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世间》读书心得范文

莉落

《人世间》读书心得1

我将感受分为四点,第一点便是:勤劳致富,文化改变人生。在书中周家三儿女,大哥秉义和大姐周蓉在学生生涯相比三弟秉昆要更勤奋。最后,他们也入读了北大,步入了社会的上层,而秉昆却吃了文化的亏,只能当一名普通工人。虽然他也曾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身在社会上有着立足之地,却无法再向上高升,言之便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你在读书时少用的勤奋,社会会让你补上。

第二点学会运用身边的资源。文章中周家子女所认识的人不乏高干人员。在主角秉昆周围的朋友有困难时,他懂得向有权的老太太及时求助,在老太太的帮助下,一个个对他们来说无法挑战的困难,迎刃而解。

社会很现实,也很残酷。总有人比你有权力,你解决不了的问题总有人能轻松解决。学会运用资源,会让你终身受益。

第三点,是要找好伴侣,或者说学会辨别身边的人和事。书中秉昆因娶了郑娟,在郑娟的帮助下,本来为植物人的母亲成功醒来。周荣也因为有了伴侣蔡晓光的帮助,从而衣食无忧,家庭走向了稳定幸福。一个好的伴侣对家庭后代有着巨大的作用,不仅如此,生活中我们也应留心观察,认真思考身边的事物。

最后一点,也就最为重要的.一点:要对生活充满信心与希望,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态。记者柴进在《看见》里提过“人在还能笑的时候,是不易被打败的。”文中的人,经历了一系列困难:50年代荒灾,60年代“_”,二零零三年“非典”等等。时间不会停止,生活仍要继续,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态,会让你在困境之中,找到光明。

古人就有说:“人生如白驹过隙,恍然而已。”人生不过百年,你笑我哭都是一辈子。心态是由你自己掌控的,一个不敢笑的人,又怎能挑战生活的困难呢?不如像那首歌所唱的:“何不潇洒走一回……”

以此共勉。

《人世间》读书心得2

“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用这句话形容梁晓声的《在人间》在合适不过。

在《人世间》全书分为三册,以北方某个省会城市一位周姓平民子弟的生活为中心,围绕着社会变迁描绘出从20世纪70年代到至今的平民百姓生活史。梁晓声说:“把留城知青曾经经历的那些艰难呈现出来,让他们看受到了文化的关注。写了那代人的亲情、友情、爱情、精神的成长。这些美好的人性是不受年代的制约的。”他用朴实真挚的笔触刻画有血有肉的人人事事,挖掘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他笔下的人物真实且真诚,正直善良。即便在最艰苦的生活坏境下,也对生活充满热忱,努力前行;即使身陷困境,也不忘帮助他人,用热心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梁晓声老师的这本《人世间》通过一个普通平民百姓的生活历程折射出中国五十年的历史变迁和社会现实生活,让没有亲身感受那个知青年代的我,通过这本岁月的教科书穿越至那个淳朴热情的时代,用温柔却有力的文字,用引人向善的力量,向我们传递着无论社会如何变化,时代怎样变迁都要有向上、向善、向美的精神;无论人物多么普通,多么平凡,都有把朴素日子谱写成歌的伟大。

在看完这本《人世间》,不仅为在工作生活中时常感到迷茫的我提供一丝光亮,更让我学会与自己和解。回想起小时候做过的一些选择,难免觉得有些幼稚和可笑:长大了我是当舞台上耀眼的明星还是当为国家科研做贡献的科学家,我是考文科强的北大还是考理科强的清华。这样的设想,是年幼时不甘平凡的无限期许。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却发现,成长就是在不断的接受并且认可自己的平凡的同时,仍然坚持到底,心怀期待,遥望未来。这样坦然地接受平凡,才是这辈子最不平凡的事。

时代飞速发展,我们总在追求与众不同,追求遥不可及,却忘了身边虽然无名,但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在千千万万个日子中平凡而敬业的工作,一颗不停歇,一刻不懈怠,才成就了广袤大地的每一寸经络。

