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恶之家观后感600字1
其实就片子本身来说,有些老套乏味,看到一半就能猜到结局。有网友评价说,看了这部片子像是受了90分钟的教育。
我们生活在*的中国,我们从小到大就接受了不少资本主义万恶的理论灌输。而这部片子的主题,其实说白了就是在审判资本主义的罪恶。
如果这个剧拍成女主先是受到这家人的不公对待,后来又小三上位成功勾搭上家里的女婿,然后再来一个类似Channel Coco 小姐的传奇经历的话,可能更符合我们这个时代中国观众的口味吧。搞不好大家就都会拍手叫好,而不是现在这样就三观是否一致,左派,右派的理论在评论里面辩论来去。
可是BBC还是保持了原著所以的属性翻拍了这部剧。可能是因为故事里的事情还是在不停的发生吧……
从最初的最初出发,这个剧里的一切都只涉及到道德,而没法涉及法律。因为女主是自杀的,这家人都不需要对女主负任何的法律责任,最多就是会受到一些良心的不安。所以需要藉由上探长,也就是上帝来审问这一家人。
有人会觉得女主是自己把自己做死的。归根究底,是因为我们看到的都是在探长的审问下,这一家人各自描述的关于女主的片段来拼凑而成的女主人生的缩影,所以不过是他人口中的女主。倘若剧中是已女主为第一人称来描述她受到的这一家人的对待的话,也许我们就不会有这样的困惑了,我们就会咬牙切词的说,啊,这一家子坏人,仿佛,紫薇碰上容嬷嬷。呵呵一声,说实在的,中国的观众,总体上来说还是比较好唬弄的。
引发我写下这篇评论的关键,还是因为在评论区里看到一些讨论,结合生活中遇到的一两个,好吧,其实是很多虚伪的人类吧。有人说这部片子可以用来给恋爱中的男女一起观看,检验三观是否一致,并由此来决定是否要接着走下去,我觉得不一定,观点这个东西也许会改变,而且说自己持着一种观点的人,搞不好内心是另一种观点。
人性其实是非常复杂的,经常满嘴道德理论,经常教育别人要心怀善意的,搞不好内心其实十分险恶。最近遇到的一位有着工作交流的老太太便是这样的人,口中的自己是一种人,实际的自己是另一种人。最后,愿我们的灵魂与我们的作为始终一致吧。
罪恶之家观后感600字2
欢愉的开场往往注定有个惨淡的结局。觥筹交错、谈笑风生之后却遗留多多少少令人咋舌的羞耻。那些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别人的世界里或许会有不同的表现,要么是拯救于火热之间,要么是践踏于无形之时。理所当然后并不一定会有自我的欢愉,而有时就会像是亚马逊的那只扇动翅膀的蝴蝶所产生的连锁反应一样。一环套一环的要让深陷其中的人去纠正那些人们自以为理所当然的行为。
影片中最为让人津津乐道的无不是大而宽泛的因果联系网络恰到好处的融合到家庭的世界里。一人所为影响着另一人的作为。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感觉妙不可言。不像《通天塔》那般大洲大洋的切换饶头晃脑。《罪恶之家》却是在一个你我都能感知的范围内将因果之症诉说的凌厉、表现的震撼、刻画的入骨。
奸猾巨富的父亲,意气用事的女儿,世故圆滑贪恋美色的女婿,胆怯苟且不愿承担的儿子,以及一个自大专权自以为是的母亲。组合成了影片意义上的“罪恶之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理所当然不顾后果的往事。然而,精巧的是,每个人所忽视的一个人,甚至是一件事,却成了自己致命的杀手锏,内心的一颗刺。也圈圈套圈圈的把每一个人的利害关系拉的如此的近。就像是莫比乌斯环一样,牵一发而动全身般的疼痛。
很喜欢影片中的一句话“we don’t live alone upon this earth , we are responsible for each other .”也正因我们不是孤立的个体,不是自我为所欲为的单个人。一个人的行为,乃至心理状态就会在不知明中暗暗的传递着一个人的情绪和能量。而当一个人还学不会理性的控制自己的行为,自己的言语,那么时间就会教会他什么是火,什么是血,什么是愤怒。
罪恶之家观后感600字3
说实话,蛮无聊的一部剧,推动我看下去的动力就是想看看这一家子如何跟这个女子发生了关系。到最后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悲惨故事,并没有上升到什么道德啊,什么深思啊什么的。。。
