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鸟读后感1500字左右范文五篇

李盛

  荆棘鸟读后感1500字

  如果不是结尾,这部小说就是部通俗的爱情小说,而且没有跌宕的情节,只是以散文的笔触静描小说中人物的生活。突出于别的通俗小说的两点是,一、从1910年开始,在跨度长达42年的叙述中,把小说中的人物置于流变中的国际、国内、农场的大事件中去写。这些事件宛如舞台,让小说中的人物在上面演出。比如一战、牧场火灾、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牧场旱灾、甘蔗的收割、二战、冷战、希腊内战等等,让人真真切切地感到这不是小说,而是一部传记。二是对仇怨从新的角度去看。小说里面没有恶人,只是每个人生活的习性、对生活的态度、对事情的看法以及性情相抵牾,而互相结怨生恨。比如菲的私生子和继父的冲突,继父是出于嫉恨——他妈的,这是足捷先登者的儿子!私生子是出于对母亲的爱护——你怎么能让母亲左一个又一个生个没完呢?这都是人之常情,事实是这两个人都是好人。还有主人公的丈夫,也是个好人,只是爱钱,出于这个目得,才娶了主人公,这也无可厚非。但他天生就喜欢干活儿,不喜欢安逸;喜欢和自己一样优秀的男性工人在一起而不顾家。就是说,这个美男子不大喜欢女人,可又不是个同性恋者,虽然他对主人公很有骑士风度,但也无可挽回主人公离开他的悲剧。扯了这么远,我再回到结尾上。就是说,结尾暴露了作者是一位宗教作家,他揭示了一个老生常谈,但提出来后还是发人深思的话题:不要触犯上帝,它会惩罚你的。

  主人公和不准结婚的天主教教士偷情生了儿子。用主人公的话说,是从上帝那里偷来了儿子——这下好了,让他去献身于上帝去吧,我有他的儿子就够了!是的,她很得意,不但要做母亲,还要做祖母、祖祖母。但是,儿子到了十八岁,一定要当天主教教士,起因是在他幼年见了一次他的父亲,父亲的教士风采让他着迷。这时她才意识到上帝在惩罚她。但没想到惩罚才刚刚开始。为了让儿子得到庇护,她把儿子托付给已经是红衣主教的情人。八年后,儿子从神学院毕业,要当教士了,却在假期淹死在希腊。她才明白,上帝的惩罚远比她想象的严厉!最要命的是,她的女儿从小就和她不怎么样,但特爱她的弟弟,经受不住弟弟的突然离世,垮了下来——这意味她又要失去女儿,这是她绝对接受不了的,所以,她竭尽全力要让女儿振作起来,就是说,她要鼓起剩余的气力,给女儿树立起坚强的榜样,要去完成一项不可想像的事。

  当时希腊内战,路途又遥远,希腊当局草草地埋葬了她的儿子,连谁埋的儿子、埋在哪里她都不知道。但她执意要把儿子埋在牧场,埋在她的身边。能办到这件事的只有红衣主教。而儿子在领受神职时,她因为不知道情人二十多年没见变成了什么样而拒绝出席,现在,却不得不去见情人。这时,主教71岁,她也53岁了。在两人的交锋中揭示了一个真理——世间最入骨髓的情是骨肉情。当她告诉主教,她的儿子死在了希腊,要他帮忙找到,并且运回澳大利亚。主教很够意思,要动用教廷的力量去帮她,因为他正在和教皇开一重要会议。就是说,你再是我最爱的女人,也没有上帝重要。虽然这样做只是迟几天而已,但主人公就想当天完成这件事,告诉他,那也是他的儿子!主教一下子就垮了,怎么也没想到和他朝夕相处了八年的情人.的儿子竟然是他的儿子!于是,他用一天的时间就找到了儿子的尸体,并且运回澳大利亚。就是说,为了儿子,他把上帝暂时放在了一边。在这里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母亲为了儿子真是残忍!因为她知道这个噩耗会要了主教的命!他毕竟是71岁高龄的老人了!果然,埋了儿子的第二天,红衣主教也死了!死时对主人公说,上帝在惩罚你和我!

  写到这里我再多说两句母亲对儿子的爱。《飘》中那位老迈的母亲,执意要把在美国内战中战死的四个儿子找回来,埋在自己身边。经过多年在美国辽阔的大地上的寻找,弄得倾家荡产,还真把四个儿子埋在了身边。四个儿子小时候调皮捣蛋,她用马鞭才能管住他们,现在,她每天蹒跚在四个儿子的墓地。就是说,我看完《飘》记忆最深的就是这个情节,与《荆棘鸟》上的这个情节如出一辙。

  话再扯回来。我认为,一部不能触发人深思的小说一定是平庸的小说。但这部小说在结尾一下子升华了,这种情况在《基督山恩仇记》上也发生过,因为是简评,我就不多说了。

  《荆棘鸟》的结尾告诉我们——人,你要有敬畏之心!