平凡的普通人民是历史的浮尘,同时也是历史的缔造者。每天各司其职的工作,看似普通,却也在用敬业书写着未来的新篇章。身边的同事,大多都是平凡岗位的一颗小小螺丝钉,却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他们也许是砂场的发货员,每天按部就班的发货,打印磅单,却从不抱怨;他们也许是会计,每天与枯燥的数字打交道,却从不知疲倦。时间悄然定格了我们平凡却生动的奋斗史,精彩纷呈,气势磅礴。

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遇见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身怀绝技,有的人天赋异禀,但大多数人平凡却普通。人群中平凡的人们,也是奋斗着的追梦人,我们都将成为彼此人生这条同行路上长长短短的某段陪伴,遵从内心的回音,选择所爱,坚持自己,自我实现带来平凡却真实的幸福感。

在《人世间》,我从字里行间描绘的芸芸众生感受酸甜苦辣,学会从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身上体悟人生哲理,从一个个平凡的人物身上感受平凡不平庸的生活态度。正视人生,颂扬平凡人生的闪光,以独立、坚强、无畏的态度努力追梦,创造更好的下一刻,拥抱平凡的生活,亦是伟大。

《人世间》读书心得3

3月31日,我有幸参加了“南昌市政公用集团第四届艺术节开幕式暨著名作家梁晓声文学讲座”,讲座的主角是我个人十分喜爱的梁晓声老师。

70岁的梁老在舞台上精神矍铄,十分健谈,慷慨地与我们分享了他的人生经验。作为一名典型的知青作家,他的那段四十多年前的知青岁月带给我们的震撼,时至今日依然使人感动。

梁老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一段发言,是关于他知青生活,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基层工作时候经历:忠厚、善良是为人的第一准则,忠厚善良的人总会得到好的回报,面对突如其来的机会,也只有有所准备的人才能好好地把握这样的机会。一字一句虽然十分简朴,听起来又感觉十分熟悉,十分受用。仔细回味,似乎自己的父辈也曾对我有过如此教导,那个年代的人们似乎有着一种特殊的共鸣,用一个普通读者的话来说那就是“百姓生活之群像,现实主义之真谛”。

梁晓声一直被当作是平民的代言人,通过他的作品人们看到了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小人物的酸甜苦辣,他们的追求及幻灭,他们的执着与无奈,他们的默默无闻所孕育的愤怒和反抗。他的一切素材源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梁老用他最质朴而又最深情的语言向我们讲述着当代人的生活,展示着新中国的巨变。这一切成就都与梁老丰富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

《人世间》读书心得4

《人世间》是一部关于苦难、奋斗、担当、正直和友谊的小说,他们有的通过读书奋斗改变命运成为社会精英,更多的则像父辈那样努力打拼辛劳谋生。人物的性格命运各有不同,善良正直、自尊自强、勤劳坚忍、尚礼乐群等人性中的幽微之光却永远闪耀,梦想的力量荡气回肠。这是一部关于苦难、奋斗、担当、正直和温情的小说,平民视角,悲悯情怀,激烈的戏剧冲突,纵横交错的复式结构,通过一个个可亲可感的人物全景展示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都让小说具有某种“史诗”品格。

梁老从自己的故乡出发、从底层出发、从自我出发,一步一步地走向其他阶层和人群,描写出不同社会阶层的生活状态,勾勒出了人与人的恩怨情仇,讲述出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展现出了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花尽半生血汗为我们重现了出了一幅鲜活的百姓群像图。

《人世间》这本小说,可以看到上山下乡、知青返城、恢复高考、下海经商等重要社会现象,这些真实出现的历史现象也左右着小说人物的命运,在其中我感受到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家族的延续和破落、百姓的酸甜和苦辣。读后感·还看到了不同人的不同生活状态,底层的不易、奋斗的艰辛、改变的命运,以及梁老对人世间的博大情怀。

