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之沙漠读书笔记最新

王明刚

死之沙漠读书笔记1

也许是临近毕业,对那种扔进沙漠让人自生自灭的比喻感触尤为深。上课、下课、社团、考试、论文……这些机械式让人去做这去做那的地方,一旦离开,自生自灭去吧,又恍然不知该做什么。人总是要这些看起来像完成任务一样的东西来约束自己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愿望总是很空虚的。伊坂幸太郎的书,总是很难把他当推理去看,也不想去那么做,不想用诡计或者推理来约束他的书。有一点点的感触和热血,就觉得值得。当毕业的时候,没有人会告诉我,社会就是一个沙漠,没有人会告诉我,热血有没有用,更没有人会告诉我,你怎么活,怎么样才能不惊慌失措地继续过去的日子……

死之沙漠读书笔记2

如果说《家鸭与野鸭的投币式置物柜》还有那么一层侦探推理色彩,或至少还是个充满悬疑的故事,那么《沙漠》作为侦探小说就十分勉强了。几乎没有推理,悬念也弱到可以忽略,《沙漠》更像是一本单纯的描写大学生生活的平常故事,虽然有些奇怪的事发生,令抱着看侦探小说的心情在看的我想象这是怎么样的谜题手法,最后会有怎么样巧妙的解谜,结果最后却并没有,而是把这些奇怪的事作为了现实可接受的事情,只不过是大学生活的探险。

同“家鸭”一样,语言十分轻松容易读,再加上时不时的吐槽,虽然整个故事篇幅较长但读起来毫不费力,但是到后期还觉得有一丝拖沓,尤其是当发觉前文那些以为是伏笔的描写其实并不是伏笔,不再有后文解答的时候。

死之沙漠读书笔记3

勒克莱齐奥用近乎疯狂的想象写作小说,用圣经一样的语言诉说故事。阅读这样的文字,很容易使人处于一种寂静而且神秘的状态,一种因为阅读而融入的情境或者是一种深埋内心的痛苦,它不被觉察,却在这本书中被唤醒。文字细微如沙粒,精致若大地的色彩。全部内心再次被那些简单和纯粹的东西占据。

死之沙漠读书笔记4

勒爷爷的书感觉豆瓣上标记过的人好少...对于非洲少数族裔和文化的描写和思考还是一如既往的细腻,最让人喜欢的是那种用平静的语调和清澈的笔触去描写自然和人物的内心。也许就是对未知事物和文明的好奇,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给拉拉带来了别人所没有的那种倔强和光芒吧。法语只读了一小段就感觉出文字的美来了,以后有机会一定要读完原版。

死之沙漠读书笔记5

高中时有个好朋友,对我超好。她跟我一样高,比我瘦,头发细细软软的,皮肤光滑干净,眨眼睛的时候像婴儿。她很喜欢吃绿袋子彩虹糖,我就在一旁托着腮看她的表情变化。在那以后我看到漫画里的美好少女,总能瞬间想到她。我喜欢的东西都是一样的,连人也是。石黑正数和伊坂幸太郎有什么地方是的。看东西有幻影的时候,走步梯的时候,我通常会慢慢把眼睛闭上,于是就来到温暖房间,旁边坐着小南。就像奥平明、美浜千代、佐佐加奈子。

死之沙漠读书笔记6

看完这本书,人格好像要分裂,一个是快节奏的,一个是慢节奏的。在我心情好的时候我挑快节奏的故事来读,在看书发困的时候挑慢节奏的来品。书里面的画面感很强,看着看着仿佛拉拉就在眼前,沙漠部落就在我书桌前爬涉而过。我特别佩服两位翻译家的功力深厚,当然原作家勒克莱齐奥功不可没。诺贝尔奖又一次实至名归。

死之沙漠读书笔记7

很多时候我们会喜欢一本书,并不是因为它是多么伟大的杰作,而是由于它进入了我们,仿佛阳光、风和回忆所做的那样,刺穿我们的肉体,来到我们内心最深最黑暗的地方,把那里一扫而空,照得通亮。它是那么沉重,让我们无法承受,需要我们举起双手,仿佛祈祷一般举起它们,朝向太阳,就象一种神圣的仪式。

沙漠就是这样一本书。勒克莱齐奥用一种梦的声音讲了一个让人感动的故事。声音是那样温柔,林间小溪般汩汩流淌,奇异曲折的小波浪尖上点缀着几朵雪花般洁白的浪花,它向前流去,穿过森林,自由,纯净,向前流去,去到我们都永远无法到达但又永远梦想着的远方。那是一片海,蓝得透明,洁白的海鸥在它的上面飞翔。小溪穿过一片洁白的海滩,流进海的怀抱。

所有的一切都幸福的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