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一间幸福教室》是苏瑞霞推荐给我的,两三天就迫不及待地读完了,适合班主任和语文老师读,于是假期里又读了一遍,开学把这本书推荐给了班主任。
书的作者李虹霞毕业后分配到一所中专学校当老师,后来又到了技校。她听到学生在老师背后吹口哨,发出尖叫声,孩子们说脏话、打架,唯独学习什么也不会。她想天真烂漫的孩子为什么会成为这个样子,很让人痛心,根源在小学,于是她就到了小学,教一年级,一连教了三个一年级。更让人称奇的是,她跨年级带语文课,同时教一年级语文和四年级语文。语文老师都知道这个工作量有多大,带单班语文是正常的工作量,双班语文就超负荷运转了,然而李老师说她收获了双倍的幸福。
她教拼音用两个星期,因为她自己讲音乐与儿歌结合起来开发了”拼音律动“课程,孩子们在音乐中,在自己喜欢的儿歌中就学会了拼音。她的学生一年级识字量就达到20xx 个,孩子们一年级就开始读《希利尔讲世界史》《史记故事》《春秋故事》,正常一年级的识字量是940 个。她一个学期带领孩子们学10 本教材,这可是五年的语文课,她在二年级上学期就可以将整个小学语文课都上完,因为她开发了”统合课程“。于永正老师赞扬她把”老师“几乎做到了极致。
她如饥似渴地学习,三番五次地拜于永正老师为师,最终如愿以偿。应了那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她就是自己的勤奋钻研加上名师指路,所以走上了发展的高速路。
她带领家长开通博客,农村妇女在她的带领下用两三天的时间发博文,她带领家长做亲子共读,家长和孩子们在学校一起表演。班里的一个孩子因为父亲在杭州工作,转学到了杭州,但是因为孩子想念班级,想念老师,最后又转回到了李老师的班。她不放弃一个孩子,不放弃一个家长,不遗余力、千方百计让每个孩子做最好的自己。不打击任何一个孩子,她把这些孩子都当成是自己的孩子。她是用心、用爱、用情在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中。因此,收获了累累果实。
读她的文字朴实而真诚,能感觉到她那善于思考的心。一个名师的成长离不开阅读与思考,不间断地学习,向书本学,向同行学,向学生学,向网络学……人生处处皆学问,还要不间断地思考,学来的东西需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检验,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完善,最终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期间,如果有一位高人(名师)指点,成长的路会更快。
爱的力量无往而不胜,一个满心装着学生的老师必然创造奇迹,一个如此坚持的老师必然创造奇迹。
最近读了贝特兰。罗素的《幸福之路》,他的思想在现在看起来依然是那么先进,那么贴近现实,这让我感觉很震撼。现在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都在追求幸福生活,但是幸福的指数却在不断下降。每个人都在抱怨生活的压力过大,读过此书后,我的内心反而变得充实很多,明白了如何才能踏上。
印象最深的是作为封面的插图:飞机失事,下面是白雪皑皑的高山,飞行员穿着全套滑雪装备、踩着雪橇,悠然自得的跳伞而下,准备来一次刺激的高山速滑…… 题注是“一个人感兴趣的事情越多,快乐的机会也越多,而受命运播弄的可能性也越小,因若他失掉一样,还可以亡羊补牢,转到另一样上去。”
幸福其实不那么困难。不是爬上了山峰,才是成功地幸福。生活的幸福来自平衡。尽量多地拓展你的生活,发展你的能力,关心、帮助、改变更多人的命运,这样每一天都会洋溢着幸福。
在他的书中,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和实用的道理。论婚姻、论情爱、论竞争、论妒嫉、论工作…每一论都没有脱离生活的主题。
记得有人说过,我们读书,其实是在读自己。看小说的时候寻找着自己的影子,总想从别人的结局里预知自己的结局,或是,得以知道自己该怎样选择。看《幸福之路》,整理这些被自己圈点出来的部分,一字字打出来,发现,其中的许多正是自己认同。太多的共鸣,太多的回味无穷。原来看哲学书,自己沉思,是件如此享受的事情。于是,书架上摆上了更多这类书籍。其实,它们并不枯燥,甚至很有趣,更别提其中给人的启示。
罗素首先用了半本书讲不幸福的原因,其次用余下篇幅讲了人幸福的可能。当孜孜以求“幸福之路”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过也许追求的恰恰是相反。“如果方向不正确,再努力又有什么用呢”。如果多避免些不幸福的原因,幸福就要简单很多。大致来说,我边读边对照着我自己,确实有道理。但一片混沌的大脑还无法清晰的总结,只能说出目前残存的印记。
罗素还讲到很多,关于孩子,关于爱情,关于犯罪感的等等。还有一个是,要培养工作的“自尊”。这点很有道理,工作的时候感觉不幸福是为什么呢?你做着你不喜欢的,你认为没有价值的事情,你没有自豪感、自尊心,这就已经进行了自我的否定。罗素甚至建议那些工作感觉不到幸福的人,抛弃一切去一个体力劳动的地方,为基本需求而耕作。不过,如何培养工作的自尊,我还不曾学会。
生活中很多的矛盾、很多的冲突,原来已经有前人好好地思考过了。捧着这本书,感觉是人生的一份厚厚的财富。
