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读后感1
正好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后,我第一次读完了小仲马的《茶花女》,小说和现实生活中的差距,很自然地让我去思索女性地位在最近百余年中的变迁。
《茶花女》写于1848年,讲的是一位名叫玛格丽特的穷苦姑娘为生计所迫不幸沦为妓女,在几位公爵、伯爵的“养护”下,过上了纵情声色、花天酒地的糜烂生活,虽然衣食住行尽显奢华,但精神世界极度空虚,直到有一天遇上了深爱她的富家子弟阿尔芒,从此坠入爱河。在追求真爱中,玛格丽特看到了生活的曙光,她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试图挣脱身上的枷锁,但当时社会的虚荣、伪善、冷漠和残酷最终无情地扼杀了她的善良、纯真、热情和无私,茶花女在贫病交加中溘然离世。
小说的背景是七月王朝统治下的法国。马克思曾说:“七月王朝不过是剥削法国国民财富的股份公司”,金融寡头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主宰,他们利用手中的金钱和权力,过着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的腐化生活。女人成了贵族手中的玩物,可以随意“共享”和“转让”,女性实际上是廉价的附属品,其社会地位无从谈起,玛格丽特正是万千个“她们”中的典型。
小说第二十部分,阿尔芒的父亲试着劝导他儿子离开玛格丽特,其中有几句话是这么说的:“你有一个情妇,这非常好,你像一个高尚的男人那样养着一个妓女,这也好得很。”可见,当时包养情妇已然是一种潮流,而且还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不少有钱人以包养年轻貌美的名媛为荣,为其支付巨额的日常开销,但这并非出于真爱,而是试图借着情人的无限风光满足自己日益膨胀的虚荣心。一旦她容颜逝去或有新的更出色的替代品,她就像过期废品一样被扔到一边,任其自生自灭。
不仅如此,玛格丽特身边还有像布吕丹丝这样的寄生虫,她们没有原则,不讲情义,唯有见钱眼开,即使给别人帮最小的忙,也无不要求对方付出双倍的代价。但仔细想想,布吕丹丝之流又何尝不是社会悲剧的受害者呢,她们巧于心机、善于钻营,为的是在冷血的社会中赢得一口喘息的机会。还有女仆娜宁,就像一个不带镣铐的奴隶,没有尊严、没有自由,一天24小时随时要做好为主人服务的准备,性情多变的主子只需拉一下铃铛,仆人就得来到跟前听候吩咐。
玛格丽特弥留之际,已失去了被人包养的价值。受人指使的小治安官,开始查封财产;各类债主闻讯赶来,忙不迭地物色居室内值钱的物品。无情的社会把玛格丽特打入了冷宫,更致命的是她深爱着的阿尔芒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选择了离开,这个胆小多疑、虚荣伪善的浪荡公子在毁灭真爱的同时,又向其她无辜的女子们伸出了罪恶之手。
一个半世纪过去了,茶花女的时代已离我们远去。1910年8月,第二次国际*妇女代表大会确立每年的3月8日为国际劳动妇女节。一百年来,世界各国女性为实现自由平等不懈奋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据各国议会联盟最新发表的报告显示,全世界各国议会中,女议员的比例已达18.8%,有44国家议会的女议员比例超过30%,其中厄瓜多尔国民代表大会中有38名女代表,占总数的30.6%。印度还颁布了《女性保留法案》,规定在人民院中为女性预留三分之一的席位,以实现男女平等。
不说远的,当今世界舞台上,正活跃着无数伟大的优秀女性。从发达国家到第三世界国家,从政治经济领域到环保教育事业,都有着她们干练而温柔的身影。叱咤政坛的默克尔、阿罗约、巴切莱特,称雄商界的百事公司董事长卢英德、雅虎总裁卡罗尔·巴茨,红遍世界的好莱坞明星安吉丽娜·朱莉、佩内洛佩·克鲁兹、妮可·基德曼,荣膺2009年诺贝尔奖的5位女科学家,还有女航天员、女校长、女船长、女军官、女部长等,这些恐怕是玛格丽特们在她们的年代里无法想象的。