  荆棘鸟读后感1500字

  细细口味了澳大利亚著名作家考琳.麦卡洛的长篇小说《荆棘鸟》,富有诗意的环境描写,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美丽而凄婉的爱情悲歌,这一切深深地吸引了我,也打动了我。但是读后感触最深的还是那种痛,那种无奈,那种由于自己造成的无奈,正如荆棘鸟,之所以会痛就是因为自己找的荆棘。

  其实这种痛我们从作者的开卷语中就能深深体会,“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问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反正那个传说是这么讲的。” 每每回味这段话,总会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小说是一个经典的爱情故事,之所以经典,也许是因为这是一个爱情悲剧--从两人(拉尔夫和梅吉)相遇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的悲剧。 在我看来, 《荆棘鸟》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鲜活的人物描写.从菲到梅吉,再到朱丝婷,作者在读者面前展现了女人们或悲惨或坎坷的命运,以及内心痛苦的挣扎;从帕迪到拉尔夫,再到雷恩,展现了三代男人对爱不同的诠释;从弗兰克到戴恩,最受宠的孩子被母亲极力挽留却被上帝愚弄……感人的爱情从门第间展开,延伸到宗教,爆发在都市.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在构思刻画方面所下的工夫.

  荆棘鸟读后感1500字

  也许看过这部小说的人会说我小题大作,煽情得有点过。但我在看这本书的大部分时间,眼睛的确是湿润的----这并不需要得到大多数人的相信和理解。我总是惊讶于作者那种行云流水般的文笔和对人性,感情的深刻透漏。我一直在想,这是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天可怜见,看得途中我总是想起这句话。虽然它的大抵意思我并不很了解,但我知道,倘若天可怜见,会喜欢小说里面的每一个人,如果我们也同样以宽容的眼光来看待,不会去恨里面的任何一个人---当然,我还没有看完全部的小说,只是有些话不吐不快。

  首先使我触到悲伤的是弗兰克---这个私生子,我总是不可避免把它和希斯克里夫放在一起想象。尽管他们没有任何背景的相似。他的出场也太少,只有几年的时间他的生活对我来说是可知的,它使我悲伤,是因为他对于母亲和妹妹那种不可比拟的爱。我总是细细去品味这一个细节,当在学校被阿加莎鞭打了的梅吉找到弗兰克,扑在他怀里寻求安慰。只有在弗兰克怀里梅吉才能毫无顾忌地哭出来。对于梅吉来讲,弗兰克是她幼年时期的唯一一个可以依靠和信任的港湾吧。

  可是弗兰克一出场就注定要走,不只是因为他的身世。更因为他对现有生活的一种厌恶和悲哀,在他心目中,母亲永远像一个女神般美丽,而即使父亲对母亲足够的重视和崇拜,也不能弥补他气质上的差距-----在我看来的确如此,一个美丽的贵妇人,一个憨厚老实的长工,完全不是可以生活的人。弗兰克总是固执地认为父亲侵犯了母亲,她在弗兰克明白男女之事后的日子里,每一次怀孕都让弗兰克大为光火---他怎么能忍受一个老大粗骑在自己那高贵的母亲的身上呢?

  弗兰克因为身高矮小而自卑,他不得不用强壮的身体来弥补这一不足,于是他成了全镇气力最大的人------这一优势也让他成为打架的一把好手,事实上,他更乐于以此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荆棘鸟读后感1500字

  上帝创造人类,人类衍生出善与恶,上帝同时放出潘多拉魔盒使人受到多元的挑战,正如他虽清楚告诉亚当和夏娃别偷吃禁果,但仍很仁慈的留给人以选择权一样,人在无法选择或面临多种选择时必然会犯许多错误,进而修正,因此上帝拯救的应该是行动中的人,以达到一种相对完美的境界。

  人在完善自我之时,也即上帝对人格,生命底蕴的内在转化。古人云:“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是谓之知。”这样说来,应尽天道无余常与善人,然而当一种追求与神冥冥相对时,人的生命不过是自然界的一根芦苇,任何来自自然界的渺小力量都能使其归于毁灭。麦吉,拉尔夫就是如此,拉尔夫很象《巴黎圣母院》中的那个牧师,不同的只是形式,其情之专感人肺腑,美丽的东西不过是瞬间的灿烂,抓住一个足以乐终身。相比而言,拉尔夫是幸运的,神的力量还没有完全扼住其情感的咽喉,痛苦的理性最终让位于纯真的本能,从而也就抓住了永恒的瞬间,他死了--在爱人的怀中,留下了凄楚的麦吉。幸福总是伴随着多倍的痛苦,美总是短暂到让人来不及为之驻足,痛并快乐着,亦或乐并痛苦着。福兮,祸兮?