无来由地喜欢苏芩这个人,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就开始了,也许一是被她的名字吸引,或许是在电视或者哪里曾一睹她的真颜,被她的优雅所惑,总之,看到她的新书就忍不住想要拿来读一读。 婚姻爱情的讨论,就像一道道无解的数学题,无论你怎么写都是写不完也道不尽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的爱情观也带来不同的爱情故事,而这些或平凡或热闹的爱情到了苏芩的笔下,就是一次又一次释疑解惑的时候。 我想,即使号称专家,也未必就全是正确的时候,但是苏芩的文字,有时我们可能并不一定是为了要从那里面找到一个标准答案,而是被她文字中无时无刻不透露出来的女性美所吸引了。女性对于爱情的渴望远远要超过男性所能想像的,这种梦或许从我们听到的第一个童话故事时就开始了,少女时期更是对未来充满了粉红的期待,到了婚姻中,又依然会比男人多一份细腻的需求,即使是老下去了,爱情之火也永远不会在心中熄灭,女人似乎天生就是爱情的追随者,所以我们常常说的“飞蛾扑火”与女人对于爱情的渴望几乎同出一辙。所以无论我们走到人生中的哪个阶段,都依然会喜欢看关于爱情的电视剧,喜欢读关于爱情的小文字。 这本书相较于前不久出版的那本书,我认为更胜一筹,这本里面是一篇一篇的小散文,小故事里却含着人生的大道理,看似是爱情的小菜,其实却是女人活得更美好的金玉良言。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太让人喜欢,不仅封面以粉红为衬,即便是内页也以粉红的边边为托,每每翻书,都顿觉眼前如此清新,也顿觉日子粉红得如此轻松,更有读下去的欲望。 正如作者所言,这本书是从女孩到女人的心灵成长课,从公主到女人的蜕变,从爱情的魔幻中到自我成长的蜕变,从爱情到婚姻的蜕变,成长看起来轻松,却是一堂堂不得不修的课程。 书的设计很有趣,从星期一到星期日,或许这既是告诉我们成长需要一个过程,也是说不必急着将书一口气读完,每天一章,既吸收又消化,让自己的成长变得优雅而从容一点儿。 对于爱情中的女人,或者女人中的爱情这个永恒而古老的话题来说,无论说多少遍,以多少种角度来讲都是不够的,时代不断地产生新的物种,爱情的观念也需要不断地更新,所以我们对于爱情的修炼也是永远无穷无尽的。
常常反问自己,作为教师的我幸福吗?怎么我从来没有觉得呢?从教多年以来,留给我的似乎除了“忙”,就是“累”,有时还免不了抱怨几句。每天都是重复的事情、机械的感觉,根本谈不上幸福。读了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之后,我才发现,幸福原来可以如此简单:
换一种心态。其实,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心态和状态,也是信念与追求的体现。教师必须拥有好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社会,心态决定状态,有了好心态就有了好心情。原来幸福就是一种快乐心情,就是一种催人向上的心态,也是品味生活的一种感受。
读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之后,我的心灵得到了完全的洗礼。因为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和学生在一个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既可以让学生得到直接的启示,又可以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
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学生,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简单的说教和无休止的训斥只能让学生心理更加逆反,高明的办法是以理服人、以柔克刚,用真诚、用一种文化去点击、感化学生的羞愧之心,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书中提到: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就必须每天都阅读和思考。阅读,让我们归于平静,与伟人、名人对话;思考,让我们穿过岁月的迷雾,锤炼教育的智慧。反思自己,我离真正的阅读和思考有多远了?思维的惰性伴随我多久了?平时缺少阅读,总是为自己找到若干个理由,陶继新老师的“四个不要”中写道,“永远不要等有时间才阅读,见缝插针,想读就读;永远不要坐进书房才阅读,任何地方都可以阅读;永远不要有用才阅读,急功近利,立竿见影是妄想;永远不要嫌自己读得太晚,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我要将这“四个不要”作为我的读书座右铭,用书的芬芳洗涤我的灵魂,净化我的思想,除去心灵的杂质。
是啊,我们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我们的学生对我们的信任和崇拜,就是我们幸福的源泉,幸福是一条没有终点的河流。所以,我们应该给自己的幸福画一条最浅的底线,去学会从最平常的日子、最琐碎的事情里品尝幸福的滋味。因为,幸福其实很简单!
