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做会写作的教师》有感

阿林

  今读彭兴顺老师写的《做卓越的教师》(天津教育出版社)一书中的“做会写作的教师”一章,感触颇多,现谈自己的感受。

  自从2010年年底以来,我一直坚持着“每日千字文”的习惯,虽然没有真正做到每日一篇,但目前已写450多篇,其中的有些文章还发表在了《教育时报》等报刊之上,自我认为自己就是一位“会写”之人,但今日之读,让我明白所谓“会写”不仅是文字的一篇篇,更重要是思想的一层层、实践的一天天。

  在本章中,作者重点是从“教育科研论文”的角度阐述的,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撰写教育科研论文的意义、教育科研论文的基本常识、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投稿技巧等。说句实话,对于写作指导类的文章,我是并不看好的,也很少看这些,因为没有素材的不断积累、没有思想的'不断更新,仅靠技巧上的翻新变样是不可能形成优美文章的,然而彭老师的讲解方式却与众不同。

  在“意义”部分,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论文,并不是从写开始的,而是从做开始的,用写来指导做,用做来充实写”观点,这是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忽略的一点,认为写就是写,现在想想:如果没有“做”的铺垫与检验就没有写的资本,即使写了也是无源之水,属纸上谈兵之类。

  在“常识”中提出“创造性是教育科研论文的生命,一篇优秀的教育科研论文,总会有所创造,它能推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从而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现在很多人的论文侧重了对自己“先进经验”的总结与推崇,而忽略了由此产生的新问题的剖析,进而导致很多文章的可读性不强,给人虚假的感受。

  以上两个方面的两个内容,决定了很多人的论文水平只能停留在一般的或者较低的层次水平。只有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从与学生或同事的交流、探讨中,从自己的读书学习感悟中,提炼出对心灵触动较深的东西,才能让论文的“生命”存在;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更加深入地分析,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才能促进自己业务水平的再提升。如果每次论文的写作都经历这两方面的提练,那么高质量的作品就一定会呈现。

  对于“方法”“技巧”两个方面的内容与其它书籍的介绍差不多,就不做评论。言而总之,教育论文专业写作需要的不仅是激情,还需要有正确理论指导下的丰富实践做基础,从实践中来,再反过来指导实践,这才是我们教育专业写作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