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的观后感800字左右1
《人民的名义》不仅仅是普通观众的期待,也是党员干部学习反腐倡廉的生动教材。
“腐败分子太有“创造力”了,远远超出了一个作家的想象。”编剧周梅森说。剧中一位国家部委项目处的处长,住在家具装修土的掉渣的旧屋中,吃着炸酱面,口口声声“人民”“党和政府”,每个月只给乡下老母亲汇300块的生活费。而最终,在他另一处隐蔽的豪宅里,办案人员找到了现金2亿3955万4千6百块。这是电视剧开篇还原小官巨腐魏鹏远的情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有贪必肃,真反腐败,坚持铁腕反腐,“打虎拍蝇”,尤其是坚决查处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等腐败案件,体现了捍卫国家政治制度和根除腐败顽疾的决心意志,在党内起到了很大的震慑作用。壮士断腕,刮骨疗毒,党中央向全党证明,在贪腐问题上,没有特殊党员,没有人能当“铁帽子王”。惩治腐败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强化不敢、知止的氛围。
《人民的名义》,既有平民百姓一碗炸酱面的“底层”写照,又有一杯高档酒的“阶层”腐朽,既有三百块孝顺金的初心残留,又有两亿元贪腐金的人心异变,这样的故事,在大刀阔斧反腐、正大光明倡廉的今时今日,催人深思,发人深省,引发共鸣。
《人民的名义》,以惩治腐败的许多典型案例为原型,在何谓“名”又何谓“义”的深究中?剧中那些以人民之名行苟且之实的“执权者”,那些满嘴人民正义而又满身铜臭气味,满脸风光得意而又满心纸醉金迷的“老虎”“苍蝇”,究竟会给荧屏幕观众多少深思,又将唤起多少党员干部对人民“名”与“义”的考量?剧情仍在继续,“老虎”“苍蝇”最终会被绳之以法。
人民的名义的观后感800字左右2
《人民的名义》主创人员理解媒体采访时说,这部反腐题材的电视剧以现实中发生的真实案情为蓝本,但并没有照搬,观众不用对号入座。可是,这话只是对普通观众说的,领导干部在看这部电视剧时,不妨主动“对号入座”,看看自我是不是也“身在剧中”,看看自我到底是祁同伟、丁义珍还是陈岩石,好好自省。
民间有句俗语“牛不知力大,人不知己过”,意思是自我很难认清自我,更难以看到自我的不足。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何事最难为”他说:“认识你自我。”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弟子们提出的要求也是“认识你自我”。这都说明,“认识自我”自古至今都是人最难掌握的一项“技能”。
领导干部要认识自我,无疑比一般人更困难。成为领导干部后,手中握有必须权力,管理着或大或小的部门,周围从来不缺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之辈,即使偶尔有人扯袖子、咬耳朵甚至建诤言,也可能被四周的“嘈杂”挡住了声音。一些领导干部更有可能在忘乎所以、自我膨胀之下,把同事或组织的警示当成耳边风。
从无数落马贪官的忏悔书能够看到,没有领导干部以做贪官为目标,更没有领导干部把“贪官”二字写在脸上,他们都是在放松党性修养和自我修养后,一步步滑向腐败深渊的。所以,自省和自警是领导干部政治生涯中最宝贵的认识,更是最应有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成绩斐然。能够说,反腐成绩单为我国改革和各项事业发展供给了强大的保障和推力。但记者在日常采访调研中发现,反腐败、正作风还远未到“松松劲、歇歇脚”的程度,“不敢腐”在上层已见成效,但在一些地方还或多或少受惯性影响,许多官员陋习依然,要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还任重道远。
还有一些领导干部拿中央的反腐教育、警示不当回事,慢慢变成了反腐败的“硬骨头”,并在反腐倡廉的人民战争中逐渐摸索出了一套新的生存法则,做人办事更低调、“演技”越来越好、戴在脸上的面具也越来越厚,“吃相”也越发“优雅”。就像剧中的大反派“高育良”一样,登场不久后那句“这官当多大才叫大”的语重心长,曾让多少观众以为他是“好官”。
一些地方和部门“前腐后继”,有的领导干部在中央反腐倡廉的高压下依然“不收敛、不收手”。这都一再提醒,要建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执法严明、露头就打必不可少,干部的自省和自警同样重要。