最近读了贝特兰。罗素的《幸福之路》,他的思想在现在看起来依然是那么先进,那么贴近现实,这让我感觉很震撼。现在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都在追求幸福生活,但是幸福的指数却在不断下降。每个人都在抱怨生活的压力过大,读过此书后,我的内心反而变得充实很多,明白了如何才能踏上。
印象最深的是作为封面的插图:飞机失事,下面是白雪皑皑的高山,飞行员穿着全套滑雪装备、踩着雪橇,悠然自得的跳伞而下,准备来一次刺激的高山速滑……题注是“一个人感兴趣的事情越多,快乐的机会也越多,而受命运播弄的可能性也越小,因若他失掉一样,还可以亡羊补牢,转到另一样上去。”
幸福其实不那么困难。不是爬上了山峰,才是成功地幸福。生活的幸福来自平衡。尽量多地拓展你的生活,发展你的能力,关心、帮助、改变更多人的命运,这样每一天都会洋溢着幸福。
在他的书中,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和实用的道理。论婚姻、论情爱、论竞争、论妒嫉、论工作。每一论都没有脱离生活的主题。
记得有人说过,我们读书,其实是在读自己。看小说的时候寻找着自己的影子,总想从别人的结局里预知自己的结局,或是,得以知道自己该怎样选择。看《幸福之路》,整理这些被自己圈点出来的部分,一字字打出来,发现,其中的许多正是自己认同。太多的共鸣,太多的回味无穷。原来看哲学书,自己沉思,是件如此享受的事情。于是,书架上摆上了更多这类书籍。其实,它们并不枯燥,甚至很有趣,更别提其中给人的启示。
罗素首先用了半本书讲不幸福的原因,其次用余下篇幅讲了人幸福的可能。当孜孜以求“幸福之路”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过也许追求的恰恰是相反。“如果方向不正确,再努力又有什么用呢”。如果多避免些不幸福的原因,幸福就要简单很多。大致来说,我边读边对照着我自己,确实有道理。但一片混沌的大脑还无法清晰的总结,只能说出目前残存的印记。
罗素还讲到很多,关于孩子,关于爱情,关于犯罪感的`等等。还有一个是,要培养工作的“自尊”。这点很有道理,工作的时候感觉不幸福是为什么呢?你做着你不喜欢的,你认为没有价值的事情,你没有自豪感、自尊心,这就已经进行了自我的否定。罗素甚至建议那些工作感觉不到幸福的人,抛弃一切去一个体力劳动的地方,为基本需求而耕作。不过,如何培养工作的自尊,我还不曾学会。
生活中很多的矛盾、很多的冲突,原来已经有前人好好地思考过了。捧着这本书,感觉是人生的一份厚厚的财富。
手捧朋友推荐的《幸福的方法》,心中倍感安定。它让我不知不觉地开始品味生活,反思自我,实现幸福。
幸福是一种心境,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能放下多少。一个人不幸福,主要是妄想太多,追求不停。贪恋很重,总希望拥有一切。明明已经拥有很多,总觉得自己拥有的还不够,一直不停地追求下去;让自己不安心,只能越来越不幸福。
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给人一个极为幸福的意像,但写出如此文字的人幸福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要不然,他也不会走上绝路。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海子想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明天”每天都会来,却从来都没有真正地来过。海子把幸福寄托在虚无的“明天”,结果当然是不可能!曾经认为,今天累一点苦一些,放弃现在的幸福,就会换取明天的幸福。然而,最后等待我的只能是花落空折枝的遗憾。扪心自问:今天不幸福吗?为什么要等明天?从现在起,只要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件事情,用喜悦和期待的心情去接受每一项任务,在现实生活中挖掘幸福,那么你就会感到人生更充实,幸福就伴随左右。
在工作过程中体验幸福。泰勒博士指出:对于把工作看成使命感的人来说,工作本身就是目标,他们对工作充满热情,在工作中达成自我实现。工作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恩典,而不是打工。
我非常赞同泰勒博士的观点。事实上,教师岗位这个大家庭里的 成员们都在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幸福。教师的幸福源于学生的成功和学生对教师的真情回报,源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成就,源于家长、社会的信任、尊重,源于领导的肯定和支持。
在日常生活中享受幸福。生活不会特别眷顾某个人,人生总是福祸相依,苦乐参半,但你只要能做到从容处世、看淡得失和感恩生活,享受努力的过程,珍惜幸福的成果,知足长乐,你就会很幸福。放下匆匆的脚步,关注生活中极为寻常的事物,你就会发现,幸福来的如此简单。其实人们在疯狂的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应该稍稍停下来深思一下,在最基本的物质生活得到保障后,幸福感并不因为物质的积累而增加,其实人们的需求并不多,幸福是如此简单!收集自己一点一滴的幸福, 你会发现原来自己生活在幸福的海洋里!