再看我们中国,女性能顶半边天不仅是一句口号,而且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m.lz13.cn)以建国初期为参照,女性就业人员从60万到现在的8000多万;女人大代表占代表总数从当初的12%上升至目前的21.33%;妇女平均寿命从不到38岁增加至现在的75.25岁。在外交部,女性公务员占三分之一以上,前不久还认任命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首位女外长,成为我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亮点。
然而,我们在欣赏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存在的不足。
在全球范围内,女性参政的比例仍徘徊在低位,离联合国提出的女议员占30%的目标尚有差距;女性就业人数仅为男性劳动者的70%,大部分妇女处于贫困状态;孕产妇死亡率偏高,每年约有50万女性死于分娩。性别歧视的现象仍广泛存在,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受到的阻力较大,不能完全实现自身价值,男女平等的彻底实现尚需时日。
在中国,重男轻女的思想仍普遍存在,特别在农村地区,受社会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这一思想更为根深蒂固。此外,计划生育政策虽然在控制人口方面发挥了有效的作用,但间接地导致了性别失衡加剧的社会现象,有调查显示,我国新生儿男女比例已达117比100,这一数据令人堪忧。
在参政议政方面,女性的人数比例有一定提升,但副职多正职少、虚职多实职少、边缘部门多主干线少的问题仍旧突出。就业方面,女性的“比较弱势”明显,不少单位甚至公开表示只招男性,即使在同一单位,男性得到提职加薪的机会也更大。女性要承担生儿育女、照顾家庭等责任,进一步影响了她们以平等的身份参与社会事务。
女性地位的提升,这是一个历史和社会的过程,需要女权主义者的不屑努力,更需要全体人员的共同参与。首先应从立法角度入手,以法律的形式保护女性权益。第二要呼吁人们转变观念,从思想上实现男女平等。第三要更多地关爱、保护女性,鼓励其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当然,途径还有很多,关键是要落实到位。
可喜的是我们正在看到有益的变化,社会多元化的趋势在逐渐深入,为女性地位的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前几年出现的“超女”热潮,为此做了最好的注解。即便是略有讽刺意味的“芙蓉姐姐”、丑女贝蒂、苏珊大妈等,也向大家展示了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阳光一面,值得人们尊敬。女性们大多天生思想细腻,考虑问题缜密,温柔中不乏果敢,刚毅中带有温情,成为社会和谐与进步中坚力量。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在遐想,如果玛格丽特活在当世,相信这位温柔靓丽的女子会像绽放的茶花那样幸福快乐地生活,或许还能走上好莱坞的红地毯,像桑德拉·布洛克一样捧起奥斯卡金像奖呢。
茶花女读后感2
寒假里和姐姐一起去书城逛书无意中就看到了这本《茶花女》。以前上课时常听老师无数遍讲起它的故事但却一直没真正看过它所以这次买来想亲身品位其中的滋味。既然是名著我想这里面必定有我所值得学习的地方吧。
《茶花女》描写一个妓女的爱情悲剧取材于当时巴黎一名妓的真实故事。姐姐以前看过这本书也了解这本书的背景。据说这个妓女叫阿尔丰西娜普菜西。因家境贫困十五岁出走巴黎由于她天资供应便开始出入巴黎各大舞场成了有钱的阔老公子哥们猎艳的口肉以后便靠容貌和肉体换取奢侈的生活享受。最终由于过度的暴饮狂欢和不分昼夜的肉欲纵横而染身肺痨吐血而死二十三岁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小说的主人公玛格丽特本是一位贫穷的乡下姑娘为谋生来到巴黎不幸落入风尘做了妓女染上了挥霍钱财的恶习;她疯狂地寻欢作乐麻痹自己但内心却讨厌这种空虚的生活。这个依旧保持有纯洁心灵的沦落女子向往真正的爱情生活后来被阿尔芒的一片赤诚之心所感动彼此深深地相爱在远离巴黎市区的乡间过起美满的田园生活。玛格丽特受到创伤的心灵也开始愈合并决心彻底改掉过去的习惯永远和阿尔芒在一起享受一个正常女人的真正生活。