梁老通过自己的生活积累和人生阅历,平实而真切地描述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从百姓生活中去体现社会时代的巨大变化,这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启发呢?人世间的点点滴滴与我们都息息相关,这一份情怀是我们每个人都该去拥有的,现在就拿起你的笔来,你的《人世间》由你自己创造。

《人世间》读书心得5

这部小说以平民子弟周秉昆的生活轨迹为线索,以周家三个孩子不同的人生境遇为框架,围绕周秉坤的好朋友们春节欢宴、家庭聚会、重大事件布局全篇,展示了从_到2016年近五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贯穿其中的,既有中国社会发展的“光荣与梦想”,也直面了改革开放进程中普通的工人阶级面临的艰难和困顿。在这部作品中,梁晓声并不回避改革开放大潮中东北老工业基地经历的阵痛,周秉昆们人到中年时面对企业转型和下岗的艰困窘迫,但他们并没有退缩,而是互助互帮,自立自强,展示了困厄中人们对亲情的珍惜和友情的美好。

周氏三兄妹在父亲周志刚和母亲的言传身教下,不管是读书还是做工人还是做官,都能坚守道德的底线,最国家对人民对朋友能够有一种让人感动的信仰和坚守。

而对于我来讲,周家三兄妹中,我最喜欢的是大哥周秉义,作为共乐区光子片最令父母骄傲的孩子,他刻苦读书,成绩出类拔萃,喜欢阅读,见解深入,视野开阔,在高中毕业后因为时代的原因,他成为了一名上山下乡的兵团知青,凭借着自身良好的工作能力和过硬的文化水平,很快在知青中脱颖而出,成为兵团主管教育的一名中层干部。因为偶尔的机遇,被沈阳军区的司令员赏识,让他从军时,他却因为因为恋人郝冬梅的责任感而放弃了能改变人生的这次金光闪闪的机会。后来,周秉义考上了北大,北大毕业后从政,不论是作为一个军工企业的党委书记还是一个城市的市委书记,周秉义始终坚持自己坚持自己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的信仰,即使他不断地被误解,被中伤,他都没有改变自己的信仰和原则,所幸历史终究没有亏欠他,给了他一个公正的评价。一个平民的儿子在从政路上的艰难,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在时代浪潮中的坚守,一个知识分子对传统士大夫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传承在周秉义身上体现的淋漓极致。梁晓声几乎是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对于现实的思考和未来的期许几乎全部寄托在周秉义这个人物身上,他的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也有太多值得我们整个社会思考的地方。

周家的女儿周蓉,在前两部书中并不让我喜欢,虽然她和哥哥一样出类拔萃,喜欢读书,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但她为了心中的爱情爱情抛下父母,跑到贵州的深山陪着心爱的人吃苦受累生儿育女的行为是我不能理解的。后来恢复高考后,周蓉也顺利的考进北大,很快成为了北大著名的“女才子”,她美丽、智慧、思想自由,见解独到,个性鲜明,而他当面舍弃一切追求的爱情也最终背叛了她。她在读完研究生后回到家乡,成为家乡重点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和年少时追求自己的蔡晓光再续前缘,生活本该幸福美满。但是却因为女儿任性的早恋被迫流亡法国十二年。这十二年对于周蓉的成长是快速的,一方面作为一个母亲,她在关键时候体现出了对女儿最伟大无私的母爱,一方面在法国的流亡生活中周蓉坚守着对婚姻的忠诚和一个学者的底线,这才让我慢慢对她开始改观。再后来,退休后的周蓉逐渐的开始具有了普通女性的烟火之气,虽然美人迟暮,却依然无法掩盖她身上美不自知的光华,书的结尾,周蓉顺从自己的内心写作,不愿为了名利炒作,反而和丈夫蔡晓光为农村的孩子一次次的捐书,践行着一个知识分子对社会的责任和使命,是尤其使人敬佩的。