《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除了跌宕的剧情、精彩的表演,更重要的是在反腐倡廉的时代大势下,深入、深刻、真诚地演绎了反腐进程中的官场生态。在剧中,有些领导干部一尘不染,把人民当父母,踏实谋事创业;有的干部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自我的“实力”,谋私利、忘大义;有的官员虽然在上没有“斑斑劣迹”,但把人民当梯子,踩着人民的利益一心向上爬。
贪官、清官、诤官、佞官等形形色色的领导干部,在这部剧中都能够找到原型。领导干部以一名观众的角度旁观,更容易对照找到自我的不足,看自我身上是不是有了“癌细胞”。如果发现自我“身在剧中”,不幸当了一个反面主角,更要及时回头,免得到头来真成了祁同伟、丁义珍。
在鞭挞腐败的同时,《人民的名义》还将一些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党性坚定的领导干部身上的正能量,向社会做了真实、客观的传递。除了对照反思外,每一名领导干部还不妨把《人民的名义》当作“案头剧”,从这些领导干部身上汲取营养:省委书记沙瑞金在复杂反腐形势面前坚韧不拔的党性、陈岩石对人民群众的一腔赤诚、达康书记频背黑锅却又对事业充满执着和信心、工会主席郑西坡对待工人的无私之爱等,都在讲述着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
电视剧总有剧终的时候,但反腐倡廉和干部教育永远在路上。当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构成,但要真正实现“不能腐”和“不想腐”,还要依靠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继续推进。
人不能一辈子当官,但人民永远是人民。以反面典型为镜鉴才能正心修身,以正面楷模为榜样才能常思贪欲之害、坚守为官之本,也才能把“人民”二字铭刻于心,在纷繁复杂的官场中始终坚持清醒。就像陈岩石的那句台词:“什么叫技高一筹,心里有老百姓,你就技高一筹。”
人民的名义的观后感800字左右3
近日,“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引发追剧潮,我也跟着成了这趟大潮里的一叶扁舟。一面墙一张床一个冰箱,满满的都是受贿的人民币,着实把我震惊了,北京国家部委的项目处长总共受贿亿三千九百九十九万五千四百元,小官巨贪阿!这种滥用职权收受金额之大前所未闻。从中学开始,会耳闻官员贪污的各种消息,是大部分官员都沆瀣一气,还是只是一小部分干部失去原则性失去党性呢,说不清楚。那时起到大学毕业,接触的干部不多,有些在给你办事务的时候耐心热情,有的呢视人民为“敌人”,所以呢此刻对干部的看法犹如硬币,两面性,不深入了解不能以偏概全。一个很搞笑的事,大学快毕业的时候,校园的党委书记被查撤职了,新任校长在我毕业证书签名,留下一个清澈的印记,当时有种莫名的痛快。
所谓腐败,即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当然懒政也是一种腐败,也是运用公共权利谋取自己休闲的时间。“人民的名义”主要讲汉东省开展反腐行动,一心为百姓服务的干部跟贪赃枉法的干部鲜明比较的状况,看到汉东的省委书记沙瑞金,李达康书记,侯亮平局长,陈老检察长等优秀干部,一言一行都让我油然而生一种爱国爱党的敬畏之心。中国到底有多大比例的贪官呢,从更小方面说汉东省到底有多大比例的贪官呢?无从计起。随着案情的明朗,我估计汉东省有百分之十的干部有违法违纪行为,因为那谭污水太浊了,那艘破船里露面的人越来越多了。这一个方面是腐败干部的数量之多。另一方面是腐败干部的种类,有违法维权,收取贿赂,贪图美色,还有像孙连城那样的懒政。其实在普通小老百姓心里,懒政确实给他们带来切身的影响。办事难,时间久,不送礼就办不了事这些深深刻烙在百姓心里。到底是干部服务人民,还是人民服务干部,这已经颠覆了我们的观念。在企业方面,收受贿赂可能就比较常见。像丁义珍这个副市长透过变卖工业用地给山水集团,修改用地性质,从中豪取利润更是无底线的触犯法律。祁同伟呢,利用汉东省公安厅厅长的职位为亲朋好友谋取职位,为自己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不知手段,想想都不寒而栗。
高育良的老奸巨猾,生为权力,想利用权力这座金山来控制一代人,而且爱美人,他这颗廉政的心已死了好多年。
有动情的,有悲愤的,有严肃的,有感慨的等各种富有逻辑与情节的画面,扣人心弦,都说每个小男孩都有一个军人梦,这一回“人民的名义”给我足足做了一回反贪梦。
也许这部电视剧播出之后,会唤醒很多干部多干事,干实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觉悟,也会激发部分大学毕业生透过自身的努力成为干部,为人民为国家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吧。
加油,反腐。加油,中国!