可惜这时阿尔芒的父亲为了家庭的声誉恳请码格丽特离开阿尔芒一再给码格丽特种种侮辱难堪。面对生活的沉重打击她对人生更加心灰意冷。当阿尔芒得知真情赶到码格丽特身边时她因贫病交加身心交瘁孤苦伶仃地死在自己的寓所里。
黑格尔说:"凡悲剧都生于两个理想的冲突。"用来应征这个故事是再适合不过的了一方面是情妇一方面又是付出真爱的感情;一方面为了前途和名誉一方面又是割舍不掉的爱情。综合以上来看这就是理想的冲突随之而来的便是一连串的悲剧了。就我们来说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就看我们如何去取舍而定了。
有人说"真正的爱情往往能使人变得崇高"然而书中的阿尔芒在得到了玛格丽特之后他反而变得更加坠落了。他整天除了享受拥有巴黎名妓的虚荣和快乐之外就是去地下赌场赌博来增加一点用于挥霍的金钱丝毫没有考虑应该怎样尽快让码格丽特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与此截然相反的是爱情真正让码格丽特变得崇高起来她义无返顾地决心抛弃已经拥有的一切虚荣和奢侈要革心洗面从新做人与阿尔芒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她甚至以亏损两万多法郎为代价委托别人变卖她的一切财产告别过去的一切与阿尔芒租一间清静的小屋过起了远离风尘的隐居生活。两个悲痛欲绝的年轻人在经历人生最幸福和最痛苦的时刻后完完全全地忘记了当初的爱情。不知真相的阿尔芒却开始了他的报复而他却不知牺牲了自己的码格丽特在他的打击下已痛不欲生。可怜的茶花女坚持到了最后!弥留之际一次次的呼唤阿尔芒心如碎石。他在怨恨上天为什么不给他忏悔的机会。
茶花女读后感3
19世纪的法国上层社会,奢靡浮华之气蕴于其中,挫人心智。一些年轻女子被迫沦入风尘,身不由己。主人公玛格丽特便是其中之一。身处喧嚣烦扰的名利场,她早已陷入泥潭,却依然固执的保持着自己依旧纯洁无暇的心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于无奈,她委身于贵族公子。她拥有奢华淫靡的生活,享受着伯爵们的追求簇拥,这些看似让人艳羡风光无限的生活却着实非出自她本意,她本应幸福憨笑,却苦的如啖黄莲。
她在风尘中迷茫数年,终于等来了属于自己的那个良人。阿尔芒的出现,仿若她昏暗生活中的一盏明灯,给予浑浑噩噩的她生活下去的希望与勇气。阿尔芒不若那些上层圈中的贵族们那般沾染了世俗繁华的气息。他是纯净的,质朴的,仿佛救赎的天使一般降临到玛格丽特的生命里,净化了她黯淡的心灵。在泥潭中浸淫多年的玛格丽特终于等来了救援之人。她为了阿尔芒毅然决然的抛弃了骄奢淫逸的繁华生活,与他过起了淡薄宁静的小日子,虽然略显清贫,二人却都乐在其中。
然而现实终究是现实,一切美好的梦想在现实的面前总显得那么脆弱不堪。二人的幸福生活,终究被横亘在他们中间的世俗纷扰所打破。阿尔芒的父亲那么突然的出现在二人中间,决绝的加以阻挠。家人的出现是对二人忠贞爱情的极大阻碍。阿尔芒的父亲毫不客气的直指玛格丽特风尘女郎的身份无法与阿尔芒相配,告诫她离开阿尔芒才是正途。
起初的玛格丽特坚信真爱的力量,执着的对这份来之不易的爱情加以守护,却终究抵不过自己希望阿尔芒不受世人耻笑的那份呵护。阿尔芒父亲的话语直刺玛格丽特的心头,她终究意识到,二人之间的隔阂又岂是一朝一夕可以消融的,唯有及时放手,似乎才是对这份真爱最好的保护。
上层社会的浮华生活,过早的耗尽了玛格丽特青春洋溢的生命,她这朵娇羞的花儿还来不及绽放便已走向凋零。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唯一值得安慰的事也只有阿尔芒的陪伴了。
玛格丽特的一生,是不幸的,一朵娇艳的花朵被逼着提前绽放,过早的暴露出她的美丽,代价无疑是用生命作为前提的。