周家的小儿子周秉坤在出场的时候并不如他的哥哥姐姐亮眼,他平凡甚至木讷,有点呆呆的,他没有《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身上的让人着迷的魅力和气质,甚至一点儿没有男主角的气质和光环,他的爱情更是一点儿浪漫也谈不上,对于大着肚子的郑娟,他从同情到爱慕,更多地是因为郑娟的漂亮,这是多么真实存在的男人啊。他的普通和平凡让他在家里常常是被忽视的孩子,但是在郑娟母子那里,他却宛如从天而降的骑士般英勇。他们的爱情因为同情开始,在现实的油盐酱醋和家庭的苦难中逐渐发酵,最终相濡以沫的将爱情打磨成了人世间最动人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童话。这与其说是周秉坤的人生,不如说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人生。没有王子,没有公主,没有一见钟情的浪漫,没有非君不嫁的热烈。爱情在生活的琐碎中逐渐变成亲情,变成责任,变成我们纷繁世间中的肉体和心灵的港湾,在我们困顿迷茫中给与我们重新再来的勇气。

周秉坤身上除了对爱情的坚贞和义无反顾,还有着对朋友的肝胆相照。即使在最困难的日子里,他也能急人之困,尽自己所能帮助自己的朋友。纵使在时代的变革中他在心理上一次次经受着碰撞和阵痛,但是她始终在碰撞和阵痛后为寻找出路执着的努力着,尽管和兄长姐姐相比,自己的人生始终有点儿糟糕,他唯一一次人生大放光彩受到他人影响参加1976年清明前后悼念周恩来总理、抗议“_”倒行逆施的斗争,为此付出被捕入狱的沉重代价,其后尚未得到正式平反,就调入新曲艺编辑部,在1980年代前半期感受到个人际遇与时代精神的贴合。但是,他的那些朋友,则是一直在社会底层打拼了大半辈子,始终都处于社会边缘,经常处于需要救助的状态。正是在这一个个人生的重要关坎上,周秉昆的人性光辉不经意地显现出来。如何给自己一个合适的社会定位,如何在自己的生存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去援手他人,对于周秉昆常常是一个考验。非常难得的是,这个曾经被父母双亲和哥哥姐姐都不看在眼里的小儿子,却在每一个重要场合都体现出他对朋友对他人的关爱和扶助。他的担当和豁达,都非常人可比。作为基层中最平凡的工人阶级,他干的了酱油厂最苦最累的除渣工,也在成为《大众说唱》的编辑后在自己的岗位上干的轰轰烈烈。为了继子,他失手伤人,成为阶下囚十二年,出狱后他也能走上街头拉货谋生。周秉昆的性格特征可以用“义”加以表述。既有来自社会底层相濡以沫的义气,又有孔孟之道仁义为首的文化传承,也有来自雨果《悲惨世界》等文学名著中博大胸怀的影响。

这部几乎凝结了作者梁晓声毕生心血的《人世间》带我重新回顾了一个时代,如果说《平凡的世界》让我了解了一个时代农村的发展与变化,那么《人世间》就是重新让我这个八零后了解了遥远的东北大地上普通工人这个庞大群体的人生轨迹。作者梁晓声谈起这部作品时表示这部作品其实对于年轻的读者来说一是关于善的教育。因为这些故事大部分源自亲身经历,文学与真善美的结合,在这里不再是一个夸大的想象,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二是帮助当代青年补上对中国最近的历史的认知。他认为,古装电视剧的热播,让年轻人“穿越”到清朝、唐朝,从这些花样不断被翻新的朝代故事中,去感知历史。但对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中国,年轻人却所知甚少。“没有比较就没有肯定,我认为要评价当下中国的成就,一是国与国之间的比较,一是和自己从前的比较,年轻人要跨过这个认知上的盲区,了解父母那一代人的经历,在那样特殊的时代,他们是怎么走过来的,他们怎么看待利益、友情、亲情关系。”梁晓声甚至认为,这种认知有助于缓解年轻人的现实焦虑,找准人生方向。我想他做到了,怀着对这个对这个年逾古稀的老人最为崇高的敬意,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读这部作品,感知一个时代,在这些普通的人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激励我们在这人世间向阳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