人民的名义的观后感800字左右4
如果说入党是一条起跑线,那入党以后所有人的发展就像一场长跑比赛一般,由于目标太过遥远,有的人会坚持,有的人会掉队,有的人摔倒,甚至有的人干脆直接换了跑道,奔跑在为自己或者某个利益团体谋私利的短期容易实现的目标上来。一切都是人品的竞争,在观看了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之后,这种感触更是很深。
下面就剧中的几个人物我们能够对照剖析自己:
陈岩石老同志:战火年代火线入党,背起炸药包,减少牺牲就是他入党的动机。当从战场上活下来后,他永久践行了入党的誓言。一辈子为人民服务,一辈子为党操劳,一辈子不放弃那个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的目标。他跑赢了人品的赛跑。
侯亮平:时刻按照加入检察工作入职宣誓提醒自己,在诱惑和漩涡危险面前临危不惧,安分守己,惩奸除恶。一路走,一路践行自己的承诺。他也跑赢了人品的赛跑。
祁同伟:本是怀着热情想大展宏图,但是在遭受一点挫折后就变得心灵扭曲,为了自身利益和权利不择手段,借着党和人民的赋予的职责变本加厉。他终究跑错了方向,投机来的恶果只能自己吞下。他输了,出发不久就从人品的跑道上寻找所谓成功的捷径,注定成为杯具。
高育良:城府很深,政治头脑发达,但是有一点他错了,他心有派系情结,终为其所累,理想和志向淹没在人的七情六欲的洪流中。党和人民在其心中但是是追求接近无限大权利的阶梯,最终倒下了。
每个人在前行的过程中,必须要秉持初心,心无旁骛。在人品的道路上,能够每一天反思,我还在这路上吗?
人民的名义的观后感800字左右5
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刚一开播,收视率就全线飘红,豆瓣评分已高达9。1、这在流量明星们霸屏的当下,俨然成了一股不可多得的荧幕清流。在我看来,其成功之处在于四点:
一、故事精彩纷呈,让人欲罢不能。影片开场就是紧张的两条线。一条在北京,一条在汉东省。一边是攻,一边是守,正邪双方上演两场猫鼠游戏。北京这边是检反贪总局侦查处处长侯亮平与国家部委虽职务不高,但手握重权的贪官__上演了一出虽狡兔三窟,但黄雀在后的好戏;而另一边的汉东省则因为复杂的政治生态,在高层决策拉锯战中贻误了战机,加上丁副市长反侦察能力很强,竟然上演了一出瞒天过海,金蝉脱壳的戏份。
另外,究竟谁才是给丁副市长通风报信的“卧底”?是飞扬跋扈、心事重重的市委书记__?还是看似公道、实则钻营的公安厅厅长__?甚至那个义正言辞、一脸正气的省委副书记会不会也有问题?这些谜团必然会牢牢抓住观众的心。
二、人物刻画到位,让人拍案叫绝。这部剧聚集了多位老戏骨。看他们同台飙戏,很是过瘾。比如侯勇饰演的国家机关的处长,虽是典型的小官巨贪,却披着一副清廉的外衣,在和反贪局人员的斗智斗勇中,先后打出了清官牌、慈父牌、孝子牌、劳模牌……在慢悠悠吃着着炸酱面满口仁义道德时竭力掩饰自己内心深处的紧张,当办案人员搜出一张存折时脸上一瞬间闪出了不安后,因为存折金额不大脸上又显示出小有得意的神情,当在自己的豪华别墅里被搜查出巨额现金后那轰然坍塌的神情,短短几秒间把贪官忐忑心情刻画的惟妙惟肖;不疾不徐,张驰有度;吴刚饰演的市委书记,在得知自己的副市长出事后,那种认为可能会毁了自己政绩的心态,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表面上冠冕堂皇实则意味深长的表态,都十分传神地传递给了观众。
三、剖析官场生态,让人浮想联翩。如在省委会议现场,针对如何处理有贪腐问题的丁副市长,是走司法程序――拘留,还是走党纪调查――双规?在这种场合下,中国式权力制衡机制发生了微妙的摩擦。检察官希望按上级检察院的指令办,走司法程序,但由于是双重领导,又不得不向省委汇报;市委书记李达康以“吓跑投资商”为由,希望先双规,把握主动权
公安厅厅长祁同伟为了能够赢得身为省委常委的李达康的一票,从而顺利升为副省长,也随声复和人民的名义。而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高育良选择了“中庸之道”,把皮球踢给了在外考察的省委书记沙瑞金。就在这拉据战中,丁副市长已接到密报,化装潜逃,登上前往美国的飞机。这场会议室内的“宫斗戏”描绘了汉东官场的复杂,也刻画了官员百态。摈弃了以往描写官员好就高大全,坏就一无是处的套路,让人感觉真实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