我也是在不明白,豆瓣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圣母。这种圣母的心理大部分来自于感同身受,这些的圣母在现实生活中必然也经历了某些悲惨经历,又或者什么不公的对待。再深一步,他们在社会上必然“混”的不咋样,因为软弱的人永远不知道自强不息是什么意思,他们只会天天怪社会,怪环境,完全没有想到是自身的原因。
当然,骂人可以,最重要的是:不能让人有还嘴的机会。
首先这一家子人的所作所为都是人性,也许就是你们说的sin,原罪,这是任何人都避免不了的,你没有这个罪,也有那个罪,因为这就是人性,这就是现实,如果有哪个人觉得他们可以做到反人性,那你可以还嘴:D。
第一,解雇罢工头子,这是必须的,圣母们只是站在弱者的角度去思考,那老板如何管理工厂呢?就该让工人无限制的加薪水?一直加到生意做不下去?凭什么?就凭你没勇气去冒风险?还是就凭你生在穷人家就可以去要挟人(这也是原罪:D)?我相信,有钱人都是从没钱过来的,每一个人都需要努力,就算是二代,自己不努力那钱也是富不过三代。大家谁也不欠谁的,你选择了罢工,自然要面对后果,这世界没有一件事情是不需要负责的,承担不起后果,就不要选择罢工。难道你还想你打人一巴掌别人要给你一颗糖?这才是有道德?我看看谁能做到,倒是给我站出来,我立马去扇你巴掌。
第二,她确实笑了,我也确实看到了,我来你这里买东西就是为了开心,现在我被别人剥夺了我的开心,我还不能投诉了?作为一个服务员,你就该给客户带来快乐,这是你的职责,你没有尽到你的职责,被人解雇,这也是情理之中。只不过我嫉妒你漂亮,当然也许你不漂亮我就不会那么生气,我也不会投诉,可是,事实是你确实管不住你的嘴,你笑了。我不投诉,我是放你一马,我投诉那是天经地义。难道你看着服务员把茶倒你头上,你还要笑着原谅他?我看看谁能做到,我立马去他头上吐口水。
第三,女婿。这个确实有点不道德,有了女朋友,还去撩其他妹妹。不过话说回来,你本身就是去酒吧用身体换钱的,现在你只要跟一个男人做生意,赚的钱估计还不少,只不过在几个月后,生意做不下去了,然后你就要怪他始乱终弃?o come on,你只不过是因为少了这个轻松的生意而失落罢了。在女婿方面他有违道德,可是在两个人的方面,合情合理。这就是那种典型的,你天天施舍面包给我,今天你不给我了,那你就有罪的人的心理。
第四,老妈。更没有问题了。谁让你不老老实实说话,第一句就开始说谎,你都没有嫁给人家你就叫人的last name?你就不能老老实实叫自己的名字?在那个年代,未婚先孕是不守妇道的行为,这在人品上更是给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导致最后驳回申请,这也是情理之中啊。难道做一件事情还要详细到去调查每一个人的背景是否属实?那这一辈子也做不了多少善事好不好。
第五,儿子。这个儿子把妓女强暴了,是不对。可是,后来你为什么还要找人家啊?报警啊,就算不报警也不能继续跟人保持关系吧?这是什么逻辑,我实在不懂。有了小孩,你的男人没有能力,可是你不给他尝试的机会,自己顾自己去自杀了,这特么还能怪谁啊?
自己软弱没有问题,可是却想给那些努力向上的人附加罪恶感,那就真的是不道德了。自己做的选择,酿成的后果,却怨社会,怨环境,有着一颗公主的心,却没有公主的努力,最后只能怪自己没有生在皇家。这就是很多人的心理其实,我并不是因为我不努力,而是因为我没有好爸爸,然后到处去宣扬这种思想,这些人真的可悲。不过,我也知道,跟他们说再多也没有意义,他们也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只会指着我的鼻子骂,你这个丧尽天良的傻子。But who cares, 让你们看看这么不堪的自己,我很爽。
罪恶之家观后感600字4
首先,我这部电影的立意看上去倒是很明确,让人承认心中的罪恶,把它表露出在公众面前,受谴责,然后自责,忏悔。然后呢,归于平淡?
我的观点也很明确,有些看似明确的东西,确实那么的缥缈不切实际! 在那个年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就因为一个女工的死来唤起资本家心中的良知, 真的是太可笑了!!!(从他们中推断女孩没死就表现出来的那种开怀大笑就能体现,后面再详述)
一家四口加上未来女婿,五个人代表了五个年龄段的人表现出来的罪恶,也可以对于他们来说是理所当然犯得错误!
老爷子是个地地道道的资本家,有着资本家的冷酷和头脑,一切以利益为准则,包括他对未来女婿很满意,商商勾结,利益婚姻而已!也是导致女主人工自杀的导火索!