然而她的一生,也可说是幸运的,她遇到了值得她付出一切的良人,虽然他们不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却曾经拥有过那样一段恬淡温馨,惬意怡人的幸福爱情。就如同司马相如与卓文君那般缠绵悱恻的爱情,抛却富贵荣华,放弃世俗地位,不顾世人眼光,一心只求私奔在一起,开着小酒肆,当垆买酒,虽不轰轰烈烈,倒也温馨怡人。
纳兰性德的一句诗“一生一世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似乎是对他们二人爱情的最好诠释。
茶花女读后感4
作者在伦敦参观一间被拍卖的房子及里面奢华的东西。房主生前是伦敦有名的妓女玛格丽特,只喜欢茶花,被人称为茶花女,生活极度奢靡。
作者花100法郎拍下了价值15法郎的书,之后赠书人阿尔芒找上门,说了关于他跟茶花女之间美好的爱情故事。阿尔芒的父亲知道他与玛格丽特同居的事情,支开儿子,亲自上门与玛格丽特沟通,沟通后明白了他们之间美好的爱情以及玛格丽特对儿子伟大的爱,恳求茶花女离开他儿子。
最后由于误会,阿尔芒离开玛格丽特并游历远方,而玛格丽特却因病孤独逝世。经典就是经典,里面的人物和细节描写的特别好。
“在一张流露着难以描绘其风韵的鹅蛋脸上,嵌着两只乌黑的大眼睛,上面两道弯弯细长的眉毛,纯净得犹如人工画就的一般,眼睛上盖着浓密的睫毛,当眼帘低垂时,给玫瑰色的脸颊投去一抹淡淡的阴影;细巧而挺直的鼻子透出股灵气,鼻翼微鼓,像是对情欲生活的强烈渴望;一张端正的小嘴轮廓分明,柔唇微启,露出一口洁白如奶的牙齿;皮肤颜色就像未经人手触摸过的蜜桃上的绒衣。”
看完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有两点:
第一、就是关于爱情。
两个相爱的人,应该是只有生离死别能将他们分开。其他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可以两个人携手努力,共同面对的。
如果是那种相爱到能为对方付出生命的那种,连生命都可以不要,那还有什么是不能解决的。就像陈意涵的电影《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K和Cream是从16岁就认识相爱并成为亲人,可是两个人谁也没有先表白,就是一直像亲人一样生活在一起,做家务逛街喝酒,可是从没做过情侣间的事情。
因为K遗传了父亲的白血病,母亲因此而离开他。他担心跟Cream一起之后,突然某天就发病了,剩下Cream一个人痛苦。在得知自己已经发病,并且不久于世时,尽力给Cream找一个合适的结婚对象。而Cream其实早知道K的病,一直装作不知道,跟另外的人结婚就为了满足K的愿望。
在结婚之后,Cream才意识到自己还是想陪着K走完。之后Cream去了医院照顾K,拍了最后一张合照,K病逝,Cream也跟着自杀了。最后Cream的老公把他们两个人葬在一起。我觉得两个人相爱,就不要等到另一个人不在了才去后悔莫及,应该及时珍惜。
第二、就是关于误会。
几乎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与其他人产生过误会,但没有及时去沟通,导致不在交往或者更加严重的后果。中学的时候,我跟一个女生处得挺好,我们是同桌,中午一起吃饭,下课一起去厕所。
有一次我生病请假了几天,她打电话给我,我妹接的,不知道开了什么玩笑,反正我没接到。之后去上学的时候,她也不跟我聊天八卦。我主动说活,她也只是特别敷衍的回了几句,之后她还跟老师沟通换座位。
我莫名其妙的就剩一个人了,当时想了好久也没想明白是为什么,可是也没想过要去沟通解决。就这样,虽然我们还是在一个班级里面,但是直到毕业都没说过话。到了大学,才鼓起勇气去加微信,询问当时是发生什么事,她也没说明,只说过去了就别再想太多。我们的关系也止步了,后来无意间发现她的微博,在微博看到她发的小孩的日常,替她开心。只是我们再无交集,连普通朋友的打招呼都没有。
直到现在,最后悔的一件事情,就是当时为什么没有马上去沟通确认,真的,她是一个特别可爱优秀的女孩子。现在毕业工作,已经很少能有像学生时期那种掏心掏肺的朋友了!且与且珍惜!
