多的念想。也许我刚刚走出,依旧少年,心也少年,我并不想过多地为赋新词强说愁。

  我希望只是希望,今日离去,他日还能与故乡在青山绿水处重聚,父母依旧在,黄昏岁月不减当年。老年人常说“落叶归根”,那不是回故乡安度晚年等死的意思,而是莫忘本。每一片树叶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本来之处,落叶犹且如此。树上的新芽当然更不能忘记了。

  "只有我才知道隔着湿雾的芦苇,我是怎样目送着你渐渐远去..."暗恋,或许是年少时最纯真、最美好的回忆。因为爱你,所以疏远:因为爱你,所以也不曾靠近..

  但总有那么一群人,被世间情物所困,却也失去了自己。为物所困的朋友,爱玉如痴,宁愿节食缩衣、三餐不继,住在破旧的房子里,也要收藏那一块心心念念的价值不菲的玉;为情执迷的女人,虽他人已儿女成群,自己却永远停留在与初恋的回忆里,犹犹豫豫、辗转不定,终是荒废了自己的最好的年华。

  他们被束缚在自我以为的所爱里,而后来,却处境堪怜,过着自己并不觉得快乐的人生。当爱变成了牵绊,所有的一切,更如失衡的天秤般,浑浑噩噩,不知所以..

  林先生说:“大多数人舍不得咬破那个茧,所以见不到真正的自我,真正的天空。”然而,当我们有一丝丝的觉醒,咬破那层层包裹的茧,那么一切,便有所依附。

  感谢我的钟爱之物,如果没有你,我可能不会知道为了自我所爱,我能坚持那么久的日子。感谢我的深爱之人,你陪我走过青葱岁月,懵懂年华,那么在以后没有你的日子里,我将去做自己。

  终于,好多年前如锥子一般刻我们心底的感情,成了沉睡在悠悠岁月里永远的记忆。放下不是背弃,更是一种尊重生活的方式。

  愿我和你都能携着记忆里留下的回声,从久久回荡的声音里,找到启示与智慧,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愿你归来仍是少年读后感1000字2

  《愿你归来仍是少年》是林清玄经典散文集,甄选林清玄极致美文。选篇包括《白雪少年》《鸳鸯香炉》等经久流传的典藏篇目,也包含高考阅读试题《红心番薯》等经典作品,还有入选各地试卷的《枯萎的桃花心木》《生命的化妆》等篇目。

  在书中,他谈论亲情,谈论失去的青春、久别的故乡。母亲在萤火下的面庞,父亲从乡间带来的蔬菜种子,路边小店飘出的歌声,都让他从中汲取绵密的温柔力量。

  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枯萎的桃花心木》是说有一个人给一片桃花心木的树苗浇水,总是隔几天才来,并且是来的天数也不固定,每次浇水的量不一定,来的时间上也不一定。如果树苗枯萎了,种树人下次来的时候还会带几株补种。

  起初以为种树偷懒,而偷懒的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苗枯萎了呢?后来以为种树人忙,又怎么可能行事那么从容?

  作者非常好奇,就忍不住问了浇水人几个疑惑的问题。种树人说了一番话,意思是说:树木要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如果能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大树就不成问题。

  如果每天定时定量的浇水,树苗养成依赖的心。一旦停止浇水,树苗枯萎的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是一吹就倒了。

  由树想到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比较经得起考验。因为在不确定中,我们会养成独立自主的心,不会依赖。在不确定中,我们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知觉。在不确定中,我们学会把最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生命的法则不可能那么固定、那么完美,因为固定和完美的法则,就会养成机械式的状态,机械式的状态正是通向枯萎、通向死亡之路。

  想到自己,曾经安心于安逸的生活状态中,得过且过,固定的生活模式,上班,回家,休闲,娱乐,丢了自己的爱好,鸡毛蒜皮的家庭琐事常常耿耿于怀。随之而来的是烦恼,焦虑,带来了身体健康状况的下降,那种对未来的恐惧是一种生命的枯萎。直到儿子青春期的叛逆,敲醒了我,走上自我成长的道路,找回力量,在不惑之年努力生长。

  有很多梦是遥不可及的,但只要坚持就可能实现。

  我们都在人生的单行道上孑然独行,或许受苦,或许疲惫,但爱的微光总在记忆的最初,纵使太阳和星月都冷了,也有一股温柔的力量,从故乡的群山间超拔而出,温暖你心。

  愿远行人都看到最美的风景,

  愿归来者终等到最暖的灯火。

  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

  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愿你归来仍是少年读后感1000字3

  其实最先吸引我的是这本书的名字。

  双11那天闲来无事在淘宝上逛。便邂逅了这本书,名字真的很美,毫不犹豫就买了,至于书中写的.什么内容,或是作者,我亦是半点都不了解,可能这就是眼缘吧。本以为讲述的人生哲理,教人处事之理,却在浅读之后发现这本书写的是作者的少年往事,令我有些惊讶,也有些惊喜。谁写的是生活琐事,却将这些是描写得如此有生命力如此有感染力,将人生哲理藏在生活琐事中,我想这就是这本书的智慧所在。

  林清玄的散文,挺有一番高级鸡汤的,因为这辆本就处于低迷状态的我,像得到宝物一样。这本如此小清新带着满满,质朴,乡土情结,连我那契入低谷的心也有那么一点平复和回声,也许是文字的力量,也就是那些其中情怀,正中以内心某一部分的柔弱反正无论怎样,人生需要的不就是刚刚好的情绪与刚刚好的生活吗嘛,喜欢就好。

  那些少年时记忆参加与挥之不去的父亲和母亲,那些萦绕你午夜梦回,决定你最初审美与牵绊的故乡,那些千百回转,肝肠寸断罪难逃,过的不是情欲与别离那些无论贫穷富裕都逃不过喜怒哀乐。称怨仇的人生那些回忆也好淡,所以把整本书处处可以体现出林清玄的乡土情结与佛教禅宗思想。那些童年,少年,农村生活的美好。家庭父母的温馨和睦,邻里间的亲密无间,甚至那些孕育大自然万物的土地,都与大都是钢筋混凝土的冷漠疏离,形成强烈反差生活。琐屑平凡之事,在其诗意的慧眼下颇具佛学哲理。对林清玄不甚了解佛学禅宗,更是知之甚少,但仅仅从文字下,看一个人内心的话,此人肯定是一位心思颇为敏感,纯真,并且心底善良之人。常常写书之人会比常人更能感受到平常生活中深刻细腻的情感,感情充沛度与饱和度更高,否则那些习以为常的风吹草动也引不起内心的波澜。

  如果阅读对于人有什么意义的话,那应该就像兴趣,能够给你带来的所有意义一样,包含有许多维度与内容也带给你许多情感与认知体验,但其实无论怎样,最终就个人而言,阅读是让人舒心的一件愿你如书名一般,愿你无论走向何处,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