其次是半老徐娘的贵妇人,一身的珠光宝气,那珠宝缠满了脖子,感觉要被项链勒死的即视感,仿佛跟世人诉说着我就是这么贵气!妇联主席打着救助穷人的幌子,以满足自己积阴德的高高在上的虚荣心!做善事却一直以自我为中心,不可一世的遵从内心的想法,也就是,我认为你该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的,至于你的实际情况 nothing to do with me!典型的旧社会资本主义道德败坏的帮凶和典型!跟老爷子很配啊!这个其实是关键的第二个导火索!
最后当然是小儿子的临门一脚,导致女主人公彻底失望,到处受挫,一直绝望到自杀!呵呵,小儿子就细说了,典型的地主儿子形象,一幅懦懦弱弱的性格,怪天怪地怪父母。其实我想说, 就算给你一个公司,你也没那个能力经营起来。以后也指定是一花花公子,女主角的死只不过是对他的一个磨练罢了,时间久了,这种事就不会再放心上!最终成一个无所事事的败家子而已!
相对于小儿子,女婿倒是城府深了很多!是塑造了过度到老爷子那种资本家的形象,但有保留了小儿子那种放浪的习惯,简直就是老爷子和小儿子的合体,也是过度的写照!感觉顺序是这个样子。小儿子(纨绔子弟)》>>女婿(小有成就+风流成性)/败家子(>>老爷子(和个资本家+风流成性)/家道中落(被小儿子败光)!看小儿子造化了,发展的好就能成为老爷子一样成为一个合格资本家,不好的话就富不过三代了!为什么我要加老爷子是风流成性呢,虽然电影中没有太大的表现,但是老爷骨子里肯定是,至少年轻的时候是的,当他单独于女主角见面攀谈时,他用手托起女主人公的下巴,我想他心里是想收买女主人公的,当然以后就是保养了也是轻车熟路嘛!
再回过来说说女婿,这个人城府真的够深的,心思缜密,头脑清醒,以后会是个可怕的资本家,势必将会继承老爷子一家的财产!当被提及到自己的时候,迫于压力,他还是承认了自己的过错,抛弃了女主人公,我想他心里肯定不是这么想的,不过一情妇,他不可能有那么深的感触表现出来,承认了也给了自己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个男人都会帮的!虽然是在给自己做开脱,但这至少博取了在场的男人的认同,女人可能认为这么坦荡也是不错的,至少个诚实的人!虽贬实褒!后来,在大家都沉浸在一丝‘懊悔’之中时,他却表现出了异常的嗅觉,发现此事的蹊跷,最后使大家幡然醒悟!不得不佩服他,不过也证实了他确实没有悲伤过,因为一个有大的情绪的人的思考能力和观察力都会随之大幅下降的,而他丝毫没有!在最后时刻,还不动声色的对shiela说,我会尽一切来挽回你的!高人在屋里啊!
故事中的shiela,也就是第二女主角,是最值得同情的!她不过是一个被宠坏了的大家小姐罢了,却承受着比在场所有人都深的罪责!她把所有的罪责归结到自己的身上,认为这件事最大罪过在于自己,以至于事后丝毫没有走出自己悲伤的心境!这一大家子唯一还存有真善美的也就是她了!
最后我想说,这探长是什么鬼?大半夜的跑人家来教育人吗?牵出这么个故事,目的就是为了让这一家子进行自责!!??电影中丝毫没有交代,等到字幕都出来了都没有看见!编剧, 你给我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只要你告诉我为什么!还有为了配合剧情发展,没死的女主角按照剧本自杀了!编剧你告诉我能不能不这么生硬的去写死她?
别问我为什么不说说女主角Eva, 因为她是整部电影中最不重要的一个角色,不过一火线,烧到哪里就出现在哪里,淡到不过一标识而已!
罪恶之家观后感600字5
今天心情不好,有位顾客过来买东西有点刁难,于是我们吵了一架。这位顾客回家的路上打车遇上堵车,跟司机又闹了矛盾。回到家发生房东跟她讲要涨房租了,又不爽。开车出去路上被人超车,于是一怒之下加速飙车,最终车毁人亡。所以,我有罪,出租车司机有罪,房东有罪,开车超过她的人有罪,大家都有罪,这是不是古尔德(God)想说的话?
问题有三个:
1、每个人都有原罪,于是天下人都得敬小慎微,生怕今天惹了谁不开心做了傻事最后自己要进监狱?
