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个人观后感范文

阿林

《第一书记》个人观后感一

影片《第一书记》真实、客观地记录了沈浩同志在小岗村近6年的工作、生活经历,故事本身并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平淡中给人一种震撼,这种震撼的感觉来自沈浩同志一言一行中透出的职责感,------一个共产党员强烈的职责感和事业心。

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的普通干部,2004年2月,他用心响应安徽省委号召,作为全省第二批选派到农村任职干部来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在小岗村一干就是6年。按照现代人的标准,他有车有房,有一个好的工作,生活安定、舒适,本能够随波逐流,按部就班地享受他的小康生活,但沈浩同志义无返顾地选取了小岗,这种选取意味着压力,承担着职责。他把下乡挂职锻炼,看成是人生"干点事业"的一个机会,他把小岗村作为一个新的创业舞台,要利用"小岗村这张名片",既实现自身的价值,也同时创造社会的价值。

作为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干点事业不难,难在选取。既然选取了,就要把这个事业干好,这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职责感,并付出全部的心血,舍小家为大家,仅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小岗村对沈浩同志连续多次按手印的挽留信,就是对他最大的肯定,沈浩同志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在创优争先活动中,我们要学习沈浩的精神,以沈浩同志为榜样,做好本职工作,以人为本,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第一书记》个人观后感二

沈浩到任后,先是搞来了50万为村里修了路,然后又弄来钱给每户村民盖了房子,接着又弄来了钱,每户发放2万元补助。接着就是拉项目,找投资,搞土地流转。在桥梁成功横跨京沪铁路线的一瞬间,我们情不自禁地为小岗村喝彩,也为沈浩的不懈追求喝彩!但是,如果沈浩没有财政厅的工作背景,如果他的同学崔凯不是厅领导,如果他不是安徽省委选派干部,如果没有省市领导的支持……,沈浩能有这么多资金来做自己想做的事吗?他的前任干部真的就是那么的无能,那么的不愿意证明个人的能力,不愿意让小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是的,当然不是的,沈浩的成功,不是一个人努力的结果。当我们塑造了一个光辉的宣传形象的时候,试着思考一下,小岗村的发展模式有没有典型示范效应,能否给周边的农村地区具有带动效应,能否让更多的农民富裕起来?答案是基本不可能。没有财政资金的扶持,没有省市政策的支持,我想沈浩即使有通天的能耐,他也只能仰天长叹,扼腕叹息。从小岗村的发展历程给我们的启发就是对于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如果财政资金像撒胡椒面一样,那肯定不会有什么效果。我们要采取项目整合、资金捆绑、重点扶持,只有这样,才可能创造小岗村的奇迹。小岗村通过土地流转,实际就是以土地做股份入股招商引资,改变了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是小岗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从单一农业向现代工业和商贸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的转折点。这说明资金支持很重要,但政策的导向更重要。我们在工作一定要有创新精神,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情况,不断调整思路、创新机制。在不违反宪法、国家的法律和*的基本原则、注重降低社会风险和自然风险的前提下,只要是有利于农业发展、有利于农村繁荣稳定、有利于农民增收的制度,都可以上升到政策层面进行研究,没有什么不可以去尝试,因为改革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沈浩在小岗村的主要工作思路,一是“要想富先修路”,打通了与外界联系的主动脉。二是重修大包干纪念馆,发展红色旅游。三是招商引资,GLG农产品深加工高科产业园是小岗村原党委第一书记沈浩生前引进的第一个招商引资项目,GLG的进入实现了小岗品牌的商品化、资本化,为小岗村的政治品牌注入了科技含量、经济含量。沈浩能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小岗村的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这说明他就是一位“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领导干部。

也许有人会说,小岗村就知道摁“红手印”,其实“红手印”代表的是民愿,民意和民情,村民们不善言辞,也不会激扬文字,但他们知道如何用最原始的方法表达自己。也许村民们第二次摁“红手印”请求沈浩再干三年的部分原因过是为了能“挽留”住财政部门的支持,但是当沈浩因病去世,村民们第三次摁“红手印”请求上级把他永远留在小岗的时候,这充分反映了沈浩同志在小岗村民心中的位置,我们可以明显感觉这种纯朴的农民之情已经溢于言表,村民们深深得爱戴着怀念着这位“第一书记”。胡锦涛同志在视察小岗村时热情地鼓励沈浩说:“群众拥护你,这是对你最大的褒奖!”沈浩之所以成功,也在于他严格坚持了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就一定要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一定要问计于民。

