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利机长观后感1200字范文

阿林

《萨利机长》讲述了萨利机长在发动机失效的情况下,成功迫降拯救15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的故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萨利机长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萨利机长观后感1

萨利机长为什么是《萨利机长》

前几天在网友的博客上看到了一篇关于豆瓣拒绝修改评分的文章,其中一句话的意思大概是这样的,豆瓣被修理是应该的,你们写的那个不是影评,只是观后感,评这种文体是比较专业的。细细想来,我看过的很多跟自己写的确实只是观后感。这里额外说一句,在当今的社会确实是这样,人们愿意将自己的所拥有的夸大之后宣扬出去,受众也愿意听取这些东西,试想真的本本分分将正常的东西表达出来,又有多少受众那?是传播者影响了受众,还是受众影响了传播者?

话归正题,萨利机长根据真实事件改变,讲述萨利所驾驶的飞机在起飞后208秒中受到鸟群撞击,导致飞机受损,萨利机长经过多年驾驶的经验做出了将飞机迫降在河面上的决定,虽没有人员伤亡,却导致飞机受损沉没。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影片中翻译)因得到的资料与萨利等驾驶员的经验不符进行取证调查,经过几番来回对峙,最终证实萨利机长在短时间内的判断是正确的。

影片采用插叙方法,在现实的生活中多次插入回忆事发时的场景。生活上是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的质疑,以及家人没有得到结果时候对自己的担心,再加上“自由”的媒体下多种猜测等的诸多压力。而在记忆中是自己在紧急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这次的判断,往事的判断,而这些判断下都是证明了自己的驾驶经验丰富,在紧急状态下做出的决定是正确的。证据与经验的穿插进行,可以将矛盾点不断的激化并反复的左右倾斜,加强的故事情节的曲折,也强化了观影人对结果的期待,这就在解开谜底时候给人更多的期待。

汤姆克鲁斯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演员对待人物的设定对待造型等都可以算得上精益求精,从《拯救大兵瑞恩》到《阿甘正传》,从《云图》到《间谍之桥》从我们看过的每一部电影中都可以体会到这点。肢体的细节,配饰的细节,人物心里的把握等多方面的原因将他推向了世界一流演员。

谈及文化精神等。我们常常将美国电影冠上个人英雄主义,确实是这样的。阴谋论也好,文化论也好,在一个百姓看来,你将我重视,我便喜欢你,这个是个很正常的反应,难道说你将我视如草芥,我才会将你视若珍宝?在逻辑上可能说不通,同样在我们这个几千年以来都讲究脸面气节的民族可能有些矛盾。所以我们常常喜欢清官,青天。包公,海公,一个个青天不断的向我们展示着父母官的真正定义,以及人民公仆的真实写照。

飞机坠毁与安全着陆之间只需三十几秒。而对于一个机长来说可能是没有退休金,可能是脸面,可能是阴谋,可能是名垂青史,还有可能是个人英雄主义,更可能是155条生命。但是这个是不是一个模拟游戏,动用这样大量的国家金钱为例证明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这样的事情是可以歌颂的吗?这样的事情是可以拍照成电影的吗?电影的本身就给了我们答案。至于是不是文化侵袭,我认为是赤裸裸的侵袭。

影片结尾后的采访以及一些数据给我的感受可能会更加超出了整个影片。在什么样的情况样能挽救这些人的性命。可能只有高度发达的国家吧?

萨利机长观后感2

2009年1月15日,航空史上的重要日期,一位英雄就此诞生了。全美航空1549次航班,起飞几分钟后遇到飞鸟群,双发停车,萨利机长根据飞机飞行实际情况,判断当时飞机已经无法返回起飞机场,也没有时间到达最近的机场,毅然决定迫降哈德逊河,经历208秒的生死时刻,飞机平稳迫降河面。经过24分钟的紧急救援,最终全机乘客及机组成员共155人全部得救。对于这次真实的空难,扣人心弦的时间也就不到30分钟,要支撑一部商业电影,实在不容易拍摄。但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却是一部张弛有度,直击心灵的好作品。通过影片,我能感受到萨利机长空难后的应激反应,也能感受到他受到质疑时的煎熬,在不经意间感受到了平凡人的英雄时刻。航空署的人只是强调计算机模拟可以安全降落起飞机场,或者迫降最近的机场,却完全忽视飞行员在实际操控飞机时的反应时间,以及基于自身经验的判断。在萨利机长要求考虑人的因素时,还不屑一顾。最终,迫于萨利机长的有力质疑,航空署的人不得不承认,模拟飞行的机长经过了17次试验才成功迫降最近的机场。并同意考虑飞机被飞鸟群撞击后,飞行员需要时间检查飞机状况,为模拟飞行增加了35秒检查确定情况的时间,结果,模拟飞行的结果由先前的成功变成了失败--飞机坠毁。加上打捞到了发动机残骸,经过检查确认当时确实已经损坏,最终认定萨利机长做出的水上迫降是最佳方案,认定萨利机长是英雄。