宗教的泛化和人人有罪推定还真是容易啊。今天巴西的一只蝴蝶扇了下翅膀,亚洲产生了风暴导致多人死亡,于是巴西的这只蝴蝶也有罪咯?把相关性当因果来进行推理的话,恐怕世界上没哪个人是没罪的吧。相关性不能推导出因果确定性,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因为人人都有原罪,于是人人都想要解脱,于是人人都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脾气和行为,这没什么大问题,但由此及彼的直接跨越证据链,跨越事实依据,直接产生了罪责,有点过分了吧。这就像说今天你往池塘里扔一个石子,明天他仍一个石子,终于有一天水溢出来了,到底是哪个人的扔石子行为导致了溢出?
2、愧疚本身并没有错,促使其产生愧疚也没问题。问题在于,这么多的互相不连贯的时空内,为什么故事非要以将这些人绑到一起,称之为罪恶之家?
还不是因为原来剧本出来时,最方便的就是对资本原罪和资本和金钱对人性的腐蚀的批判来的最方便么。资本有罪,金钱万恶之源,上等社会冷漠无情,这样批判起来又简单又政治正确,问题是时代不同了。大家都明白资本本身无罪,金钱本身无罪,有罪的是使用的方式和手段,有罪的是将它们用作不好途径的人。
如果一件事情的发生,牵扯到很多人,发生了很多巧合,这会削弱你要阐释的巧合背后的本质,除非这些巧合不得不发生,或者说这些巧合发生在一个较为封闭的时空内,人物不得不做出这种行为。每一个巧合,如果无法因选择而改变,那它就变成了类似宿命的东西,而迫使这些巧合发生的不存在选择的境遇,就是这种宿命性背后的本质,即是什么促使环境成为这样?是什么导致人物没有其他选择?
《心迷宫》里也存在很多巧合,为什么看起来不那么让人不信服,是因为人物处在一个封闭的农村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行为非常紧密,他们之间的互相推动是可以被信服的。而且,农村的落后与封闭,使得每个人的思维和行事风格是更加固定的,他们并没有多少选择,而且每个人的动机也是由所处的环境和社会伦理的约束所决定的。
我,出租车司机,房东,超车人,如果都变成一家子,你觉得这样的巧合符合封闭性么?如此多的巧合发生在她一个人身上,本身就是一种不合理,削弱了批判带来的严肃性和力度。不同时空里发生的故事,每个人物无法判断下一个时空里与女主发生交集的人的行为和动机,我不可能去预判出租车司机的性格,司机不可能预判房东要涨房租会导致她更加郁闷,超车的人可能只是为了赶着回家也不可能预判到她会怒极飙车,除非大家都像古尔德(God)一样是上帝的使者,具有全知全能的视角,可以跨越时空看到女主从被辞退到自杀的整条逻辑链。这样的要求是不合理的,因此也缺乏批判。
3、偏向性太明显,反转设置尴尬,行为铺垫不足
女主自己没问题么?刚开始勇敢坚强的,具有独立性和人权启蒙的女主,一转眼变成了缺乏职业精神的女店员,又变成了酒吧厮混的女士,又变成撒谎的女人,又变成不敢面对爱情的怯懦者。这种变化不能说不合理,问题是电影里把所有的力气都用来描述罪恶之家的每一位,而忘记了铺垫女主自己的行为产生的环境和约束条件。把每一次行为都规则于外部环境而完全放弃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批判是有力的么?这就好比说一个男人工作不顺利怪公司不给机会,家里吵架怪老婆叨叨嘴,跟朋友创业没赚到钱怪经济形势不好,每天怪天怨地恨父母,这样的人对他人的怨愤显得孱弱又缺乏力度。
另外,古尔德一出场,就很明显的带有一种审判视角和地位。设置一个名字具有极强暗示性的角色,一般被看作是一种讨巧的做法。探长介绍自己的名字时,我瞬间领会了编剧的意图。这是一个上帝视角,他居高临下,洞彻今古。他每一次的询问都带有让人极不舒服的压迫性与敌视感。从人物的真实性角度,我觉得没有人会对一个陌生人敞开心扉,吐露心声,尤其是当人物预判到这件事儿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时,更会本能的建立回避心理,形成抵抗行为,不应该也无法解释这种自发的赎罪行为,如果有可能被解释,只能被认为是宗教心理的愧疚感已经超越了人物本身的本能驱动。一系列携带明显敌意的询问与倾向性与诱导性很明显的说教,行为与动机更符合古尔德(God)的象征意义,即上帝在人间的使者。他不仅仅是超越了立场,更是明显的打破了因果联系锁链,展现出荒谬的戏剧感而非现实感。