沈浩是伟大的,他的伟大在于他付出的,很多事情是我们一般人做不到的,不管我们是承认或不承认。为了小岗村的发展,他付出了巨大的心血,默默地承受着“不能尽孝赡养母亲,不能尽职培养疼爱女儿,更无法去尽一个丈夫的责任”。巨大的繁重的工作压力也日复一日的摧垮了沈浩的身体,可以说沈浩为了“事业”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可贵的,有人死的重于泰山,有人死的轻于鸿毛。沈浩虽然死了,但我相信他将会永远活在小岗村每一个人的心中。在现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道德沦丧,金钱至上的21世纪,沈浩的事迹越发显得弥足珍贵。

《第一书记》个人观后感三

观看了一场十分感人的电影《第一书记》。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同志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沈浩的品质,反映了改革开放30年,我国新一代基层党员干部的精神风貌,揭示了一个全新的价值观。我们党从诞生到此刻涌现出了无数英雄和模范,都刻有时代的烙印,然而从沈浩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价值观,也为我们年轻人开设了一堂对人生价值更为深刻的思考命题。

当片头的音乐响起,凤阳县古城墙的写意镜头中出现的"万世根本"四个字格外引人注目。电影以沈浩的猝然长逝开头,以女儿的一段深情而坚强的告白结尾,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故事情节紧凑、生动感人;没有口号、没有标语,没有说教,人情味十足,引人深思。影片真实、客观地记录了沈浩同志在小岗村近6年的工作、生活经历,故事本身并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平淡中给人一种震撼,这种震撼的感觉来自沈浩同志一言一行中透出的职责感--一个共产党员强烈的职责感和事业心。

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的普通干部,2004年,他进取响应安徽省委号召,作为全省第二批选派到农村任职干部来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在小岗村一干就是6年。按照现代人的标准,他有车有房,有一个好的工作,生活安定、舒适,本能够随波逐流,按部就班地享受他的小康生活,但沈浩同志义无返顾地选择了小岗,这种选择意味着压力,承担着职责。他把下乡挂职锻炼,看成是人生"干点事业"的一个机会,他把小岗村作为一个新的创业舞台,要全力打造"小岗村这张名片",既实现自身的价值,也同时创造社会的价值。我想一个人干点事业不难,难在选择。既然选择了,就要把这个事业干好,这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职责感,并付出全部的心血。这使想起了时下很多年轻人,他们吃不了苦,受不了罪,空有一身报复,却不愿付之行动,有时他们甚至很迷茫,找不到自我的人生目标和方向。看完电影《第一书记》后,我被沈浩的精神感动和敬佩,他在小岗村工作的点点滴滴,着重挖掘了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重现了他感人的生活细节。没有脸谱化的"高大全"形象,却用最朴实但不平凡的行动,释义了什么叫人生的价值。

沈浩是一个有梦想有抱负的共产党员。在小岗村工作的6年里,他失去的是家庭的温馨、对孩子学业的帮忙、对老母亲的尽孝,而他得到的是小岗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小岗人的信赖。从某种意义上,对于那些有梦想有抱负,但一生却默默奉献在平凡岗位上的人来讲,沈浩是幸运的。当别人把到农村挂职锻炼当作镀金的跳板时,正是他勇于超越传统价值观,把小岗村做为自我人生的平台,用新的价值观实现了对梦想的追求。能够说是沈浩改造了小岗村,也是小岗村造就了沈浩。

小岗、大包干、红手印......历经三十多年的传诵和洗礼,这些符号已经成为烙刻在勤劳善良开拓的中国人心中永远不曾离去的印记。今日,沈浩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无愧天地和百姓的奋斗,给我们心中不曾离去的奋斗史诗中,增添了"第一书记"崇高的形象。他传承的是奋斗的精神。他把到小岗村工作看成是组织的信任和赐予,看成是花钱买不到的职责和荣誉。他解放思想,坚持原则,解决矛盾,干事创业,带领小岗村民进行二次改革,给小岗村民带来了盼头。大包干精神在新时期新阶段得到了传承和发展;他演绎的是奋斗的感动。他官不大,职责却很大,他对人民群众有感情,扑下身子和小岗村民一道吃苦,把几千号人的吃穿住行当作责无旁贷的职责和奋斗的动力,用一片真心换来小岗村民的一片真情;他展现的是奋斗的光辉。他上有老母,家有贤妻和挚女,常年不能和家人团聚,爱家却不能顾家。他三年又三年,以任劳任怨、无私无畏地为百姓干好事、干实事来弥补自我对家人的心灵愧疚。"我们离不开沈书记"能够让人民群众感到离不开,这是何等的境界,这是生命何等的光辉!他将有限的生命化为对人民、对事业无尽的奋斗,他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的同时,也使他的名字在我们心中永远不会离去,沈浩--第一书记。

