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感激最亲的人

李盛

记得感激最亲的人

  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人生中,对自己恩情最深的莫过于父母,是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是父母辛勤地养育着我们,我们的成长凝结着父母的心血,每一个人都是在父母的悉心关怀、百般爱护和辛苦抚养下慢慢长大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恩情像山一样高,像海一样深,孝敬父母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曾经有一个少年在和父母吵架之后离家出走。在途中用尽了盘缠,幸好遇见了一个富有同情心的老妇人。老妇人把他带回家,并让他填饱肚子,少年十分感激,流着泪对老妇人说,她比他的妈妈还要好,以后便和老妇人相依为命了。老妇人平静地问:“是谁给你辛辛苦苦做了十多年饭?”少年无语,老妇人便乘机教育他:“我只不过给你煮了一碗饭,你就这么感激我。但是你妈妈给你煮了十几年的饭,你怎么不感激她,反而和她吵架……”

  是啊,老妇人说的对,有时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我们应该避免发生这些事,因为在世上没有人比得上父母那样无偿的付出。

  不光是吃饭这件小事,父母的爱在身边的事中都能体现的.出来。也正因为有父母给予的爱,我每一天都生活得多姿多彩的……

  记得在五年级的暑假里,我经常

  和爸爸赌气甚至顶嘴,认为爸爸一点都不了解自己。直到我看了一篇小短文,才和爸爸解开了这个矛盾。这篇值得一读的小短文讲述的是一个人在不同阶段对于爸爸不同的理解:7岁时,觉得爸爸很了不起,什么都知道;14岁时,发现爸爸有时候说的也不对;20岁时,认为爸爸有点落伍了;到了25岁再也不问爸爸了,认为他一无所知;35岁时,想如果爸爸当年像他一样老练,现在肯定是个大人物;45岁后,遇事开始琢磨是否该和爸爸商量商量,希望能够得到爸爸的建议;55岁那年,爸爸去世了,开始意识到爸爸的看法相当高明;65岁时,也成了一个老人了,他深深地遗憾了解爸爸太晚了。

  虽说我没有完全体会到,但我也不希望我要像他那么晚才体会到。对于这篇文章,它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朴素的语言却勾勒出了所有人的心声。我读了之后颇为感动,还和妈妈谈了一次心,我从妈妈说得许多良言中记住了这一句“你们这些孩子总是抱怨父母不了解自己,其实你们又了解父母多少呢?”我知道我现在不能许诺长大后怎样孝敬长辈,但至少可以从现在做起,努力使自己在父母关照的小事中做起,让自己全面发展来作为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