茶花女读后感5
当我还在上六年级的时候,就已经拜读过《茶花女》这部名著了。当时我尚且年幼,只是机缘巧合拿到了这本书来消遣,对其中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理解得并不深刻。然而,今年我又读了一遍,我觉得,我似乎有了一些当时没有的感受。
在说感受之前,不如先说说《茶花女》的作者吧,他可是算得上是大有来头——他是著名剧作家大仲马的私生子——小仲马。
传奇、却不光彩的私生子的身份,使小仲马的人生与常人不同,也给小仲马的内心流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也影响了他的思想和性格。他作为当时巴黎淫靡之风的受害者,决心借文学创作来针砭这种风气。1848年,小仲马写出了他的成名作——《茶花女》。
《茶花女》讲述了七月王朝时,一位红极一时的妓女在巴黎这个花花世界里的悲惨遭遇。玛格丽特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她的生活十分奢侈,但是她并不贪图金钱、庸俗下流,而是位拥有善良心地与高尚情操的女子。然而非同寻常的身份,使她看似风光的生活总是笼罩着一丝忧伤。
她本是一位贫困的乡间女子,在来到巴黎之后,凭着美丽的容貌成为巴黎的贵公子竞相追求的对象,成为了红极一时的“茶花女”。
长期不规律的生活使她身患重病,然而她对此不以为然。她的生活就像一潭死水,平静的没有一丝波澜。本来她会将这种枯燥的日子一直持续下去,然而……
税务局长迪瓦尔先生的儿子阿尔芒·迪瓦尔是这部小说的男主人公。他真挚的爱情就像是热烈燃烧着的火焰,照亮了玛格丽特的生活,他浑身上下充满着的生命力,也为玛格丽特带去了活力。
玛格丽特与他相恋了。玛格丽特决心抛弃她在巴黎的百无聊赖的生活。经过努力,玛格丽特与阿尔芒在乡间有了一间房子。然而即使玛格丽特已经决定改变,但是她过去的所欠下的债务依然影响着她。为了生活,玛格丽特在公爵断了她的经济来源的情况下,背着阿尔芒典当了自己的金银首饰、披巾和车马。她是那么的坚决地想要告别过去,但是幸福总是与她擦肩而过……
阿尔芒的父亲得知了玛格丽特的事情,百般阻挠。于是,在阿尔芒父亲的劝说之下,玛格丽特违心地离开了阿尔芒。然而阿尔芒并不理解她,反而怨恨她,处处给她难堪,甚至找了另一个情妇,辱骂她。最终,她因为多方面的压迫、侮辱,凄凄凉凉地离开了人世——甚至在最后一刻,她都没有再见到她心爱的人。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我仿佛进入了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受着她高尚的精神境界。在她疲惫的躯壳里,是一颗渴望真诚爱情的心。她努力过、争取过,她试图自己主宰命运,却还是在黑暗的社会面前倒下了。
茶花是一种很顽强的植物,就像小仲马笔下的玛格丽特一样,即使世俗给予了她无数悲惨的遭遇,她还是坚强的活着——只是最终她的身心还是难以承受了。
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当时法国上层社会的腐烂,我也了解了,就算身陷污泥,只要你有一颗善良、高尚的心,总有人会懂得去欣赏你,因为花总会散发出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