沈浩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对于每一名党员如何树立正确的时代价值观是值得去思考和学习的。片尾沈浩书记的女儿在演奏钢琴前说了一段话深深感动了我,其中一句"大家在,我也在"透露出女孩坚强勇敢的性格,延续了沈浩书记的伟大精神,使我备受鼓舞。我们学习沈浩同志,就要像他一样,不计名利,不谋私利,扎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对得起自我,对得起人民百姓,更不辜负组织的期望,尤其要在创优争先活动中,把学习沈浩的精神,转变成做好本职工作,以人为本,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动力和方向。

《第一书记》个人观后感四

站组织部分党员干部观看了影片《第一书记》。该影片的原型是小岗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沈浩,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干部,2004年2月被选派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2009年11月6日,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不幸倒在工作岗位上,年仅46岁。6年间,他工作出色、群众信服,小岗村群众两度在他三年任期届满时群众摁手印将他留任。透过看《第一书记》影片和事迹了解,沈浩书记的的公仆行为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主要表现为“三颗心”。

一是为人,他有一颗平衡之心。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平衡心理。某人赚了钱,某人升了官,某人买了车,某人盖了别墅等等,我本来比他们强、比他们工作早、资历比他们老,可我此刻却不如他们风光体面!比较产生了心理不平衡,而这种心理不平衡又驱使着人们去追求一种新的平衡。从影片中看,沈书记的同学当已升为副厅长,而自我在机关年度考核中只能得到一个“一般”,但是他却能以一颗“平衡心”“沉下去”,从条件优越的省城到条件极其艰苦的小岗村,一干就是6年,本来甚至于能够更多,这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正如财政厅的一位同事所说:“让一个省直机关干部下到农村最基层,不要说像沈浩这样为地方为百姓干了这么多事,就是能在村里住上三年他就是了不起了。”

二是为官,他有一颗职责之心。沈浩书记能够一如既往地凭着对自我人生选取的崇高职责感用心做事,用心地去践行自我的承诺。2004年2月,沈浩到小岗村一个多月,就把全村108户跑了两遍,摸清了小岗的家底。解决了影响小岗村经济和谐发展的两件事。一件是修路,修路的3个多月,他天天泡在工地上,路修好一算账,整整省了20万元,全村劳动力每人挣了1000多元工钱。另一件大事是保护村群众财产,使20多间属于村群众的房屋回到了群众怀抱。

之后,办起了优质养殖示范区,引进了种植双孢菇的创业大学生,小岗钢构厂等企业也开始生产了,村民们的农家乐旅游服务启动了,并首创安徽省由一个村发往省城班车的先例,让26户住房比较困难的农民住进了16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等等。2006年秋天,村民们以一封按了98个红手印的烘托了胡锦涛同志的一句话:“群众拥护你,这是对你最大的褒奖!”

三是为亲,他有一颗仁爱之心。对母亲,因不能照顾住在一齐的老娘,不得不托付给老家的四哥,并以磕头方式作出了“老娘,请您到我哥那过一段时光,等我任职期满再去接您”的承诺。在小岗期间,还抽空回趟老家住一宿,为老娘梳头,给老娘洗脚,睡在老娘床边的沙发上,陪她唠嗑以表孝敬之心;对女儿,在他到小岗的第三年,因无暇顾及,把女儿从省城送回到老家生活条件艰苦的一所中学读书,在那里十几个人住一个大通铺,女儿默默承受了,但她最不能承受的是,一年见不了几次爸爸。2009年女儿15岁生日,沈浩放下手上所有事赶到学校还是晚了。女儿悲哀坐在学校操场上不说话,沈浩心里疼,为孩子表演了翻跟头,哄女儿高兴以表父爱之心。没有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胸怀,沈浩是不可能在岗呆上一届又一届,6年春秋,他割舍了对老母和妻女的爱,却把一腔的爱都给了小岗的父老乡亲。