  一切束缚人的本能的宗教或法则总会在人的持久的沉默后的爆发中被突破,牧师和和尚相似。无独有偶,《巴黎圣母院》中也着力刻画牧师受着相思煎熬后的种种痛苦乃至扭曲的心灵,难道仅仅是巧合吗?生理的欲望只能顺势引导,因地制宜,才能使肉体的凡俗升华到精神的神圣。

  由此种种,经典的爱情总是以悲剧而告终的。《乱世佳人》,《呼啸山庄》,《简.爱》,《红楼梦》等著作能流芳百世,悲剧的意义在于把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悲剧作家的灵性在于他以大悲的眼光透过现象看本质,由一而衍生出二乃至无数,将个体的悲升华到整个人类的一种发自脊髓深处的寒气来,正因为如此,他本人倒是往往乐观的,因为他悲在质量而非数量,在本质而非现象本身。当这种悲超越了人的承受力的时候,喜剧作为一种替代品便出台了。

  荆棘鸟读后感1500字

  作者的开卷语是这么写:在南半球有一种鸟,它的歌声比世界上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美好动听,但是它只有找到一种荆棘树,落在长满荆棘的树枝上,让荆棘刺进自己的肉体,才能够歌唱。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开始了寻找荆棘树的旅程,直到如愿以偿,找到那种长满如针一样锋利荆棘的荆棘树。这个时候,它就落下来,而且要选择最尖、最锋利、扎进肉体最长的荆棘。它的身体被锋利的荆棘刺得血流如注,疼痛难忍,生命就要奄奄一息了,它开始了让所有会歌唱的鸟自惭形秽的歌唱。一向自比歌王的云雀和夜莺,在它的歌声面前也黯然失色。不久,荆棘鸟的血流尽了,一曲最美妙的歌声也戛然而止。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着。所有听到歌声的人和鸟儿都在向荆棘鸟致最后的敬意,因为大家都知道,最美好的东西,只有用深痛巨创才能换取。

  也许这段话说的并不仅仅是梅吉,但无疑她所有的歌声都是带着伤痛的。因为家庭的贫苦她不得不过早的承受更多的艰辛,她只有一个娃娃(而且被兄长弄坏过),她没有什么漂亮衣服,因为穷,她在学校里受到了修女更多的呵斥甚至鞭打,从她出生的那天起,疼痛已被荆棘扎进了她的生命里。

  但她最大的痛苦却还是她的情。她的人是优秀的,无论是品质还是容貌都是无可挑剔的出众,那人,也同样的爱着她,他们之间没有任何阻拦,只除了一条--他是个教士。

  如果是有妇之夫也许还可以离婚,如果是贫穷也许还可以克服,如果他不爱她,也许还可以努力,但他是一个教士,她如何从上帝那里将他夺过来?我不知道“女人最大的不幸就是爱上一个不能爱的人”这句话到底对不对,但对梅吉来说爱上拉尔夫的确是不幸的。但能说她是爱错了吗?在她随家人踏上澳大利亚的土地后是他迎接的他们,是他给了她父亲般的慈爱,兄长似的关怀,他带她参加集市,他教她骑马,他关心在意着她的任何一个不快和烦恼。她第一次见到他时才十岁,是他陪着她从一个女孩变成了少女,她根本就没机会再去爱别人,而其他人在他面前又是那样黯然失色。

  但他还是教士,他们永远不能结婚。他离开了,她嫁给了一个她以为像他的男人,一个剪羊毛的工人。她跟着这个剪羊毛的工人到了另一个完全不能适应的国家,在那里,她即不能经常的见到自己的丈夫更不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她身上甚至连一分钱也没有。但无论怎样艰难她都忍受了下来,她没有想过离开,虽然她的丈夫对她是这样的苛刻,但她还是以特有的坚韧坚持了下来。

  可是拉尔夫来了,那疯狂而甜蜜的天堂般的生活改变了一切。梅吉离开了她的丈夫,带着她终于从拉尔夫那里得到的一部分回到了德罗海达。那段时光对梅吉来说是幸福的,在她还是个小姑娘的时候就渴望做一个母亲,她的第一个孩子是在不受欢迎的状态下出生的,那是她丈夫的孩子,而这一个,却是拉尔夫的孩子,一个几乎和拉尔夫一样的孩子。那样的高大、健美、优雅、善良,她是怎样的爱着这个孩子,甚至比爱拉尔夫更爱,但就是这样的孩子却走上了同自己父亲一样的路--他要去做一个教士。

  她千方百计从上帝那里偷来的东西就这样回到了上帝手中,但不幸并不在此处结束,她的儿子死了,在他终于结束了长达八年的学院生活而利用假期在希腊度假时为了救两个女郎被海水吞没了。这时的梅吉已经五十三岁了,但她再一次忍受了这种痛苦,冷静而理智的处理着事情,只是在为了找回儿子的尸体时她不得不对拉尔夫说出曾经要发誓要保密的事情--那个儿子,也同时是你的。

  荆棘鸟最后的歌声是美丽的,但那歌声是在最痛苦的时候唱出的,一边忍受着疼痛一边唱着使上帝微笑的歌,歌声真的那样引人吗?还是生活本身就是这样:如果你不能忍受,那么你就无法生存,而在你忍受的同时生活也继续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