对飞机迫降水面的难度不了解,但是从影片中可以感受到一定是非常困难的,生还的几率也是非常低的,但是萨利机长成功了,他救了所有人,包括他自己。我特意上网搜索了一下这次真实的空难,了解了萨利机长的生平,曾经是空军飞行员教练,他的飞行经验非常丰富。据网络上的评论,客机迫降水面确实很难,很大概率会导致飞机解体,全员遇难。但是萨利机长凭借他多年的飞行经验,判断准确,没有浪费一秒,迅速判断飞机无法抵达任何机场,只能迫降水面,并最终手动操纵飞机平稳降落,全员获救。真的是无愧于英雄。

萨利机长观后感3

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2009年1月15日,前美国空军飞行员切斯利·萨利·萨伦伯格执飞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从纽约飞往北卡罗来纳州。这架空中客车A320爬升过程中遭加拿大黑雁撞击,导致两具引擎同时熄火,飞机完全失去动力。萨伦伯格确认无法到达任何附近机场后,决定于哈德逊河河面进行迫降,最后在208秒的时间内拯救了15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

这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商业客机首次成功地迫降在一条河流上,且机上人员无一伤亡,而机长切斯利·萨伦伯格凭借自己的经验、技术和精准的判断,拯救了机上155人的性命,也当之无愧的担得起英雄这一称号。

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剖析此影片。

其一,从危机管理的角度。《萨莉机长》是部很好的危机处理教材,从事件发生到处理仅仅208秒时间,到全部155名乘客24分钟时间在哈德逊河中被救,涉及到机场指挥塔、纽约水陆警察局、河上巡逻队、周围游船、纽约消防局、全美航空公司等很多部门协作,超过1200个第一响应者、7艘载有130个执勤人员等到场营救,启动应急预案和危机处理机制,没有这么多部门联合救助,在严冬冰冷的河水中结果可想而知,换在其它国家,即使能安全降落,但能否全部安全上岸是个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反应快慢、机制、协作、软件硬件等。

其二,从专业敬业的角度。57岁的老机长萨利很热爱自己的工作,是个专业度、敬业度都很高的典范,驾驶飞机40年,运输上百万人,对职业充满敬畏和热忱,具强烈的责任感,最后一个离开飞机,一直询问被救人员数字,是个职业化程度很高的职业驾驶员和机长,所以才能娴熟冷静沉着在极短时间内做出准确判断处理和应对。不仅是技术,还有职业精神和职业操守。

其三,从英雄主义的角度。什么是英雄?萨利机长给出了答案,真正的英雄不是媒体吹捧出来的,而是一个团队,在灾难来临前,恪尽职守,坚守阵地,勇于承担责任,以自己的专业能力保全全部乘客的安全。影片最后,萨利机长说:“不是的,不只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我们所有人的,乘客、救援人员、空管人员、轮渡船员、还有警局潜水小队。我们都尽了一份力,这才是我们能够幸存下来的原因。”萨利机长用强有力的结尾给出了回应,平凡尽责即是伟大。

其四,从人性的角度。当体制和人性发生冲突的时候如何选择,制定制度流程及执行要充分考虑人的因素,不能忽视人,制度流程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制度流程的目的是工作更有序更高效,把人的潜能充分激发出来,而非抑制人束缚人,本末倒置。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以人为本不是句口号。

《萨利机长》是部难得的好影片,建议大家走进影院用心领悟,除上述几个角度外,还有亲情人性信念,全方位剖析审视理解其精髓,定会有所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