沈浩初到小岗,也遭到过村民们的质疑:“是不是来小岗来镀金的”,事实证明他是来扎根基层,来为民办实事的,但愿这样的挂职干部多一点,得到的关心、关怀更多一点,用沈浩事迹照亮我们为人民服务之路。

《第一书记》个人观后感五

党支部组织学校党员观看了电影《第一书记》。这部片子以事实为根据,生动感人的情节向我们描述了安徽凤阳小岗村委书记沈浩同志的感人事迹。

小岗村是一个很普通的小村,一百余户人家透过情绪劳作,构成了特有的生活传统,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很辛勤,生活的也很真实,靠自我双手养活自我,一代又一代,日子谈不上富裕,但很安逸,大家对眼前这一切感到很满足。

干部提干之前,往往需要到农村镀金,不少官员到小岗村只是走走过场而已,他们的口头禅是“干多了有什么意思,不干也没意思,干一点意思意思”。对于干部下乡,在小岗村人民看来在平常但是了,但是是匆匆过客,来来去去没对小岗村才来什么实惠,所以,沈浩的到来所有人都没看在眼里。然而,沈浩来到小岗村后挨家挨户调研,深入了解小岗村目前存在的问题。调研中他发现,小岗村人民经济条件差,一来是受落后的思想观念制约,享受不到改革开放的春风,晒不到致富的暖阳,不少人早已习惯于男耕女织的生活;二来是物资和权力被少数人占有,人民力量分散,不能统一思想,敢怒不敢言,只能任由少数人折腾。

认清小岗村现状后,这位财政厅下来的干部仔细分析,寻求改变现状的办法,为统一思想,他反复走进农户,解决他们的困难,用真情征服了村民,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同时,不辞劳苦地和少数掌权者沟通,他说:只有大家团结起来一齐干,才能真正过上好日子,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应对他们的强势,沈浩书记没有退缩,他自我率先行动起来,为人民办了很多实事,证明了自我的思想,最后让那些顽固的人放下自我的想法,和沈浩书记一条心干到底。

篇11:第一书记观后感

一是真实。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在我们现实中都能够找到,并且是不用特意去找。例如,沈浩在去小岗村之前,在省财政厅工作时,每年的考核都是基本称职,和全国大多数公职人员没有区别,影片没有把他塑造成多么与众不一样的人物。当沈浩为给小岗村修通乡亲们期盼30多年的公路,要在繁忙的京沪铁路线上架桥,必须到北京铁道部找人特批时,照样拿着大包小包礼品,贴合现实中的人之常情。

二是感人。沈浩用实干感动了同学、用真诚感动了小岗村村民、用业绩赢得领导的赞誉,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塑造了第一书记光辉形象。如果说挂职三年有"镀金"嫌疑的话,那么挂职六年还在小岗村第一书记的岗位上辛勤工作,"镀金"就转变为"真金"。

三是让人信服。众多影视明星在影片中再现了沈浩在小岗村第一书记的岗位上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带领大家建设小岗村的生活片段,使观众信服并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万世根本是做人。

7月21日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境观看了影片《第一书记》,片中讲述了安徽省财政厅干部沈浩被选派到凤阳县小岗村任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在任职期间,他工作出色、群众信服,小岗村群众两度在他三年任期届满时团体摁手印将他留任的感人事迹。

可能由于我自幼生长在农村,当影片片头音乐响起时,一张张纯真质朴的脸、一条条泥泞的小路、一群群牛羊、一片片油菜花映入我的眼帘,这种感觉早已不是看电影,而是身临其境,与沈浩一齐进入了小岗村。

有一幕让我很感动,沈浩刚到小岗村时就能清楚地了解村民的情景,说出他们的名字和家庭情景,可见这是一个多么仔细认真的人,他提前做的工作又有多少。之后沈浩开始挨家挨户走访,摸清各家的具体困难以及村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他经过收回村里团体财产、帮忙贫困户、为小岗村修路、修大包干纪念馆、为招商引资动员村民迁坟等一系列事迹赢得村民的信任、支持和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