看了《提醒幸福》这一篇文章讲述一些生活中最平凡的事件提醒我们什么是幸福,告诉我们怎样去享受幸福。
人们渴望幸福,却往往在幸福之中,感受不到幸福,发现不了幸福,更不会珍惜幸福。
文中作者列举了许多生活中提醒灾难的生活现象。比如:小心着凉、小心跌倒;别骄傲、别高兴太早;注意风暴、注意路滑……至于幸福,大多数人都觉得幸福是不提醒也跑不掉的,他们以为好的东西你自会珍惜,或者是他们觉得幸福无足挂齿。这些人早已练就了灾难的从容,却不知道灾难之后的时间是什么?他们太多注重了警觉苦难,而太忽视提醒幸福。正如文中所说的“我们已经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看得见的恐惧和看不见的恐惧始终想乌鸦盘旋在头顶。”的确,假如我们在人生中只看到巨大的苦难,那我们的人生将是多么的灰暗。因此,我们应该多多注意幸福!
那么,什么是幸福?“幸福是朦胧的,很有节制地向我们喷洒甘霖……”“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它不会像信号弹似的,在很高的天空闪烁红色的光芒……”“幸福不喜欢浮华,它常常在暗淡中降临……”对,实际生活中幸福是平平常常的,是温馨的,而不是强烈的、震撼的。它不与财富、地位、声望、婚姻同步,它只是你心灵的感觉。所以在不顺利的日子里,我们不要悲观、消沉,要学会体会灾难间隙的幸福。正如作者所说:“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的身体是健康的。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由此看来,幸福真的需要提醒。一个人忙忙碌碌一生,临终的时候唯一的遗憾是没有感受过幸福,这难道是上天的不公平吗?不,这是因为他自己不懂的把握幸福,不懂得提醒幸福,一个乐观的人,是因为他懂得把握幸福,即使他失败恶劣,遇到了挫折,但他仍然快乐,因为他时常提醒幸福,他知道了通往幸福的密码。
快节奏的步伐,让许多人都感受到了压迫,紧张,可是幸福不会随之减少,只看你对它是不是有诚意,能不能发现它。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满载幸福的安逸的梦,可许多人都不敢放飞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放飞吧!让它时常提醒自己要幸福。闭上双眼,让我们面朝大海,感受春暖花开。
幸福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提高对于幸福的警惕,当它到来的时刻,激情地享受每一分钟!并对自己说,记住这一刻!幸福就会长久地伴随我们。
今年寒假我读了很多书,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杨红樱的一本书——《幸福的鸭子》。
《幸福的鸭子》讲的是有一只叫麻花的女鸭子,她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容易被感动的心,它心中的幸福仿佛没有边际。在荷荫下独自游泳、看着一缕晚霞的消失,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美好的瞬间,都让她产生浓厚的幸福感。
麻花很胖,也不漂亮,而且声音沙哑,但她并不为此苦恼,反而用心发现周围世界的美,她特别容易产生幸福感,她的幸福感传染给了周围的人,让身边的人也感受到了幸福和快乐。跟麻花在一起,大家忽略了她的外表,被她美好的心灵深深打动。
麻花因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而幸福,这使我想到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错过多少这样微不足道的幸福啊!我有健康的身体,每天都可以自由自在的活动;我有亲爱的家人、老师、同学,给我温暖的呵护和友谊;我有窗明几净、冬暖夏凉的教室,供我舒适的学习;我生活游的城市有公园、乐场、科技馆、体育馆,让我每个周末都能快乐的玩耍;我一年有接近三个月的寒暑假,可以自由的安排活动……我从来都认为这些是理所当然的,自然也就忽视了它,如果我像麻花一样,因身边这些小事而感恩、感到幸福,那我的生活将会变的多么美满啊!
麻花的幸福不仅来自那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也源于她的努力和奉献。她为了让孩子们开心,陪孩子们玩到精疲力尽;她为了让笑猫实现自己的理想,不厌其烦的帮助笑猫……她通过自己的奋斗给他人带来快乐,又以他人的快乐为自己的幸福,这种获得幸福的方式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我希望我也能像麻花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大家带来幸福。虽然我还小,但是也可做更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减少外婆、爸妈的负担,比如除了倒垃圾、扫地、洗碗以外,我还可以在周末为大家做早餐、洗衣服等。我一直记得小时候在爸爸妈妈怀里看绘本故事的情景,每当这时我总是觉得很幸福,因此,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长大做一个绘本作家。我已经练习了五年的绘画,也非常喜欢写作文,希望长大后我能写出很多引人入胜的绘本故事,让全世界的孩子们都分享到这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